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陶行知愛幼兒教育論文

陶行知愛幼兒教育論文

陶行知愛幼兒教育論文

  陶行知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他辯證地借鑑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創造出一整符合中國實際的教育理論,並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歡迎欣賞陶行知愛幼兒教育論文!

  淺談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對當今的啟示

  摘要:陶行知,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為我國現代學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教育思想體系中,幼兒教育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創造處獨樹一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我國幼兒教育的平民化、科學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陶行知先生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人民大眾的立場出發,積極創新,從理論到實踐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張,陶行知先生的這些主張不僅對當時的幼兒教育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且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幼兒教育和幼兒教育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學前教育思想啟示

  陶行知一生致力於民主運動和教育事業,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澤東語),也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開拓者。學前教育問題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終關心的問題,他身體力行地為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為我國學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學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陶行知認為學前教育相當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寫道:“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到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學前教育思想,對發展和改革幼教事業,以適應21世紀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陶行知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重視學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視學前教育,他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他在《創造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他還指出“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小學教育應該普及,幼稚教育也應當普及。”陶行知先生大聲疾呼:“我們必須喚醒國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國學前教育的問題所在20世紀初,學前教育開始在中國興起。然而,在中國幼教的初創階段,從辦園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學內容等等,幾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國。這既不利於中國幼教的發展,也不利於幼教的普及和推廣。這種狀況令陶行知大聲疾呼要改革幼兒教育現狀,建立中國式、平民化的幼兒教育體系。他相繼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強調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如何創辦中國式的幼兒園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他指出,目前國內的幼稚園普遍害了“三種大病”:

  一是外國病。一切照搬外國的東西,彈外國的鋼琴,唱外國的歌曲,講外國的故事,玩外國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錢病。由於這些幼稚園一切仰仗於外國,因此代價昂貴,花錢太多,在貧困落後的中國很難普及。

  三是富貴病。幼稚園收費很高,只有富貴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則望而卻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

  (三)走出適合中國實際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學前教育,必須創辦適合中國國情的幼稚園。具體來說,就是要利用現有的音樂、詩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來陶冶兒童,自編幼兒教材,使之“中國化”;因陋就簡,以最少的投入辦出好的幼兒園,使之“經濟化”;加強對鄉村幼兒師資的培養,在工廠區和鄉村大量創辦幼兒園,讓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創辦平民幼兒園不僅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且對於廣大工人和農民朋友來說也是現實的需要。因為在工廠區,婦女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十分辛苦,但又無錢將孩子送入收費高昂的幼兒園。在中國鄉村,幼兒園更是格外需要。農忙的時候,農夫、農婦們異常忙碌,村中幼兒不是跟前跟後,就是沒人照應,小孩子就成為家長們的累贅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費又便宜的幼兒園,家長們肯定都會樂意將孩子送入幼兒園就讀。陶行知進一步指出,鄉村幼兒教育若能推廣便可以為受過教育的婦女開創一個新的職業,從而使鄉村幼兒園成為鄉村婦女運動中心,促進鄉村婦女的解放運動。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張完全是從民眾利益出發的,是為廣大民眾服務的。這一辦園原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中國幼教事業的“洋化”傾向,促進了幼教事業的重大轉變,為中國幼教事業指明瞭發展方向。

  (四)關於幼兒教育的師資培訓陶行知認為:“普及教育的最大難關是教師的訓練。”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陶行知提出了培養幼兒教育師資的兩種途徑。

  1. 大力創辦幼稚師範學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師範必須根本改造,才能培養新幼稚園之師資”。在《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幼稚師範院簡章》中陶行知提出,鄉村幼稚師範的宗旨在於造就能與鄉村兒童婦女共甘苦,以謀鄉村兒童婦女幸福之增進的幼稚園教師。在師範教育課程內容的設定上,他主張安排兒童文學、園藝、美術、音樂、自然科學、醫療衛生、家庭倫理以及幼稚園活動等。透過“教學做”的方法,使幼兒師範生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培養出“看護的身手,科學的頭腦,兒童的伴侶,鄉村婦女的朋友和導師。”陶行知認為,唯有這樣,方能在全國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 採用“藝友制”培訓幼兒教師何為“藝友制”呢?陶行知是這樣解釋的:“藝是藝術,或可作手藝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藝術或手藝便是藝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師,最好是和好教師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教師,便是藝友制師範教育。”在他看來,這種辦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師培養法,也是解除鄉村教師寂寞和推廣普及幼兒教育師資之重要途徑。的確,在當時,這種“藝友制的師範教育”培養了一批鄉村幼兒教師。

  二、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對現實的啟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給我們以下兩方面的啟示:

  第一、要有改革創新的觀念,要有勇於創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是前提。我們國家正面臨著經濟轉軌時期,教育擔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任務。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不改革,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宏觀上,教育要立足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著眼於“三個面向”,把教育擺在戰略的高度重視起來;在微觀上教育要走向市場,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設定學校、課程。比如可以有科學的預測,為未來人才的需求提供資訊,避免重複建校,浪費資源。

  第二、要立足國情辦教育。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教育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經濟基礎決定,受經濟發展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在我國由於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教育的發展也不平衡。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對人才素質相應的要求就高一些,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應也低一些。各地區財力、物力、人力對教育的投入也不盡一樣,不能因為這樣一些原因就放棄我們的努力,我們應因地制宜地辦教育,因材施教地辦教育,為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培養多層次的人才,把教育當做事業來辦,為中華民族的騰飛,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做出貢獻。

  總之,陶行知作為我國一位早期幼兒教育的開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論,在中國幼兒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