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統計圖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1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和複式)統計表和(單式和複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知道製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資料及其變化情況。

  2.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從統計中發現數學問題

  3.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實物投影儀 作業紙

  【教學重點難點】

  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製作方法;

  ②體驗製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匯入:同學們還記的嗎?2008年舉世矚目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辦,那激動人心的比賽場面至今仍然迴盪在我們耳畔,現在讓我們共同回顧我國在奧運會上的獲獎情況。

  出示:奧運金牌榜

  (1)師:這麼多的資料看起來不方便,怎樣整理可以使他們更簡潔、明瞭呢?

  生答,師(出示統計表)

  師:整理成統計表比文字敘述更簡潔明瞭了。

  (2)師:怎樣整理這些資料更形象直觀?

  (條形統計圖,再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麼)觀察條形統計圖,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提問:在條形統計圖中是用什麼來表示每屆金牌數的?(直條的長短)

  二、自主探究,研學新知

  1.設疑激趣,匯入新知

  國家體育總局的教練們用這些資料製成了這樣的一幅統計圖。大家見過這樣嗎,是什麼統計圖?

  師:這種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為什麼教練們選擇了折線統計圖,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認識折線統計圖

  (1)整體認識:統計圖上的橫軸、縱軸各表示什麼?生:

  師:你觀察的很認真,再來仔細觀察,統計圖上還有些什麼?

  生:點、線、數

  (2)認識點、線段

  師:真是會觀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關鍵,在統計圖上有點、線段還有資料。

  師:我們首先來看看這些點表示什麼?這個點表示?

  生:23屆15枚。

  師:大家同意嗎?給大家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

  師:你的說法比較專業,是的,先看點對應下面橫軸上的屆數是23屆、左面對應的枚數是15枚這個點正好是屆數和枚數的交叉點。

  第二個點誰來說說表示什麼?

  指名前面指著說

  板書: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點的作用,相鄰兩個點連線的線段又表示什麼?

  生:從線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了。

  具體說說:有的線段是急劇下降的,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緩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課件演示

  師:你真善於觀察,從線的方向上看出了數量的變化,也就是增減變化。

  板書 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讀圖分析

  師:我們透過點、線初步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你能借助這幅統計圖分析一下這幾屆獲金牌的變化嗎?

  學生2--3人說,說想法。

  (4)預測:

  師:根據總體是上升的,請你根據第23屆到29屆我國獲得金牌的資料預測一下,2012年的第30屆奧運會我們國家會獲得多少枚金牌?學生自由發言(可能一直增加嗎?)

  總結:同學們,這只是一種猜測,比賽的結果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會獲得多少枚金牌,還要大家密切關注今年的倫敦奧運會比賽。

  (5)總結特點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採用折線統計圖而不採用條形統計圖嗎?

  生:折線統計圖能表示增減變化,可以預測。

  思考: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生:透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勢。

  小結:折線統計圖的重要特點就是透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勢。

  (板書:既能又能)

  3.生活舉例,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對摺線統計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想想,生活中你還從哪兒見過折線統計圖?(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我這裡也帶了一些生活中出現的折現統計圖,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課件股票、行動電話、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勢圖:隨著股票的漲跌折線有升有降。

  (2)降水量統計圖:哪幾個月呈上升趨勢?哪幾個月呈下降趨勢?

  (3)行動電話數量變化統計圖等。

  4.製作折線統計圖

  (1)師:看來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確實挺廣泛的,怎樣製作折線統計圖呢?

  先想想怎樣製作折線統計圖,同位兩人談談自己的想法,再嘗試製作折線統計圖。

  彙報、評價、補充。

  (2)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小電腦是怎麼製作折線統計圖的。(出示課件)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統計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橫軸上找到日期所對應的這條線,再看縱軸上的溫度,日期與溫度的交叉點就是第一個點,描出這個點並標上資料,像這樣根據統計表中資料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點,描一個點標一個數據。最後用線段把各點依次連線起來。註明製圖時間。

  師:現在誰來給大家說說製作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幾步?(板書:描點----標數-----連線)

  提問:在製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描點時要沿著豎線對準總軸上的刻度,兩點間的線段要直等等。)這些步驟清楚了嗎?(同位互相訂正)

  (3)分析:看著這個最低氣溫統計圖你能說說氣溫是怎麼變化的嗎?

  生:忽高忽低,氣溫不穩定。

  師:像這樣氣溫不穩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生病人數統計圖

  這是5月10日-----13日學生生病人數統計圖,誰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學生生病人數的變化情況。

  2、出示氣溫圖和生病人數圖:對比這兩張統計圖你又有什麼發現?有什麼建議給他們說說。

  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評價、補充。

  師:我們要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合理飲食、營養全面,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體育鍛煉圖

  小彬為了鍛鍊身體,採取了1500米跑步訓練,他堅持鍛鍊並記錄了每週的最好成績。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鍛鍊成績嗎?

  四、拓展延伸,文化滲透

  統計圖有著悠久的歷史,大家聽(出示課件)孩子們,統計圖確實無處不在,就在咱們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無窮無盡的變化,造就了無以計數的物象形態,這是樹的年輪,這一圈圈的年輪不正是大自然對統計圖的傑作嗎?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作用: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步驟:描點 標數 連線

  20xx年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統計的定位是這樣的:對新課標提出的理念,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瞭解到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大領域之一。因為,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內容。將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更改為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基於以上對課標、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1、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量變化中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資料,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資料及其變化情況。2、使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合理預測。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製作步驟;②體驗製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下面結合今天的課堂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感想。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級的學生生活背景不盡相同,所以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豐富多彩、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內容應該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有利於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為達到上述的目標,我就大膽地嘗試把教材進行重組.。(教材呈現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區環保建設中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這一情景做為例題的,)距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會感到枯燥,而且沒有親切感,也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今年將在英國倫敦舉辦,於是我就特意選取了中國在歷屆奧運會上的金牌獲獎情況這一熱門話題為例題學習內容,在分析資料後進行預測第30屆奧運會將會獲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過兩個多月就可以揭曉預測是否正確,在探究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己練習應用時,創設了今年5月氣溫變化比較大的幾天的最低氣溫、還有因為氣溫變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數變化的資訊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些資訊,從而把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帶進課堂。讓學生感知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親身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明確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巧設問題,體現統計圖的重要性和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統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某個現實問題,本課透過設定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一問題,一方面突出了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行統計;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選擇統計圖的過程中(已有知識中產生衝突,只學習了條形啊)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特徵的認識。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設計的非常有序,從零散的7屆獲得金牌資料,整理到統計表,再整理到條形統計圖,最後引出折線統計圖,以及對摺線統計圖的資料分析這樣的一條教學主線。既對以往知識進行復習,又讓新知識出現的很自然,還讓孩子對摺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做了初步的比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瞭解到折線統計圖除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外,還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從而為下節課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做好了知識鋪墊。教師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我們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個問題?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思考,爭先恐後地回答可以數條形統計圖中直條之間相差幾個格子這時教師適時出示折線統計圖,開始探究新知。這樣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由統計表到折線統計圖,提出挑戰性問題,讓學生感悟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3、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在折線統計圖學習中,從表示資料多少的點的自主發現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線段的小組交流乃至最後的嘗試完成統計圖的製作。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理念:根據每個學生能力的差異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學生們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夥伴,允許他們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幹開展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樣準確畫折線統計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地位。] 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製圖),去探索(想),去講解,最後,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4、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其一,突出數學文化,向學生介紹了統計圖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動態地展示製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使學生形象、直觀的瞭解了折線統計圖的構成和繪製方法。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2

  一、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後,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透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於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範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二、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絡,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三、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透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願意嗎?

  幼兒:願意。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後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麼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麼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裡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牆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並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透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製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係,以後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xx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青少年中敢於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20xx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20xx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透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複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裡你得到了什麼資訊?(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資訊,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根據資料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瞭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20xx-20xx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後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一方面使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交流,逐步得到繪製折線統計圖的步驟和方法,為後面獨立繪製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2.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瞭解折線統計圖中的點。

  教師:折線統計圖完成了,同學們思考一下,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要求學生上臺指一指)

  教師:那圖中其他的點又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在折線統計圖中也能看出每年參賽的隊伍數量,這一點與條形統計圖一樣。

  (2)瞭解折線統計圖中的線段。

  教師:在圖中除了點還有什麼?(線段)這些線段看起來有什麼不同呢?(長度不同,傾斜角度不同)請思考一下,為什麼這些線段的長短、傾斜角度會不同呢?

  教師追問:從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數量變化最大?(20xx年)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回答、互相補充後教師小結:從20xx年到20xx年的線段長度最長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參賽隊伍的數量變化最大。

  教師:觀察一下剩餘的4條線段的長度和傾斜角度,哪一年參賽隊伍的數量變化最小?(20xx年)為什麼?(學生思考回答)

  (3)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師:現在我們比較一下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相互補充)

  教師: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像條形統計圖一樣直觀表示出各種數量的多少,而且,我們只需看每條線段的長度與坡度,就能知道數量增減的變化情況。這就是折線統計圖比條形統計圖更妙的地方。因此,我們說“折線統計圖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在指一指、說一說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結構,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然後透過交流、觀察、比較,自主學習、探索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分析、繪製折線統計圖

  (1)預測數量變化情況。

  教師:請繼續觀察折線,根據折線的變化情況,你能說說這幾年參賽隊伍的數量發生著怎麼樣的變化嗎?

  學生:20xx年數量減少,20xx年數量增多,20xx年數量稍微減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師: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追問:總體情況怎麼樣呢?

  學生:這幾年參賽隊伍數量呈上升趨勢。

  教師:根據總體情況來看,你預測20xx年參賽隊伍數量會有多少支呢?你是怎麼想的?(指名回答)

  (2)繪製折線統計圖。

  教師:剛才同學說得都有道理,老師得知20xx年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的參賽隊伍有519支,剛才預測比較接近的同學舉手。

  教師:你能把20xx年的數量在折線統計圖上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你能來指指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結合課件展示結果。

  教師:剛才我們補充了20xx年的參賽隊伍數量,你預測20xx年的參賽隊伍會是幾支?

  學生預測,並說明理由。

  教師:20xx年參賽隊伍是528,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在作業紙上把20xx年的數量表示在折線統計圖上。

  學生動手繪製,教師巡視指導。

  展示學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並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現在的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提問,由其他學生解決,教師適時引導。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既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又是新知識的提升,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參賽隊伍數量的變化情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和合理推測能力。

  (四)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做一做”。

  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資料繪製折線統計圖。

  (1)陳東哪一年長得最快?長了多少釐米?

  (2)根據統計圖,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解決問題:

  (1)全班讀題,請學生說說該題統計的是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繪製的折線統計圖。

  (4)回答第一個小問題,追問: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5)解決第二個問題,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應用新知、鞏固新知,讓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小問題時再次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該題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教師:同學們,平時生活中,你在哪裡還看到過折線統計圖?

  舉例:股市行情圖、心電圖、氣溫變化圖、路程行駛圖、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師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及其意義。

  (六)全課總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徵?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是人教版新課改中四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了統計觀念。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並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就把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讓學生完成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並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合二為一,然後介紹這就是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透過提問:“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更寬的角度認識新的統計圖和統計量,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進一步建立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怎樣根據新的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教材處理: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設定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

  新的知識結構。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透過例題,我認為,本課的教材編排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對於農村的四年級學生而言,城鄉的人口發展問題畢竟是個“遙遠”的情境。所以,我從調查學生體育活動的愛好為素材。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複式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等知識。另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如男生和女生、城鄉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等,在此基礎上,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透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資料,最後環節透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進一步感受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重點: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怎樣描述統計圖中的多個專案及圖例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一 課前談話,分散教學難點

  二 創設情境,呈現資料素材

  1、談話,說說各位學生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

  2、你還會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統計結果嗎?

  三 設定問題情境,探索解決方法1、討論,怎樣將上表繪製成統計圖 合作完成兩張統計圖

  分析:從這張統計圖上能看出什麼?感知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進思考(1)提出疑問(2)討論解決辦法

  怎麼合併?兩個直條放在一起,你怎麼知道哪個是表示男生,哪個是表示女生?

  (3)學習圖例,介紹圖例的重要(4)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

  3、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4、揭示課題

  四 、分析資料

  1、分析上圖,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2、比較兩種統計圖3、小結

  五、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分析“城鄉四年級同學喜歡的運動專案統計圖”

  (1)哪兒表示城市學生的情況,哪兒表示農村學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2)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3)分析條形統計圖,你能得到哪些資訊?(4)看到這個統計結果,你有什麼想法?

  2、課堂表現情況統計(1)對本節課的表現作自我評價(2)小組統計(收集資料)

  全班彙總(整理)

  (3)繪製統計圖(描述)(4)分析

  六 、小結評價1、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 有什麼收穫?

  2、評價 鼓勵

  教學反思:設計這堂課時我透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匯入,讓學生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透過引導學生分析兩張單式統計圖,讓學生感知複式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透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了很多關於統計的知識,教學前我翻閱了第一學段所有有關統計的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知識的起點放手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是以欣賞的眼光去評價他、鼓勵他。

  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統計圖的教學設計5

  1、統計圖在各學段的教學要求。

  1)、第一學段: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

  2)、第二學段: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3)、第三學段:經歷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活動,瞭解資料處理的過程,能用計算器處理較為複雜的資料。

  2、學生對統計圖的認識有三個步驟。

  1)、資料本身的讀取,包括用能夠得到的資訊來回答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圖表中有明顯的答案。

  2)、資料之間的讀取,包括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資料進行操作,例如加減乘除。

  3)、超越資料本身的讀取,包括透過資料來進行推斷預測、推理,並回答具體的問題。

  3、進行統計教學應注意什麼?

  1)、不要急於引入正規統計圖的學習,在第一學段《課標》要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描述資料。

  2)、在描述資料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體會各種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資料。

  3)、鼓勵學生讀懂媒體中的一些統計圖。

  4)、鼓勵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地有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