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計算機教學課件
初中計算機教學課件一
教學課時:1課時
(一)目的要求對計算機的歷史和計算機的基本設定有所瞭解
(二)教材分析
重點:計算機的歷史、分類、系統組成
難點: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三)教學過程
一、電子計算機的概念: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能自動高速而精確地對資訊進行處理,具有內部儲存能力,由程式來控制其操作過程的現代化電子裝置,小學計算機教案(一)。
二、電子計算機的外形(提問)
顯示器、主機、鍵盤、滑鼠、
三、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946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態電子計算機,由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研製成功的',稱為"埃尼阿克"
四、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A、第一帶電子計算機主要電子元件是電子管,體積龐大,耗電量大,運算速度低,昂貴,僅用於軍事研究和科學計算。
B、第二代電子計算機主要電子元件是電晶體,體積變小,成本降低運用範圍逐步擴大。
C、第三代電子計算機主要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體積、消耗、價格迅速減少或降低,開始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教案《小學計算機教案(一)》。
D、第四代電子計算機主要元件採用大規模積體電路,體積進一步縮小,效能進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計算機的應用
A、科學計算例如:氣象預報、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導彈的監測
B、資料處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錄取與統計工作,鐵路、飛機客票的預定系統,銀行系統的業務管理
C、過程檢測與控制
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教學例如:用CAI演示化學反應
E、人工智慧例如:代替人類到危險的環境中去工作
F、計算機通訊例如:Internet發email G、多媒體的應用例如:計算機具備電視機、遊戲機、傳真機、電話機和VCD的綜合功能。
初中計算機教學課件二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瞭解什麼是資訊;
2、瞭解如何描述資訊以及對資訊進行獲取、傳遞、處理的各種技術;
3、知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是兩種重要的資訊科技;
4、瞭解資訊高速公路;
教學重點與難點:資訊的各種心態及其本質含義,‘教案’計算機教案。
教學方法: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
2、電腦動畫課件教學。
教學準備:1、電教室內利用電腦播放自制的教學課件。
2、課前開啟電腦。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什麼是資訊?你知道嗎?(學生回答)
簡單地說,資訊就是指對人麼有用的資料、訊息。(有用,即有價值。資訊具
有價值)
2、資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舉例啟發後,請學生自己舉例)
只要我們留意一下週圍世界,就會發現資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十字路口的訊號燈…教室裡的板書,掛圖…圖書館裡的書報…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大自然也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發出各種各樣的資訊…
二、新課教學
解釋:
"一、資訊通常是指資料、訊息中所含的意義。"
科學角度研究的資訊主要指:一是經過計算機技術處理的資料和資料,如文字、圖形、影像、聲音等;二是經過科學採集、儲存、複製、分類、檢測、查詢等處理後的資訊產品的集合。
資訊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須藉助某種符號才能表現出來,而這些符號通常人們用資料來記錄它。
"二、資訊科技主要是指人們獲取、儲存、傳遞、處理資訊的各種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是兩種重要的資訊科技。"
[利用電腦動態展示以下三種重要的資訊科技]
"1、資訊的獲取"
人腦的大部分資訊是透過視覺和感覺器觀獲得的;
電腦中的資訊主要是透過諸如鍵盤、滑鼠、語音識別等電腦輸入裝置,掃描器、感測器等電子感測裝置來獲取。
"2、資訊的傳遞"
資訊只有透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
烽火狼煙、飛馬傳書、信鴿遠飛--報紙、電報、電話、廣播--微波、光纜、衛星、計算機網路
"3、資訊的處理"
資訊處理是指將資訊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資料形式,如繪製圖形、列印報表等。
電子計算機是資訊處理機。
"三、資訊社會"
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當今資訊同物質、能源一樣重要,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資源之一,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甚至人們把今天的社會稱為資訊社會。
"資訊社會是以資訊生產為中心,促進政治和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社會。"
資訊社會將會給每個人帶來機遇和挑戰。
"四、資訊高速公路
'資訊高速公路'是一個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基礎,以光導纖維(也叫光纜)為幹線,集電腦、電視、電話為一體,以各種圖、文、聲、像等資訊為'貨物',覆蓋面廣(遍佈全球)的高速傳輸的資訊網。"
[利用電腦展示什麼是資訊高速公路]
全課總結
1、什麼是資訊?
2、資訊科技包括哪些重要的技術?
3、為什麼有人稱現代社會為資訊社會呢?
4、什麼是資訊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