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目標

  1.瞭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佈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目標

  1.綜合概括:透過分析教師所給資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講解、表達:在各自小組完成本組任務條件下,把本組所學內容傳授給其他小組,並能回答同學間的質疑。

  (三)學習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目標

  使學生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難點:洋流的分佈規律

  3.解決辦法:

  (1)聯絡舊知;

  (2)按要求畫示意圖;

  (3)讀圖討論,總結概括;

  (4)聯絡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任務學習課本、材料,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課時安排:l課時

  四、教學過程:

  意圖/操作

  教師活動(講解/操作)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目的

  匯入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二戰時,有一對情侶被迫分開了,女孩去了日本的東京,男孩去了美國的舊金山。女孩苦苦思念,於是她將自己的思念裝進瓶子當中,希望大海能夠將她的思念帶給彼岸的男孩。

  請問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帶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裡呢?

  思考問題。

  用一個美麗的故事設定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板書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承轉

  好,請同學們學完我們今天的內容之後,告訴我這個美麗的故事的結局將會怎麼樣?

  講解基本概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類(根據性質分為寒、暖流)。

  對比分析洋流的分佈規律

  聯絡風帶分佈引出洋流的影響因素:盛行風、地形阻擋、地轉偏向力等。

  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學生自己總結洋流分佈規律

  讓學生觀察洋流分佈圖

  小組討論、思考北半球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的洋流分佈規律。

  課件演示

  洋流與盛行風的關係。

  經過思考後,對比老師的,看看有什麼區別,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總結歸納洋流規律

  1.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方向環流。

  3.南極大陸外圍:西風漂流、南極環流。

  4.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提煉洋流分佈模式圖

  後面詳細的洋流分佈模式圖。

  學生根據表層洋流分佈圖提煉。

  鍛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承轉

  我們前面詳細地分析洋流的特徵、分類、分佈規律。目的是什麼呢?

  為了更好的瞭解洋流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響

  1.對兩岸氣候的影響

  2.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分佈

  3.海洋航行

  4.海洋汙染

  活動

  1.解決課前“美麗的故事”提出的問題。

  2.假如你要環遊世界,請你設計一條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線!

  看能否80天環遊世界?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並且讓學生活學活用。

  小結

  歸納這部分內容以及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二、洋流的型別

  暖流: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風

  四、洋流分佈規律

  五、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2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該“標準”要求學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佈規律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地圖,結合材料、事例進行分析,以此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第2課時,教材從四個方面闡述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即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對漁場分佈的影響,對航海的影響及對海洋汙染的影響。其中對前兩個方面的講述較為詳細,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本節課教材在突出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同時,也闡明瞭洋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凸顯出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人地關係。

  至於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的“厄爾尼諾”現象,則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出現。教材給出了關於厄爾尼諾的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初步瞭解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然後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有些問題,可以從閱讀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見,教材設計的意圖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情況來看,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相當薄弱,知識面較窄,且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但高一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探究欲旺盛,學習興趣濃厚,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地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已有所加強。另外,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較多的關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學生聯絡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各類地圖的判讀,提高整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並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地理素養。

  【教學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上升流海區形成漁場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裝置、自制教學課件、《世界洋流分佈圖》(空白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小鴨艦隊的故事。這個小鴨艦隊的故事,這群小鴨子是1992年中國運往美國的一艘輪船上面的一些塑膠鴨子在海上遭遇了風暴,2.9萬隻鴨子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在漂泊,最後在xx年7月份登陸英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歷程:

  時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魚船

  展示北海道漁業豐富的圖片,學生分析漁場成因。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漁場的成因並詳細分析每個漁場的具體形成。

  小結:漁場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匯: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2.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

  教師詳細解釋上升補償流的形成過程。

  時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爾曼斯克與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圖片,分析兩個港口的不同。

  小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時空之旅第3站:與輪船碎片的對話

  展示泰坦尼克號的圖片和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①順流加快,節約燃料;

  ②逆流減速、海霧、高緯冰山威脅。

  時空之旅第4站:體驗大航海時代。

  教師提出問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線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線比①線遠,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為什麼呢?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時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汙染。

  小結:洋流對海洋汙染的影響:①擴大汙染範圍②加快淨化速度

  時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透過學生對漂流瓶的漂流線路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分佈和流向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層洋流模式。

  時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爾尼諾。

  教師解釋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對沿岸地理環境的影響,給學生灌輸環境保護的理念。

  【課堂總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氣候、航行、海洋生物、汙染的影響

  【板書設計】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

  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海洋汙染:擴大汙染範圍、加快淨化速度

  【課後作業】:學生畫洋流模式圖和漁場分佈圖,加深學生對世界表層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理解和應用。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3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佈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質分類,明確洋流的影響因素

  2.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分佈圖,分析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探究並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透過對洋流分佈規律的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3、透過對洋流的成因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和精神。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世界洋流分佈規律。

  2.教學難點:理解洋流分佈規律,能夠說出主要洋流的名稱和具體分佈。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討論法、讀圖歸納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中油汙擴散方向的影片,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油汙能擴散到其他海域。

  講授新課:

  結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7頁內容,找出答案。(培養學生文字資訊的提取和歸納的能力。)

  教師總結:洋流的定義,洋流的性質分類,洋流的成因是什麼?(學會簡單判斷寒、暖流)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過渡:既然盛行風是洋流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要掌握洋流的運動,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風的分佈。

  自主探究:

  結合導學案,以及課本58頁的活動,複習前面學習的風帶的知識,結合分析學生情況總結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圖。

  【活動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區、大西洋海區、南印度洋海區洋流分佈,比較實際洋流分佈和理想模式圖的區別,形成對比進而總結大洋分佈規律及大洋東西岸的洋流性質,並分析北印度洋海區洋流不同季節的大洋環流。

  學生分組活動:(各組明確自主學習的任務和範圍,增強目的性。自主合作學習落實到行動上。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並掌握歸納的一般方法。)

  第①組:以北緯60度(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

  第②組:以北緯30度(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

  第③組:以南緯30度(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

  第④組:以南緯60度(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

  第⑤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

  第⑥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

  各組派學生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最後我對各組情況進行點評。

  【板書設計】: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課後作業】:

  識記洋流名稱及其分佈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