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手拉手》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手拉手》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手拉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手拉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欣賞歌曲《手拉手》,感受歌曲的情緒,瞭解歌曲所反映的當地人文背景及特點。

  教學重、難點

  感受音樂要素所表達的情感。

  教材分析

  《手拉手》歌曲為4/4拍,降E大調,單二部曲式。歌曲運用弱起、切分、附點的節奏,增加了歌曲的活力和時代性特徵,充分表現了歌曲熱情奔放的情感。演唱者富有激情和特色的演唱,使歌曲又具有通俗歌曲的特徵。

  在歌曲結尾處,原文中有“阿里郎”的詞句。《阿里郎》是朝鮮半島人民最喜愛的民歌,“阿里郎”在這裡為虛詞,象徵這屆奧運會在韓國舉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創設情景:播放2008年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演唱影片。

  教師提問:還聽過哪首奧運會主題歌?

  學生自由回答。

  二、欣賞《手拉手》

  1、初次聆聽《手拉手》。

  教師提問:感受歌曲的情緒,歌曲分幾段?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講解:第一樂段由兩句組成,注意節奏,有休止符、跨小節連線,附點音符,旋律與歌詞結合在一起富於敘述性,顯得寬廣、舒展。

  2、學生模唱。

  教學要求:跟錄音哼唱,教師指導休止符、附點音符的時值要掌握準確。統一呼吸位置。

  3、聽辨《手拉手》副歌部分。

  師:你能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嗎?

  生:此樂段的節奏舒展、情緒深情婉轉。

  師:在這段音樂中出現了弱起、切分、附點節奏的`運用,這樣能使歌曲更富有熱情、更具有號召力。讓我們來體會感受一下。

  學生進行模唱。

  4、聽辨《手拉手》結尾處。

  師:歌曲結尾處出現了“阿里郎”的詞句。能說說是什麼意思嗎?

  生:我搜集的資料說阿里郎是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歌,象徵著奧運會在韓國舉行。

  師:你的知識真淵博,阿里郎的出現體現了舉辦國的民族特色。

  三、課堂小結

  《手拉手》表達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特別是來自五大洲的運動員,手拉手在奧運五環旗下競技交流、團結奮進的友好情感。讓我們在歌聲中體會這份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