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15篇

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教案1

  活動目

  1、認識數字9,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係。

  2、複習數字6—8,正確觀察比較數量的差異。

  重點、難點:

  感知9以內數量,正確觀察比較數量的差異。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鉛筆、橡皮、小積木若干、保鮮袋若干(貼有數字)6—9數字卡片一套; 分別畫有四種不同點心的卡片四張,每張卡片上均有九個點心;點心筐四隻。教師作業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 數點心。

  1、逐條出示畫有點心的卡片,請幼兒說出點心名稱並點數。

  2、這些點心都是九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3、出示數字9,幼兒認讀。

  4、9可以表示9個點心,還可以表示什麼?

  二、 包裝點心。

  1、 點心屋的營業員阿姨請小朋友幫忙把點心裝進袋子裡。(要求:袋子上是數字幾,就裝幾個積木)。

  2、 幼兒將各種點心分別按袋子上的數字逐一裝進袋裡,然後看看裝得是否正確。

  3、 老師隨意得抽三包,集體進行檢查。

  三、 點心裝筐。

  1、點心裝好了,要分開放到籃子裡,瞧,這裡有四個籃子,每個籃子上面都貼有數字,看一下數字娃娃是幾?你的袋子上是幾就裝到幾的籃子裡。

  2、請個別幼兒示範,再集體將點心包放在相應的籃子裡。

  3、老師請四位家長當營業員,每人拿一個籃子,檢查孩子是否放對。

  四、 幼兒操作活動。

  1、(出示教師作業紙)點心送好了,要請小朋友塗五角星了,我們一起看看吧!

  2、教師對操作題進行講解示範,幼兒進行集體操作(幼兒活動材料)。

  3、做玩了以後可以請你的爸爸媽媽幫你檢查一下。

有關科學教案2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它佔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瞭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後,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淨。

  活動目標:

  1、透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遊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膠袋、水盆、乾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麼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裡呀?我怎麼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隻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裡,之後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範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麼?(袋裡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遊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隻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裡,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裡有什麼?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隻杯子倒扣到這缸水裡,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毛巾會溼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溼。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溼)

  4、激發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才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著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麼呢?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匯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透過將空氣擰住後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然後,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後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麼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麼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膠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生長。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製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淨。(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汙染。對室內汙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後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透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匯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透過小實驗等,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淨,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言積極。透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有關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進行課前對小動物的觀察、探索和關愛活動。

  2、投影裝置、動物圖片、動物背景圖紙每人一張、彩筆、音帶、彩色短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詩畫絕妙 揮筆瀟灑

  教師詩畫小狗,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入主題:

  豎耳朵,搖尾巴,

  鼻子靈敏頂呱呱,

  看大門兒是專家,

  朋友個個都愛它。

  二、客人尋友 主題形成

  1、另一教師扮演小狗比比客人來到小二班尋找朋友,透過說兒歌、作詩畫、猜謎、表演、歌唱 等形式讓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誰。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每一種小動物的特點及生活習性。

  3、給幼兒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1)由比比客人朗誦兒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動物,耳朵長,

  紅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後腿長,

  愛跑愛跳本領強 。

  (2)由比比客人作詩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朋友。——小烏龜

  它的膽子真正小,

  出門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險把頭縮,

  躲進硬殼靜悄悄。

  (3)透過猜謎語引導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小貓

  三角耳朵鬍子翹,

  唱起歌來喵喵叫,

  白天就愛睡大覺,

  老鼠見他嚇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動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態特徵,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說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透過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熱情幫助 尋找尾巴

  1、請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進行一一對應連線,讓幼兒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悅感。

  2、教師巡迴指導。

  四、遊戲激趣 快樂無限

  聽音樂玩《找尾巴》的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什麼樣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麼樣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動評價:

  1、幫助幼兒認知動物的習性和特點

  2、讓幼兒感受集體遊戲的樂

有關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瞭解動物嗯嗯的特徵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活動準備: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啊?它頭上有什麼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徵。

  三、教師小結

  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

  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有關科學教案5

  溫州新橋豔潔幼兒園 徐陽君

  設計意圖: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著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我透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秘。

  難點:

  1、能舉一反三並透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引出→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延伸

  一、引出課題

  1、老師播放[CCTV-天氣預報] []

  “小朋友,這位阿姨在幹什麼?”

  “她是怎麼播報天氣預報的呢?”引導幼兒一個一個順序的回答。

  二、看一看

  師:我們除了可以從電視上看到天氣,還能從動物身上了解天氣。

  1、播放圖片[螞蟻上樹] []

  師:“它們是誰?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選[螞蟻]

  “螞蟻怎麼說的?它們為什麼要搬家?” 2、點選

  “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知道它是怎樣來預報天氣的嗎?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

  “請你來說說,誰能預報氣象?”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選[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選,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三、天氣預報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提問:有了天氣預報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方便呢?(幼兒積極討論)

  四、遊戲配對。

  孩子人手一份圖片,按照所學的知識完成練習。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透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釐米,長25釐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起興趣。

  看錄影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裡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並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透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並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瞭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

  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汙,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汙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溼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裡面的衣袖也都溼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溼。”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麼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慾望。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透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透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體、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體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為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膠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裡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裡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匯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影片【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裡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裡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資訊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於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膠箱,四隻大塑膠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裡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麼?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裡,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膠、小積木、塑膠、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線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線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裡玩,發現杯裡的紅水透過連線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裡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有關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資訊源

  3、能製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科學課程的學習,對科學這一門課已經比較瞭解和熟悉,由於科學課上學習的內容非常貼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學生仍然對學習科學充滿濃厚興趣,能夠比較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都比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為,科學課不需要進行考試,思想上不夠重視,所以總是抱著一種可學可不學的態度,上課不認真、實驗不做以及不按老師要求完成練習等情況還是會出現。

  教學內容:

  (1)交流有病毒引起的疾病及預防措施

  (2)探究病毒是怎樣的一類生物

  (3)製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關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麼?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二)、猜想假設

  1、流感的症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炎的症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預防?

  4.麻疹的症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預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後,教師講解.

  拓展延伸(網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於病毒,你還知道些什麼?請回去以後在網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穫和體會。

  3、課後作業:

  (1)回去查資料,瞭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畫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穫。

  第二課 細 菌

  教學目的:

  1、 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 使學生了解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教具準備:顯微鏡,三種類型的細菌的永久塗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圖片)

  師:哪位同學聞一聞這是什麼調味料?再看看圖片上的小孩怎麼會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細菌引起的。

  (二)猜想假設

  師:一提起細菌,許多同學會立刻想到細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敗變質。想到這些,許多人都會皺起眉頭,心裡感到害怕甚至於很討厭細菌。事實果真全都如此嗎?

  (三)制定方案

  的確,細菌無處不在,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呢?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菌呢?下面請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玻片標本。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結果。

  (由演示實驗入手,發揮高倍顯微鏡的作用,巡視並注意指導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不熟練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四)實施探究

  師:透過顯微鏡的觀察你發現了細菌有幾種形態?

  生:細菌的形態有圓球狀的、杆(棒)狀的、螺旋(彎曲)狀的。

  師:從形態上看,細菌可以分為三種:球菌、桿菌、螺旋菌。

  師:是單細胞的還是多細胞的?

  生:是單細胞。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過的植物細胞在結構是什麼樣的?

  生: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師:你所觀察到的細菌有細胞核嗎?

  生:沒有。

  生:有細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體展示植物細胞和細菌細胞的結構圖,觀察比較得出細菌的結構,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一個不成形的細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莢膜,有些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細胞裡面形成一個橢圓形的休眠體,叫芽孢,芽孢有保護作用。)

  (拿出一小碗餿米飯讓前排的學生聞)

  (五)展示交流

  師:誰知道米飯為什麼會變味?估計夏季在室溫下米飯多長時間會變味?

  生:因為米飯中有細菌,細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時間米飯會變味。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那麼,細菌為何會生活在米飯中?

  生:因為米飯有營養。

  生:因為米飯裡有糖。

  生:因為細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師:米飯變餿是細菌作用繁殖的結果。大家想想,植物細胞的數目是怎樣增多的? 生:細胞分裂。

  師:細菌的細胞也可以進行細胞分裂,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

  (透過多媒體展示細菌的橫向分裂過程,如果環境條件適宜,細菌20多分鐘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這樣的速度來推算,一個細菌一晝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萬億億個細菌,摺合重量達4000噸。)

  生:現實生活中細菌能繁殖這樣多嗎?

  師:不可能。細菌的生殖對環境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溫度、溼度、營養物質等條件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外界條件不可能持續地滿足細菌生殖對環境的要求。

  生:流行性感冒傳播速度快是不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的結果?

  師: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你問得真好,說明你的思路很開闊,能把我們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絡起來,生活中有許多的問題都能用生物學知識解釋,所以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但我要說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細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細菌,冬天細菌繁殖也這麼快嗎?

  生:不快。

  師;同樣是細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為何不同呢?

  生:因為,細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

  生:在夏天為什麼醃肉、罐頭能長時間地儲存?

  生:醃肉中鹽分比較多,不利於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醃肉可長時間的儲存。罐頭經過高溫消毒滅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沒有氧氣細菌無法繁殖。

  師:我們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透過降低溫度抑制細菌的繁殖,從而延長食物的儲存時間。 師:大家回憶一下綠色植物的營養方式是什麼?

  生:自養。

  師:(展示水綿圖)大家想想細菌和水綿的營養方式是否一樣?

  生:不一樣,水綿能進行光合作用,而細菌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是靠攝取現成的營養來生活。

  師:同樣是攝取營養,痢疾桿菌生活在人體腸道引起痢疾,枯草桿菌卻使枯草腐爛,如果將兩者的生活環境改變一下,那麼它們是否還能生存?

  生:能,因為細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生:能,因為細菌適應環境能力強。

  師:不能,因為痢疾桿菌只能寄生在生物體內,而枯草桿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體內。 師:枯草桿菌生活在動植物遺體中並獲得營養,我們稱之為腐生。現在,同學們總結一下細菌包括哪兩種異養方式?

  生:寄生、腐生。

  師:細菌用手摸不著,用眼看不見,我們無法瞭解它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但是同學們真的很聰明,一想到身邊的有關細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細菌的生活習性,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師: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動植物死亡,每時每刻都產生出大量的屍體、枯枝落葉和糞便垃圾。可是地球並沒有像我們想像那樣“垃圾”堆積如山,想一想,這些東西最終都到哪裡去了呢?

  生:地球上一些細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動植物的遺體、遺物。

  師:一提到細菌就感到害怕和厭煩。這種觀點全面嗎?

  生:不全面。

  師:現在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細菌和人類的關係呢?

  生:細菌對我們是有好處的,比如,有些細菌能幫我們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桿菌能制醋。

  生:枯草桿菌能分解枯草。

  生:我認為細菌多數還是有害的,如大腸桿菌能使人得腸道病,痢疾桿菌使人得痢疾????

  第三課 饅頭髮黴了

  教學目標:

  1、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黴,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發黴的基本條件。*

  2、瞭解黴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瞭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學準備:

  發黴的饅頭、顯微鏡。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認識和觀察饅頭或其他物體上的黴及其形態。

  學生用眼去觀察饅頭上的黴,觀察沒是什麼樣子。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見過的黴。 知道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黴的形態。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話好圖,並對顏色進行描述。

  二、猜想假設

  2瞭解黴的功與過

  讓學生了解人類對黴的利用,然後指出沒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誕生情況。

  三、制定方案

  3探究合適黴生長的環境條件。

  根據生活中物體發黴的事例,推測物體在什麼條件下會發黴。

  交代實驗的方法,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的條件進行對比實驗。

  四、實施探究

  4瞭解防止事物發黴和物體發黴的辦法幾依據。

  夏天食物最容易發黴,大人們一般怎麼做防止事物的發黴。

  五、展示交流

  指導學生認識真空包裝防止事物發黴。

  指導學生認識太陽曬防止物品發黴。

  指導學生認識利用乾燥劑方式食品的發黴。

  六、拓展創新

  電冰箱能保鮮食物,是什麼原因?

  物體在什麼環境下容易發黴。

  第四課 食用菌

  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2.知道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4.瞭解識別有毒蘑菇的有關知識.

  5.瞭解蘑菇生長需要的條件.

  .教學過程

  一. 提出問題

  讓學生思考:蘑菇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生活?( 真菌適於生活在溫暖、潮溼、有機物豐富的環境中。)

  觀察蘑菇.

  二. 蘑菇分為哪幾部分?(地下菌絲, 菌絲,柄, 菌褶,菌蓋. )

  是怎樣吸收營養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識別有毒蘑菇?( 毒蘑菇與食用蘑菇,在形態特徵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異,不少種類還需要藉助於顯微鏡觀察其孢子的大小、顏色、表面特徵,並參閱有關的科學資料進行核對,才能確定是否有毒。

  二、猜想假設

  有的人認為,毒蘑菇色澤鮮豔,外形美觀,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實體受傷後傷面變色。這些經驗有其可取之處,但也不是任何一種毒蘑菇都具有這樣的特徵。例如,多種牛肝菌的傷面常常變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來味道也是很鮮美的。

  有人說毒蘑菇能使銀器變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長蟲,這些說法都是不確切的。事實上,很多種毒蘑菇遇到銀器並不變黑,有毒的豹斑毒傘往往會生蛆長蟲。

  三、制定方案

  總之,要想用一兩個性狀來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還做不到。因此,在野外採集食用蘑菇時,一定要細心辨別。對於不能識別的蘑菇,應該向當地有經驗的群眾請教。

  四、實施探究

  觀察與思考

  1.腐爛柑橘皮上的青黴呈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掃帚狀;麵包片上的麴黴呈黃、黑、褐或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放射狀。青黴和麴黴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菌絲構成的,它們都能產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後,在潮溼的樹幹或草地上容易採到蘑菇。這說明真菌適於生活在溫暖、潮溼、有機物豐富的環境中。

  3.黴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營養方式上的共同特點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五、展示交流

  .黴菌是靠孢子進行繁殖的,孢子很輕,可以在空氣中飄蕩。夏天,受潮的糧食、衣物或皮

有關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遊戲,看看裡面躲了一隻什麼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並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裡。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於什麼?螞蟻呢?

  為什麼說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徵。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麼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遊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麼昆蟲,想一想它是怎麼運動的,它愛吃什麼。

  幼兒尋找並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麼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麼食物?

  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有關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重點:

  透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難點: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棉花、香菸、瓶子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汙染源的錄影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聽樂音說感受——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聽噪音,想想說說)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麼感覺?

  2、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並交流。

  3、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你還在哪裡聽到過樂音?什麼地方聽到噪音?

  4、結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

  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5、延伸、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裡有噪音,並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有關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2、讓幼兒掌握對事物的探討方法。

  2、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沉與浮的關係,水的三態變化。

  【活動準備】

  1、塑膠盆、水、冰塊、酒精燈、燒杯、小木塊、塑膠製品、鐵塊、小石頭等等。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水嗎?看,老師今天準備了什麼?(五盆清水)

  現在請小朋友用手感知一下水的溫度是涼是熱?(讓幼兒透過感知,說出水的涼與熱,說出自己的感覺。)

  2、啟發幼兒的想象活動。

  師:孩子們,你知道水有什麼用處?(讓幼兒展開想象回答,老師進行個體和集體提問,並隨時小結:用水可以洗衣服、做飯、洗菜、澆花、洗手、洗臉、發電、救火等,還可以製做許多食品、飲料等也都需要水)。

  師:聽小朋友剛才的談話,水原來有這麼多神奇的用處,可是水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你們知道嗎?

  3、引發幼兒討論水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師:孩子們,水與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讓幼兒展開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植物不能沒有水,動物也不能沒有水,如果沒有水,人類、植物、動物就不能存在)。

  4、研究水的由來,分別讓孩子表達,利用討論、交流、提問等引導。

  (水是從天上來的,水是從地底下抽上來的,從井裡來的,從山上流下來的,有河水、海水、湖水、雨水、洪水、井水、汙水、雪水等。)。

  5、小實驗:教師利用酒精燈、冰塊等演示水的三態變化。

  師:這裡有一塊冰,是老師把盛上水的容器放到冰箱裡做的,今天我們做個實驗,給冰塊加熱,看看有什麼變化?

  教師實驗,讓幼兒觀察並討論水的變化。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水遇冷結成冰,冰遇熱變成水,水遇熱變成蒸汽。

  6、實驗:沉與浮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水有什麼作用,請小朋友將你們準備的物品,一樣一樣輕輕地放在水裡,帶著幾個問題仔細觀察:什麼物品沉下去?什麼物品浮在水面?你們還能用什麼方法讓沉下去的物品浮上來,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幼兒透過實踐得出結論,教師小結。)

  7、課件演示:

  (1)人們都在幹什麼?

  游泳、滑冰、洗澡、洗菜、澆花、養魚、養蝦、海洋運輸、河水發電等。(讓幼兒互相討論水對人類的好處)

  (2)發生了什麼?

  洪水衝跨了高樓、工廠、學校、住房、莊稼、許多動物也都受到傷害等。(幼兒說說水給人類帶來的害處)

  (3)汙水對人類和動物的損害。(讓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4)展開討論:

  師:透過觀察短片,知道了水與人類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水給人類社會帶來很大好處,但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災害,要做到節約用水,保護水利資源,你們想讓水為人類創造什麼好處?

  【延伸活動】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請媽媽幫助你找出節約用水的方式方法。

有關科學教案10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想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教師抓住幼兒園喜歡玩水的特性,創設遊戲情境,讓幼兒透過觀察、探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下面快隨應屆畢業生網小編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螞蟻過河》”。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螞蟻過河》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點心盤、鑰匙、玩具(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著爬著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怎麼才能過河?

  二、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麼?石頭怎麼啦?

  師小結:由於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泡沫

  問: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由於泡沫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現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才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活動反思:從這個環節上看,孩子對沉與浮的現象,能具體地表述出來,也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但在讓幼兒對比石頭與木頭的環節上,由於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頭太小了,而木頭卻較大,在視覺上,給孩子造成干擾,因此有的孩子認為木頭比較重,導致無法讓孩子準確的判斷:石頭與木頭哪個比較重,哪個才會沉下去。如果選擇與木頭一樣大的石頭,幼兒便可以一眼看出,石頭比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會在此環節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三、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麼?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面上,如果會沉下去,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四、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活動反思:從記錄的結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記錄出沉浮的現象,其中盤子這一材料的實驗出現分歧,有的孩子記錄是沉,有的孩子記錄是浮,藉此機會,我進行隨機教育,讓不同結果的兩名幼兒現場操作,為什麼你認為是沉?而你卻是浮呢?兩個小朋友用同一種材料,為什麼結果是不同的呢?透過現場實驗,孩子知道由於放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機,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但在幼兒使用記錄卡的方面上看,由於記錄卡設計不太合理,有的幼兒把整張記錄卡都貼滿了,完全看不出是沉還是浮;如果老師在水盆中間畫條中介線,在中線以上表示沉,中線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輕鬆地解決結果不分明的問題。)

有關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瞭解有關彈性物體的特徵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大型玩具彈跳墊。

  2、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橡皮筋、皮球、籃球、乒乓球、海綿、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鋼琴、風琴、鼓、鑼、碰鈴等)收集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擺放在活動區內。

  3、鐵絲、紙、易拉罐、筆、棉花、布、石頭、木塊等。

  4、大螢幕、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後進入室內。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時身體有什麼感覺?

  (2)你們知道身體什麼會向上跳嗎?

  2、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請幼兒玩帶有彈性的物體,自我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小朋友,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請小朋友試著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麼變化。

  提問:

  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什麼玩具,怎麼玩的,玩具怎麼樣了?

  你剛才玩的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它們會改變形狀。)

  這些東西為什麼會變長變短?變大變小?變高變矮?還能彈擊出聲音?(因為它們有彈性。)

  你是怎樣使它變化的?做一遍給大家看一看。(對彈性物體用力拉、壓、吹後可改變大小、形狀,不用力時又恢復原狀;敲一敲、彈一彈會發出不同聲音。)

  (2)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並把發現用符號記錄下來,來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請小朋友再玩一玩剛才沒有玩過的玩具,並用你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講述自己的記錄(把記錄投影到大螢幕上)。

  請小朋友互相講講自己的記錄及發現。

  (4)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鬆,它又會變回來。

  3、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麼是有彈性的東西?

  (2)找一找我們幼兒園內和活動室內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3)想想、找找你家裡有哪些彈性物品?(引導幼兒總結出彈性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作用很大。)

  4、請幼兒自己製作彈性玩具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紙、鐵絲、棉花、石頭、木塊、皮筋等東西,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把它們製作成彈性玩具。

  5、結束。

  請小朋友把自己製作的玩具放到科學區。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有彈性。

有關科學教案12

  植物和環境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2.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初步學會說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條件"的對比實驗。

  3.發展學生質疑和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用差異法判明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4.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絡的。

  5.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條件裡。

  教學難點

  認識綠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環境。

  第一課時

  活動(一)

  指導學生認識植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掛圖或圖片(可把一些圖片存到軟盤中,投到螢幕上)。

  思考:

  1.柑橘樹生長在什麼地方?(我國南方)蘋果樹生長在什麼地方?(我國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樹嗎?南方有蘋果樹嗎?我國南北自然條件有什麼不同?

  2.仙人掌生長在什麼地方?(沙漠)蓮(荷花)生長在什麼地方?(河湖、池塘裡)把仙人掌種在水裡、把蓮種在沙漠中行嗎?沙漠與池塘、河湖的自然環境有什麼不同?

  3.月季花種在什麼地方生長得好?(向陽地方)玉簪種在什麼地方生長得好?(背陰地方)這兩個地方自然環境有什麼不同?

  討論:這些事實說明了什麼?

  教師小結:根據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植物的生活環境包括陽光、溫度、水等。陽光、溫度、水等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但是各種植物對陽光、溫度、水的需要並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陰;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幹;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課時

  活動(二)

  指導學生認識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條件

  實驗l--綠豆或其它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實驗2--綠豆或其它生長與水的關係

  學生根據課前的實驗,進行彙報

  實驗報告

  實驗用具

  實驗過程

  師生小結綠豆或其它生長需要的環境條件。

  活動(三)

  指導學生認識不同的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植物

  出示掛圖或圖片熱帶森林、沙漠植物、沼澤植物。

  思考

  1.圖中是什麼自然環境?

  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

  2.沙漠、池塘、熱帶森林、沼澤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乾旱、少雨)

  乾旱、少雨;水多;炎熱、多雨;泥濘、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熱帶森林中、沼澤中有什麼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駱駝刺等耐旱植物;蓮、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長綠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類植物。

  講解:因為各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環境,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植物。觀看植物的適應性的資料片,並由教師和學生介紹相關的資料。

  鞏固應用

  1.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環境條件?

  2.舉例說明,各種植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

有關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說出吃過的早餐名稱及味道。

  2、初步瞭解食物的營養知識。

  2、體驗做點心師的愉快情感。

  活動環境及準備:

  ppt圖片、麵糰若干、餡料若干、每桌一個盤子、油泥板人手一塊、帽子圍裙一副。

  活動過程:

  一、 看ppt圖片引出主題

  1、 看圖片瞭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吃了什麼?

  師:吃完早飯寶寶來到草地上,寶寶們邊鍛鍊邊告訴小夥伴們早飯的時候自己吃了什麼……

  2、 透過看圖片幼兒瞭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

  二、 幼兒討論自己的早餐和味道

  1、 回憶早上吃的早餐

  提問為什麼每天要吃早餐?

  師:我們寶寶們為什麼要每天吃早飯。

  幼:……

  師:早飯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吃了吃飯,我們就有了營養,就會長個子,變得強壯。玩玩具有力氣。

  2、說一說吃的是什麼早餐?味道怎樣

  師:那我們小朋友們早上吃的是什麼早飯啊?味道怎麼樣?

  幼兒自由回答

  三、資源介入

  1、這些豐富的早餐是誰做的?

  師:這些營養的早餐是誰做的呢?(激發幼兒做點心師的願望)

  幼:……

  師:哦,點心師阿姨做的。寶寶們,我們來學點心師阿姨做早餐吧。

  2、點心師阿姨做早餐點心。(師充當點心師阿姨,頭戴帶廚師帽。)

  四、行為操練

  1、提供好麵糰、盤子、面板(油泥版替代)餡料若干

  2、師充當點心師阿姨做早餐。

  3、幼兒學習做點心。

  4、幼兒自由操練,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賞析幼兒的作品

  1、透過影片展示儀器展示幼兒有創意作品,師幼共同賞析作品。

  2、透過象形詞描述結束活動

  圓圓的餅乾 彎彎的餃子 大大的饅頭 小小的雞蛋

  六、活動反思

  幼兒的遊戲充滿了教育的契機,教師應善於觀察幼兒的遊戲,並努力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因素生成教育活動。教師要支援和推進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這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嘗試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教師透過細心的觀察,發現幼兒對品種豐富的早餐非常感興趣,於是就針對吃早餐這個生活環節的內容預設了一次集體學習的活動。

  在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早餐材料,給了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從活動的效果可以看出,幼兒基本能說出早餐的名稱和味道。初步瞭解營養知識。

  在快樂的點心製作活動中,利用了家長資源介入活動,滿足了幼兒做點心師的願望,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獲得了生活的經驗。瞭解了營養常識。

有關科學教案14

  在生活中,我常發現年輕媽媽們拽著自己小孩的手,急於離開場所,但孩子們一步一回頭,十分留戀地離開了自己喜愛的一個充滿童真、有刺激、情感得到滿足的地方,孩子們多想再玩一會兒呀!再加幼兒的學習是以為主,孩子們在有趣的中能輕鬆、愉快地接受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針對幼兒這一興趣愛好,我設計了本次大班教學活動《去宮》。我美好的願望是想把抽象的珠譯數,枯燥的加減練習巧妙地融入到幼兒喜愛的中,讓幼兒性格得到自由、充分地張揚,從而輕鬆愉快地複習鞏固舊知識,增強珠算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

  教案目的:

  1、識認一位、二位數碼及珠圖,提高幼兒識珠能力。

  2、練習一位多筆加減和兩位兩筆直加直減,提高幼兒的珠算能力。

  3、繼續培養幼兒正確撥珠,快速撥珠。

  活動重難點:

  提高幼兒的珠算能力。

  教案准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門票(“門票”的正面有珠圖,背面有一位三筆加減混合算式),宮門口用彩條做成,數字和珠圖卡片各十張,加減混合算式條子若干。每一張幼兒課桌上放一個五彩繽紛的籃子,籃子裡面裝有與小組幼兒人數相同的算盤,幼兒椅背後面貼有與門票上的珠圖相對應的數碼。

  2、佈置照相場景:美麗的風景圖下面擺放著相機。

  3、佈置寶藏場景:綠茵茵的草坪上鮮花盛開,每一朵花朵下面有不同的獎品,花朵上有相同或不同的數字卡片。

  4、父母手裡有不同的獎品。收錄機,磁帶。

  教案過程:

  一、幼兒手拿門票進“宮”找座位,讓幼兒初步嘗試珠圖和數碼的正確對應。

  1、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幼兒看後回答:“宮。”“宮裡面可好玩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玩,但是進宮時要門票,老師昨天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呆會老師發給你們,你們拿到門票後,看看門票上的珠圖是多少,進宮後就去找座位,坐下休息一會。注意:找座位時,要先看門票上的珠圖是多少,然後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一個一個座位找。”(老師給幼兒發門票)隨後幼兒聽音樂愉快地進入宮,然後邊看珠圖邊找座位坐下。

  2、同桌幼兒相互檢查座位是否坐正確。(老師來回檢查)

  (孩子們拿著門票興致勃勃地在活動室裡尋找自己的座位,老師提醒尋找的方法。一分鐘後,有許多孩子找到了座位,並在檢查自己和同伴是否座正確,找正確的坐在位子上眉飛色舞。但周磊、鄧揚帆等四五個孩子找了兩圈仍沒有找到,顯得有點急噪,老師及時引導其他孩子幫助這幾個小朋友:先逐一說出這幾個孩子手裡的珠圖,然後一起尋找空位置上的數碼,一會兒全部找到,周磊及幾個孩子馬上露出了笑臉。孩子們沉浸在喜悅中)

  二、“照相”,集體練習閃電讀數碼、讀珠圖。

  1、老師:“宮好玩嗎?”“請看這是什麼?”(老師手指漂亮的紙盒)“裡面裝有什麼?”(相機)老師開啟紙盒,拿出相機。“小朋友,準備好,老師給你們照相!”喊:“一,二,三,咔嚓——”

  2、師:“照相真好玩,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玩這個,老師要看誰照相既快又準確。”“好,小朋友,手拿相機,準備——,開始。”(練習閃電讀數、讀珠圖)

  (老師故弄玄虛地拿出真的照相機,孩子們一看,高興得不得了,注意一下子轉移到本環節。閃電讀數和讀珠圖先慢後快,時不時老師加一點“嘿——,嘿——,黑——,我最棒!”的口號,把孩子們的激情帶到了中,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想最先說出數碼,說出珠圖。)

  三、“看誰撥珠快”,幼兒集體練習看數、聽數撥珠。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桌上有什麼?”(漂亮的籃子)“你們想知道籃子裡裝有什麼嗎?”(幼兒揭開蓋子)答:“算盤。”

  下面,我們就先看數字來撥珠,看誰最快(如:老師出示數字卡片3,師:“全盤撥入(出示卡片3),撥去(出示卡片3)。”幼兒聽後迅速撥珠,撥完說“完”。老師根據幼兒的“完”報出快慢順序。

  接著,聽數撥珠,教學方法同前。

  (孩子們在練習撥珠過程中,劉可岑為了想當第一,沒撥珠就說“完”;老師發現後,用一句“你真的有這麼快嗎?”暗示該幼兒老師已經知道他投機取巧,隨後沒有其他幼兒這樣做,都是一個勁快速撥珠,達到預期效果。)

  四、“尋寶”,集體練習一位多筆加減以及兩位兩筆直加直減。

  老師手指寶藏場景,問:“這是什麼?”答:“寶庫”。“這個怎麼玩呢?”老師講解玩法:探寶之前,先要請小朋友來做寶庫門口前的題,每到題做得快,又答案正確的,就可以尋寶一次。記住:寶庫裡有許多寶物!只要我們算題快而準確,每個人都有希望喲!

  “好,準備——,開始。”老師念題,幼兒珠算,請幼兒說出正確答案。請快而正確的孩子來到寶庫場景,任選答案數字中的其中一朵花,看看花下面是什麼寶物。看到寶物,全班孩子拍手歡呼。繼續進行。若答案分歧大的老師要作演示。

  (在競賽中,一向算題準確度高的王浩宇,他的一道題答案與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時,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老師就一步一步慢慢算給他和全班孩子看,答案出來後,他說:“我知道我那裡錯了,老師我們繼續來。”針對有的孩子多次得獎,老師:“你願意把你的獎品送給你的好朋友嗎?”鼓勵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快樂與同伴分享,如周秋月把自己的寶物分給了盧夢玲。)

  五、聽音樂,唱旋律優美的歌曲《小天使》,緩和緊張氣氛。

  (音樂前奏響起,幼兒愉快地唱起了自己熟悉的歌曲《小天使》,有的邊唱邊自加動作,好像真的在宮玩一樣,特別的投入和專注。)

  六、“我幸運”,個人再一次練習一位多筆加減以及兩位兩筆直加直減。

  1、老師:今天我們在“宮”玩的最後一個是:“我幸運”。怎麼玩呢?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每個人都有一張門票,門票的後面有算式,呆會你找到你的爸爸或媽媽,把門票後面的加減算式用珠算的方法算給爸爸或媽媽看。如算對,就是幸運者,爸爸或媽媽就把獎品獎勵給你們;算錯,爸爸或媽媽幫忙糾正,再算一次,正確後再給禮品。

  2、幼兒自己尋找大人,計算,和成人分享成功的喜悅。

  (孩子和家長在該中興致特別的高,許多孩子算對後,跑來告訴我:“夏老師,我們還做這個嗎?我覺得好好玩喲!”有的家長還在耐心地讓孩子重做一次。)

  活動後反思:

  1、貫穿始終,全班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情緒高昂,思維活躍,真正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如“尋寶”這一環節,幼兒在競爭中完全忘記做加減法的枯燥無味,而是把做加減法算式題作為樂趣,因為做得對而快,就有可能得到自己嚮往的寶物,在競爭中就連平時珠算速度不快的幼兒也取得了成功,真正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當孩子在算題時答案全不相同都認為自己正確時,老師不是一口否定孩子的錯誤,而是及時引導孩子們和老師一起放慢速度邊念著口訣邊演算一遍,讓幼兒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及時改正,真正做到了老師是引導者。

  2、活動有張有弛,循序漸進,環環緊扣。整個活動是讓孩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隨著老師的思路在好玩中第一步先熟悉珠譯數和數譯珠,第二步快速識認數碼和珠圖,第三步快速撥珠,為後面的加減法珠算練習作好了厚實的鋪墊;第四步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孩子們在激烈競爭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高度注意、有意識地記以及思維更加敏捷靈活和不怕困難,才能獲得成功,同時為了突破重難點,先集體練習後,再個別練習並個別指導,其目的是一步一步地提高全班幼兒的珠算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如在唱歌這一環節,好像是多餘的,其實這一環節是讓孩子大腦在高度緊張的前一環節中得以放鬆,為下一環節的個人算題起一個緩衝作用。

  3、去掉了單純的常規教育。如幼兒拿著門票進“宮”找座位後,一時半會安靜不下來,老師利用給全班幼兒照相,一下子就讓孩子們從興奮中安靜下來。

  4、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但是老師在個別指導方面覆蓋面還不是很廣,在“尋寶”這一環節,過分強調規則,導致有的孩子有三次尋寶的機會,而有的孩子一次也沒有。

  注:

  1、數碼是指數字,如“23”叫數碼。

  2、珠圖是指數碼在算盤上的表現。如

  3、一位三筆加減算式,如3 5﹣1=

  一位四筆加減算式,如6 3﹣7 5=

  兩位二筆加減算式,如44 55=或64﹣53=

  4、珠譯數就是看著珠圖說出數碼。

有關科學教案15

  一、活動準備:

  1.瞭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讓幼兒瞭解坐、立、行的正確姿勢與骨骼的關係。

  3.增強幼兒保護身體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有關人體骨骼的圖片資料、人體骨骼模型。

  三、活動過程:匯入-討論-動動(一)匯入1.摸一摸:自己手臂、大腿、小腿、手上的骨骼是什麼樣的?(如:長短、大小等)2.出示圖片資料及模型,讓幼兒初步感知、認識。

  (二)討論1.圖片上的骨骼都長在哪裡?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它們有什麼作用?

  2.小結:骨骼是人體的重要部分,它是人體的支架,有了它人才能運動,五臟六腑才能有活動的空間,才能不被擠壓。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3.師:骨骼對我們很重要,如果坐的時候身體不直會導致脊柱彎曲,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有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健康的生長。

  4.提問:骨骼對我們很重要,那我們除了坐、立、行要有正確的姿勢我們還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骨骼呢?(幼兒討論)5.總結:我們要保護骨骼就要多做運動,坐要有坐相身體坐坐直;站的時候也要站直;走路也要挺起胸膛,這樣我們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防止骨骼彎曲。還有要補鈣增強骨骼的堅韌性,還要多曬太陽骨骼會更牢固。

  (三)動動教師和幼兒一起訓練正確的站立、坐、行的姿勢,做做簡單的鍛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