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幹大事也要拘小節美文摘抄

幹大事也要拘小節美文摘抄

幹大事也要拘小節美文摘抄

  當初,曾任吏部尚書的唐儉非常受唐太宗的器重,每次舉行盛大的宴會,只要唐儉還沒到,就不開席。可後來,太宗對唐儉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曾經派人對他惡狠狠地說:“不要讓我再看見你,否則就殺了你。”是什麼能讓一個人如此冰火兩重天呢?

  唐儉受到重視並不奇怪,因為在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他屢出奇謀,屢立奇功。

  唐儉是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當時太原的最高行政長官正是李淵。他曾經提醒李世民說“隋室昏亂,天下可圖”。這句話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於是向父親李淵作了彙報。李淵老謀深算,當面斥責李世民不要瞎說,暗地裡卻把唐儉“密召於宮”,縱論天下大事。唐儉說:“您如果向外聚集豪傑,向北招撫戎狄,向西收服燕、趙之地,渡河向南,從而據有秦、雍之地,這是商湯王、周武王的大業。”李淵雖然嘴上說湯武那樣的功業豈是平民百姓敢想的,但還是動了心,囑咐他“卿宜自愛,吾將思之”,別跟外人說,我再想想。李淵從太原起兵,唐儉的鼓動和謀劃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朝初創,山西的另一個軍閥劉武周乘李淵父子在外征戰,突襲並佔領了太原。李淵急命時任內史侍郎的唐儉、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等人討伐劉武周,不料都被劉武周手下的猛將尉遲恭所擒。身陷敵營裡,這些文臣武將們都有些氣餒,情緒低落,可唐儉卻似乎氣定神閒,眼睛和腦子都沒歇著,他居然看中了摛獲他們的尉遲恭,覺得其他敵將都是泛泛之輩,“惟尉遲敬德識量弘遠”,是個人才。於是他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劉武周之流難成大事,勸他良禽擇木而棲,歸順大唐,竟把尉遲恭勸動了心,策反成功。恰在這個時候,唐儉得到了一個訊息,身為外戚的獨孤懷恩密謀反唐,而此時他已逃離敵營,被李淵重新任命為蒲反(今山西永濟)領軍,更要命的是,李淵此時正趕往蒲反督戰。形勢危急,唐儉急忙求救於尉遲恭,讓他放劉世讓出去報信。李淵聞報驚出一身冷汗,最終誘殺了獨孤懷恩,得以安然返回。此後李世民大敗劉武周,收復太原,唐儉因為“身沒虜庭,心存朝闕”而受到李淵的重獎,不僅官復原職,還把獨孤懷恩所有住宅財產全部賜給了他。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後,命畫家閻立本將為唐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之上,唐儉因為策劃的功勞,不僅位列其中,還得到鐵券一冊,“罪祐一死”。在擔任民部尚書時,有一次,他跟隨太宗到洛陽苑打獵,一群野豬突然從樹林中竄了出來,其中一頭野豬直衝太宗的馬前。唐儉見狀,立刻飛身下馬與野豬搏鬥,身經百戰的太宗並沒慌亂,拔劍砍死了野豬,然後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沒見過上將殺賊吧!為什麼如此害怕呢?”唐儉嚴肅地說:“漢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麼可以為了一時高興而與野豬搏鬥呢?”太宗為之動容,當即下令停止打獵。

  而這樣一位功臣,怎麼會讓皇帝不高興呢?原來都是性格惹的禍。

  唐儉出身名門望族,家中世代為官宦,這一方面讓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養成了他落拓不羈、豪爽無忌的性格,從小就不屬於中規中矩的人。做官之後,似乎很看中為李氏江山所做的貢獻,即使在皇帝面前,也毫無拘束之感,彷彿還是當年在太原時的朋友關係。有一次,他與太宗下圍棋,眼見棋佔優,不由得高興起來,絲毫沒有看到太宗日益凝重的臉色,隨後又因為一步棋而與太宗爭執起來,太宗大怒,拂袖而起,當即把他貶到潭州,這還餘怒未消,又對在場的尉遲恭說:“你都看到了,唐儉輕慢我,我想殺他,你去給我打聽打聽,看他有沒有在背後說對我不滿的話。”好在尉遲恭為人正直,當面答應下來,事後無論太宗怎麼問,他都是三個字:“沒聽到。”過了幾天,太宗冷靜下來,表揚了尉遲恭,也讓唐儉回到了京城。

  不過唐儉並沒有從這次歷險中警醒過來,不拘小節的性格沒有任何改變。他一生至愛美食,每頓飯都山珍海味,美味珍饈,非常講究,整日與賓朋縱酒為樂,然而對官場的事卻不怎麼在意,甚至對主管的工作也不聞不問,給手下們留下了無限的自由空間。鹽州刺史張臣深知唐儉的愛好,特別飼養了一批羔羊,當作禮物偷偷送給了他,按照當時的法律,這是違法行為,結果被御史彈劾,惹得皇帝動怒,唐儉再次被貶,再沒獲得起用的機會。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幹大事者,不拘小節”,聽著好像很有道理,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什麼事都放不下,恐怕就會為眼前的小事所困擾。可問題在於,太過不拘小節,小節有時會成為阻礙我們成功的難以逾越的山峰,唐儉的教訓,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