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中班小雨沙沙說課稿

中班小雨沙沙說課稿

中班小雨沙沙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小雨沙沙》歌詞生動、形象。主要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歌曲為宮調式、一部曲式、2/4拍,全曲分為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變化重複的手法用XX|XX|XX X|XX X|節奏生動的描述了小雨的“沙沙”聲。第三、四樂句採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良好的教學過程應體現為各種有利於學生參與的活動,包括音樂鑑賞、表現、創造等活動。因此,我根據音樂課的這些特點,並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遊戲來複習音高do.mi.so及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組成的各種節奏型。

  (2)引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地觀察事物。

  (3)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從教育目標來說,音樂課程最核心的教育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所以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歌曲的學唱。

  二、說教法和學法

  每節課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過程,還是心靈的溝透過程,更是生命對話的過程。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這一特點,我主要綜合運用了談話法、示範法、猜謎法、情景匯入法等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要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

  由於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我透過啟發引導,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透過歌舞,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把無目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無意的“動”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它分成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根據小學生的模仿力較強的特點,在發音練習中,我採用了發聲曲《誰在叫》,不去過分地強調學生的口型、氣息、位置等這些技巧,而且透過動作把小雞、小鴨、青蛙等幾種小動物形象地表現出來,其目的`是調節好課堂氣氛。

  馬克思曾經把具有音樂感知能力的耳朵稱為“音樂的耳朵”,聽辨音高是培養學生“音樂耳朵”的重要開端。因此,我利用會唱歌的音為繩索去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和判斷來擺出音高的位置,並能唱準它的音高。

  節奏練習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很難理解節拍的意思,時間長了,學生對節奏練習便失去了興趣,對歌曲節奏的把握也不夠準確。於是我引導學生透過玩遊戲的方法來進行練習。

  第二環節:匯入新課

  生動的匯入新課,能給人以美妙的享受,它起著誘導、鋪墊和銜接的作用,能激發興趣、保持興趣、再生興趣、能點燃求知的火花,它是連線下一個環節的紐帶,使一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我採用猜迷激趣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猜出雨後,啟發學生聯絡自己對自然景象的觀察,然後邊看邊聽歌曲《春雨沙沙》。

  第三環節:學唱歌曲

  在學唱歌曲當中,我分為三個步驟來完成。

  ①    播放小雨和種子的動畫,讓學生邊看邊聽歌曲《小雨沙沙》。

  ②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③運用多媒體、鋼琴這些直觀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學習歌曲,主要是透過師範唱、生跟唱、生連唱,最後透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來完成的。

  第四環節:課堂拓展

  透過課堂拓展這一環節,滲透給學生“愛”的教育,我是這樣引導的:“這節課我們透過演唱歌曲和創編歌詞的方法,學習了《小雨沙沙》一課,知道了種子的成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而你們也像一顆顆種子,你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祖國……所以,我們要從小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這一段小結滲透了對學生“愛”的教育,加深學生在本堂課後的情感體驗。

  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都是圍繞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認知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計的。課堂不僅培養學生對音樂興趣愛好,更能讓他們透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