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一雙粗布鞋經典美文

一雙粗布鞋經典美文

一雙粗布鞋經典美文

  文學是表達人生和傳達思想感情的。通常來說,小說、詩歌、戲劇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格律、剪裁、對話等安排佈局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散文,卻可以自由些,看起來只是不經意地抒寫著一己的經歷和感受,所表現的多是零星雜碎的片段人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雙粗布鞋經典美文,希望有所幫助!

  母親算不上心靈手巧,但是在新學期到來之際,為了讓我穿上一雙新鞋,她還是逼著自己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做起了鞋子。

  偏遠的鄉村,閉塞的交通,貧瘠的土地,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難以脫下貧窮的外衣。集體合作社時期,每家以掙工分到生產隊領取應得的份額以維持生計。而作為五口之家的家庭,除了母親是女性,我們家有四個男勞動力。如果都參加生產勞動,家庭的生活境況要比有的家庭要好得多。但是因為母親的固執,她做出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都無法理解的事情,硬生生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學校。這樣,我們兄弟三個不但不能下地幹活掙工分,每年還要為上學繳納一定的費用。這讓原本就經濟拮据的家庭變得更加困難。

  既然做出了決定,面對雪上加霜的困境,黃土地磨礪的韌勁讓不服輸的母親沒有卻步和退縮,而是選擇了迎頭趕上。一日三餐,別人家吃的是精米細面,我們家就粗茶淡飯,只要能夠填飽肚子就可以。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忙罷手頭的活計就走親投友、東挪西借以幫家庭渡過難關。困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母親也一天天消瘦,但面對家庭的生活,面對上學的孩子,母親沒有改變初衷。為了掙更多的工分,以緩解家庭的壓力,起早貪黑忙完家裡裡裡外外的活計之後,母親也像壯年勞動力一樣下地加入到集體勞動的大軍。送走最後一抹斜陽回到家裡,操持完家務後,母親像小學生一樣加入到三個孩子中間。我們兄弟三處理著自己的作業,而母親則藉著燈光縫縫補補,把那些還能連在一起的衣服和鞋襪拼接在一起。因為平時忙於家裡家外,做的都是一些笨重粗糙的農活,母親的雙手自然不會像一般四體不勤的女人那樣皮膚細嫩柔滑;也因為農活佔去她太多的時間,母親做像針線活這樣的精細活是門外漢。但是,為了讓家人穿得還能講得過去,她只能逼著自己吃力地一針一線地做著。有時候明顯可以看到殷紅的小血珠從指間沁出。即使這樣,母親也沒有放棄。也許對她來說,勞動了一天,晚上坐在三個孩子身旁陪著他們既是一種休息,也是在享受天倫之樂。

  因為經濟拮据,家裡人不可能像富人家那樣頻繁添置新衣新鞋。對我們來說,食果腹,衣蔽體,不受凍餒之苦就是最快樂幸福的。至於對新衣新鞋的渴望,只能在夢裡偶爾實現,並在嘴角掛著甜甜的笑意陶醉一下罷了。因為我是老小,按照慣例,我們兄弟三隻能是按照順序進行接力賽:實在看不過去了,母親省吃儉用為大哥添置衣服鞋子,過一段時間後,二哥接著穿,當這些衣服和鞋子輪到我穿的時候是補丁套補丁,不成樣子。我穿著兩位哥哥穿過的鞋子就如同坐大船一樣。家裡的狀況,單獨為我開綠燈買靴子根本不可能,因為這樣一則是我穿過就沒有人再穿,是一種浪費;二則依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沒有這份開支。為了解決問題,母親只能自己動手。就地取材,找來家裡破舊的.衣服,理理洗洗,剪剪裁裁,再找來一些亂麻用漿糊裱裱,最後量腳裁鞋,製成鞋樣,做成鞋底。這些事情,對那些精於針線活的人來說是輕鬆的,可對母親來說真的比插一畝地的秧苗,割一畝地的麥子還難。但是為了解決鞋子問題,母親只能硬著頭皮用拿鋤頭和鐵鍬的手拿起了繡花針。忙碌了一天,在萬籟俱寂的深夜,母親把三個孩子安頓好之後,就端出破舊的針線筐,一針一線地在千層底上機械笨拙地一來一回,一反一正地做著單調重複的事情。

  天氣一天天變涼,母親也加班加點。一雙鞋子,對那些技藝嫻熟的人來說最多不過三四天的事情,可是母親整整用了近兩個星期。送走了八月的最後一天,揹著陪伴我三四年的,上面已經被母親動過很多次手術的,殘留著母親手指血液的書包,我和同伴們向學校走去。開學的第一天,穿上了平生第一雙,也是母親唯一親手做的一雙粗布鞋。儘管沒有什麼款式,做工也粗糙,但穿在腳上特別舒服。

  很多年過去,貧困作為歷史的記錄存留在記憶的深處,那年那月的辛酸儘管苦澀,但在辛酸中一路走來的踏實將成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就如同母親親手為我做的那雙粗布鞋一樣暖暖的,養腳,更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