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小學科學課課件

小學科學課課件

小學科學課課件

  導語: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小學科學課課件,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

  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透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絡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自制複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膠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作,根據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

  2.彙報交流並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製成,這也是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2.小組填寫表格(在水中沉還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彙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材料與環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製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製造的材料,像塑膠、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裡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製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後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蒐集了關於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製作的物品。

  四、進一步瞭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閱讀資料庫:“材料的發展歷史”及“複合材料”。

  2.展示自制複合紙,建議學生課後進行復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