查文庫>論文> 關於安全管理的論文

安全管理的論文

關於安全管理的論文

  安全管理是近年來人們所關注的重點,是安全生產的基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關於安全管理的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摘要】

  文章介紹當前資訊化手段在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常見應用,分析資訊化手段的功能和對安全管理的最佳化,提出應用中的不足,為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領域資訊化建設作基礎研究。

  【關鍵詞】

  資訊化;安全管理

  建築業的資訊化理論研究和資訊化實踐已進行了多年,在建設專案資訊化管理、建築業企業資訊化管理和建築業政府資訊化管理等不同層面都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很好效果。建設工程的安全管理在資訊科技的支撐下,同樣獲益良多。文章主要從安全監管的角度,對建築業資訊化應用作簡單分析。

  1、資訊化手段的含義

  資訊化的定義,長期以來有著多種不同的表述,但核心的含義基本相通。資訊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資訊科技(包括計算機軟硬體、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等)為主的智慧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應用於各類生產環節的一系列過程。資訊化監管手段,對工程建設安全監管來說,就是為了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和效能,引入一系列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為監管工作提供增值服務。從建設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看,資訊化手段旨在透過對監督工作數字化,提高監督機構的監管效率和水平,更好的指導和服務工程參建各方;透過資訊化監管平臺建設,及時掌握準確、完整的工程施工資訊,對管理目標進行更好的評估、預測和控制,強化安全責任的落實;同時透過資訊資料的分析運用,提高監督管理工作針對性、科學性,推進安全監管的規範化與智慧化。對於建築業施工企業和工程專案部而言,資訊化手段除了上述效用之外,大大加強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成為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建設工程安全監管資訊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概況

  2.1 管理部門資訊平臺

  建設管理部門長期以來非常關注建設工程管理的資訊化,全國各地都在不斷建立健全資訊化管理系統。國家建設部就印發了《全國建築業資訊化發展規劃綱要》,對建築業資訊化進行總體部署和指導。透過多年努力,建築業管理資訊平臺經過不斷完善,已基本涵蓋了建設全過程,為企業和公眾提供資訊服務,為各部門提供決策支援,實現了一定區域內各級監督管理部門的資訊、資料傳遞,大大提升了管理部門與工程建設主體之間的資訊互動,初步實現了工程建設資訊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上海為例,基於建設市場管理資訊系統的建設工程安全監督模組及其配套資訊化產品,已在上海市內各級監督管理部門執行多年,工作人員已能夠熟練的進行監督資訊錄入和業務查詢、資訊傳輸、監督處置等相關工作。透過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等安全監管模組的運用,有效促進了工程建設資訊的快捷掌握和日常監督工作的有序開展,有力提高了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標準化。近年,管理資訊平臺仍在擴充套件升級,基於手持終端裝置的移動管理系統也已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資訊系統的應用範圍和系統資料的實時性。另外,針對專案經理等主要管理人員到崗履職的遠端考核管理系統;針對施工現場噪音揚塵汙染的實時監控系統;針對施工現場日常管理的影片實時監控系統,都在施工現場廣泛使用。資訊化管理手段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都在持續的提高。

  2.2 企業管理資訊平臺

  同時,近年來施工企業自身的資訊化管理,也是快速發展。許多企業已建立功能強大的企業管理資訊平臺,資訊化管理涵蓋生產、經營、風險評估、績效評價等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並實現了與工程專案部對接。有些企業甚至已基本實現了專案管理的資訊化,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都在企業開發的管理資訊平臺上實施,資訊資料及時上傳公司平臺;專案管理人員根據管理平臺要求,規範化、標準化地實施現場管理;公司管理層足不出戶可掌握各專案的實時情況,施工現場的影象、影片、文字等資料隨時可以查閱。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在資訊平臺支撐下更趨於科學、合理、便捷和嚴謹。另外,近兩年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的大力推進,也為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帶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3 專案資訊化管理

  通常在建專案不獨立建設資訊管理平臺,一般在建專案使用所在企業的管理平臺,並透過企業平臺與政府管理平臺和其他平臺交換資料。企業未建立自身管理平臺的,則使用政府管理平臺,但這樣的在建專案資訊化管理的深度較低。(如圖一)近年來,施工現場不斷有一些新的資訊化管理手段湧現出來,比如手機微信、BIM 技術的運用、違章作業識別和提醒系統、以安全帽為載體的個人身份標識系統等,並在不斷改進完善。

  3、建設工程安全監管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

  無論是管理部門的監管系統,還是企業自身的管理系統,從資訊系統在安全管理上的運用來看,主要達成了以下功能

  一是透過實時影片監測系統,及時掌握與瞭解工地施工現場的工程施工實況;及時掌握與瞭解工程專案施工現場的施工安全情況及環境衛生與文明施工狀況,以便於施工企業發現和消除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便於管理部門更好的規劃和實施監督工作。

  二是透過施工作業實名制登記系統,及時掌握與瞭解工地施工現場作業人員進出場資訊、技能資訊、受教育資訊、健康資訊等情況;以便於施工企業和管理部門加強作業人員的管理。

  三是透過關鍵崗位人員遠端考核管理系統,及時掌握與瞭解工地專案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安全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的情況,為施工企業和管理部門實施安全生產動態考核管理提供了第一手的依據。

  四是透過資訊平臺上的施工機械管理模組,及時掌握與瞭解工地施工現場工程專案大型施工機械安裝、檢測、驗收、使用、維修情況,以及大型施工機械的加節、提升等情況。

  五是透過資訊平臺上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模組,及時掌握與瞭解重大危險源與其他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掌握與瞭解施工現場分包單位進退場作業情況,施工現場隱患排查等情況;便於施工企業和管理部門全面瞭解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體系執行的狀況,對施工專案實施有針對性的監管。

  六是監理單位透過資訊平臺,以監理月報、專報等形式加快與管理部門的聯絡;以對施工單位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月度考評等形式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督管理。

  七是各級管理部門透過監測裝置,實時掌握噪音揚塵等環境保護監測資料,加強施工現場的環境汙染管控。

  八是透過建立數學模型對採集到的資訊資料進行量化分析,為工程安全風險評估、人員工作質量評價和其他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4、建設工程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對安全監管工作的最佳化

  對於管理部門而言,資訊系統帶來很多好處:一是監督管理標準化。透過資訊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模組的運用,實現監管重點、監管程式、監管方式等的標準化,使安全監督工作突出重點、抓住要害。

  二是工程監督高效化。透過資訊系統方便快捷的資訊收集,為監督機構提供可靠有效的決策依據,有利於實現差異化監督,節約有限的監督資源並透過科技手段加強監督。特別是移動辦公系統的使用,以手機等便攜終端為載體將建設工程監管過程產生的海量資訊,包括監督記錄、人員記分、措施單據、行政處罰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管理資訊等,用文字、圖形和聲音、影片資料等形式實時儲存錄入或即時查詢處理。實現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對任何事情(Anything)處理的3A 辦公。讓監督人員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隨時隨地交流處理各類資訊,使監督工作更加輕鬆有效,監督管理更加協調高效。

  三是業務流程規範化。系統透過資訊公示和網上操作業務,減少由於資訊的不確定和模糊性等引起的錯誤, 減少因流程不暢通而引起的工作滯後等問題。

  四是監督任務合理化。透過資訊平臺,將工程資訊和監督管理資訊集中在資訊系統平臺中呈現,有利於巡查、安全監督、質量監督、稽查等各類監管活動之間的組織協調,有利於各類計劃的有序開展。

  五是建設資訊共享化。資訊系統指導和幫助參建各方依法依規從事建設活動,避免因為資訊溝通不暢而引起不必要的工程損失;同時,各級監管部門依託資訊系統實現管理協同和執法聯動,從而強化對建設工程主要環節、現場資訊和險情預兆的監控。

  六是資訊資料實時化。保證基本資訊實時更新的同時,在建工程的各類實用資料,如隱患排查記錄、整改記錄、巡查記錄等加快更新,便於多方查詢應用。

  七是平臺功能集合化。系統平臺提供工程資訊錄入查詢功能和工程管理資訊、進度上報、創優申報、資格稽核等功能,使原先各類需要來回報送的工作流程大大簡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八是應急處置及時化。對於發現的隱患險情,運用資訊平臺和快速反應機制,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置。在災害性天氣條件下可對轄區工地提供預警資訊、指導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實際上對於企業而言,具有同樣的收效。而且,企業在得到管理工作最佳化的同時,得到可觀的經濟效益。

  結語:

  建築業的資訊化,對建設工程安全監管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對整個建設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但是上述的種種優勢實際上在具體實踐中還不完善,資訊化的效能還未充分發揮,資訊應用的深度廣度遠未達到實際需求。未來,深入運用資訊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是必由之路,資訊化建設和資訊資料應用雖任重但極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