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葉》教學設計

《葉》教學設計

《葉》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葉》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葉》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科學》三年級植物單元的最後一堂複習課。教材在這裡安排對一片葉的描述,是對本單元的總結,並對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因為葉子的描述涉及到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葉緣、葉基、葉尖、葉柄等內容,讓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複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體現新課標中在科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建立有結構知識體系的理念。

  同時學生對樹葉的觀察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教材中觀察的內容非常多,而讓學生動手做的內容並不多,這節課組織學生對樹葉進行拓印,就是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活動。激發他們對樹葉(植物)研究的興趣。

  教學要求:

  1.經歷觀察一片完整的葉片的過程。

  2.經歷對樹葉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3.經歷對一片完整樹葉拓印的過程。

  4.能運用簡單的歸納研究方法,對自己所選的樹葉進行描述。

  5.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描述活動中,鞏固自己在以前觀察活動中得到的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葉柄等方面的知識。

  6.感受樹葉的美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研究興趣和熱愛情感。

  教學準備:

  落葉、水粉顏料、水粉筆、觀察記錄本、白紙、各種葉的標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研究。

  師:(大螢幕上出示一棵大樹,大樹的高有房子作參照,樹皮、樹葉的顏色清晰可見,樹上樹下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怎樣描述一棵大樹,你能描述大螢幕上的這棵大樹嗎?

  生:這是一棵有三層半樓那麼高的大樹,樹的底部樹幹很粗,到中間樹就分成了很多根大小不一樣的樹枝。

  生:老師,我能描述的比他更多。

  師:真的嗎?好,那你來吧!

  生:樹皮的顏色是咖啡色的,有很多的裂縫,樹的枝丫上和地面上有小動物。

  生:我還有補充,(教師有意識讓她回答)樹冠像一座小山,樹葉是綠色、針形的。

  二、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師:真能幹,把樹葉也描述了。我們能描述一片樹葉嗎?

  生:能!

  師:那我們描述樹葉的什麼內容?怎麼進行描述寫呢?討論一下行嗎?(小組討論:描述樹葉的哪些內容、怎樣描述一片樹葉)

  師:(教師到每個小組裡傾聽討論)有結果了嗎?有結果的小組請高高地舉起手!

  師:(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舉起手)誰願意來說說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描述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

  生:我們小組還有補充,還應該描述葉的邊緣和葉脈。

  生:別忘了描述樹葉的葉柄的顏色、大小、形狀、粗細。

  師:你選擇一片自己覺得最美麗的樹葉。

  生:你能自己在小組內描述這片葉子嗎?

  生:能!

  師:開始吧?

  師:(教師巡迴學生每個人都描述完)我這裡有一片葉子誰能自告奮勇來描述給全班同學聽聽?

  生:這是一片綠顏色的葉子,它的形狀是卵形的,葉邊緣像鋸齒一樣。

  生:我有補充,葉子的葉脈是網狀形,葉柄很粗。

  師:還有嗎?

  生:有,葉柄的顏色是深綠色,葉柄先粗後細。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遊戲是這樣的,我們先請大家來觀察黑板上的各種樹葉,每人選擇一張,不要告訴其他同學。描述這片葉子請大家猜猜好嗎?

  (教師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卵形葉、心形葉、披針形葉……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等樹葉若干。)

  師:第一、二、三小組先來觀察。(三小組有次序地進行觀察)

  師:觀察好的小組到座位上去思考一下怎麼描述。四、五、六小組來觀察。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子是一片紫紅色的樹葉,葉脈是網狀的,樹葉是卵形的。

  生:(表現非常活躍)我請張雨晨來猜。

  生:我猜是3號樹葉,因為3號樹葉是紫紅色、網狀脈、卵形的。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子是披針形的,樹葉是淡綠色的、樹葉的葉柄很細。我請葉新海來猜。

  生:我猜是8號樹葉。

  生:不對,應該是5號葉子。五號葉子是竹子的葉子。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是一片黃顏色的樹葉、是心形的。我請汪雨崎來猜。

  生:是7號樹葉。因為7號樹葉是三面三片黃顏色葉子中的一片,加上它又是心形的。

  師:大家對葉子的認識可真不少。

  三、拓印一片美麗的樹葉。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要把我們描述的葉子拓印下來,你覺得有幾種方法?

  生:像拓印樹皮那樣。

  生:用水粉顏料塗在樹葉背後拓印。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好?

  生:第二種好,因為第二有顏色變化,拓印的也比第一種清楚。

  師:那你能說說怎麼拓印呢?

  生:先在樹葉的背面塗上水粉顏料,然後按在白紙上就可以了。

  師:(教師不做補充)我們開始拓印好嗎?

  學生開始拓印自己喜歡的樹葉,教師巡迴指導(啟發)。學生有的由於水分過多無法拓印,學生有的由於樹葉不平無法拓印。

  師:你們看,他拓印的很好!請他給我們介紹經驗好嗎?

  生:其實我開始拓印樹葉沒有成功,因為我加的水太多。後來我們小組商量一點點水就可以了。還有不要用手壓樹葉,用白紙壓,這樣就不會把底下的紙弄髒。

  師:我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在選擇一片樹葉試試看。

  教師將學生自己滿意的拓印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最喜歡誰拓印的樹葉?

  生:我喜歡1.5.7號,因為他們拓印的樹葉顏色非常漂亮。

  生:我喜歡3.7號,因為他們拓印的樹葉形狀非常好看。

  四、科學描述的延續

  師:我們能不能在今天回家後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描述在觀察筆記上?

  生:能!

《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本課要求要求掌握的詞語有:蜘蛛、窄葉。喇叭、遠航、浩浩蕩蕩。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看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老師出示自制的小紙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或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艇,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走進大自然,採摘蘆葉做小船。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互相欣賞。

  3.小組合作學習。

  (1)組員輪讀課文。

  (2)聯絡課文內容,每人準備提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4.各組代表發言,教師梳理問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究下面三個問題

  (1)課文講了關於蘆葉船的什麼事?

  (2)蘆葉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3)“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聯想?

  三、自讀自悟,創設情景,想象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試著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感受或標註問題。

  2.小組互相交流

  四、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交流認字方法。

  2.提示寫字中易出錯的地方。

  五、佈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葉》教學設計3

  一、學生簡介作者,明確識記內容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抹{檻{綠{模{

  2、幢瞅瞥暱(黑板出示,在學生完成多音字時提問,兩者同時進行,節時;糾錯,)

  三、學生自由讀:

  注意文中詞語;思考,文中人物生活都很窘困,哪些語句或語段能體現出來,請在文中做一下標記。

  四、下面我們先檢測一下對文中詞語的掌握

  1、下列各項有錯別字的一組是(C)暴躁

  A賬款暱稱苔蘚錯綜複雜

  B傾瀉扯淡口哨一籌莫展

  C一幢暴燥窗檻嘮嘮叨叨

  D納悶顫抖數落轉彎抹角

  2、下面請同學們就各自找出的表現文中人物生活窘困的語句或語段進行討論(可以分組)然後我將找同學回答。

  明確:

  a用具:“她躺在一張油漆過的舊鐵床上……”;“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溼透了,冰涼冰涼的。”(推測他沒有雨具,一個“透”字表現了出來;這一點可以不作討論,看情況而定)

  b外貌:“……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

  c經濟蘇艾靠畫一些插圖來生活,薪水少且不穩定;老貝兒曼主要靠做模特生活

  d生活環境:文章的第一節表現了他們住所在偏僻的雜亂無章的華盛頓的一個小街道。(這一點較難,但也最重要因為這牽扯到文章的佈局問題,這一節看上去可有可無,但實際上它給人物的出場以及人物的生存境況作了鋪墊和交代,應多引導多啟發。)

  3、生活在下層的貧苦之人自身能夠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自顧不暇,很多人往往會自掃門前雪。歐亨利的文章中的人物是不是這樣呢?那麼他們之間的情誼又體現在哪裡呢?同學們請在文中標出。

  明確:

  a蘇艾與瓊珊:她們5月相識直到瓊珊得病的11月間相處融洽;瓊珊得病蘇艾對她的照顧(學生找到相應文句)

  b老貝兒曼對她們的幫助,尤其是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畫作所蘊涵的濃郁情誼。(可以讓學生敘述,培養概括能力、表達能力)

  4、本文的中文譯名有三個《最後一片葉子》《最後一片藤葉》《最後的常春藤葉》請結合自身理解談一談哪一個更好,簡要說出你的理由。(題目具有開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分析最後一個:“常春”使人產生明麗光輝的聯想,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暗示性、蘊涵力更強,能更充分地表現文章的主旨。)

  5、主旨: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失業後,心情糟透了。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他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裡惟一的一張桌上放著一杯水。牧師微笑著說:“看這隻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裡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他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到杯子底了。”

  牧師贊同地點點頭:“年輕人,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盪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而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汙染,反而更加純淨了。”我們可以透過沉澱自己使我們的胸懷更加寬廣,走出困境創造輝煌。在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沉澱自己使我們像文中的蘇艾和老貝兒曼一樣用心去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人類的福音將真正的到來了!

  6、總結:回扣這節課主要講了三個問題

  小說三要素:人物:

  環境(自然):

  情節:

  7、作業(看情形選則)

  a、蘇艾與瓊珊從5月相識直到瓊珊得病的11月間相處融洽,發揮聯想與想象,寫一篇約200字的短文

  b、假設瓊珊在彌留之際讓你帶她給她的好友蘇珊寫一封感謝蘇珊的信,請發揮想象寫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C、蘇珊與瓊珊參加了老貝兒曼的葬禮並寫了一篇悼詞,請想象它的內容,200字左右。

《葉》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本課的第一個活動是撿落葉,這是課前準備活動。教材要求學生去撿落葉,而不是摘樹葉,這裡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很重要的教育內容。希望重視這樣的教育。

  課堂上的第一個活動是交流,我撿了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這就開始有數量的觀察和比較活動了。

  “這些是同種樹葉嗎?我們根據什麼來說它們是同種的,根據什麼來說它們是不同種的?”這裡的活動也還只是簡單的比較分類活動。只要學生能抓住一個能區別的特徵就行,比如透過聞氣味來判斷是不是桑葉,根據形狀判斷是不是懸鈴木葉……

  接下來的活動是觀察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透過顏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回答“植物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葉是什麼形狀的?”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去描述。關於葉形,不需要學生講述各種名字,不要他們去記住一些他們不理解的、甚至成人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心形”、“披針形”之類的詞。這裡的觀察描述,在於他們獲得更多葉子形狀的直接認識,為今後的葉形認識做準備。葉的大小的觀察描述,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有很多方法描述葉子的大小。兩片葉子的比較,可以比面積,也可以比長度。

  這裡觀察描述葉子的目的是: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有許多觀察、比較和描述葉的大小、顏色、形狀的方法。”學生參與了這堂課的學習過程,就會感覺到自己有方法,能夠對樹葉進行觀察、描述。這些方法不是老師教的,而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不斷地強化他們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

  2.透過觀察瞭解一些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3.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緻的。

  教學重點

  經歷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描述、比較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徵。

  學習者特徵

  對身邊的樹葉有一般瞭解,但很少進行比較細緻的觀察描述活動,對樹葉的觀察活動感興趣,但較少深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策略實物展示、討論交流

  資訊科技

  整合方式影片、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評價

  方式策略記錄表格、課堂點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1.葉子的顏色

  2.葉子的分類

  3.葉的大小

  展示各種不同的樹葉。

  問漂亮嗎?為什麼覺得葉子很漂亮?

  你都見過什麼顏色的葉子?

  展示紅背桂、花葉榕等顏色特別的樹葉。

  給各小組分發裝有樹葉的紙袋:數有幾片葉子,分一分,是同種植物的葉子放在一起。

  你們是怎樣判斷它們是同一種植物的葉子?

  1、讓學生將其中一種形狀的葉按大小順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問題,設問:大小相近的葉用什麼方法來比較大小呢?

  3、教師總結比較葉大小的方法,適時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從顏色、形狀、花紋等方面交流。

  展示自己帶來的葉子,並說明有幾種顏色?

  觀察樹葉,給樹葉分類

  展示交流。

  各小組研究探討。

  學生交流各組的方案。

  學生描一描,試一試。

  吸引學生對觀察樹葉的興趣。

  瞭解樹葉的顏色是各種各樣的。

  在給樹葉分類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樹葉的形狀、葉脈等。

  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

《葉》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不同葉子的形態,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並進行分類活動。

  2、能對“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問題展開對比實驗。

  3、能夠觀察並解剖植物的花。

  科學知識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絕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綠葉製造的。

  2、知道花的構造。

  3、知道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認真細緻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能準確的認識事物。

  2、樂於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

  3、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並描述不同的葉,培養觀察能力。

  難點:觀察並解剖花。

  三、教學準備

  各種樹葉、花、鑷子、白紙。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葉的不同形態

  1、出示一片樹葉,講述:春天到了,許多植物都已經吐枝發芽,長出嫩綠的葉子,你們看,這是一片什麼樹的葉子?它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2、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現在老師發給你們一片樹葉,請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麼不同?

  3、學生觀察比較後彙報。

  4、課前大家也採集了一些樹葉,現在請你們拿出來,每個小組仔細觀察,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寫在活動記錄上。

  5、各小組彙報,對觀察仔細的同學給予表揚。

  6、你能在這個基礎上給這些樹葉分分類嗎?

  7、小組進行分類活動。提醒學生每次只能按一個標準分。

  彙報分類結果。

  二、觀察並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提問: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那麼你知道這些營養主要是怎麼來的嗎?

  2、講述:大多數植物是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裡自己製造養料,想一想如果沒有陽光,葉子能製造養料嗎?

  3、提問: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

  4、各小組設計實驗。

  5、交流並確定實驗方案。重點解決:做這個實驗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條件?不同的條件是什麼?

  師生共同完成實驗裝置。

  三、認識花的構造

  1、出示幾盆鮮花,提問:你認識這些花嗎?現在正值春暖花開,你還見過哪些花?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2、同學們都被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態所吸引,可你們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嗎?學生說說。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師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來,指導學生認識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師示範從外向內的順序解剖杜鵑花,強調力要小,手要輕。

  5、學生解剖自己帶來的花,用放大鏡觀察各部分的樣子並畫下來。

  6、展示自己畫的花的構造,看看同學們帶來的花是不是都具備這四部分?區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7、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發現了什麼?試著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紙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麼?

  結合學生觀察雄蕊和雌蕊,簡要介紹花的繁殖。

  四、瞭解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

  1、講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當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出種子。

  2、提問: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樣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來傳粉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書上的資料。

  3、交流:植物傳粉有哪些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補充介紹或上網瀏覽。

  六、課外研究

  按照書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實驗做一做,看看有什麼發現?

  教學反思:

  略。

《葉》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專題“珍愛生命”中“精神支柱”部分的第二篇閱讀材料,它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紅表現出的樸素的人類情感是這篇小說最打動人心之處,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沐浴著人性的光輝,創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蹟。在猙獰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藥更有效,這信念常常來源於深沉的博愛。因此,透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閱讀,以開放和多元的設計,促使他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全面深入體驗人性,深刻理解人性美,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設計若干問題,帶著問題品讀文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味歐亨利的結尾的妙處,能認識建立精神的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2、學習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味歐亨利的結尾的妙處,學習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學設想】

  按照新課標的特點,本課教學按“默讀(概括)【理清故事情節】——朗讀(再現情景)【分析人物形象】——疑讀(探究問題)——研讀(人生啟迪)【思考小說內涵】四大塊來層層推進。

  “朗讀”是基礎環節,首先強調的是教師的示範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種朗讀方式的靈活運用,尤其是分角色朗讀,按照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從語速、語調、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導,使學生有感情的讀文,達到“美讀”的要求。(也可用錄音代替)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質疑、答疑、討論、評價,注意滲透情感、道德和價值觀的教育。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透過對句子的理解,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資料:歐亨利簡介

  歐亨利(O,Henry,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爾,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貧窮的醫生家裡……亨利一生窮困潦倒,接觸過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三百多篇小說。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與讚美詩》(1906)和《麥琪的禮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構思,複雜的情節和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這種寫作方法對後人影響頗大,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作的藝術特色是常以使人發噱的幽默,啟發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餘,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因而深受讀者的歡迎……

  (一)導語:

  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生命顯得何其重要,人要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也關愛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人更能顯示人性的光輝,今天,我們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說《最後的常春藤葉》,去解讀這樣一個人,讓我們在感動中洗禮心靈,昇華精神。

  (二)整體感知:

  1、按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分為四個部分。請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開端(第1至11節):寫年輕畫家瓊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發展(第12至36節):寫瓊珊不聽勸慰,望葉等死。

  高潮(第37至50節):不落的藤葉使瓊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慾望。

  結局(第51至55節):瓊珊脫離險,貝爾曼病逝。揭示葉子不落的謎底。

  2、請找出時間線索與人物、情節的對應關係。

  十一月:瓊珊病倒;一天早晨:瓊珊病重;這天夜裡: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第二天早晨:瓊珊病危,貝爾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剛明的時候:瓊珊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整個故事發生在四天裡。

  (三)文字研習:

  1、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說明原因。

  應該是小說的結區域性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後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傑作,而正是這幅傑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2、試問小說的結局有怎樣的特點?能找出前面的伏筆嗎?

  歐亨利式的結尾。歐亨利在短篇小說的藝術處理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小說的意外結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讀者眼看著情節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發展,但結局往往來了個出其不意。|伏筆見P26 3-4段。

  3、最後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最後的藤葉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最後一片葉子關係到瓊珊的生死。葉子是希望的象徵,如若葉子落了,她也就給自己找到了放棄抗爭的理由;當然,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爭,在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到康復。

  4、為什麼說貝爾曼畫的最後一片藤葉是他的傑作?

  因為這片葉子給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現了普通人之間的無私和情意,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5、貝爾曼畫常青藤本應是小說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作品沒有實寫這一情節,使得小說產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歐亨利式結尾),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想象,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冒雨踉踉蹌蹌爬到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顫抖著調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也毫無保留地獻出了生命。

  6、貝爾曼是小說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寫他的只有兩處,試分析這個他怎樣的人?

  初見貝爾曼時,作者透過外貌描寫告訴我們:貝爾曼是一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又透過語言描寫,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後,“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見貝爾曼時,貝爾曼已經身體虛弱,病了兩天就去世了。貝爾曼是因為冒雨畫最後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愛心、自我犧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現。我們看到了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作者藉此歌頌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

  7、品讀歐亨利式的語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裡躡手躡腳,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走了。”

  品味:採用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

  (四)拓展遷移

  為了加深對小說意蘊的理解,加強德育,讓學生就貝爾曼畫的“最後一片葉子”思考並集中討論作者在貝爾曼出場時寫的一句話“貝爾曼是個失敗的畫家”(68頁第六段)。

  估計學生思考討論的結果有這樣兩種觀點:一是葉子以假亂真,稱得上是傑作,所以貝爾曼是成功的。二是葉子再逼真也算不上是藝術品,所以從藝術的角度說貝爾曼是失敗的。

  老師要引導學生考慮,真正打動我們的不是葉子逼真,而是它的逼真帶給瓊西以生命的希望。我們不是被葉子的藝術價值打動,而是被貝爾曼的品德所打動。他沒有完成自己的精神追求,沒有畫出一幅畫讓窮畫家貝爾曼搬出陋室過上好日子的傑作;然而他用自己的生命創作了一幅震撼人們心靈的作品----一片永不凋謝的葉子。他以此拯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同時也完成了自己捨己為人的精神傑作。正是有貝爾曼這樣的人,世界才溫暖。

  然後聯絡自身實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挫折和周圍的人?

  (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內容,再次強調出重點內容,使學生能系統的掌握本節課所學內容。

  【板書設計】

  《最後的常春藤葉》

  貝爾曼

  欲揚先抑

  蘇艾瓊珊

  關心照顧謊言鼓勵戰勝自己

  歐亨利式的結尾:

  謎底式

  畫龍點睛式

  戲劇式

  【佈置作業】

  一、為了鞏固課堂成果,使課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佈置的作業是週記的參考內容,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寫自己的生活。如①一件親身經歷的幫助別人走出困境的事;②自己如何對待生命面對挫折?③如何評價周圍的某一個人(外表與內心,德與才)?④其他思考角度的讀後感

  二、基礎演練

  1、選出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A、數落(shǔ)挪動(nuó)蔓菁(jīng)氣喘吁吁(xū)

  B、磚砌(qì)咆哮(xiào)怒號(háo)散落(sǎn)

  C、暱稱(nì)窗檻(kǎn)顫抖(zhàn)瞥見(piē)

  D、瞅見(chǒu)嘮叨(láo)殯儀館(bìn)閒逛(guòng)

  2、下列詞語書寫錯誤最多的一組是()

  A、淘氣出殯神秘漫漫長夜

  B、篷松奈煩昂首闊步一愁莫展

  C、磚砌苔蘚靜侯蠻不在乎

  D、寂寞扯蛋頭昏眼花莫名其妙

  3、選出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

  A、“男人?”蘇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聲說,“難道男人值得——別說啦,不,大夫,根本沒有那種事。”

  B、“十二,”她說,過了一會又說“十一”,接著是“十”、“九”,再接著是幾乎連在—起的“八”和“七”。

  C、“我要呆在這兒,和你在一起。”蘇艾說:“而且我不喜歡你老盯著那些藤葉。”

  D、大夫今天早晨告訴我,你很快康復的機會是——讓我想想,他是怎麼說的——他說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

  4、選出加點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

  A、蘇艾正在畫插圖,忽然聽到一個虛弱的聲音重複了好幾遍。

  B、蘇艾在樓下那間燈火黯淡的小屋子裡找到了酒氣撲人的貝爾曼。

  C、“她會把死和藤葉聯絡在一起?笑話。”他對這種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為意,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

  D、她非常擔心,惟恐那個虛弱得像是枯葉般的瓊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聯絡,真會撒手去世中。

  5、下列句子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班級的一些規章制度都應該固定下來,不能翻雲覆雨,叫人難以琢磨。當然也不是說一切都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B、3年前那個淘氣頑皮的小姑娘,如今卻以全省理科狀元的成績進入我國第一大學府,真是不堪設想。

  C、假如不願走向深淵,就讓我們走向廣闊;假如不願坐享其成,就讓我們勤勉奮鬥。

  D、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

  答案:

  基礎演練

  1、C(檻jiàn顫chàn)

  2、B(蓬鬆、耐煩、一籌莫展)

  3、C(冒號改為逗號)

  4、D(A虛弱—微弱B黯淡—暗淡C不以為意—不以為然)

  5、C(A翻雲覆雨: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腕。B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事情到了很壞或很危險的地步。D“難言之隱”與“苦衷”意思重複)

  【教學後記】

  1、採用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如分角色朗讀,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產生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課堂語言的錘鍊,如何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共同進行探索和思考,這是一個重要課題。

《葉》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係。

  2.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的表達作用。

  3.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係。

  2.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後一片葉子的內涵。

  三、教學難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係。

  2、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的表達作用。

  四、教學方式:

  文字研習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裝置

  七、教學過程:

  匯入:

  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俄),莫泊桑(法),歐亨利(美))引出作者。

  歐亨利,(O,Henry,1862-1910),美國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一生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出人意料的結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尋味,情節動人而筆觸細膩。代表作《警察與讚美詩》(1906)和《麥琪的禮物》(1906)。美國於1918年開始設立“歐亨利紀念獎”,專門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並以此永遠紀念這位對短篇小說的創作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學巨匠。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歐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說《最後的常春藤葉》。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逛(guàng)來逛去躡(niè)手躡腳一籌(chóu)莫展窗檻(jiàn)

  矮墩墩(dūn)苔蘚(táixiǎn)瞥(piē)見一幢(zhuàng)樓

  撒(sā)手暱(nì)稱殯(bìn)儀館咆哮(páoxiào)氣吁吁(xū)摻(chān)假嘮嘮叨叨(láodao)磚砌(qì)

  2、請學生按照故事的發展概括小說的情節。

  明確:引導學生從人物、情節、環境角度進行概括總結。

  人物:貝爾曼瓊珊蘇艾醫生——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情節:貝爾曼畫最後的常春藤葉挽救了把生命寄託在落葉上的瓊珊

  環境: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

  特點:街道錯綜複雜居住空間狹窄風格古香古色藝術氣息濃厚苔蘚遍地陰暗潮溼窮苦

  (注:設定這一複述的環節,讓學生能夠熟悉小說的情節,同時能夠抓住文字,引導提煉出小說三要素並概括出其特點。)

  (二)文字講解

  1、引導學生找出時間線索和人物、情節的對應關係。主要圍繞兩個主人公展開。

  明確:整個故事發生在四天裡。

  十一月:瓊珊病倒;

  一天早晨:瓊珊病重;

  這天夜裡:貝爾曼畫常春藤葉;

  第二天早晨:瓊珊病危,貝爾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剛明的時候:瓊珊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

  第四天:瓊珊脫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

  (注:這裡有兩條線索,學生對於瓊珊病情的那條線索很容易透過老師引導找出,但是對於貝爾曼何時畫藤葉則需要老師啟發學生從最後一段醫生的話裡“他還肺炎,只病了兩天。”找出。)

  2.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是由什麼將其串在一起的呢?

  明確:正是這片常春藤葉才將瓊珊和貝爾曼聯絡到了一起。

  (注:對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會答到“蘇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葉,僅有蘇艾並不能使情節得以發展,推動情節的關鍵正是這最後一片葉子。)

  3.引導學生對葉子展開探討研習。

  (1)分析:最後一片葉子的創造者?貝爾曼冒雨畫葉子可能嗎?符合貝爾曼的性格嗎?

  明確:①初見貝爾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愛講大話、牢騷滿腹——一個窮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騖遠、鬱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畫家。(外貌描寫)

  聯絡課文:第30、31自然段。

  ②又見貝爾曼: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語言描寫)

  聯絡課文:對這種白痴的想法“連吼帶叫的咆哮了一陣”“可憐的瓊刪”“可惡的葉子”

  ③再見貝爾曼(結局):平凡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心,金子一樣的愛心(側面描寫)

  聯絡課文:

  醫生:“他身體虛弱,病勢來的很猛,他可沒有希望了”蘇艾:“最後一片葉子是貝爾曼冒雨畫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兩天就去世了。”(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結論:

  貝爾曼冒雨畫葉子,符合他的性格的發展,他原本是一個雖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騖遠的老畫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而最後的結局恰恰又使貝爾曼的人格得到昇華,平凡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一樣的心,具有崇高的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

  (注:讓學生在對貝爾曼的形象進行分析時,能抓住外貌、語言、側面多角度展開。)

  (2)挖掘:最後一片葉子的內涵?

  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葉子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自然界中的葉子,一種是畫出的葉子。

  自然中的葉子隨風飄落,由此,瓊珊聯絡到“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我也就要死了。”從這個角度說,自然中的葉子是瓊珊生命的寄託。

  畫出的葉子,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其內涵。

  第一,對瓊珊來說,這片葉子是支撐瓊珊活下去的精神支點;

  第二,對貝爾曼來說,是絕筆和傑作;

  第三,從整片葉子中,我們能看到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寶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看到了貝爾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從這片葉子中,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的真情真愛,人性之美的光輝。

  (3)探討:葉子的不落?文中有沒有暗示最後的一片葉子是假的?有伏筆嗎?

  明確:有,文中有三處伏筆。

  “仍舊有一片常春藤的葉貼在牆上”的“貼”字。

  “黃昏時,她們看到牆上那片孤零零的藤葉依舊依附在莖上。隨著夜晚同來的是北風的怒號,雨點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葉仍在樹上。”

  “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不動嗎?”

  (注:是作為歐亨利小說結局的鑑賞而提出的。這個問題應提示學生在文章後半部分找出有關葉子的句子,再來分析。)

  4.歐亨利小說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風格上,結合小說第四、五自然段,讓學生來品味鑑賞。

  明確:採用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被稱為“含淚的笑”。

  5、總結:歐亨利筆下這片小小的常春藤葉,沐浴著人性的光輝,創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蹟。在猙獰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貴的藥材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堅強精神支柱。

  瓊珊因有生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而活了下來;老貝爾曼因對他人生命的珍愛,雖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動人心,他的生命透過那片永恆的葉子在瓊珊的身上得到延續,他活在了人們的心裡。

  美國著名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讓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還站著的話!”請擁有“愛”的信念,珍愛生命,珍惜使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點!

  (三)佈置作業:

  歐亨利作為短篇小說的巨匠,以其獨特的構思向我們講述了關於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換個角度,如果讓我們來講述一個關於老貝爾曼的故事,你覺得哪一個情節必不可少?

  請用你手中的筆補寫出這一想象的情節。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適當情境描寫。

  明確:引導學生得出“貝爾曼在風雨中畫葉子“的情節必不可少,最震撼人心。

《葉》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編排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專題“珍愛生命”中的第一板塊“精神支柱”中。“珍愛生命”這個專題由兩個板塊組成:“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圍繞“珍愛生命”這一主題選入了《我與地壇》、《最後的常春藤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鳥啼》四篇文章,旨在讓學生體會自然生命的偉大,敬畏生命,善待生靈,熱愛生活,

  本專題學習的方式是文字研習。單元教學總目標是:1.學生透過學習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2.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從小說自身看,在這篇小說中,作家講述了老畫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畢生傑作,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特別是老畫家貝爾曼捨己救人的品德。教材將這篇小說放在“精神支柱”這個板塊,希望引發學生對人性的思考,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啟示學生珍愛生命,樂觀向上。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步入高中階段,心理比較躁動,對人生對未來還沒有很多生活的歷練,處於情感的模糊期,尚未形成科學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急需從情感上加以引導,促使其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從語文教學上來說,這是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小說,學生對小說的文體特徵等還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制定了課前預習,設計了預習提示。

  鑑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目標。

  三、目標確立

  (一)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為化的原則,我從三個維度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⑵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

  設計依據:為了鍛鍊學生篩選資訊、利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文字研習的學習方式,能夠根據預習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探究。

  設計依據:突出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建立以生為本的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能認識建立精神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⑵樹立“愛”的信念,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設計依據:培養學生鑑賞評價和探究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和品德修養。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係,分析主人公形象。

  2.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完成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建立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本文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學案導學法。先讓學生動起來,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因學而教。

  2.整體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動起來,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思路。

  3.直觀演示法。多媒體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儘快抓住關鍵,來激趣、啟迪、點撥。

  4.問題激趣法。使學生能自主探討問題,體現“以誘達思,合作探究”的原則。

  (二)學法

  發展性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相長,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良好合作、勤於動手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

  1.課前預習,課後拓展。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根據預習明白課堂流程,提高課堂效率;課後拓展,遷移延伸,從而使學生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語文課堂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增強素質。

  2.課堂深入研讀課文,積極參與問題的探討,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和團體合作精神,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

  以尊重學生為原則,積極貫徹新教材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強意識,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動情匯入,以情感人。(2分鐘)

  深情匯入後明確教學目標。

  設計依據:感受季節的傷感,在傷感中產生好奇,激起學生的學趣帶著疑問進入課堂。

  (二)檢查預習,步入新課。(6分鐘)

  檢查字詞。有關作家的文化常識,小說的基本常識,引入新課。

  夯實基礎,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分析文章架橋鋪路。

  (三)整體感知,合作討論。(10分鐘)

  問題的設計:

  1.故事的主要情節。

  2.小說三要素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中的體現。

  設定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概述情節,同時能夠抓住文字,提煉小說的三要素並概括出其特點,為下面進一步探究疑難張本。

  (四)深入文字,討論探究。(20分鐘)

  1.誰是本文的主人公?

  2.為什麼最後一片藤葉能救瓊珊?

  3.結局在情理之中嗎?符合生活邏輯嗎?你的依據是什麼?(總結歐·亨利式結尾)

  設定這一環節,是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疑問集中分析探討,由學生設疑也由學生解疑,老師作相關的提示,引導學生分析疑難。

  (五)交流心得,情感昇華(5分鐘)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感受?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幾幅圖片,學生思考交流。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使知能情意相融合,實現語文課堂功能的昇華。

  (六)拓展延伸,作業鞏固。(課後)

  1.老貝爾曼是如何畫最後一片葉子的?發揮你的想像,寫200字左右的場面描寫。

  2.比較閱讀《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讚美詩》,體會歐·亨利結尾的妙處。

  這兩項作業是開放性的作業,目的是讓學生讀寫思用相結合,打通課堂內外,透過引申閱讀及作業訓練,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情感共鳴。(2分鐘)

  課堂小結:愛是這個世界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愛的偉大,人性的光輝,隨著這篇永不凋零的藤葉將永遠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輝。

  (八)板書設計

  (一)小說三要素

  人物瓊珊、蘇艾、貝爾曼(主人公)

  社會環境

  環境

  自然環境

  情節

  (二)歐·亨利式結尾

  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認知、策略、動力三個系統相互融合,同步運轉的過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運用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狀態,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特點和接受能力,尋找好的教學策略,教會學生學習。

  六、時間安排

  (一)動情匯入,以情感人。(2分鐘)

  (二)檢查預習,步入新課。(6分鐘)

  (三)整體感知,合作討論。(10分鐘)

  (四)深入文字,討論探究。(20分鐘)

  (五)交流心得,情感昇華。(5分鐘)

  (六)拓展延伸,作業鞏固。(課後)

  (七)課堂小結,情感共鳴。(2分鐘)

《葉》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熟記 喜歡的部分。

  2、 欣賞 詩句的美,體會詩意的美。

  教學重點:

  讀課文,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欣賞 詩句的美,感受成長的快樂。

  課前預習:

  1、讀讀課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詞典,瞭解 “ 釀造 ” 在詞典中的意思。

  一、創設情境匯入:

  由小松樹快樂成長引出葡萄葉的夢。 【 讀讀課題 】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先讀讀詞語,再讀讀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葡萄葉的夢是什麼?

  2、交流: ① 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葉的夢是什麼?

  ②作者用哪句話表示這個意思?

  3、品讀詩句:葡萄葉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理解 “ 釀造 ” 一詞。 【 讀讀詩句 】

  四、學習第一小節:

  1、 自學 ,思考:詩人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

  2、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 → 評價點撥 → 引讀。

  3、交流:你為什麼喜歡作者筆下的葡萄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學習第二小節:

  1、範讀:激發學生想象、朗讀的興趣。

  2、自由讀。透過詩句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聞到什麼?

  3、交流、創設情境對話,感受葡萄在葉子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男、女生比賽朗讀 → 指名讀。

  5、創設情境:葡萄和葡萄葉會說些什麼?

  六、學習第三、四小節:

  1、引讀第三小節,摘一顆葡萄給你嚐嚐,你覺得怎麼樣?

  2、在學生的讚美中,引出第四小節。

  3、質疑:為什麼葡萄葉悄悄地笑了,流出開心的淚了?

  4、在組織學生解疑中,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情懷。再讀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七、鞏固、發散:

  1、背誦喜歡的小節。

  2、寫寫自然界中小草、大樹、鮮花 …… 的夢想,還可以寫寫自己的夢想。

  3、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伴隨著夢想快樂成長。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從課外書中,讀一首喜歡的詩歌。

  板書設計:

  葡萄葉的夢

  釀造芳香和甜美

  悄悄地笑了

  教學反思:

  《葡萄葉的夢》 這是一首催人奮進、樹立遠大理想飽含深意的詩歌,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去感受葡萄葉的美麗,感受葡萄葉為了夢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貴精神並體會葡萄葉奮鬥的快樂與收穫的幸福。學生要願意讀、樂於讀,首先是讓學生愛上詩歌,進入詩歌的意境中;進而詩化學生的心靈,用文學的和煦春風薰染學生,把語言藝術的珍貴雨露浸潤到學生心靈的至深處。終極目標是要使學生的心靈得以拓展和淨化、美化。

《葉》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葉脈、寫葉的 文章,讓學生了解有關葉的知識,理解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作者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查閱收集資料,瞭解與葉相關的知識及其價值,收集有關“葉”的古詩句。

  2、到野外或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葉的風姿,收集各型別的樹葉標本,然後每個小組把本組成員共同收集的葉子進行歸納,統計,觀察,研究;最後小組交流,整理,把自己的發現形成發言稿,等待班級交流,展示。

  3、自讀《專題 葉》相關的詩文。

  學習重點: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

  學習難點:描形賦義地寫葉的藝術手法。

  學習過程:

  第 一 課 時 (總第 節課)

  【學習目標】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重點、難點)

  中班美術教案:樹葉創作畫

  孩子們,秋天到了,今天我們一起到大森林裡去做遊戲,好麼?到了大森林裡,請你們注意看看大森林裡都有什麼變化,我們就聽著音樂,一起跳著舞走吧。"

  活動目標:

  1、享受創作的樂趣。

  2、培養幼兒學習觀察、學習探索、學習想象。

  3、鍛鍊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頭飾、黃樹葉、塑膠袋、塑膠盤、固體膠、彩紙、小筐、輕音樂、各種輔助材料、 布

  置樹林的場景

  活動過程:

  1、老師扮兔子媽媽,帶領小兔子進入場景。

  師:"孩子們,秋天到了,今天我們一起到大森林裡去做遊戲,好麼?到了大森林裡,請你們注意看看大森林裡都有什麼變化,我們就聽著音樂,一起跳著舞走吧。"

  2、幼兒自由的在場地上觀賞,可以撿起樹葉觀察,互相說說小樹葉是什麼樣子的。(自由討論)

  -孩子們,你們都看到什麼了?

  -你想說些什麼呢?

  -你覺得小葉子象什麼?

  -你喜歡小樹葉麼?

  -孩子們,你們看,小鹿和大公雞姐姐也來了,她們有這麼多袋子,我們一起動手,把小樹葉收集到袋子裡,請你們一邊撿樹葉一邊數數看,撿了多少片小葉子。

  (請配班老師幫忙把袋子發給幼兒,一起聽音樂撿樹葉)

  3、師:"孩子們,你們真能幹,撿了這麼多的小樹葉,我知道你們都累了,我們來這邊休息一會吧。(幼兒圍坐成半圓)孩子們,你們看,我也撿了很多的樹葉,可是你們看我的樹葉變成什麼樣子的了?(出示碎樹葉)小樹葉怎麼會變小、變碎了呢?你會把小樹葉變小麼?怎麼變呢?(幼兒個別示範,回答)

  4、師:"剛才你們想了很多好辦法,那我們就來試試看,看看哪種辦法最好,能讓小樹葉很快就變小,我們一起來做吧。"(幼兒嘗試用搓、捏、擠、揉、壓等多種辦法,提醒幼兒要一隻手捏緊袋子的口,別讓小樹葉從袋子裡溜出來)

  5、-孩子們,你們真聰明,我看到你們把小樹葉都變的很小很小了。你們手裡的小樹葉還可以做什麼呢?動動腦筋,想想看。

  師:"你們猜猜我用小樹葉做的是什麼?(展示電腦抽象畫)

  你想用小樹葉做漂亮的畫麼?

  你想做什麼呢?

  這裡有一些固體膠、彩紙、、油畫棒和一些你可能用得上的毛線、彩色皺紋紙和釦子,現在就帶著你的小樹葉用這些材料做一幅美麗的畫吧。

  6、請教師協助把樹葉倒入塑膠盤中,幼兒用小樹葉做創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放輕音樂,幼兒創作)

《葉》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本課是《科學》中三年級植物單元的最後一課。教材在這裡安排了對一片葉的觀察和描述。其中,葉子的描述涉及到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葉緣、葉基、葉尖、葉柄等內容,讓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複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在科學活動中建立有結構知識體系,建構起科學觀察研究的方法。

  同時學生對樹葉的觀察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教材中觀察的內容非常多,而讓學生動手做的內容並不多,這節課組織學生對樹葉進行拓印,就是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活動。激發他們對樹葉(植物)研究的興趣。

  教學要求:

  1.觀察一片完整的樹葉。

  2.能運用簡單的歸納研究方法,對自己所選的樹葉進行描述。

  3.拓印一片完整的樹葉。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描述活動中,鞏固自己在以前觀察活動中得到的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葉柄等方面的知識。

  5.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研究興趣和熱愛情感。

  教學活動準備:

  落葉、水粉顏料、水粉筆、觀察記錄本、白紙

  教學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研究。

  師:小朋友們我想與大家一起欣賞一張照片,願意嗎?

  生:學生欣賞落葉。

  師:漂亮嗎?這是什麼?

  師:現在秋天到了,落葉非常美!看過落葉嗎?它在空中是怎樣飄落的?

  你能用撿到的樹葉模仿落葉飄落的樣子嗎?

  生:學生模仿落葉飄落的樣子。

  二、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師:這麼美麗的樹葉我們用什麼辦法描述它們呢?假如現在你的手中有一片葉子,你描述它哪些內容?怎樣進行描述?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描述哪些內容?怎樣進行描述?

  生: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

  師:根據我們大家討論的結果,自己選擇一片葉子練習描述,說給同組的同學們聽一聽。

  生:學生互相說,互相聽。

  師:我這裡有一片樹葉,誰能上來描述給同學聽聽?大家做評委,說說他描述得怎樣?

  生:學生描述,評價。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黑板上有很多種樹葉,我們選擇其中的一片,但不告訴其他同學是哪一片,然後對樹葉進行描述,請其他同學猜猜你描述的是哪一片葉子?我們有2分鐘準備。

  生:進行遊戲。

  三、拓印一片美麗的樹葉。

  師:樹葉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研究的內容,也給我們的生活曾添了很多美麗的色彩,請你選擇一片你認為最美麗的樹葉。

  師:你想把美麗的樹葉拓印下來嗎?回憶以前拓印樹皮的方法,你覺得拓印樹葉用什麼方法最好?

  生:用水粉的方法最好,用較濃的水粉畫顏料,均勻地塗在葉的背後;蓋上白紙;用手掌按壓,使顏色附著到白紙上。

  生:開始拓印,然後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科學描述的延續。

  我們能在今天回家後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描述在觀察筆記上嗎?

《葉》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瞭解葉的知識,認識葉和人類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查閱收集資料,瞭解與葉相關的知識及其價值,收集有關“葉”的古詩句。

  2、到野外或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葉的風姿,收集各型別的樹葉標本。

  3、自讀《專題葉》相關的詩文。

  活動過程:

  一、賞“葉”篇

  1、導語:“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植物的葉子千姿百態,各有風韻。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走進葉子的天地,一起來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美韻。

  2、展示葉的圖片資料。(不同季節的不同形狀,不同顏色)

  二、知“葉”篇

  1、生活中人們往往讚美花的鮮豔、嬌媚,而對葉有所忽略,欣賞完剛才一組圖片,不難發現它也有美麗的外表、動人的身姿。我們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走進自然,收集了一些樹葉標本,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

  2、小組展示。

  (可從形狀、顏色、季節特徵、生長環境等方面介紹)

  總結:多彩的樹葉標本、詳實準確的語言介紹、生動活潑的版面設計不僅讓我們瞭解有關葉的許多知識,更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讓我也領略了每個小組同學不同的風采。

  (過渡)葉片是如此美麗,有誰知道它有哪些“非凡本領”?我們一起進入知識搶答環節。

  總結:同學們的反映真靈敏,老師自嘆不如。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難怪文人都喜歡藉助葉來表達情意。

  三、吟“葉”篇

  1、在你的記憶庫裡,有類似的成語和詩句嗎?下面我們舉行賽詩會。

  2、組織交流背誦有關葉子的成語和古詩句。

  四、議“葉”篇

  1、看來從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大都對葉情有獨鍾。他們往往把葉作為描寫謳歌的物件,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請結合有關詩文內容,談談你的感受。

  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借海棠藏蕾未輕開放而教育子女舉止端莊穩重,不要譁眾取寵,浮躁輕狂。

  宣宗宮人《題紅葉》:寫宮女借對隨波而去的紅葉的禱祝,表現對深宮幽閉的憤懣,對自由幸福的嚮往。

  王勃《山中》:以深秋景色更著黃葉點染渲染悲愴色彩,抒發久客思歸之情。

  楊巨源《城東早春》:借詩人慧眼賞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銳的感覺,發現新東西,寫出新境界的寓意。

  劉湛秋《綠葉》:寫出了綠葉的生長過程,表現綠葉頑強的生命力。

  歌德《二裂銀杏葉》:由銀杏葉的二裂現象聯絡到自己,內涵豐富複雜深邃。

  青勃《綠葉的聲音》:從不同角度抒寫綠葉發出的聲響,表現綠葉的歡樂與活力。

  《一片樹葉》一文,用文學的筆觸生動記敘了葉從萌生到消亡的過程,讓我們領悟到生命過程的意義。

  總結:看來葉在精神上給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啟發、借鑑作用。文人墨客往往借鑑葉或點綴自然、啟發思念或引發幽情、激發讚頌之情或熱烈呼喚青春和活力。

  2、你能否從葉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得到某種啟示嗎。

  五、制“葉”篇

  過渡:仍記得那個悶熱的午後、封閉的實驗室、燃燒的酒精爐、焦急的等待、期盼的眼神。葉脈書籤製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令人回味。

  1、欣賞葉脈書籤製作過程後,就你製作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

  2、請根據不同的贈送物件附詩一首。

  組織交流

  六、結語:

  同學們,學了“葉”專題,我們知曉了葉的有關知識,感受了葉的精神價值。葉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葉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紅花雖好還需綠葉來襯”正是它最好的寫照。讓我們學習葉的精神品質,做一片發光發熱的綠葉吧!

《葉》教學設計14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葉》專題教案教學設計。

  《葉》專題

  一.教學目標設計:

  1. 瞭解葉的知識,認識葉和人類的關係,學習作家寫葉的藝術方法。

  2. 提高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 教學重點:,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

  2. 教學難點:描形賦義地寫葉的藝術手法。

  3. 相應策略:課前佈置學生去欣賞葉的風姿,初步感知樹葉;收集各種型別的樹葉標本;蒐集描寫葉的詩文;運用圖片、文字資料等作為輔助深刻地認識葉。

  三、教學思路:按照“認識葉(葉的物質價值)——感受葉(葉的精神價值)——葉與文學、人生——寫葉學葉”的順序來教學。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

  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成果:

  教師:

  課前我們已經佈置大家去欣賞葉的風姿,收集各種型別的樹葉標本。現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展示樹葉標本):

  教師先展示:可以拿一本圖書,裡面夾著精美的樹葉書籤,把樹葉書籤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樹葉書籤的美觀、漂亮。

  然後學生展示。(邊展示邊講述)

  2、交流對葉的認識:

  樹葉很平凡、普通,隨處可見,沒有花兒的嬌豔,也沒有樹幹的偉岸,但也有其獨特的魅力,你們仔細觀察過樹葉嗎?請同學們說說對樹葉的認識。

  從物質形態方面說說樹葉

  形狀、

  顏色、

  季節表徵

  明確:

  大家就樹葉說了很多。在我們眼裡,很普通的葉確實是繽紛多彩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老師還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的圖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透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

  不光不同種類的樹葉的顏色不盡相同,就是同一片樹葉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生長階段也呈現不同的顏色,為自然界增添了無窮的色彩。總的來說,初萌的葉芽是鵝黃的;新生的葉子是嫩綠的;秋天的葉子是紅色的,飄落的葉子是枯黃的。(結合課本中的四首古詩加以誦讀欣賞)

  3、即使樹葉是那麼普通,它也有其價值。你們說說看它有哪些作用呢?

  (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表述,教師做適當引導、補充、概括歸類。)

  ①葉與根、花、果的關係:

  化用詩句:落( )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②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光合作用

  ③調節氣候、淨化環境:增加溼度,吐霧播雨,分泌殺菌素,降低噪音

  ④可做飲料:釀酒

  ⑤可做飼料:養蠶

  ⑥可加工成藥材:枇杷葉治肺熱咳嗽,大青葉治咽喉腫痛

  ⑦檢驗大氣汙染:虞美人的花葉對空氣中的硫化氫非常敏感,一旦空氣中有硫化氫,它便會花容失色;米蘭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氣。

  ⑧建築學上的仿生利用:葉脈驚人的支撐力——世界博覽會博覽館大廳,悉尼歌劇院

  ⑨勘察礦藏:三色堇與鋅,喇叭花與鈾

  ⑩預報氣象、預報地震:含羞草葉自動閉合預示暴風雨即將來臨

  ⑾作為書寫紙張,作為工藝材料

  等等

  4、引導認識葉的精神作用:

  葉的作用真是巨大,葉對我們人類的物質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葉僅僅是有著物質方面的作用嗎?

  葉在精神上對我們還有著非常豐富的啟發借鑑作用。

  (學生討論發言)

  教者提示歸納:

  生命的象徵、青春的活力、

  落葉歸根的無私奉獻、

  扶持紅花的襯托精神、甘當配角的精神

  等等

  樹葉的作用不僅在於它的自然價值,還在於它的精神價值。它點綴自然、陪伴童年、啟發思念、引發幽情、激發讚頌、呼喚熱情┄┄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下葉的聲音:

  (學生配樂朗誦《綠葉的聲音》)

  5、教者小結:

  自然界的葉子是如此生動、可愛、鮮活;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有人從一顆嫩芽中看到了生機、力量,也有人從一片枯葉中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在文人的眼中,葉更成了描寫謳歌的物件,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下一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葉與文學,葉與人生。

  佈置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研讀專題內的詩文,各用一句話對它的要點加以概括;並閱讀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與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在思想內容上作一作比較。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欣賞文學作品中對葉的描寫,學習作家寫葉的藝術方法。

  教學過程:

  1、認識葉與花的關係

  教師:

  “紅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這一說法的美學道理是什麼?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這句話,它的含義又是什麼?

  學生討論

  明確:

  單純一色會顯得單調,紅綠兩色在一起,會使紅的更紅,綠的更綠,雙方的色彩由於對比映襯都會得到加強,造成一種明麗鮮豔的效果。生活中所說的含義是:一個人本領再大,成績再多,也離不開周圍的人對他的幫助。綠葉雖沒有紅花那樣嬌豔,不會引起人的注意,但它同樣是不可缺少的,紅花離開綠葉,它的美會遭到削弱。

  2、葉,是作家筆下的一個永恆的題材。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專題內各首詩的要點:

  學生髮言、討論、補充

  明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就行):

  元好問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借海棠藏蕾未輕開放而教育子女舉止端莊穩重,不要譁眾取寵,浮躁輕狂。

  宣宗宮人 《題紅葉》:

  寫宮女借對隨波而去的紅葉的禱祝,表現對深宮幽閉的憤懣,對自由幸福的嚮往。

  王勃 《山中》:

  以深秋景色更著黃葉點染渲染悲愴色彩,抒發久客思歸之情。

  楊巨源 《城東早春》:

  借詩人慧眼賞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銳的感覺,發現新東西,寫出新境界的寓意。

  劉湛秋 《綠葉》:寫出了綠葉的生長過程,表現綠葉頑強的生命力。

  歌德 《二裂銀杏葉》:由銀杏葉的二裂現象聯絡到自己,內涵豐富複雜深邃。

  青勃 《綠葉的聲音》:從不同角度抒寫綠葉發出的聲響,表現綠葉的歡樂與活力。

  3、思考比較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與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說說在不同作家的筆下,葉的形象又有什麼不同?思想內涵又有什麼不同?

  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

  綠葉枝頭春意濃,青陰翠蓋庇蒼穹。枯黃凋零碾作塵,來年依舊笑春風。

  一己生命應珍愛,他人生命莫懈怠。一日生命歸故里,慶幸此生留光彩。

  ——

  葉的一生,人的一生;生命意義,人生哲理。

  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

  內涵豐富:葉子是病人生存的精神支柱,葉子是關懷慰藉病人的精神象徵,葉子是老畫家捨己為人崇高精神的寫照和永不凋零的不朽豐碑。

  4、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葉的詩文並進行交流:

  詩文展示、簡述內容手法:(略)

  5、寫作指導:

  葉,給了我們無盡的啟示。同學們拿起你們的筆,運用描形賦義的方法,用優美的文字描繪一幅你們心目中的葉。(隨堂寫作,視時間情況靈活處理。)

  6、小結:

  同學們,學了“葉”專題,我們知曉了葉的有關知識,感受了葉的精神價值。葉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葉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學習葉的精神品質,做一片發光發熱的綠葉。

  佈置作業

  1、寫一篇有關葉的文章(不少於300字);

  2、做一個精美的葉的書籤。

《葉》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經歷一個對樹葉從“摘”到“撿”的認識過程;

  2.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

  3.瞭解一些關於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4.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緻的。

  教學準備:

  小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幾片落葉;

  個人探究:統計記錄筆記。

  教學思路分析:

  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三課,在“我看到了什麼”一課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什麼是科學觀察。對大樹的觀察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觀察,而這課是學生將宏觀觀察轉向一個小區域性觀察的開始。可以說這課是引入細緻觀察的一個鋪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和粗淺,但是就是在這些看起來沒有什麼好觀察、非常粗淺的觀察物件中引領學生髮現更多。關於“什麼是區分不同種樹葉的標準?”對葉子的整體進行一個初步的觀察,為以後兩節課對樹葉進行細緻的區域性觀察做好鋪墊。

  教學活動過程:

  一、瞭解樹葉的收集情況,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研究中要“撿”樹葉。

  1.同學們看到你們收集了這多的樹葉,我真高興。那老師問你們這些樹葉是從哪些地方收集來的?(回憶收集樹葉標本的地點)

  2.你們怎樣收集到這些樹葉的呀?

  3.討論:為什麼不能摘葉子?

  二、統計撿來的各種樹葉。

  1.這麼多的樹葉放在桌子上我們給它們整理一下,作個統計。

  2.統計自己撿了幾片樹葉。這裡面有幾種樹葉?

  3.同學拿出統計記錄本做統計記錄。(個人探究)

  4.不如將我們小組所有的樹葉合在一起,統計我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樹葉?

  5.小組商量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小組合作探究)

  6.彙報統計結果。

  ①統計好了嗎?哪個小組願意將你們的統計結果告訴大家?

  ②學生彙報自己小組的統計結果。(各小組逐個彙報)

  三、討論同種樹葉判斷的標準。

  1.你們小組把哪些樹葉分為同種樹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分組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區分情況。

  3.你們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判斷這些樹葉是不同種樹葉的呢?

  4.小組討論:我們剛才給樹葉分類的標準。

  5.彙報自己小組商量的結果。

  6.教師記錄(板書)。

  7.分析各小組的判斷標準。

  ①教師記錄標準:

  顏色

  大小

  形狀

  葉柄

  ②剛才我們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標準,你們贊同哪個小組的說法?

  ③小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說自己的理由。(學生到講臺上來展示自己的質疑理由)

  ④初步開始關注樹葉的各種屬性。

  四、課後記錄

  下課後去檢一些你認為是同種樹的樹葉。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