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教學設計一等獎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朱自清教學設計一等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朱自清教學設計一等獎1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
2.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導學過程
(一)情景導課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了生機,春天如詩情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春》,走進那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得到美的淨化。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
(2)在讀的過程中把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音圈出來,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劃下來。
(3)劃出文中用的好的詞語或優美的句子或優美的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3.老師總結
(三)概括文章的主題
(四)自學指導
第一步:讀、析(讀析的過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優美的語言的過程)
要求:
1.細心的品讀文章,把你認為好的詞語或美的句子好在哪裡,美在哪裡讀出來,要讀的抑揚頓挫,讀的聲情並茂,讀出感情來。例如:春花圖,儘管景不在這裡,但要讀出來,讓同學們感覺到花兒盛開的樣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徹,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準確生動的詞語、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內容……)
3.品味語言:
(1)四人一小組合作把你認為比較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找出來寫在筆記本上,並進行分析。
(2)最好用這種方式:(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或表達方法或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寫出了什麼)當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懸”字用的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天上星星的狀況。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靜寂的、是夢幻的。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3)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尋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它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不少”“有的”與“幾件”對比,“已經模糊”“搜尋枯腸而不可得”與“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這幾件事對自己的影響之大。
(4)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我認為這句寫的比較好,因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這句話是作者的座右銘,也是今天每個青年學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學生才藝展示的過程,學生即興自我創作的過程,也就是圍繞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拓展的過程)
本文作者描寫的物件是“春”,表達了對春的熱愛讚美之請,與春有關的知識,與課文有關的內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變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字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進行創作:(僅供參考)
1.描寫春天的詞語。
2.描寫春天的詩句。
3.與春有關的俗語、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較好,唱一首讚美或描寫春天的歌。
5.本文語言生動,意境優美,文中有詩,詩中有畫,作者抓住春的特徵,依次描繪了五幅圖畫,張開你想像的翅膀,畫出其中的一幅或幾幅從畫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詳細地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戶外全景圖,而對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陽採用簡筆勾勒,這留給了我們極大的想像的空間,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創造性,補白式描繪春山、春水、春日。(擴寫)
例如:寫春水,春水永遠是綠色的,春水的綠是原始而純潔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寶劍上的祖母綠。黃金雖貴,也比不上那一絲的綠色。掬一捧春水,綠遍人間;撒萬點春綠,洗盡塵俗,真可謂是黃金有價綠無價。
7.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嚮往春天,熱愛春天,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讀著朱自清《春》,面對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大膽說出你的體驗。(談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季節,春風擁吻著枝頭的綠葉,踏著輕快的舞步,得意得飄向那廣闊的原野,調皮的掠過人們那春意盎然的面孔。呵!這俏皮可愛的春風。
8.本文的結尾寫的很美,你能仿寫一段或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寫一個結尾嗎?(仿寫和改寫)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語的形式連起來嗎?
10.你能自己寫一首讚美春天的詩或者文章嗎?
11.“吹面不寒楊柳風”中“楊柳”其實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能找到這個故事嗎?
12.春風“輕悄悄的”本身沒有什麼聲響,但作者寫了春天裡特有的幾種聲響:清脆、婉轉的鳥的歌聲,輕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聲,這四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支動聽的春天交響曲,把這四種聲音具體描繪一下。
(五)學生進行創作
第三步:獲
獲即收穫、體會(可以談你對這節課的認識,語文學習的心得,文中的某個部分給你留下印象,從同學的發言中你得到的啟示)
寫作訓練:
有個作家說:“春天來臨,風和日麗,氣象迷人。如果在這個季節裡不出門看一看春天的丰姿,與天地同享歡樂,那簡直是對春天的傷害和不敬。”在內心裡,我慢慢有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明年春天來臨的時候出遊一次,你和春天有約嗎?請以《我和春天有約》為題寫一篇短文。400字左右。
春朱自清教學設計一等獎2
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教材的前兩單元是以人生為話題,寫對人生的感悟,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這個單元是以大自然為主題,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學中應重視美和感悟對好的詞的積累和運用,好的句子的欣賞與遊。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簡介;
2、誦美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欣賞、讀中品味。
2、感受作者對春的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瞭解排比、比喻、擬人等語句的表達作用;
3、記敘文章的情感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體會作者的語言美
課前安排:
1、解決本文的生字詞;
2、讀通讀懂本文;
3、收集有關春的詩句;
4、收集作者簡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彷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詩人就曾經用彩筆描繪春天美景,請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現在請我們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春的?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語氣,並把生字詞橫線畫出。
3、合作、交流教師引導,明確本文的生字詞。
4、齊讀,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幾幅美麗的圖?用三個字概括?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學生找出描繪春景的句子,然後再引導用3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6、請學生朗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引導學生歸納盼春—繪春—贊春。
三、讀中品味
請同學樣找出像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並說明理由(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教師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四、說中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這課你學到了什麼(可能學生會說描寫的作用、修辭的運用等)。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說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進行。
五、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了優美的.語言。
六、佈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仿寫《春》的寫作方法,為《秋日的校園》寫上一兩片斷。
七、板書設計
春朱自清教學設計一等獎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描繪出了一幅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讚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裡辛勤勞作、奮然向前。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讀準字音,疏通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薰陶的目的。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文例項,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例項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學情分析:
學生仍較多地沿襲了小學保留下來的喜愛誦讀的習慣,這是本課加強誦讀教學的一個便利條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成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讀準下列加點的詞語
醞釀(yùn niàng)黃暈(yùn)應和(hè)嘹亮(liáo)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báo)披著蓑(suō)戴著笠(lì)靜默(mò)抖擻(sǒu)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暈(yùn)巢(cháo)
2、詞語教學:學習“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請用簡潔的語言,儘量完整的說出本文的行文脈絡。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大師筆下春天的主要內容。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問題探究]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說說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訊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五、課堂總結。
在這一堂課裡,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六、佈置作業。
①掌握字詞。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問題組:
1、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2、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3、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並模仿舉例。
5、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麼?
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6、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7、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例項點撥啟發,儘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學生說不全就再讀相關語段,再體會,再嘗試表達。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麼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豔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豔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濛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緻,整個空間瀰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裡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裡,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裡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後解決)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透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透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三、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成語互相交流。
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交流創作:選出佳作,全班範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四、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五、佈置作業。
1、《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關於春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