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六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小語第十一冊10課《凡卡》,主要寫9歲的凡卡在城裡當學徒,忍受不了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寫信給爺爺,哀求他帶自己回去的事,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白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

  文章最後寫道:凡卡把一封沒貼郵票,沒有寫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後,滿懷希望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夢見爺爺坐在炕上念他的信。這種結尾暗示凡卡的爺爺將收不到他的信,所以他的願望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夢,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凡卡的爺爺收到了他的信,他的悲慘命運是否就可以改變了呢?為了深化主題,使學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內容,我逆著文章思路,給同學們留了個想象性作業:凡卡的爺爺收到信以後

  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有的說:凡卡的爺爺收到信之後,非常傷心,恨不得立刻把凡卡帶回來。可是,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不飽,又怎能撫養凡卡呢?再說,城裡那麼遠,自己連張車票都買不起。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沒有去帶凡卡。凡卡在日夜翹盼之中被吝嗇狠毒的老闆夫婦折磨而死。還有的同學寫道:凡卡的爺爺看了信之後傷心欲絕,總以為去城裡當學徒可以改變一個命運,沒想到凡卡更加孤單可憐。他不顧一切來到城裡把心愛的小孫孫帶了回來。可哪來生活來源呢?最後,爺孫倆都活活地餓死

  透過這種逆向思維,深化了文章主題:不管爺爺是否收到信,凡卡的悲慘命運始終得不到改變。同時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在白俄時代窮苦人民是沒有生路的。透過和自身生活對比,激發了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憎恨和對社會主義的熱愛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

  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紙片各一個,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

  每組同學準備兩個完全一樣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匯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找自己會算面積的圖形,並說出計算公式。教師提問:你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關於三角形,你學過哪些有關的知識。學生回答,師展示。

  二、分組操作和討論,填寫實驗報告單。

  (一)

  1、上節課,我們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完全一樣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組內同學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哪些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

  4、學生小組合作,拼剪圖形。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拼剪。

  5、各小組填寫發現報告單,填寫我們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組彙報擺出的結果:

  7、組織學生討論。

  第一種: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第二種: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那麼,我們的平行四邊形跟三角形有沒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思考:

  ①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有什麼聯絡?

  ③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那麼,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還可以怎樣寫?(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二)、課件演示:用旋轉平移的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各種已學過的圖形。

  (三)、歸納公式

  1、(螢幕顯示提綱)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B、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C、你能根據實驗結果,寫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α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你能用字母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S=ah÷2

  3、進行愛國教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動手推匯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

  請看螢幕。(多媒體出示P85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閱讀後,彙報知道了什麼。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3)三角形面積是S=ah。()

  2、課件出示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你認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什麼地方容易出錯?(強調“÷2”這一關鍵環節)

  3、完成做一做。

  4、聯絡生活,做課本86頁的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下圖:

  師:你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誌嗎?知道它們的具體含義嗎?交通標誌對於維護交通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算一算,這個標誌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接著讓學生口頭列算式,不用計算。)

  5、拓展題。

  四、作業:

  P86—3、4

  五、回顧總結,深化提高: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今天我們分小組透過動手操作,相互討論、交流,用擺拼等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匯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探究問題的方向,相信同學們今後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小朋友們對這幾個小動物一定很熟悉吧,誰能講講關於這幾位小動物的故事?小朋友們能夠從課外書中讀到這麼有趣的故事,真令人羨慕!今天我們也要來讀一個童話故事:《酸的和甜的》,小朋友讀讀課題。想了解這個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

  開啟書74頁,自已邊看圖邊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請教大楓葉,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三、同桌互讀

  如果你的夥伴讀得好,你就給他一個頂呱呱稱讚他,如果他有困難,你就幫助他。

  四、發現生字

  小朋友們,在這個故事裡藏著好多咱們還不認識的生字呢。

  你們發現他們了嗎?自己找到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和它交朋友?

  五、看圖感知生字

  小朋友,生字們都等不及了,它們想知道最先認識它們的是誰?

  出示圖一,識字,學文:

  1、圖一:葡萄架下,有一隻狐狸。他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點選狐狸,出示狐狸、 葡萄、酸。)

  2、觀察生字,說說自己的發現:

  相信小朋友已經和它們交上朋友了,咱們把這些字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裡去, 快去讀讀吧。

  4、指導朗讀第一段。重點:狐狸的話。

  出示:狐狸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多種形式讀。

  請小朋友再來看看大螢幕,還有些生字想見小朋友呢。

  出示圖四,識字,學文:

  1、出示葡萄圖,識字串、迫不及待,說說你用什麼方法可以很快地記住他們?

  這幾個字藏在課文的第4自然段裡呢,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考考自己,你還認識他們嗎?

  2、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說說你有什麼發現?比較朗讀。

  3、朗讀第四段。重點:小兔子的話。

  4、小兔子怎麼知道葡萄是酸的?(聽小松鼠說的。)小松鼠又怎麼知道的?(聽狐狸說的。)

  (他們倆都是聽別人說的。板書:聽──酸)

  5、實踐活動:

  小朋友桌裡藏著的糖是老師最愛吃的,甜極了,小朋友想吃嗎?說說你吃到的糖是什麼味道?

  6、小朋友都透過自己的親口品嚐,得到了結論。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去嚐了嗎?小朋友一起來讀一讀5、6自然段,讀完以後,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7、聰明的小猴子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同桌練讀,表現猴子怎麼吃葡萄的。

  小猴子吃得多香啊,小松鼠和小兔子呢?三個小夥伴最終透過自己的親自嘗試,得出了結論:板書:吃──甜。

  六、出示圖八(圖上第八段文字,配音。)

  1、這裡邊有一個新的生字朋友,找到了嗎?

  2、回憶狐狸的話: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理解:硬(狐狸堅持說這葡萄是酸的。)

  3、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幫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嗎?

  小朋友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一起商量商量。

  (狐狸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別人吃到,就故意說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白兔輕信了狐狸的話,差一點就錯過了這一頓美餐。他們最後還是透過自己的實踐,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七、小松鼠和小兔子又在說話了,它們會說些什麼呢?

  八、自由讀全文

  小朋友們可以自己讀,可以和你喜歡的夥伴一起讀,可以向你的學習對手挑戰讀,還可以邀請老師一起讀。一邊讀一邊想,你願意扮演哪一位小動物,注意它們的語言。

  九、自由組合表演課文

  小朋友可以用課文裡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趕快去嘗試吧!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

  1、摘葡萄,讀生字。

  2、口頭組詞、運用。

  3、和學習夥伴自由交流詞語,聯絡生活實際。

  二、我會寫

  1、能幹的孩子不僅會讀,而且還會寫呢,你認為哪個最難寫?哪個最簡單?告訴你的同桌吧!

  2、學生講述,老師配合以範寫。

  3、試聽寫一、兩個字。

  三、分角色表演課文(展示)

  1、學生評委評分。

  2、總結頒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

  2、簡要複述課文重點段落。

  3、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

  教學重點:

  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變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據。

  教學難點:

  運用推理想象,對琥珀形成的情景進行推測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質疑、匯入新課:

  複習:上接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黃河象》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回憶一下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裡黃河象骨架化石有什麼特點?

  (高大、完整)

  質疑:由此,你還想了解什麼?

  (為什麼這麼高大、完整?)

  (是什麼時間?誰?在哪?怎樣發現的?)

  (為什麼叫黃河象?)

  (是怎樣形成的?)

  二、指讀第四段:

  1、你讀懂了什麼?能回答以上的哪個問題?

  指答:

  時間、地點:73年春,甘肅省幾個農民發現的。

  名稱:因為在甘肅省,所以叫黃河象。

  完整:死後沒有被移動過,在上級指揮下發掘,人們有文物保護的意識。

  2、品詞:區別發掘與挖掘。

  挖掘:往深處發掘出來

  發掘:把深藏的東西挖掘出來,有目的的,小心謹慎地挖掘

  3、用畫出黃河象出土一剎那的句子。

  板書:斜插腳踩

  三、科學家由此進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幾方面內容?有什麼依據?

  1、自己默讀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書:熱、渴、喝、陷

  3、說一說科學家推測的思路:陷、喝、渴、熱

  4、過渡:文章是怎樣將這些方面聯絡起來又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情景的?

  四、小組研究性學習:(小組任選一方面)

  1、讀書想到什麼依據好詞佳句

  2、彙報:

  據沙土和礫石?(水)

  斜斜地說明什麼?(失足)

  (1)天氣炎熱

  (2)地理環境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流著(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讀、範讀、齊讀:撲踏(有氣無力、慢、沉重)

  指讀:跑(高興、喜悅、急切)

  男女生對比讀:男生讀疲憊,女生讀興奮

  老象急著要幹什麼?讀出老象興奮的語氣,評讀。

  (4)過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這美好的願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們看看它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出示課件:觀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順序,理解側和栽

  滿懷希望的老象萬萬沒有想到在這短短的一瞬間陷入了深淵,我們也為老象感到

  讓我們帶著沉重的感情讀描寫這部分的語句。

  指名讀、齊讀。

  (5)複述:課文按照天氣狀況、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順序抓住老象的動作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按照這樣的順序,簡要複述。

  自練、指名說、評議。

  五、師過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裡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隨著時間的流失、地殼的演變,老象的屍體與空氣隔絕而腐爛,它的骨胳和牙齒變成了像化石一樣硬的東西。

  六、師生對讀第九自然段:

  二百萬年過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嶺,一條新的大河。

  這條新的大河就是現在的黃河,黃海象由此得名。

  七、《黃河象》這篇課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回憶一下寫作順序,

  指名說一說:首先介紹了黃河象骨架化石的特點,接著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殼的演變過程,最後介紹了它的發掘情況及科學家假想的依據。

  八、總結:

  科學家以科學知識為依據對黃河象化石的形成過程進行推測、想象,這種思路在21世紀更為重要,我們從中受到啟迪,自然界是有著密切的聯絡的,我們要依據科學展開想象,探索自然的奧秘。

  九、想象推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課內外延伸、資料的收集:還了解哪些有關推理的事例?

  2、對琥珀的形成進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對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動。

  可將推理的順序列出提綱,重點詞語寫一寫

  自願結成小組分角色說一段話。

  3、小組彙報:

  4、評議:

  十、作業:

  1、對琥珀的形成過程或黃河象尾骨的失落情況進行推測,用一段話寫出來,力求生動、形象。

  2、簡要複述課文。

  十一、板書:

  26 黃河象

  斜插 腳踩

  陷

  熱 喝

  渴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於、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輔助。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並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實際上是“說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於議論,可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後諡“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於《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語言質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秀散文傳統、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後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於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敢於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標記。

  2.教師板書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讀(du) 諛(yú) 經傳(zhuàn)

  郯(tán) 萇(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請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並注意斷句,聲調等。

  五、分析課文第1段

  (一)朗讀:齊讀;單讀。

  (二)學生根據註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為三層,學生分A、B、C三組,每組一層。然後每組推舉代表,向大家翻譯課文。

  (三)總結本段的語法文言文知識: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異義

  學者:古-求學的人;今-在學問上有較高造詣的人。

  無:古-無論;今-沒有。

  眾人:古-普通人;今-很多人。

  3.一詞多義

  之:

  ①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 吾從而師之

  ④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⑤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所以:

  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②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③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乎:

  ①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③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④ 其皆出於此乎

  也:

  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② 吾師道也

  ③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師: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教師的職責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③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④擇師的標準。

  “生乎吾前……”,“生乎吾後……”,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

  ⑤從師的原則。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學生當堂背誦第1自然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1段。

  2.課後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課後練習二、三、四。

  2.補充講解

  (1)通假字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虛詞

  ①之:

  古之學者:之,助詞,的。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之,助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取獨

  句讀之不知:之,倒裝標誌

  作《師說》以貽之:之,代詞

  ②其:

  其為惑也:其,代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稱代詞

  其可怪也歟:其,副詞,表推測

  於其身也:其,人稱代詞

  (3)詞類活用

  ①恥學於師 (形→意動)

  ②吾從而師之 (動→意動)

  ③句式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裝)

  二、分析課文

  1.第2段。

  (1)請學生朗讀

  (2)分析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②“師道”指什麼?

  明確:“師道”是從師原則和風尚,指上文中所講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③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為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明確:

  a.古之聖人

  今之眾人

  結論:“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b.愛其子

  於其身也

  結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結論: “師道之不復,可知興。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背誦

  2.第3段

  (1)學生朗讀。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

  明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②總結:“聖人無常師”語出《論語?子論》,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人學習,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韓愈從“聖人無常師”出發,針對當時社會現實,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點,很有意義。

  (3)背誦。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話明確表示了他的立場?

  明確:“不拘於時”,表示他反對“恥學於師”的壞風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從師風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麼?

  明確: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說明了寫作緣由。

  (2)背誦。

  三、本文寫作特點

  1.語言上,多用整句,對句,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後……”,“古之聖人”,“今之眾人”等。

  2.論證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師職責,擇師標準。(立)

  第2段,師道不傳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論斷。(立)

  3.對比論證。

  四、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

  附:板書設計

  師 說

  一、解題:說,一種文體。

  二、韓愈及本文寫作背景

  三、分析

  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論據:

  “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

  “愛其子”與“於其身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

  四、寫作特點

  1.有破有立 2.對比論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設計】

  本節繪本內容很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情節也非常的清晰易懂,讓幼兒在聽的同時,就能很快地掌握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和自我保護的方法。中班幼兒對乘坐交通工具時應該遵守的規則還不是非常地清楚,知道一些,不過在真正乘坐時,就會因為興奮而忘記乘車規則,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節繪本課,希望讓幼兒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和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能講述故事的大致情節,根據小動物的特點,理解並記憶相關的乘車約定。

  2、讓幼兒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和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公交汽車情景模擬、相關PPT。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快看,今天王老師給你們開來了一輛公交汽車。這是汽車的前門,我要從這裡上車;這是我司機的位子;這些是小乘客的位子;這個是後門,要從這裡下車。滴——滴——,按按小喇叭,我要出發去玩了,有誰願意搭我的車一起去啊?”(幼兒舉手)

  師:“這麼多小朋友都願意搭我的車啊!可是我的車子太小、座位不夠,該怎麼辦呢?這樣吧,如果誰能記住我說的乘車規則,我就邀請他來一起搭車,你們同意嗎?”(幼:同意)“那你們的小耳朵要聽清楚嘍!”

  (小小規則要記牢,交通安全最重要。前門上後門下,排好隊兒不著急。首先寄好安全帶,然後小手抓抓好。莫在車裡亂走動,莫把臉兒往外瞧。如果你能都做到,你就是個乖寶寶!)

  二、幼兒乘坐公共汽車,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另一老師抓拍幼兒乘坐時的不安全舉動。

  三、音樂停止,遊戲結束。

  師:“滴——滴——,小乘客們,我們已經到達終點站了,請解下安全帶、排好隊有秩序地從後門下車。”

  四、觀看PPT,講述故事前半段。

  師:“王老師的汽車遊戲好玩吧。(好玩)今天啊,森林裡的獅子爺爺也開來了一輛公共汽車,我們快來看看吧!

  師:“我們的故事先講到這裡。原來啊,獅子爺爺的公共汽車一路上也載了很多的小乘客。而且我們的獅子爺爺也跟王老師一樣,對它們提出了一些乘車的規則。那誰現在動動小腦筋,告訴王老師,你剛剛在故事裡都聽到獅子爺爺跟誰提出了什麼樣的乘車規則?首先是誰想要搭車?獅子爺爺跟她說了什麼要求?”(幼兒舉手回答)

  師:“那我們一起來聽聽他說的對不對?聽聽我們的小乘客是怎樣回答你的?”(邊播放PPT邊回答問題)

  五、觀看PPT,講述故事後半段。

  師:“看來啊,我們的獅子爺爺跟每一個小乘客都說了一個乘車規則,那我們的小乘客有沒有聽獅子爺爺的話呢?讓我們繼續往下聽故事。”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為什麼故事最後會是這樣的一個結局呢?小乘客們有沒有聽獅子爺爺的話?原來啊,小乘客們後來因為太興奮了,忘記了獅子爺爺的乘車規則,造成了不好的結果。這說明啊,我們在乘車時需要注意安全,一些不安全的動作,我們是不可以做的,而且一定要遵守乘車規則。那我們小朋友自己在乘車的時候都要注意些什麼,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呢?誰來說一說?”(幼兒回答)

  六、翻看現場拍的照片,讓幼兒初步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基本規則。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不錯。可是剛剛有些小乘客在坐王老師車的時候啊,因為興奮貪玩,忘記了我們之前說好的乘車規則,做出了一些不太安全的動作,這樣可不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找一找哪些動作是不安全的。”

  師:“剛剛的那些小乘客們,你們都記住了嗎?不僅僅要記住乘車規則,還要學會自我保護。那我們待會回班上去再玩一次汽車遊戲,比比看,誰才是真正的文明小乘客,好嗎?”(好)

  七、結束。

  【效果分析與反思】

  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積極主動,配合很好。開始環節的遊戲,孩子們都被成功的吸引住了,很踴躍。不過我預想的情況有些不太一樣,班上的孩子們太守規則了,沒有做出很危險的動作,也或許是我做的安全帶太緊了,影響了孩子們的正常發揮。不過後來還好,下車時,有的小朋友忘記了應該走後門,被我抓住了把柄。為後面給他們看自己有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埋下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