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重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魚缸、金魚。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根據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一說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再讀一遍題目。師:像“動手做做看”這樣的字樣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都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呢?請同學們輕輕開啟書,拿出筆在書上畫出相關的語句。

  (師板書:朗志萬 媽媽 伊琳娜)

  2、過渡,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他提的問題,並讀一讀。(指名讀)

  3、如果當時你在場聽到這樣奇怪的問題,你會怎麼想呢?

  4、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引導:我認為這兩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出想也不想的感覺來。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麼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來,於是回去問媽媽,媽媽說──

  生:“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媽媽說的話?(投影出示這句話)

  ⑴ 換詞理解“光”。

  ⑵ 指導朗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鼓勵性的語氣)

  ⑶ 你怎樣評價這位媽媽?

  ⑷ 如果你遇到什麼問題去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怎麼說呢?

  小結過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種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來幼稚可笑的問題,充分調動孩子們去親身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三、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媽媽的啟發和鼓勵決定自己動手做做看,我們來重複一下她的實驗經過好嗎?

  (學生動手做實驗)

  2、師:你聽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透過你自己的實驗證實與他說的不一樣,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3、伊琳娜也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在文中找一找這樣的語句,你怎麼理解?小組討論學習:

  ⑴ 想:“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① 指導朗讀“哎呀”。

  ② 換詞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①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後,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哄騙我們小朋友。)

  ② “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說:“第二天”或“一早”呢?(著急生氣地質問,想得到一個結果。)

  ③ 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採取學生自己練讀、評讀的形式完成。

  4、體會朗志萬話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聽懂了什麼?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⑴ 理解“哈哈大笑”(會心的笑,善意的笑,為有孩子敢於挑戰權威而笑,為自己的啟發下有孩子去驗證而成功的笑。)

  ⑵ 比較:媽媽:“你動手做做看。”(板書:你)

  朗志萬:“要動手做做看。”(板書:要)

  [媽媽是提出的建議和鼓勵;朗志萬是啟發同學們應該怎樣去做;伊琳娜由聽了科學家的話的迷茫,到得到媽媽的建議到自己親身(板書:親身)去實踐,已經證明了一個深奧的道理:(板書:實踐出真知)]

  師小結: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總結

  1、讀後,你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拿出本、動筆寫一句話,強調書寫。)

  2、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組內陳述觀點和理論、集體彙報。)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通讀全文,正確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詞。

  2.理解朗志萬所說“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有是對的。”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3.指導學生從伊琳娜的實驗中來體會動手實驗的好處並適時引導學生學習好善於動腦、動手、講求實踐真理的好品質。

  重難點、關鍵

  1.理解科學家朗志萬話中的含義。

  2.培養學生勤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預習作業

  1.通讀感知全文、自學生字詞。

  2.收集有關實踐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啟發:大家還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A:講了小馬開始不敢過河,其後經過自己實踐終於過了河。

  生B: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都要親自試一試才知行不行。

  過渡:說得真好,小馬正是在媽媽啟發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新課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愛動腦,求真知的孩子,我們就來看看好是怎麼做的。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詞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引導藉助字典及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字詞。讀準字音。

  2.生質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作完成。

  漫出:流出來,過多了。

  鱗:魚類身體上的一塊塊小鱗片。用於護身遊動時使用的。

  哄騙:欺騙,瞎起鬨。

  3.著重指導個別易錯字形。

  鱗:左右結構,右下角為“夕”與“ ”。

  漫:換部首比較“慢、蔓”。

  娜:換部首比較“哪”。

  4.師範讀全文。

  5.分角色朗讀全文(女生讀伊琳娜語言,男生讀朗志萬語言)。

  三、再讀課文,討論理解

  過渡:大家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朗志萬出難題考同學們。

  啟發:說得真好,朗志萬出了一道什麼樣的怪題?

  生:杯裡放一條金魚為什麼水不會漫出?

  過渡:朗志萬為什麼要提出這道怪題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2~7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1)朗志萬提出這道題後同學們怎麼做?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

  (2)結果一樣嗎?從伊琳娜的言行中你們明白了什麼?

  (3)朗志萬的話是什麼含義?

  2.分小組討論、交流。

  師相機適時巡視、指導。

  過渡:剛才大家都講座得很認真,現在請你們自由作答,你讀懂什麼內容大膽講。

  3.生自由彙報。

  生A:老師我想解答第一題,同學們都紛紛猜測是由於魚鱗起作用或者是金魚把水喝了才會讓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卻不贊成,她經過媽媽提示後親自做了實驗來證明。

  啟發:說得真棒,還有誰來說。

  生B:老師,我從伊琳娜的行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難解的問題。只要我們肯實踐還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師,我知道了無論什麼事都不能盲聽盲信,有疑問時要勇於實踐獲取真知,就像小馬媽媽說的“凡事都要試試才行”。

  ……

  小結:大家都說得真好。的確,當你有疑問或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可偏聽偏信,而應該用實踐來檢驗。

  4.出示朗志萬的話,齊讀。

  啟發:朗志萬最後對伊琳娜所說的話是什麼含義?

  生A:我從他話中明白了只有親自實踐後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樣。

  生B:我從中明白了不能因為他是某個名人而認為他們的話都對而全信,應當憑著自己的頭腦,用實踐來檢驗才會得到真理。

  小結:說出了老師的心聲,真棒。這正是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那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也是這樣愛實踐,勤動腦的嗎?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講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們從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麼啟發,今後遇到問題你們會怎麼辦?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樣多動腦、動手。

  生B:我會親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親自做,我也要找有關資料來證明。

  ……

  五、總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同學們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不要灰心,也不要偏聽偏信或聽信權威,而就多動腦,動手親自去實驗下,相信真相會在你們的手中。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會認“朗”等10個生字,會寫“另”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3、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並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麼做的呢?(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隨譏評價)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說“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麼做的?(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1、輕聲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

  2、自主識字:

  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對自己認為難記的字,想辦法把它記住,把不好記的字標出來。

  3、小組內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介紹自己是怎麼記字的;討論不好記的字怎樣把它記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齊讀去掉音節的生字,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書寫生字:

  討論如何把字寫正確、寫好看;完成課後“我會寫”的內容,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字,老師隨機評議。

  三、學生自讀課文,用“──”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孩子們,誰來告訴大家,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課件出示朗志萬的問題,生齊讀)

  二、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孩子們聽了科學家的問題是怎麼想的?用筆勾畫出來。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號。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體會:

  老師重點引導體會句子中帶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

  ⑴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⑵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三、拓展課文內容

  1、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你想這時他可能會說些什麼?

  2、學生思考後自由發言。

  3、鼓勵學生把自己說的話試著寫下來。

  4、老師小結。

  四、鞏固生字

  做組字遊戲,出示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學生進行組詞競賽。

  五、課外作業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把放入手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滿出水的多少與放進物體大小有沒有關係。

  【教學後記】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說,要使學生“自己讀書”,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要從這個目標著眼,採取適當的訓練措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邁進。閱讀教學除了著重培養閱讀能力,同時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認真讀書,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動筆圈、點、畫、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讀書時坐姿端正,注意用眼衛生;善於使用工具書;堅持課外閱讀等等。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為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中科學家以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同時這篇課文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實驗更是充滿了神秘,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對於生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本課的生字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凡事要動手做做看。

  設計理念:

  1、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因此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2、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3、注重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識字的方式的多樣性。

  4、落實字、詞、句理解,注重讀、說、悟語文基本技能訓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讀、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培養正確的科學思想、科學態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兒歌引入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不動腦,事情辦不好;動腦不動手,啥也辦不到。動手又動腦,才會有創造。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小朋友分段朗讀課文,儘量讀正確;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出讀的同學是否讀正確,

  聽完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學生交流)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讀完之後劃出你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3、老師用多媒體把生字朋友請到了大螢幕上,開火車讀、齊讀生字,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邊識字邊鞏固識字方法,採用各種方式識記生字,說說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他們的。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課文的小主人公是誰?她遇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1、在課文中找一找,奇怪的問題是什麼?奇怪在哪裡?滿與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按他所說,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樣指的是什麼?那麼結果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在你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朗讀科學家的話,前兩句讀出肯定的語氣,第三句讀出提問的語氣。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小朋友們各有什麼反映?(圖文結合理解)

  3、前兩個小朋友相信了嗎?他們為什麼相信?(崇拜科學家)你認為他們說的對嗎?伊琳娜是怎樣想的?(她認為不對)但是卻想不出什麼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當你對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做的?看看課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

  4、對,她去問了媽媽。想想說說: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伊琳娜,會怎麼向媽媽那請教?她的媽媽是怎麼告訴她的?把媽媽的話多讀幾遍,想想:光想是什麼意思?光能換成別的什麼詞呢?媽媽的話是什麼意思?聽了媽媽的話,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

  四、現場實驗,驗證說法

  1、孩子們,你們相信她的實驗嗎?那你想怎麼辦?

  2、(做實驗)你看到了什麼?想說點什麼?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麼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氣。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氣了?設計意圖: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透過自己所看到的實驗和自己的仔細觀察看到的結果,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五、總結課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科學家說的一樣嗎?這時她心裡怎麼樣?生氣了的表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會是怎樣的?她生氣的時候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會怎麼說?朗讀課文中伊琳娜生氣了說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2、科學家真的是在騙我們小朋友嗎?(不是)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是什麼?

  3、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麼笑了?可能會說什麼?

  4、分角色演讀課文,師生共同再現課文情景。

  六、課外拓展,昇華主題

  1、教師表情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讓孩子們再次感受親自實踐的重要性。

  2、說一說:學了課文,聽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麼?

  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敢於質疑、善於思考、勤於實踐。

  3、在教師的贈語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勤動手和腦,才會有創造;

  勤動手和腦,成功就近了;

  附: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動看科學家

  手讀哲學家

  做想其他人

  做問不一定都是對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置身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對文中事件的感覺,並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託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字,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獲得語言的發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

  設計特色與價值:

  1、自主、開放、有情趣地解讀課文。

  2、在體驗與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獲得精神與語言的共同發展。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於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杯子 金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1、師:孩子們,你們相信老師的話嗎?(相信),謝謝你們對老師的信任,為了感謝你們的信任,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杯子,給你們看一看。(出示裝滿水的杯子)瞧,你們一定會說它很普通,沒什麼特別的,那可就錯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裡放東西,水會流出來。可是放進一條金魚,水卻不會流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生1:金魚身上有鱗。

  生2: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誰有什麼辦法可以證明自己說對了呢?

  2、師:對,我們應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後質疑:看到這個課題後你有什麼疑問呢?

  生1:誰動手做做看?

  生2:為什麼動手做做看?

  生3:動手做什麼?

  生4:這是誰說的呢?

  二、理順思路,實驗釋疑

  1、、師:孩子們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下面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並在旁邊作好記號。

  2、師:哪個小朋友願意把你的讀書所得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萬提了一個怎樣的問題。(指生朗讀這一句話)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奇怪)為什麼說它奇怪呢?

  生1:裝滿水的杯子放進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金魚卻不是這樣。

  師:你真了不起,這麼難的問題能回答出來!“漫出來”是什麼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來”就是說水裝得很滿,流出來了。

  師:還可以說什麼漫出來?

  生3:牛奶漫出來。

  生4:媽媽燒的湯從鍋裡漫出來了。

  師:孩子們真會聯想,你們能說說“這樣”指的是怎樣?(大螢幕出示句子:如果放進一條金魚, 。)

  師:課文中有兩個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呢?(同桌互讀)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女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地說──

  男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於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你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在課題後面加一個感嘆號)

  師:你也能說一個這樣的句子嗎?[大螢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師:孩子們真會說,那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麼樣?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裡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位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受?

  生1:我很高興,因為透過實驗我知道了科學家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2:我知道了當一個問題不能確定結果的時候,就要做實驗。

  三、迴歸課文,感情朗讀

  1、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後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並陸續舉手。

  2、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並讀給大家聽?

  生1: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大科學家肯定知道水會漫出來,用錯誤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

  師:你說的真好!用上書上的一個詞就是(哄騙)。

  生2:我覺得應該用質問的語氣來讀。

  生3:我覺得應該讀出急匆匆的感覺,因為伊琳娜一定是跑著去找朗志萬的,她想知道朗志萬為什麼騙他們。

  ……(師表揚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郎志萬說呢?

  生:您不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順利過渡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變。生對比讀後,知道反問句語氣更強烈,陳述句語氣更平淡,文中應該用反問句更適合表達伊琳娜的心情。)

  4、師引讀:一個大科學家竟然用錯誤的問題來考我們小朋友,伊琳娜生氣地問:(生用生氣的語氣並配上動作讀伊琳娜說的話)

  師引讀:難道因為我們小就可以哄騙我們了嗎?伊琳娜大聲地問:(生的聲音又更憤怒)

  師引讀:伊琳娜越想越生氣,氣沖沖地問:(生已感同身受)

  5、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1、師: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生1:我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生2:我也同意這句話,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可能出錯!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

  生自由發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麼方法解決現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師:義大利的數學家伽俐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個實驗,你們想知道實驗結果嗎?

  生:(迫不及待地)想!(師出示題目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短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

  2、師:用波浪線勾出實驗結果,橫線勾出人們從伽俐略做實驗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並勾畫答案。

  (生完成後,師讓生彙報)

  六、聯絡生活,以知導行

  1、師: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會對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

  生組內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師: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收穫呢?

  生:談自己的收穫……

  3、師:(總結)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別人表達自己意見時,要透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敢於大膽質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過實踐解決後的大大的感嘆號!(完成板書)

  師: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中朗志萬對伊琳娜說的話,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齊讀

  作業佈置

  1、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留心觀察,有禮貌地指出來。

  2、請你動手做一做:

  準備一個小瓶子,裡面裝滿水,用一張紮了許多小孔的薄薄的紙片將瓶口蓋住,再倒過來,放開手,小紙片會掉下來嗎?瓶子裡的水會倒出來嗎?

  板書設計:

  朗志萬 伊琳娜

  提問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動手做做看! ! !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文簡述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中科學家以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同時這篇課文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實驗更是充滿了神秘,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對於生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本課的生字要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凡事要動手做做看。

  【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因此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注重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識字的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問題匯入

  老師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這有兩個鐵球,想想如果我從高處讓他們同時落下,你認為哪個先著地?(學生暢所欲言)到底誰說的對呢?我想學習了今天的這篇課文你會知道該怎麼做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採用問題匯入的形式給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這樣他們不僅對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對所要學習的新課也興趣大增,會有主動學習的願望。新課改中指出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慾望,這樣我們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首先,老師想請小朋友分段朗讀課文,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無論是讓學生的讀還是聽,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要自己能讀懂課文,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讀完之後劃出你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論在課堂中有什麼樣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使學習對他們來說成為一種樂趣。同時關注學生的差異,讓他們自己找不認識的字,這樣的學習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師把生字朋友請到了大螢幕上,你還認識嗎?(採用各種方式識記生字)說說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他們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檢查學生的認字、識字情況,充分的肯定每個學生識字的方法,給他們鼓勵和自信。

  三、 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孩子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奇怪的問題是什麼?奇怪在哪裡?“滿”與“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按他所說,放進一條金魚,結果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在你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學生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聯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抓住重點的字詞理解科學家的話,從整體上讓學生知道這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奇怪”。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小朋友們各有什麼反映?(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接受知識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經驗為住,這一環節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當時小朋友的反映,這樣更為生動形象一些。

  3、他們都相信了嗎?他們為什麼相信?(崇拜)你認為他們說的對嗎?你們的想法和伊琳娜是一樣,她也認為不對,但是卻想不出什麼道理,有了疑惑。孩子們當你們對一個問題有了疑惑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那課文中的伊琳娜呢?

  設計意圖:新課程改革中強調知識的學習和對問題的理解要聯絡學生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從把課文中的事例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當自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會是怎麼來處理的?把自己的行為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進行比較。

  4、對,她去問了媽媽,那她的媽媽是怎麼告訴她的?“光想”是什麼意思?“光”能換成別的詞嗎?聽了媽媽的話,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

  四、現場實驗,驗證說法

  1、孩子們,你們相信他的實驗嗎?那你想怎麼辦?

  設計意圖:結合本文所學的內容讓學生也親自動手實驗一下,檢驗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實驗是否是對的呢?讓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新課改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僅有想法,更要有行動。

  2、(做實驗)你看到了什麼?想說點什麼?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麼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氣。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氣了?你生氣的時候會怎麼說?試著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透過自己所看到的實驗和自己的仔細觀察看到的結果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五、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1、科學家真的是在騙我們小朋友嗎?(不是)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理解科學家當時為什麼要“欺騙”小朋友,從而讓他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不管什麼事,只要是自己有懷疑就要親自動手做做看。

  2、孩子們,想想當伊琳娜去質問他的時候,科學家為什麼哈哈大笑?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麼笑了?可能說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改中指出,讓學生充分的體驗,讓他們有體驗的過程。在這裡就設計了這麼一個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角色轉換,如果自己是科學家、是伊琳娜當時會說些什麼呢?

  4、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看看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設計意圖: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再一次從整體上讓學生來把握課文所要講述的內容,有一個反饋的過程。

  5、課前的問題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設計意圖:課文的前後照應,在課前提到的問題要讓學生在學習完了之後想到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帶著答案離開課堂。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朗、志”等10個生字,區別並會寫“提、題”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1~3自然節。

  教學重點

  1、會認“朗、志”等10個生字,區別並會寫“提、題”兩個字。

  2、朗讀課文1~3自然節的對話部分。

  教具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詞卡。

  2、伊琳娜頭像。

  教學過程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不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學生就無法進行閱讀和寫作。因此有關識字教學的研究歷來都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低年級兒童識字是為其初步的閱讀和寫作打基礎的。

  一、聯絡生活,直接點題

  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離不開動腦和動手,有些事情只有動手做做,才能知道結果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

  請你自己輕聲讀一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就請課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幫忙,要儘量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文。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不易過多,只要能夠達到閱讀的初步要求就可。)

  三、識字讀詞,突出重點

  要求認的字,要明確要求,努力做到當堂認記,及時鞏固。教科書中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教材中認識,挪個地方還認識,沒有其他要求。在教學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師認為,對要求認識的字,引導學生逐字進行字形分析,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能提高認字質量。這樣,花費的時間很多,又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效果不一定好。其實,認字和認人是一個道理。認人,不必記住五官特徵、穿著打扮,記個大體輪廓即可,見面次數多了,便認識了。

  你們讀得很認真,老師有個問題,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事?(科學家朗志萬和伊琳娜小朋友。)

  出示人名:伊琳娜 朗志萬(齊讀)

  這5個加點的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來我們就讀這5個字。“伊 琳娜”這3個字生活中並不常用,“琳和娜”有時會出現在女孩子的名字中。“朗”這個字你們以前認識嗎?在哪見過?(朗讀課文)“志”這個字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上面是士兵的“士”誰能給他找個好朋友?(志向、志願、同志)這5個字都會讀了麼?那麼我們再讀一下這兩個人名。

  除了這兩個名字,課文中還有幾個帶生字的詞也提了出來。(齊讀一個貼一個)

  漫出 魚鱗 哎呀 哄騙

  (注:哎是表示語氣的嘆詞。讀ai不要讀成ei。哄是多音字,它有三個讀音。誰能領大家讀一讀?這個字在本課只讀三聲。我們再讀一遍。)

  詞語會讀了,如果把加點字拿出來,你能讀準嗎?有信心的同學挺起胸膛。(齊讀)

  誰有信心領讀。

  出示字卡:朗 志 伊 琳 娜 漫 哎 哄 騙 另 題 提 喝 鱗(強調哎的讀音,出示多音字喝的卡片)。

  同學們讀得不錯,我們再開火車讀一讀好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要讀得清楚乾脆。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包括閱讀教學,要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學中突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認記寫等方面予以保證,特別是在閱讀課上要防止只抓課文的閱讀、理解,蜻蜓點水式地處理識字、寫字的情況出現。每節課都應拿出足夠的時間落實識字、寫字的要求。甚至可以這樣說:不能落實識字、寫字要求的可不是一節合格的課。

  四、指導寫字,辨別形義

  你們發現了嗎?這些字裡有一對同音字是誰?(提、題)

  找對了,現在請你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結構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不同)誰能分別給它們找個好朋友?(提問、問題)

  真不錯,老師這兒正好有個小問題,需要大家幫我解決。看誰最聰明?出示:伊琳娜聰明可愛,愛()問() (題、提)

  一生來貼,大家一起辨別。

  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無論是象形、指事,還是會意、形聲,都有其自身的構字規律。儘管我們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識字、創造性地識字,但如果忽視了識字教學的靈魂, 任由學生怎麼識記都行,那麼要想學生的識字能力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就難了。因此,應重視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滲透一些漢字學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準確地理解掌握漢字的形、義,還能讓學生充分領略我國漢字文化所蘊含的無限風光。

  你們和伊琳娜一樣聰明,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兩個字的結構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也不一樣,那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同學們觀察得這樣仔細,聽了他的提醒我們一起來寫這個題吧。日不要寫太大,一在橫中線上,它的腳丫真長呀,別忘了最後一筆是點。

  好,下面請你對照老師的範字,認真地寫兩個,別忘了同學的提醒!(巡視,糾正)

  提手旁的字我們經常寫,相信透過你們自己的觀察一定能寫好。這樣老師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書上寫,我們比一比看誰寫的好。

  寫字教學要重視寫字的質量。不僅要求把字寫正確,還要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教師要加強範寫和指導,要注意提示容易些錯的筆畫、筆順,特別是那些不容易寫好的字。

  五、迴歸課文,練讀感悟

  透過檢測我發現你們讀字、讀詞都很好,課文讀得怎麼樣呢?動口讀讀看吧!我找幾名同學讀,其它同學認真聽,聽他讀得準確通順嗎?誰來讀1、2、3自然節,4、5、6、7各一人(簡單評一評)。

  再讀課文一是檢察讀文情況,二是深入感悟的熱身。

  同學們讀得都不錯,聽得也很認真,我給大家請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伊琳娜頭像)。

  激發興趣,調節氣氛。

  哎呀,她看起來不太高興,究竟是什麼問題使她愁眉苦臉的呢?(指一二生回答)你們是在第幾自然節找到的?好,大家一起看第一自然節,把這個問題畫下來。

  畫完的同學想一想,這句話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奇怪的語氣)一、二人讀,評價(有點奇怪、更奇怪了)。

  朗志萬提了這麼奇怪的問題,那小朋友們是怎麼樣回答的呢?誰找到了?我們再讀這兩句話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呢?

  引導:朗志萬剛提出問題,他就馬上回答了,他仔細想了嗎?那麼我們就應該想也不想地讀出來(稍快)。

  另一個小朋友回答時很自信,他用了一個詞(一定),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讀得重一些,認為自己的回答一定是對的。老師來當一回科學家,我提出這個問題,你們當小朋友,我們只讀對話,不讀旁白,就像上課提問一樣,回答時要舉手。

  我以“偷樑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

  這樣,同桌之間一人一句互相練一練(巡視,選三名同學表演一下,大家當小評委評價一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他們讀得不錯,你們評得也很認真,我們再來合作一次好麼?

  我來讀旁白,你們一起讀引號裡面的句子,我也許會加上點提示性的語言,要注意聽!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為什麼?”

  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六、簡單小結,聯絡下文

  讀得真棒,老師發現你們這節課的收穫真大呀!不但學習了生字和生詞,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而且還學習了課文的1、2、3自然節。這節課我們就學到這兒,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4~7自然節。

  下課。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麼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教師個案:

  1、直接揭題。

  2、設疑:

  ⑴透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麼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

  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遊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xx。生答:我是x,xxx。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

  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絡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 志氣 問題 提問 提水 浪漫 朗讀 哄騙 起鬨 喝水 騙人 哄騙

  6、寫字指導。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教師個案: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說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⑵識字遊戲:①師說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②小兔開門遊戲。

  ⑶認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⑴課文講了

  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麼事?

  ⑵出示朗志萬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麼?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麼?但是放什麼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

  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⑶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

  教師個案: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麼要強調

  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覆讀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①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慾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教師個案: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裡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麼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代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麼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麼樣的品質?

  (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麼做的?伊琳娜是怎麼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麼想、老師當記者來採訪。

  8、朗讀伊琳娜說的話:

  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為什麼他會笑?你從他的話裡知道了什麼道理?

  10、伊琳娜為什麼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麼?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教師個案: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麼?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麼?

  四、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後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教師個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動手做做看

  為

  變?!

  教師個案:

  金魚圖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 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作業佈置:

  蒐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麼的生活與學習有何指導意義。

  課後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9

  《動手做做看》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郎志萬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一、複習匯入

  板書:哄 騙

  你們還認識嗎?(齊讀)

  指導書寫:陳彥如欺騙老師說,他把一匹馬壓扁了,同學們一聽,鬨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帶讀詞語:哄騙、鬨堂大笑、欺騙)

  回顧課文:

  ①課文中還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騙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書),是誰哄騙了她呢?朗志萬(板書),他是法國著名科學家。

  ②誰能用黑板上的詞概括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科學家朗志萬哄騙了伊琳娜。)

  二、學習課文

  (1)圍繞“哄騙”展開討論:

  ①讀課文,思考:朗志萬是怎樣哄騙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討論:螢幕出示朗志萬的話:請生讀—理解—齊讀

  重點理解“漫”

  討論:對於朗志萬的問題,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學們,人們一般會懷疑科學家的話嗎?(不會懷疑)

  那麼,對於科學家朗志萬的話,小朋友們有沒有懷疑?(沒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懷疑地說: “因為金魚身上有鱗。”(讀出毫不懷疑)

  所以另一個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說: “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讀出不假思索)

  (2)圍繞伊琳娜的實驗揭示文意——“動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對了沒?(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裡問媽媽。)

  b體會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

  出示: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並用這句話隨時提醒自己 ②讀好媽媽的話。

  C 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動手做了嗎?

  她是怎麼做的?

  結果怎樣?

  交流:①結果是:“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②你們能用朗讀把伊琳娜生氣的樣子表現出來嗎?注意讀出質問的樣子。一起讀讀。(讀第六自然段)

  ③體會她當時的心情。(伊琳娜看到這樣的結果是怎麼想的?)

  (3)釋題:不是真的哄騙,昇華主題:敢於質疑。

  ①看到這樣的結果,她是怎麼做的?(生氣、質問)

  ②朗志萬聽到伊琳娜生氣的質問會有什麼反應?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討論:①朗志萬是不是真的在哄騙小朋友呢? (板書:哄騙加上引號)

  ②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的話,你聽懂了嗎?

  讀了朗志萬說的話,我知道了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的話,要自己去試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這樣的方式總結一下嗎?〈課件顯示:()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

  ④討論:平時你懷疑過大人說的話嗎?

  三、總結:

  老師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親自試一下才知道。

  爸爸媽媽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認真想一想。

  電視裡做的實驗結果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⑤。那科學家的話是不是不要信?讀課文結尾朗志萬的話,說說應該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教師提示下面幾中理解引導學生討論。

  a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地去試一試。

  b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c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d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4)、分角色讀課文,想想伊琳娜是個怎樣的孩子?

  分角色讀全文

  討論小結:伊琳娜是位敢於質疑的孩子。

  介紹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兒,也是一位科學家。

  四、拓展

  讀《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做實驗:杯子裡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五、板書設計:

  動手做做看

  科學家 敢於質疑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課件、一個玻璃杯、一張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0

  一、匯入

  1、你們平常在家都自己動手做過什麼嗎?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動手的課文。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師範讀課文。生給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七個小朋友分別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思考:朗志萬提的什麼問題?

  3、這些同學讀得真不錯,讓我們向他們學習,請全班同學把這篇課文一起讀一遍,好不好?(全班齊讀課文。)

  4、誰來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5、小朋友聽後是怎麼回答的呢?請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6、其中有一個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話,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她是誰呢?(伊琳娜)

  請女同學把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並請一生讀媽媽的話。板書“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麼做的呢?用線畫出來。

  三、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那結果到底是怎麼樣的呢?百說不如一做,讓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麼樣?

  2、(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裡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3、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水溢位來了!

  4、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受?

  5、請同學們再讀第五段。體會驚訝的語氣。

  四、迴歸課文,感情朗讀。

  1、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後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生氣,覺得自己受了騙)

  2、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3、同桌互相交流,怎麼樣理解這句話的。

  4、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分角色朗讀。)

  5、說說寫寫: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麼呢?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生自由發表對論斷的看法。

  2、伊琳娜長大後會是個怎樣的人呢?回家查詢資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1

  課情分析:

  《動手做做看》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透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於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告訴我們,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於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於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我們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慾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對於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從而積澱成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

  金魚卡片、圖片、實驗器材(魚缸、金魚、石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動手實驗、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疑匯入,啟智慧之門。

  1、揭題: 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麼辦的?

  生:動腦筋想。

  生:還要動手做做看。

  對!不但要動腦,還要動手做做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學生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誰?

  (2)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3、解決問一:伊琳娜和朗志萬(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隨機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穫: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

  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並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3、檢查生字情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學習本課生字,認識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使學生懂得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教具準備】

  生子卡片、課件、調色盤、畫筆、金魚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一、激趣匯入,出示課題。

  一隻杯子裡裝滿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張紙,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出來。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做?出示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自由讀課文質疑。

  1、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了嗎?動手做了嗎?讀讀課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插圖)

  2、提出不懂的生字詞或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詞:

  鱗:魚類、爬行動物或少數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薄片狀組織,由角質組成。

  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2)理解難句:

  “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是科學家朗志萬的話,意思是朗志萬不是真的哄騙孩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地相信權威,凡事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三、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默讀思考

  (1)課文中哪部分寫了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麼做的。

  (3)伊琳娜是怎麼說的。

  (4)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2、彙報:

  課文(第1-3自然段)科學家提出為什麼往裝滿水的杯子裡放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的問題。

  (第4-5自然段)寫了伊琳娜親自動手做實驗,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

  (第6-7自然段)寫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明白了他這樣做的目的。

  3、學了“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發?

  本文透過寫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實驗,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我們不要輕信權威,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想,多動手做。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3

  教學理念: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第四單元。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課文。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讀10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過程與方法:

  ⑴ 透過自由讀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⑵ 鼓勵學生用自己已有的識字方法去自主識字。

  ⑶ 透過朗讀和實驗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⑷ 透過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動手做做看。

  3、情感與態度:

  ⑴ 感受動手做做看的樂趣,認識動手做做的意義。

  ⑵ 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10個生字。學習“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

  2、做實驗的用具。

  課時安排 共兩節課,上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兒歌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一年級學的一首兒歌: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生答)。

  2、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平時碰到什麼問題,都要動腦筋思考,有時,還必須動手做做看。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3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兒歌創造情境,匯入課文,一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有“閱讀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初讀課文,認識新字

  1、自由讀,要求:

  ⑴ 圈出不認識的字。

  ⑵ 標出自然段。

  2、識記生字:

  ⑴ 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拼音。

  ⑵ 教師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比如: 朗:可聯絡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組詞,如:朗讀。

  志:士+心。或編字謎。

  漫:換偏旁:慢──漫。

  鱗:為什麼會是魚字旁。

  伊、琳、娜:是形聲字。或做加法識記。

  哎:為什麼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騙:馬+扁。

  ⑶ 學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⑷ 變魔術:請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拿出沒有拼音的字卡讓學生說說有什麼變化。再問學生少了拼音朋友,還認識這些字嗎?緊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字。

  ⑸ 將生字寶寶送入課文中,讓學生齊聲讀課文,看能否讀通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而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課生字時,我注重去啟發學生自己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另外,透過小老師帶讀、齊讀、開火車讀、將生字送入課文中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

  三、默讀全文,小組討論問題

  1、貼出伊琳娜生氣、高興的頭像,問學生伊琳娜為什麼生氣?為什麼高興?

  2、學生默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尋找答案。

  3、學生分組交流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默課,並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與交流的廣闊空間,便於發揮各自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又利於培養學生傾聽他人意見和積極合作的好習慣。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於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詞卡、魚缸、金魚。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詞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誰?(伊琳娜)還有呢?(朗志萬)還有其他詞語,我們也來讀一讀吧。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聽錄音,思考課文中主要寫了誰?(板書:伊琳娜)

  2、出示伊琳娜的兩張頭像:觀察,說說伊琳娜的表情。(生氣、笑)

  3、看了這兩幅圖,你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嗎?

  A、伊琳娜為什麼生氣了?/什麼事情讓伊琳娜生氣了?

  B、伊琳娜為什麼笑了?/伊琳娜怎麼又笑了?

  三、再讀課文,細細品味

  解決問題A:

  (一)朗讀1到3自然段,思考:

  1)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

  1、指名回答第一個問題。

  2、同桌互讀書上小朋友的話。

  3、從他們的話裡,你知道他們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二)對朗志萬的提問,伊琳娜又是怎麼想的?她為什麼要動手做實驗?請默讀4到5自然段。

  1、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2、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3、從這裡,可以看出她是個怎麼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別人的話)

  4、她為什麼要動手做實驗?

  讀媽*的話: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女生齊讀。)

  5、請一女生上講臺做實驗。

  做完後,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齊讀。)

  6、此時此刻,伊琳娜,你是怎麼想的呢?(很生氣,覺得受騙了。課文裡也有一個說被騙的詞,你能找出來嗎?——哄騙,齊讀並板書出來。)

  小結:原來伊琳娜是因為這件事而生氣的!

  過渡:那後來她怎麼又笑了呢?

  解決問題B:

  1、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6到7自然段,並劃出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

  2、朗讀伊琳娜的話: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1)指導朗讀:這句話,該用什麼語氣來讀?(生氣、質問、急匆匆)

  2)多種形式讀:個別讀。(3人)

  過渡:聽了伊琳娜的質問後,看朗志萬又是怎麼回答的?

  3、讀朗志萬的話: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1)自由練讀。男生齊讀。

  2)伊琳娜聽懂了什麼?(不要不假思索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有時還要動手做一做。)

  3)伊琳娜為什麼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

  4)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麼?(四人小組討論,並以小組為單位,把她會說的話寫出來,要求儘量寫長一點。)展示兩個人。

  4、配樂分角色朗讀對話。

  四、聯絡實際,情感昇華

  1、現在,你們對開始提出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2、你喜歡伊琳娜嗎?為什麼?

  3、配樂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靜思名言,深化知識

  師: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生:齊讀、背誦。

  六、擴充套件閱讀

  1、童話故事《小馬過河》

  2、《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圖片、實驗器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我們人類都有兩件寶貝,知道是什麼嗎?(雙手和大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二、圖片匯入

  出示兩張圖片:這個小女孩怎麼了?(一個是撅著嘴巴生氣的樣子,另一個是面帶微笑的樣子)這個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為什麼生氣?又為什麼笑了呢?學完課文《動手做做看》你就會明白了。

  疑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正是課文的疑點,以此為切入口,利於突破重點,激發探究讀文的興趣。

  〖對話平臺〗

  一、自讀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穫: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並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3、全班交流彙報:說說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記住的?

  識字教學應該以遊戲和活動為主。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採用小組交流彙報的形式,達到資源共享,有利於提高自主識字的效率。

  二、讀思

  1、指名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2、默讀課文,畫出伊林娜情緒變化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

  (教師梳理問題:伊林娜的為什麼生氣?又為什麼笑了?)

  3、以小組為單位讀書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順著伊琳娜情緒波動的原因探究讀文,不僅能較好地朗讀課文,更有利於使學生感悟到伊琳娜是親手實驗後才發現了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更便於學生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三、交流

  伊林娜的為什麼生氣?

  1、小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組內其他成員補充。

  2、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⑴“哄騙”是什麼意思?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慾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⑵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⑶練習讀這句話,教師進行指導,注意反問的語氣。

  3、指名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⑴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覆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4、指導朗讀: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四、實驗

  1、按照課文中的描寫,和伊琳娜共同做實驗驗證猜疑。

  2、學生談談自己實驗後的感受。

  親自動手實驗,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伊林娜生氣的原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做做看,積極參與實踐的意識。

  五、寫字

  學習寫“哄、喝、提、題”四個字。

  1、學生仔細觀察: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2、做一做“原來是這樣”的發現問題的遊戲。教師可以先做發現示範:示範書寫“哄、喝”兩個字,然後自言自語:“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口字旁得寫得高一點,小一點。哦,原來是這樣啊!”“提、題”是左右結構,“題”是半包圍結構,“題”字中“是”的“小腳丫”伸得好長啊!

  3、學生臨寫一遍,然後請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遊戲指導書寫,更利於激發學生書寫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書寫和發現的樂趣。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複習

  1、開火車檢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讀1~6自然段。

  3、默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為什麼笑了?

  二、交流

  1、指名讀朗志萬的話,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2、讀讀下面的句子,你覺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⑴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地去試一試。

  ⑵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⑶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⑷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聽了朗志萬的話,你會說些什麼呢?

  此環節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教師可以當記者進行採訪,同時建議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三、朗讀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示範讀──分組練習讀──競賽讀。

  2、伊林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麼?你想對她說什麼?

  四、拓展

  1、從課外書或網上搜集科學家說過的一些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麼指導意義。

  2、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再把自己讀後的感受說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

  從課內走向課外,在各種語文活動中強化學生不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五、寫字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班級交流展示,對於寫得好得同學獎勵一面小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