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井岡翠竹》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精彩片段;

  3、體會文中描寫井岡翠竹的重點句子的表達效果以及作者對井岡翠竹的讚美之情;

  4、初步領悟”記敘“”描寫“”議論“等不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描寫井岡翠竹的語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瞭解時代背景並體會井岡翠竹所象徵的堅強不屈、默默奉獻、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井岡翠竹嗎?它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飯,做過紅軍的扁擔挑著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

  1.簡單介紹井岡山毛竹的生長情況。

  2.出示課題:

  (1)解釋課題:翠,綠的意思。

  (2)介紹作者:袁鷹。

  (3)設問啟發:為什麼說“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

  二、檢測預習,瞭解學情。

  1.檢查讀音:

  (1)教師出示生字:匪、嗥、硝、鎖、糧、腥、稠、茨、殷。

  (2)學生認讀並組詞。

  (3)教師重點強調:“嗥”“稠”“殷”的讀音。

  2.檢查朗讀

  (1)學生自由練習通讀課文,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學情。

  (2)學生把自己認為不容易讀通的句子再給大家讀一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反饋交流。想想課文講了什麼?

  3、全文共分為幾部分?

  四、學生閱讀課文,理清結構,找出線索。

  要求思考:

  1.結合讀中提示,理清全文結構,寫作順序,並思考提示中有關問題。

  2.全文結構及順序:由竹子外形寫到功績,先總後分,結尾總結點題。寫竹之外形,按遠近順序,寫竹之功績,按過去到現在的時間順序寫。找出線索:竹之功績。

  3.具體寫竹子時,作者分別聯想到些什麼?

  4.劃出使用精彩的動詞,思考其好處。

  五、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從內容到寫法等方面給課文提出問題。

  2.教師小結:為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為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岡山的象徵”?

  六、課後作業:

  1.繼續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為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岡山的象徵”?

  2.積累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測:

  1.聽寫詞語

  糧食封鎖委員稠密派遣搖撼殷切

  鬱郁蒼蒼重重疊疊成年累月魂飛魄散

  亭亭玉立堅貞不屈血雨腥風意氣風發

  2.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感悟,探究交流:

  1.井岡山的毛竹是怎樣的?

  長春版《井岡翠竹》教學設計

  (1)學生談感受

  (2)引導學生體會“遠處”“近處”“有的……好似……”的詞語在本句中的表達效果。

  (3)指導朗讀,引導背誦。

  2.為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靜心默讀課文3-9自然段,想想井岡山竹子的革命功績表現在哪些方面?

  (2)用“————”勾畫出描寫竹子用途的句子。“搭、做、盛、蒸、擺”。用~~~~~~畫出作者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並在旁邊標明修辭手法。排比、反問、設問、引用等修辭手法。

  (3)教師引導學生彙報交流,重點理解下列句子:

  ①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麼堅韌,多麼結實,再重的擔子也能挑得起。”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藉助手中資料理解。

  ②出示:“血雨腥風,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還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井岡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裡所起到的作用,體會作者對毛竹的讚美之情。

  板書:當年——堅貞不屈默默奉獻

  ③出示:“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雲鑽霧,呼嘯而來。它們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加點詞語體會句子在表達方面的特點。

  (4)引導學生體會:井岡山人民對中國革命的不懈的無私的貢獻及其精神對中國革命深遠的影響。

  三、總結提升,情感昇華: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井岡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

  2、師生互動,全班交流。

  3、從文中受到什麼啟發?

  4、說說井岡翠竹為什麼使人難忘,作者歌頌的只是翠竹嗎?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運用2和3。

  3、預習第六課。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暢、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8、9自然段。

  3、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含義。

  4、透過學習課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透過學習課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檢查生字、新詞、所收集的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描寫竹子的外形部分)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師: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回答。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本課主要寫井岡翠竹的外形特徵,以及它在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作用,本課中用了一句話概括,請同學們找出這句話),生瀏覽課文,回答句子,師板書。

  二、品讀課文,突破重點。

  (師:請同學們找出反映竹子為革命建立功勳,現在和將來為社會獻出一切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1、學生代表讀井岡竹子的革命功績所表現的地方,其他同學畫一畫。

  用“——”勾畫描寫竹子用途的句子。

  用“”勾畫出作者描寫竹子對革命建立功勳時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並標出其種類。(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師板出:生活皿器、戰鬥武器。

  (師:同學們,戰爭時期紅軍用井岡竹子解決生活困難,打跑敵人,可你們卻不知毛竹所做的扁擔是多麼結實,再重的擔子它也挑得起,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就挑起了最重的擔子,知道挑的是什麼嗎?請讀第七自然段),生朗讀回答。

  2、朗讀體驗,體會井岡山人的精神。

  A、革命戰爭年代

  (師:關係著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僅靠毛委員和朱軍長能挑得起來嗎?還需靠哪些人的協助呢?)

  生:瀏覽課文後部分內容回答。

  生1:井岡山人,因井岡山人同井岡毛竹一樣堅貞不屈,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

  生2:井岡山人,井岡山人有著如同井岡毛竹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低頭的精神。

  (師:是啊,井岡山人如同井岡毛竹,井岡毛竹就是他們最好的象徵,今天的井岡毛竹依然在社會主義展現了它們的風采,井岡山人仍然延續著為了國家貢獻一切的願望,為國家提供能源,在今天的中國他們又有何作用呢?)生朗讀課文反映社會主義建設中毛竹的作用部分找答案,討論後交流。

  b、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生1:井岡山毛竹仍然可以提供給高樓大廈、城市、農村、工廠、礦山作建築物。

  生2:井岡山人仍然希望毛竹不遠萬里送去他們的愛心,傳達他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

  3、師小結。

  三、迴歸整體,全班交流。

  1、從文中受到什麼啟發?

  2、說說井岡翠竹為什麼使人難忘?作者歌頌的只是翠竹嗎?

  3、師小結:井岡翠竹是革命的竹子,過去為革命建立功勳,現在和將來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繼續奉獻,井岡精神是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精神,我們應繼承和發揚這一切。

  四、作業。

  蒐集頌竹的詩句背誦

  附板書:

  生活皿器

  井岡翠竹革命戰爭年代戰鬥武器實建立功勳

  革命的竹子

  (無私讚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建築物獻出一切和敬佩)

《井岡翠竹》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本篇課文是一篇託物抒情的散文,裡面包含著一定的革命情懷,作者在描寫翠竹的外形後,重點敘述了翠竹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同階段建立功勳,獻出一切的精神。文章借井岡翠竹來表現井岡山人以及億萬中國人民堅貞不屈、無私奉獻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教學本篇課文時,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擬為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教學時須引導學生緊扣重點詞句,綜合所查資料,共同探討,從中領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8-9自然段。

  3.透過學習課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1. 充分預習,蒐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 初讀,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3.精讀,抓重點段落和詞句,品味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課文飽含的革命情懷。

  4.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總結,迴歸整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透過學習課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蒐集有關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

  1.板書課題,讀題。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首先看老師寫課題。

  2.師:說說你由題目所產生的聯想。學生展開聯想,教師適時評價。

  3.師:讓我們透過文字來感受井岡翠竹吧!自由朗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著井岡翠竹都寫了些什麼?勾畫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讀完課文後,注意自學生字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彙報交流想想:課文講了什麼?可分成幾部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敘述井岡翠竹的.特點。第二部分主要講的是井岡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質疑:井岡翠竹為什麼使人難忘?再次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三、品讀,理解感悟——翠竹的形態令人難忘。

  1.帶著上述問題自由讀。

  2.彙報交流:形讓人難忘

  預設句一:從遠處看,鬱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

  (1)學生自主彙報。

  (2)這個句子是在描寫翠竹的什麼特點?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多,濃密)

  (3)指導朗讀。(注意突出翠竹的濃密和多,注意疊詞的讀法。)

  預設句二: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裡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1)學生自主彙報。

  (2)這個句子是在描寫翠竹的什麼特點?從那些詞語感受到?(形態各異的特點,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3)這個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讀一讀,看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指導朗讀。(讀出翠竹形態各異的特點。)

  四、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課文5—12自然段

  2.背誦8—9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從井岡翠竹的形態各異的特點,知道了它讓人難忘。但是,井岡翠竹僅僅只是因為形態各異,而讓人覺得它難以忘懷嗎?這節課,讓我們接著往下讀,繼續感受井岡翠竹讓人難以忘懷的地方。請大家接著讀文章5——12自然段,勾畫井岡翠竹讓人難忘的地方。

  2.學生自主學習,勾畫。

  二、學生自主學習。

  三、交流感悟——井岡翠竹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做出的不朽功績讓人難忘。

  1.學生小組勾畫交流。

  2.交流彙報:

  預設句一: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30裡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破散,鬼哭狼嚎。

  (1)學生自主彙報。

  (2)抓住重點詞語感悟:魂飛破散,鬼哭狼嚎是什麼意思?讚揚了什麼?(這兩個詞語描寫了敵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更讚揚了井岡山的竹子的重要作用和不朽功績。)

  (3)指導朗讀。(重點突出兩個重點詞語。)過渡:同學們,井岡山的翠竹的確在革命年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預設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擔,多麼堅韌,多麼結實,再重的擔子也挑得起。

  (1)學生自主彙報。

  (2)問:聯絡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說“那毛竹做的扁擔,多麼堅韌,多麼結實,再重的擔子也挑得起。”

  (指挑得起關係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這句話的含義是井岡山人民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鬥爭精神,能把中國革命推向前進。)

  (3)感情朗讀。過渡:井岡山的竹子在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我們覺得它多麼令人難忘啊!除了這個原因,井岡翠竹還有令人難忘的地方嗎?

  3.深入品讀8——9自然段。品位井岡翠竹的精神。嘗試背誦。

  4.當井岡山換了人間後,和翠竹擁有著同樣精神的人們來了,他們來做什麼呢?點讀10——11自然段。學生彙報。

  三、昇華體會。

  1.同學們,井岡翠竹使人難忘,但作者歌頌的只是翠竹嗎?讀一讀12自然段。

  2.學生自讀,自己研究。重點句子:你永遠那麼青翠,永遠那麼挺拔,風吹雨打,從不改色;刀砍火燒,永不低頭——這正是英雄的井岡山人,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

  (作者歌頌的不僅是翠竹,反思在歌頌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的崇高品質。)注意帶點詞語,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呢?

  3.齊讀12自然段。

  四、研竹活動,拓展昇華。

  竹子的豐富內涵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去發現,課後同學們可以分組繼續開展研究活動。

  板書設計:

  井岡翠竹——革命的竹子

  為革命建立功勳

  為社會主義大廈獻出一切

  永遠挺拔 堅貞不屈——井岡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