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錄> 小班觀察記錄(15篇)

小班觀察記錄

小班觀察記錄(15篇)

小班觀察記錄1

  觀察物件:姜涵潤 阮怡澤 王雨欣 黃文爍。班級:小(2)班 時間:20xx、5、22 觀察區域:美工區 觀察者:魏曉靜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內容。這樣的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內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瞭解需要,直接建議。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賴心強,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

小班觀察記錄2

  個案觀察1

  “丁鵬,別插隊”我站在活動室門口正在組織男孩子們飲水,幼兒個案觀察記錄。段陽陽手裡拿著水杯也插口道“丁鵬,你這樣不聽話,會把老師累壞的”然後又向我“王老師,你不累嗎?你也喝點水吧!”“謝謝!段陽陽”他的胖臉上馬上樂開了花。

  個案觀察2

  “高子清,你怎麼了?”組織孩子們上完廁所回來。我正在彈琴,穩定孩子們的紀律,孩子們聽到琴聲也安靜地開始聽琴做韻律活動了,忽見段陽陽站起身走到前排俯身關切的向趴在桌子上的高子清“你不舒服嗎?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告訴我,我去告訴王老師!”我也忙走過去問高子清怎麼了。後來高子清身體有點不舒服。我忙帶她去醫務室作了處理。想多虧了這心細的段陽陽呀1

  觀察3

  “阿奶,你過馬路小心點,再見”段陽陽一邊走向活動室一邊向送他的姨奶叮囑“這孩子真會關心人…”旁邊的幾位家長稱讚到

  觀察4

  早上我正在院子裡帶孩子們做操,忽然發現段陽陽抹著眼淚。不作操了。“怎麼了?段陽陽”我過去問。他不做聲。旁邊看操的姨奶奶過來拉起他的手走出了隊伍。做完操回到教室發現姨奶奶正在撫摸著他的頭說著什麼。我剛要問個究竟,姨奶奶衝我遞了個眼色,拉我到一邊說“作操時,他看見張辰喧媽媽親了一下張辰喧走了,他可能又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心裡難過了”姨奶奶眼圈紅了,我的心裡也酸酸的。我走過去對段陽陽說“來,讓老師媽媽親親”親了一下他的胖臉蛋說“來,當老師媽媽的小助手做值日生給小朋友發勺子去吧!”“好吧!王老師”他紅紅的眼睛樂成了一條縫。忙開了。

  觀察5

  孩子們正在安靜的運算元字遊戲。忽聽“嬉…”說笑的聲音傳開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陽陽!“段陽陽!”他咧著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頭開始操作了。但不一會兒他又動這個小朋友。逗哪個小朋友笑了…

  個案分析:

  段陽陽是個胖乎乎、個頭較高的小男孩。入園以來姨奶奶就告訴我們老師。孩子生下沒幾個月媽媽就丟下他走了。因為爸爸和奶奶工作忙他一直由姨奶奶帶者缺少母愛的段陽陽感情非常細膩,幼教之友《幼兒個案觀察記錄》。也很脆弱。他很善良。也很有禮貌。懂事的他會在生活中主動關心周圍的人。但在集體生活中他的自制力較差。集體活動中做小動作。不能很好的遵守遊戲規則。動作操作能力較差。因此對與這個純真、可愛的小男孩既需要我們做老師的有一顆細膩的母愛之心去鼓勵安撫他嬌嫩敏感的心。一面又要有老師的理智去發現引導他改正不足。

小班觀察記錄3

  情 況 實 錄 親子活動“拔蘿蔔“正在進行中。片段一:活動至老爺爺一個人拔蘿蔔,拔不動,怎麼辦?會請誰來幫忙?尹東標:“請老奶奶來拔。”師:“那老爺爺會怎麼請老奶奶呢?”尹東標:“老奶奶,快快來,快來幫我拔蘿蔔。”片段二:活動至根據圖片的觀察續編兒歌,老師問:那這些請來幫忙的人會怎麼出來呢?尹東標:小姑娘是跳著出來的。邊說著還邊做小姑娘跳著出來的動作。師:為什麼小姑娘是跳著出來的?尹東標:因為她很開心,要拔蘿蔔。片段三:分家庭進行排練中尹東標在指揮媽媽應該怎樣怎樣扮演好老奶奶。一副小導演的樣子。

  觀 察 分 析 今天是我班“慶祝六一”——我和爸爸媽媽學詩歌的親子半日活動。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和家長都能踴躍的參與。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尹東標小朋友對兒歌的表演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了,而且還能進行兒歌表演的“導”,同時是“導之有效”,讓家長們是很“服帖”呢。尹東標平時比較喜歡在我們創設的“快樂驛站”中進行表演,也許他的自信就來自於這裡呢,因為這裡是孩子們自由發揮自由表演的地方。

  改 進 措 施 針對以上情況,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們共同進步。首先,讓尹東標發揮優勢,“以強帶弱”,讓他在“快樂驛站”中多多帶領孩子們進行表演,老師為他們提供更多一些的道具,以豐富他們的表演內容。其次,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動作與語言的'相互滲入開展,在豐富孩子們語言的同時也豐富肢體語言,為表演打下基礎。最後,可請家長配合我們的活動,每次活動後,可讓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運用表演的形式進行兒歌的熟悉和鞏固,增強趣味性。

  小班親子游方案

  活動目標:

  1、透過親子游讓孩子真正走進大自然,走近春天,開闊孩子的視野,擴充套件孩子的知識,培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透過親子游戲,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促進家園交流與合作。

  3、透過親子表演活動,讓家長、孩子們都增強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流程:

  一、早上8:30天妃幼兒園門口上車直達平湖當湖公園,大概9點左右到達

  二、親子表演(每個家庭自備節目)

  三、草地親子游戲兩個.

  遊戲一:我們一起來跳圈

  準備:呼啦圈若干,起點線,終點線,小金花若干。

  規則:每次分2組,家長不能超過線。

  玩法:家長抱著孩子站到起點準備,遊戲開始,家長抱著孩子一個一個跳圈,到終點迅速跑回。要求雙腳跳,跑在最前面的家長孩子取勝。

  遊戲二:兩人三足

  準備:若干根布條。

  規則:家長和孩子必須把腳緊緊拴住,不能鬆手。

  玩法:在一定範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兩人三足比賽。最後看哪個走的快、協調能力強的家庭取勝。

  四、親子閱讀。

  每個家庭自帶一本書,能夠藉此機會,融入特色,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四、自主遊玩

  五、11:00坐車抵達目的地(乍浦鎮天妃幼兒園門口)

小班觀察記錄4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小班觀察記錄5

  案例描述:

  今日中午飯後,我又讓小朋友先摺紙,按照規定折完的小朋友就能夠選擇自我喜歡的書看。小朋友好像很願意這樣去做,他們紛紛拿了正方形的紙之後,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來。有些小朋友自我會折的,就在那裡專心致志地折著,有些小朋友不會折,就跑到別人的座位邊,去求別人幫忙教一教。不一會兒就有小朋友拿著摺好的作品來給我看,告訴我他會折了。我看了他們的作品之後,有些看作品還成型就算經過了,有些我讓他當著我的面展開後重新折一遍。可是,我發現其實他們不會折,也許是其他小朋友幫他完成的。今日折的是知了,我看見浩浩前兩天已經會折了,浩浩媽媽來的時候,我還告訴她浩浩已經會折了。可是浩浩媽媽卻告訴我說,浩浩其實不會折。我覺得還挺驚訝,於是把浩浩叫過來又讓他當著我的面折一遍。我真的發現浩浩在一些小細節上頭確實還沒有掌握。

  我的反思:

  摺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摺紙更加感興趣了。可是如果他們一向侷限於一些原先的摺紙資料,不求提高,可能他們的摺紙興趣會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向要要讓他們有新的資料學會。所以,我一般是對孩子的摺紙資料一個個地進行過關,學會一項,再進行下一項,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學下去。

  本來以為小朋友告訴我說自我會了,應當就真的已經會了,可是從今日的表現來看,可能孩子的所謂會了還是有包含水分的。所以我應當更加細緻地確認他會了,才算經過。

  所以,今日中午接下來,我讓浩浩又一次折了,發現不會的地方也及時幫他教會了。

  我慶幸自我細心的問了浩浩的媽媽,如果不問的話,想當然地認為浩浩會了,會使他產生隨便應付的心理,並且對他後面再學習也沒有好處。

  所以以後,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我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我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小班觀察記錄6

  觀察幼兒:xx、浩x

  觀察目的:

  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2、引導幼兒瞭解遇到困難要和其他幼兒商量,協商解決。

  3、培養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透過交流增進彼此的合作能力。

  觀察實錄一: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遊戲,xx和浩x還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選擇在了一組,開始探究了他們的積木之旅。這時候我聽見xx在一邊大喊:“你幹什麼?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臉一看,原來是xx和浩x在搶一個三角形的積木。我坐在他們的身邊,詢問是什麼原因吵鬧,xx說:是浩x搶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隨後浩x也是一臉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這個。然後他們兩個就互不想讓了。

  觀察實錄二:

  我在孩子們的身邊告訴他們,今天呀要來小客人,可是你們兩個的城堡都太小了,裝不下我們這麼多人,有什麼辦法呢?他們幾個都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大的啊!xx說:“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間。”浩x說:“城堡院子裡有很多的樹和花。”這時,旁邊的小朋友也參與進來討論,討論一會兒後,他們兩個想了想都說:“要不我們一起來做吧!做個大的就可以了,說完他們和建構區的小朋友們一起,把所有的積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隨後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評價分析:

  小班孩子對搭積木的遊戲很感興趣,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對於玩具的佔有慾在這個年齡段還是有的,但是他們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慢慢的學會了分享,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穫,並且懂得了很多問題可以透過協商進行解決的。

  效果反思:

  孩子們不僅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動手進行解決,還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實分享更快樂,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願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在引導幼兒的同時要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麼,幫助幼兒理順思路。教師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在交流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小班觀察記錄7

  背景資料

  明明(化名),男,五歲。由於父母整天忙於生意,明明平時少有人管,常常一個人獨自玩耍。在幼兒園裡行為習慣很差,是全園有名的“調皮大王”。因此,老師建議他在小班再讀一年。就這樣,這個“調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園實錄

  記得他第一天剛進班那會兒就讓你有點招架不住。在短暫的來園十分鐘內,明明機靈得如泥鰍般穿梭於教室的各個角落,似乎對什麼都不陌生,就像在家,裡一樣無拘無束。看著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真是無可奈何。

  也許是對這一特殊孩子特別關注的緣故,每天,明明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做操時,他會以小便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會兒玩具;戶外活動時,他會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轉一圈再下來;午睡時,他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老長;上課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調皮搗亂已經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明明已經成了班上的一分子,總不能讓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該怎麼辦呢?很慶幸,後來的自主性遊戲活動讓我找到了幫助明明的辦法。

  案例:賣菜嘍

  又到了自主遊戲時問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遊戲活動中。明明也不例外,選擇了他喜歡玩的“菜場”遊戲,當起了“營業員”。遊戲一開始,他就忙活起來,將各種蔬菜擺放出來,還細心地整理著籃子中的蔬菜。準備工作完畢後,他便開始叫賣:“快來買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鮮,好好吃呀。”他響亮的叫賣聲吸引了好多“顧客”前來購買。

  “你好!請問你要買什麼?”明明主動地向顧客問好。

  “我要買蘿蔔。”

  “哦,蘿蔔很好吃的,吃了還不咳嗽呢。你要買幾個呀?”

  “兩個。”

  “好,馬上給你。”明明說完,麻利地拿過兩個蘿蔔放到了“顧客”的小籃子中,還微笑著對“顧客”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分析與思考

  別看明明平時吵吵鬧鬧,在遊戲中卻完全變了一個人。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善於與同伴交往。那熱情的招呼,那熟練的動作,讓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動。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與調皮搗亂聯絡在一起呢?細細分析,這與他好動、自控能力差有關,而以前總是要求他安靜地做一些他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難怪他要搗亂呢。看來,只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充分地表現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讓明明儘快地融人到集體中,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辦法就是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正確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虛擬的小社會”裡漸漸地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作為教師,看著孩子能走出“無助的陰影”,享受童年的歡樂,真有一種無可比擬的成就感。透過對明明半年來的觀察、記錄和思考,我的最大感觸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富有個性的個體,我們不能要求他們整齊劃一地發展。其實,每個孩子的獨特行為背後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最大限度地給予寬容、理解和支援,孩子就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小班觀察記錄8

  活動內容 好看的圖書

  觀察者 吳青

  觀察目的

  1. 是否能安靜地自由活動,與同伴一起遊戲。

  2.是否能帶領其他幼兒一起閱讀圖書。

  觀察記錄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復習了學過的兒歌,接著他們有的去上廁所,有的則開始了自由活動。只見有的孩子選擇了下棋,有的選擇了玩拼圖,有的選擇了編辮子,丹文選擇的是看圖書,只見她從放圖書的籃子裡拿了一本書,然後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了起來,看了一會兒,邊上的曹張澤把腦袋伸過來也想看,丹文看了看他,說:“我們一起看吧!”於是,兩個人一起看了起來,丹文一邊看,一邊在對曹張澤說著圖書上的故事,還不時地笑著呢。曹張澤也很開心地看著、聽著,沒有像有的時候在教室裡到處亂跑,顯得比較安靜。一本圖書看完後,丹文又去拿了一本和曹張澤看了起來,基本上是她在講著圖書上的故事,曹張澤有時也跟著一起說說,兩個人玩得挺高興的。當我敲小鈴發出收玩具的訊號時,丹文很快地把圖書放回籃子裡,安靜地坐好,等老師說話。

  分析與措施

  自由活動是孩子們比較活躍的時候,有的孩子總是喜歡玩玩具,或者是拼圖,對看圖書並不喜歡。我發現丹文她對看圖書是比較感興趣的,能很安靜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她的講述能力很強,在她的帶領下,曹張澤能邊看邊聽,堅持和她一起看了兩本書,安靜地進行遊戲。我在遊戲結束講評時表揚了他們兩個,如果班中多幾個像丹文這樣的孩子的話,那就更好了。

小班觀察記錄9

  觀察物件:部分幼兒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分析:雖然案例中四名幼兒都不願意整理玩具,但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知道“拿玩具的人負責送玩具”這一規則,而拿玩具的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雖然還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但幼兒都知道規則的存在,沒有發生哄搶,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進了籃子裡。

  觀察過程:“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話音剛落,益智區的幾名小朋友紛紛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裡。然後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還放在桌子上就問,“這一小組的小朋友為什麼不收玩具?”這時,小a停下來說,“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兩名幼兒跟著說,“也不是我拿的。”小b說,“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聽到小b的話後,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

  1、在教育幼兒時描述事情本身。“孩子們,地上怎麼還有這麼多玩具寶寶沒有回家呀,我們想想辦法好嗎”這樣,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換做是一種責備,那麼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懲罰。

  2、給孩子指出正確的資訊,“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沒有人送它們回家,它們一定很傷心吧”“如果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它們一定還願意和你做朋友”這樣的資訊能啟發孩子思考事情的後果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向。而且都是與他密切相關的。使他不得不意識到,這樣事情是我應該做的。

  3、說出感受。如:“老師看到地上亂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齊,我會特別高興!“教師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收。從而產生共情。促使行為的改變。

  4、利用圖示,環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導的作用。代替教師嘮叨督促,更能顯出孩子的主動性。如開展社會領域主題活動“玩具找朋友”

  5、讓孩子自主選擇,自主選擇一項任務,更容易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適當的幫助與競賽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齊”

  反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家長的重視,孩子擁有的玩具越來越多,卻忽視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能力差,樣樣事情都代為包辦。導致部分幼兒在入園前完全沒有整理玩具的意識。入園後,需要老師及時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還是不會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著別人整理自己卻無動於衷,對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視而不見。針對幼兒不懂得愛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師和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放手讓孩子去整理。同時要利用榜樣的作用,運用豐富的形式,讓幼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同時,我們在教育幼兒時,要深刻意識到,幼兒的思維水平,認知特點,動作熟練程度等都與成人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當我們寬容的接納孩子的表現,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為後面的交流溝通達成一致,做好鋪墊。

小班觀察記錄10

  南南來到“小雞吃蟲”的遊戲區域,他先數了數小雞身上的點子數量,“1,2,3。”數好之後,他就在草地上捉了三條蟲貼在小雞身上。之後,他又數了數,給每個小雞都貼上了與點子數量相應的蟲子。

  接下來,他又進行了第二次操作,這一次他有意識地把相同顏色的蟲子貼在了一隻小雞身上(個別有出錯),但是數量是正確的。完了之後,他發呆了一會,沒有繼續下一步的操作。

  過了一會兒,他站了起來,跑到隔壁小朋友那裡開始拿他的蟲子貼在自己的板子上,剝來剝去,一會貼自己這裡一會貼人家那裡……

  南南能夠手口一致的點數,掌握了5以內的數數。

  第二次操作能夠按照相同顏色擺放,這也說明南南的分類能力較好。

  兩次操作之後,南南的興趣下降了,注意力分散。對活動開始失去了興趣。

  掌握5以內的數概念是小班數學目標中的一條,看南南的操作,他已經掌握得較好,沒有更難的挑戰,所以他的興趣遞減,顯得無所適從。

  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們可以嘗試投放5以上的數數。

小班觀察記錄11

  個案:

  今日錢子昊小朋友自主選擇到美工區去玩歡樂塗色的遊戲。來到了美工區,錢子昊這張看看那張看看,然後選擇了一張玉米圖片,然後去拿蠟筆,剛開始他拿了自我喜歡的藍色蠟筆,可是在下筆塗色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對,又把藍蠟筆放進籃子,重新挑了一隻黃色的蠟筆,就急急忙忙地在玉米上塗起顏色來。他拿起蠟筆使勁地上下塗塗,又左右塗塗,畫圖不僅僅有些空隙,並且部分顏色塗出了輪廓線。見狀,我走過去蹲下來引導說:昊昊,塗色時要內心一點,注意輪廓線,線條如果能朝一個方向塗,就能夠把玉米塗得更漂亮了。昊昊聽了,放慢速度試了試,果真發現了沒有顏色在突出輪廓線外,他高興地對我說:教師,你看,我此刻沒有塗開來哦!我為他豎起大拇指說:就這樣,你會塗的更棒的!聽了我的鼓勵,他笑著說:嗯!我要塗個漂亮的大玉米。等到他畫好後,我重點表揚他:說他塗色時很用心,幾乎沒有塗開來,塗色很均勻,玉米十分漂亮。聽了我的表揚,他開心的不得了。

  分析:

  1.錢子昊把喜歡的藍色蠟筆換成黃色蠟筆,說明他對事物(玉米)有必須的認知本事,展現了自我引導與獨立選擇的本事。

  2.他對塗畫這些精緻活動略為粗心,但經過教師的引導後,在塗色方面,他的耐心和堅持性有了增強,取得了必須的效果。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地完成作品,一旦完成了操作和受到教師表揚就興奮不已,說明他的理解本事較強,獲得了成就感。

  對策:

  1.瞭解需要,直接提議。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景,及時地瞭解其真正需要,幫忙幼兒排除一些干擾,以直接提議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加以改善。

  2.教師要耐心的引導,蹲下來以朋友的身份與她交流,引導他耐心地完成作品,注重過程的情感體驗。

  3.適當的鼓勵,使之較好地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大拇指,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在操作中獲得成就感。

小班觀察記錄12

  時間:20xx.11.7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觀察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遊戲。

  分析與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遊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小班觀察記錄13

  案例:

  這是第一週玩角色遊戲,我們的材料還沒有達到完全豐富的狀態。在今天開放的遊戲情形下看,孩子們喜歡角色遊戲,一到時間就各自衝進喜歡的地方,其中小工地、娃娃家、美食店人數最多。從遊戲現場來看,孩子沒有角色的認知,“娃娃家”裡菜和盤子堆了一桌,孩子不去理會客人想吃什麼,不停的把菜端上桌;“媽媽”總是重複的給娃娃穿衣服、燒飯,媽媽喂娃娃,爸爸也喂娃娃??同樣,在其他地方也是東西擺放雜亂,孩子不停地將東西擺出、放進。

  分析:

  小班初期的孩子還沒有角色扮演的概念,他們現階段最喜歡的就是擺弄玩具。其中,對於角色的認知僅處於知道我是誰,但也總是容易忘記自己的身份,尤其還不明確什麼事情是自己這個身份該幹得事情。

  措施與反思:

  1、從身份介紹上先開啟幼兒瞭解角色遊戲的大門。

  介紹娃娃家中的各個角色,從角色裝扮上讓幼兒分清自己的角色身份。此外,利用觀察知道詢問幼兒是誰,在幹什麼?以及在講評中鼓勵幼兒說說自己今天是誰,明確角色身份。

  2、充分肯定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鼓勵幼兒大膽扮演。

  對整個遊戲進行講評,表揚那些表現好的幼兒,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鼓勵他們上進。併為幼兒進一步遊戲提出了方向。如請大家說一說“娃娃家”中我最喜歡的家人是誰?為什麼?肯定角色扮演成功的孩子,同時,給其他的孩子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3、場景再現,回憶自己的表現。

  由於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剛剛在扮演的角色還有聲有色,一會到講評時已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更不要說讓他來回憶自己的活動過程了。這時候,多運用照片、影片來再現幼兒的活動,幫助幼兒回憶再現活動的過程顯得由為重要。

小班觀察記錄14

  今天的午餐輪到我看孩子們吃飯。小朋友們都給開始大口大口地吃飯了,可是昊昊卻拿著勺子不動,還在碗裡轉來轉去,我提醒他趕快吃飯,不然飯菜都要涼掉了。昊昊看看我,舀了兩粒米飯,塞到嘴裡,然後又不動了,我再次提醒他,要快快吃哦!可是他看看我,不緊不慢地搗鼓著碗裡的米飯。昊昊平時吃飯雖然慢,但是他還是願意大口大口地吃的,今天是怎麼了?我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他搖頭;問他不愛吃今天的菜嗎,他也搖頭。問他到底怎麼了,他不聲不響。我嘗試喂他,他躲躲開不願意吃。後來配班來了,我吃好飯回來,配班告訴我昊昊很快就把飯菜都吃完了,我很納悶,問昊昊為什麼剛才不吃?他看看我,低下頭不說話。

  昊昊奇怪的行為讓我很納悶,於是在離園時我和昊昊的奶奶進行了溝通、交流,得知了昊昊今天怪異吃飯的原因。原來昊昊的奶奶擔心昊昊在幼兒園挑食、不認真吃飯,於是恐嚇昊昊說如果他不吃飯,陳老師就會打人、罵人、把他關起來的。我聽了,真是有苦說不出,原來昊昊的奶奶已經在昊昊的心中樹立了我“怪物”的形象。

  找到了原因,我先是和昊昊的奶奶交流,讓她知道這種恐嚇的行為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對孩子的缺點應該從正面進行教育,以鼓勵的表揚的方式來引導幼兒正確的用餐習慣。其次,我找到昊昊,和他好好地談了一下心,在和昊昊的談話過程中,我瞭解到昊昊其實有點小叛逆,恐嚇的方式對他不起作用的,反而讓有了逆反的心理,做出了比之前更不好的舉動。交流中,我告訴昊昊,如果每次他都能又快又幹淨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我就獎勵一個小蘋果貼紙和一粒糖給他,他很開心。第二天他做到了,也拿到了自己的獎勵。隔天,他奶奶告訴我,昊昊晚上回家吃飯也很乖,並告訴家人老師說他“你真棒!”顯得非常開心!

小班觀察記錄15

  觀察物件:張承續 性別:男 年齡:3歲

  觀察時間:上午09:50 觀察地點:教室 活動內容:進餐

  觀察記錄

  午餐時,大部分孩子都在安靜地進餐,作為剛入園的小寶貝們,部分孩子需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進餐,我正在喂著一個年齡較小的小女孩。

  突然聽到臨近的餐桌嚷嚷的,我走過去,問發生了什麼,黎又文捂著臉“哇哇”大哭起來,旁邊的小朋友說:“張承續打人了”,我蹲下身沒有立即批評他,而是問他是否打人了,他點點頭,我繼續問道,“為什麼要打他呢?”“他總是用他的勺子弄我的碗!”小傢伙理直氣壯地回答,我轉身和黎又文談了一會兒,然後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看著小傢伙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才微笑著離開。

  分析: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犯錯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正確地引導,加上有效地教育,那麼他就會閃閃發光。我們老師更要以愛、以耐心來關注幼兒,瞭解他的內心,尊重他的個性,同時又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持,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還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讓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