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6篇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夸父逐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難點)

  3、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重點)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問題匯入2分鐘

  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爐旁,我們也許曾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滿神奇想象的神話故事裡,我們認識了開天闢地的盤古,偉大的人類之母女媧,七夕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廣寒宮裡寂寞孤獨的嫦娥……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預習交流(自主學習)7分鐘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開啟書133頁,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並多讀幾次。

  三、互動合作(24分鐘)

  再讀文字,感受巨人的形象

  1、從課文中你瞭解到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巨人)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於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裡、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長、步子大

  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手臂長、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身軀大

  三、研讀課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

  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嗎?(有或沒有)課文的哪一段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2、出示:課文第四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這樣一個巨人,為什麼沒追到太陽?

  (4)默讀課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歸納出示:【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為什麼這麼渴,這麼累?

  2、展示交流10分鐘

  師範讀:而太陽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而此時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麼?

  (他感到很失望、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他很遺憾)

  2、交流:他遺憾什麼?

  3、老師精講點評4分鐘

  是啊,夸父的這種堅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讓我們再一次帶著敬佩去讀讀這段話。

  四、課堂總結3分鐘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人,像“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艱難,不論海有多寬,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這句格言也訴說著同樣的道理。(讀)

  讓我們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句話,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五、鞏固拓展(練習檢測)4分鐘

  “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裡,是這樣記載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學了課文之後,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它的含義嗎?

  六、佈置作業

  收集一些神話故事

  七、板書設計

  32夸父逐日

  夸父:堅強不息,頑強拼搏

  精神上的巨人教師復備欄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2

  【創意說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話故事,篇幅短小,內容精練,意蘊豐富,易理解。學習本文,除朗讀背誦、積累一些文言詞彙、瞭解神話故事反映的內容外,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話—品讀神話—拓展神話啟用思維的過程來學習。

  [教學目標]

  1、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彙。

  2、 瞭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教學重點)

  3、 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教學重點)

  4、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動畫,學生根據畫面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複述故事。

  3、講述神話的產生和特點及《山海經》。

  二、整體感悟(品讀神話)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逐走:競跑,賽跑。 欲得飲:想要。

  飲於河:黃河。 大澤:大湖。 鄧林:桃林。

  3、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激發興趣。學生當眾朗讀,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於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三、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於與太陽競跑,最後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麼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於和自然鬥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後,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下去。勇於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後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麼,什麼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 。“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並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四、拓展訓練啟用思維

  1、朗讀余光中的詩。

  誇 父

  為什麼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盡大洋與長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埋沒在紫藹的餘燼,

  ——何不回身揮杖,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陽,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壯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勞,奔回東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談談讀後感受。

  明確:余光中的詩引領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所謂“追不上”,也並不表示 gameover,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擲生命於錯誤的目標上,而是冷靜理性地思索確認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將有峰迴路轉的突破。

  轉換思維的視角,便柳暗花明。這就是逆向思維。

  3拓展思維訓練。

  例:《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傳統看法往往從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為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環境造,福子孫後代的良好動機和勇於面對困難不怕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逆向思維:與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貽誤子孫;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當” ;我們做事情僅僅具有滿腔熱情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三者結合,才能把事情辦好。

  創設情景:

  (1)精衛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寫出他敢於向大自然挑戰、持之以恆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2)蝸牛:守舊、爬行主義、慢慢騰騰、四平八穩等。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

  ……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選代表展示討論情況。

  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儘量能當堂成誦。

  (2)瞭解《山海經》有關知識及神話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複述故事,拓展思維訓練,口語訓練。

  (2)學會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1)認識學習夸父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

  (2)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精神。

  2、教學難點:學習夸父精神,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知道這節課學習哪篇課文嗎?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神話《夸父逐日》!請同學們開啟書。哪個同學來翻譯一下題目?(生譯)

  夸父追趕太陽!誇—父—逐—日?同學們有疑問沒有?請同學們就這篇神話的題目提問,每個同學至少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方面各提一個問題。(生提問。)還能不能跨越時空提問?(生:夸父逐日對今天和未來有怎樣的影響?夸父逐日這個中國的神話對世界文明產生怎樣的影響?)同學們提了很多很好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經常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來提問,能夠跨越時空來提問,那麼我們的思維品質一定會有大的飛躍。

  這篇神話選自哪一部書?請看課文註解。《山海經》是一部怎樣的書?根據書名,能猜猜這本書的內容嗎?

  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透過課文學習,這些問題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自學,翻譯課文:

  (一)自學,翻譯課文。要求:字字落實,字從句順,補充省略的成份,並找出倒裝句。

  (二)釋疑討論:

  1、省略句:(1)未至(大澤)(2)北飲(於)大澤 (3)(其杖)化為鄧林

  2、倒裝句:(1)飲於河、渭 (2)北飲大澤

  3、重點字解釋:

  “棄”怎麼翻譯?(生:丟棄、捨棄)

  討論:“棄”能不能翻譯成“丟棄、捨棄”?為什麼?(不能,因為“丟棄、捨棄”是主動的,而這時夸父的生命已耗盡,不僅沒有主動“丟棄、捨棄”的力量,而且從心裡不想“丟棄、捨棄”,不想倒下去,因為夸父心中的強烈的逐日夢想還沒有實現。因此,“棄”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盡而遺棄,應翻譯成“遺棄”。)

  三、 誦讀,把握神話情節:

  1、這則神話故事只有37個字,卻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曲折有致。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句是開端和發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結局。請同學們根據標點,讀出層次: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全班讀第三句。

  2、教師進入情境,有感情地範讀,要求學生用最少的字來歸納故事的情節:

  “走”“入”(開端)——“渴”、“飲”(發展)——“死”(高潮)——“化”(結局)

  3、用一句話概括這則神話的內容:

  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為鄧林。

  4、全班齊讀:要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四、誦讀,概括夸父形象和主旨:

  1、走入概括的過程——分解、分析、歸類、抽象、綜合,概括“夸父逐日”的意義:

  (1)分解、歸類、抽象:

  “日”歸類為“未知的事物”、“帶來光明、溫暖的事物”、“時間、生命”、“大自然”。

  “逐日”歸類、抽象為“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趕太陽,就是人類要探索太陽這個未知的事物;太陽你想走就走?我偏要追上你,讓你一直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即想要控制、征服太陽;追趕太陽,即追時間、追生命,表現了人類想要自己控制時間和生命。這些都是探索、征服太陽的願望,也就是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為什麼要探索、征服大自然呢?可進一步歸類為“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慾、英雄氣概的表現等”。

  “夸父”歸類為“古代勞動人民”,歸類為“想要造福人類、表現英雄氣概以及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的人”。

  板書:

  日——未知的事物——光明、溫暖、時間、生命——大自然;

  逐日——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慾、英雄氣概的表現等。

  夸父—古代勞動人民——想要造福人類、表現英雄氣概以及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的人。

  (2)綜合:“夸父追日”表現的是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大志向和氣概。

  2、進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誦讀並逐句概括夸父的形象:

  (1)讀“夸父與日逐走”要喚起探索、征服大自然的豪氣,讀出敢於挑戰的氣概,懷揣著對光明、溫暖的強烈渴望和追求。

  概括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氣概以及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等。

  (2)讀“入日”時腦中展現夸父“一直不停地賽跑”,從日出到日落,讀出堅持不懈、頑強不屈和“逐日”的強烈願望。

  概括夸父形象:堅持不懈、願望強烈。

  (3)讀“渴,欲得飲”,調動起自己“渴”的感覺,看誰能把“渴”的感覺讀得最傳神。

  “飲於河、渭”,讀“飲”時要讀出因渴而大口猛喝的情景,讀出豪壯。讀“河、渭”時心中要想象“黃河、渭水”的場景。

  讀“河、渭不足”時,要想象夸父傾刻間喝乾黃河、渭水的情形。

  讀“北飲大澤”,“北”要讀出“大澤”的遠,讀出夸父口渴難耐、不得已由向西逐日而改變方向向北。要讀出“大澤”的清涼給人解渴的感覺,想象“飲”的暢快。

  “道渴而死”,“道渴”要一字一頓,讀出非常渴、難受的感覺,“而死”要讀出悲壯和不甘。

  探究:夸父與日逐走,還有其他情形可寫嗎?為什麼這個神話裡沒寫?

  還可以寫夸父逢山過山,逢水過水,路途的艱辛和遙遠;可以描寫夸父的肖像、神態、跑的動作;還可以寫旁人對夸父的評價、勸說……

  為什麼不寫?因為“渴、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最能體現逐日的艱苦卓絕,體現夸父逐日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足以表現夸父的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概括夸父形象:逐日的強烈願望、頑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4)讀“棄其杖”時想象夸父超越生命的極限,最終倒下去的情形。讀“化為鄧林”時眼前展現桃林翠綠、桃花灼灼、桃子甜甜,想象到後人在桃林裡得到廕庇、享受果實。

  質疑、討論:為什麼會“其杖化為鄧林”,會“死而不已”?因為夸父沒有追到太陽,心中很是不甘,因為夸父有強烈的逐日、造福人類的願望和頑強意志。

  概括夸父形象: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夸父形象

  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氣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慾等。

  堅持不懈、願望強烈

  逐日的強烈願望、艱苦卓絕、頑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3、綜合、概括夸父的形象和神話主旨:

  (1)上表中“夸父形象”一行去掉重複的詞語並保主舍次得出“夸父的形象”: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有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與氣概。

  (2)根據上表,綜合、概括主旨:這篇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3)誦讀全文。

  五、探究神話的特點和影響:

  1、“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在本文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生:透過想象夸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表現出來的。)

  2、神話故事有什麼特點?神話出生在人類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們關於世界的想象。馬克思說過“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寄託了人類的夢想,給人以精神力量。神話有時竟是科學的預言,或幻想的科學。同學們知道哪些神話是有關人類夢想的?哪些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

  3、逐日這個宏大的`志向實現了嗎?夸父逐日的神話對後代有怎樣的影響?對現代科技有怎樣的影響?(生討論。)

  4、古人透過想象,運用神話來表現對自然的探索,表達征服自然的宏大願望;現代人用科學來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有了科學就不需要神話了嗎?現代人還需要神話嗎?(生討論)

  五、結語:

  我們要敢於實踐、敢於想象,不僅以科學精神來探索、征服自然,使人類生活越來越美好,而且還要用想象來構築我們的夢想。夸父逐日是人類童年期的夢想,人類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那麼處在兒童少年期的我們也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自己的夢想,併為實現理想不畏艱難,努力奮鬥。讓我們頑強拼搏並努力創造夢想、為未來創造神話!

  六、作業設計:

  寫作:《我有一個夢想》或寫一篇短小的科幻小說,看誰的夢想最異想天開,看誰創作的科幻小說最神奇!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4

  一、教學思路:

  注重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說心語”的教學思路開展,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理解文章意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能當堂成誦。

  2、能力目標:透過誦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題,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夸父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誦讀課文。

  2、教學難點: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探究法

  五、教學流程:

  (一)影片匯入,設疑激趣:

  1、設疑匯入:豔陽如血,日出日落,永無止息,火辣辣的太陽爺爺夠神奇吧!可世上還有一位更神奇的男子,他日夜不停地去追趕太陽,誰有這膽量呢,他究竟是個怎樣的神人?欲知詳情,請看影片。(播放欣賞《夸父逐日》)

  由疑引題:這個神奇故事叫什麼?要找到這個故事,應查詢哪本書呢?(簡介《山海經》)。

  2、“神話故事知多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神奇故事呢?(演示5個神話故事圖片,概括神話特點)。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朗讀感知:你們知道學習文言文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是什麼?(朗讀)①錄音範讀,讀準音節。②學生齊讀,檢查糾正。③個人試讀,讀出情味。

  2、自主學習:學生圈點出有疑問的重點字詞,並與同桌合作解決,並試著翻譯出全文。(呵呵,誰有膽來翻譯一下?看看誰能拿下“翻譯王”稱號),先逐個明確重點字詞,後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點評。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題

  1、合作探討,品人物:夸父究竟是個怎樣的神人?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夸父,探討以下兩個問題:①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你能看出夸父怎樣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他?

  2、體驗反思,悟情理:夸父,這位傳說中的英雄雖已逝去,但他卻能賦予我們神力,激勵我們勇於探索,勇於追求,下面的三個問題,或許會勾起你人生路上的許多感慨:①從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怎樣的精神品質?②從夸父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示?

  3、心靈互動,說心語:夸父雖去,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面對夸父,你心底裡定有千言萬語和他訴說,請把你的心裡話對著夸父,大聲地喊出來吧!(請一生上來說說)。

  (四)、比較積累,拓展延伸

  正是有了像夸父這些先人們堅強勇敢、堅持不懈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我們今天的中華兒女,才能自豪地以神舟七號實現飛天夢想,以嫦娥一號圓奔月願望。下面我們再來共賞另一則精彩神話(多媒體顯示《精衛填海》文字)

  思考:1、誰來翻譯一下這個精彩神話故事給大家聽聽?

  2、以上神話故事的名字()。

  3、這個神話與《夸父逐日》在內容上都寫了()。

  (五)、體驗反思,板書小結

  1、誦讀回顧:夸父雖然倒下了,但他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在世人心中,卻永遠不會倒下,讓我們用誦讀的方式,心裡永遠銘記他的英雄事蹟。想一想,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背誦出課文,試試你的妙招吧!呵呵,看看誰能拿下“背書王”稱號?(請一生背誦,其他人跟著默背,總結出按文章思路記憶的背誦方法)。

  2、板書小結:夸父逐日有宏大志向

  3、結束贈語:青春,因為創新而美麗;生活,因為神話而神奇。願你們永遠富於創新,熱愛神話,擁有美麗人生!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4)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朗讀和翻譯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自學內容:

  1、朗讀課文,正音,斷節奏。

  2、翻譯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女娃造人的故事還記得嗎?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后羿射日,女娃補天,精衛填海)

  二、複習一下有關神話知識。講述神話的產生和特點及《山海經》。

  1、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許多自然現象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經》譯,書名。18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國時作品,《海內經》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併為《圖贊》,今圖佚而贊存;其後考證註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校注》等。(教師可根據需要選取要點講解)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節奏。

  2、學生齊讀2遍。(齊聲朗讀)

  3、學生對照註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逐走:競跑,賽跑。欲得飲:想要。

  飲於河:黃河。大澤:大湖。鄧林:桃林。

  4、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譯文: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僅37個字,但故事情節波瀾曲折,這篇神話共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

  明確:逐走,入日——渴,飲於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四、問題探討

  1、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於與太陽競跑,最後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夸父這一神話人物形象,具有超現實的想像、誇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2、你對夸父追日的行為有什麼看法?你能不能寫一段夸父臨死前的內心獨白?

  明確:夸父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於和自然鬥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後,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下去。勇於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這篇神話對後世影響很大。

  (對夸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夸父的行為,從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夸父臨死前的內心獨白:學生自寫,然後交流。

  3、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那麼,什麼是“鄧林”呢?“鄧林”實有基礎,在現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說,與“鄧林”即“桃林”之說並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此處,“杖”與“桃林”同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處;夸父的口渴如焚,與提供甘甜多汁果實和成片綠陰的'桃林',在內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一片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像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4、成語“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5、背誦課文。

《夸父逐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並背誦課文。

  2、指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引導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願望和意志,體會神話故事的特點。

  4、幫助學生會認會寫“渭、鄧”兩個字。

  教學重點:教學生結合註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引導理解這個故事所揭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走進神話。

  1、神話是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浩如煙海,你都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造人、精衛填海……)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另一個神話故事《夸父逐日》。(板書:夸父逐日)

  二、品讀神話。

  (一)練習朗讀,培養語感。

  1、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範讀,聽清字音與停頓。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與停頓。

  3、學生合作互助學習生字。

  4、展示朗讀,激發興趣。

  (二)自主學習,疏通文義。

  1、學生回憶以前是用什麼方法理解文言文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學法:看註釋、查詞典、組詞法、換字法、聯絡上下文理解等。)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著用這些方法譯出全文。遇到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3、學生翻譯全文。

  參考譯文:

  夸父追趕太陽,一直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喝,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4、學生複述課文。

  (二)組織自主學習,引導疏通文義。

  1、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是用什麼方法理解文言文的。

  2、師生共同評議,幫助學生理解難詞難句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熟讀成誦。

  (四)品析課文,描述畫面,背誦課文。

  1、思考:課文一共用了幾個畫面來描述夸父逐日。

  2、分小組小描述精彩畫面。

  3、學生彙報。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飲於河渭——北飲大澤——道渴而死——棄杖化鄧林)

  4、表演古文,配解說詞。

  5、背誦課文。

  三、感悟神話。

  (一)感悟夸父形象。

  1、學生小組交流彙報自己心目中,夸父是個怎樣的人。

  2、個人彙報交流。

  (二)引導學生體會先民願望。

  《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他表現了夸父怎樣的精神?寄託了古人怎樣的願望呢?

  (三)總結神話特點。

  再次回顧以前閱讀過的神話故事,結合這篇課文,思考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四、佈置作業

  完成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飲於河、渭難解渴 胸懷大志

  3、夸父逐日 北飲大澤——未至 英勇頑強

  遺棄手杖,化鄧林 征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