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的第二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併為後續的軸對稱圖形、平移與旋轉的學習做好準備。教材注重學生的“初步感知”和“積累經驗”,安排了華容道遊戲,讓學生感受平移的特點;透過製作陀螺,認識旋轉;放飛“竹蜻蜓”,進一步讓學生感知體驗旋轉的特徵。整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

  二、教學目標:

  1、結合遊戲活動,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夠自己動手解決圖形或物體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問題。

  3、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結合遊戲活動,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同時,能夠自己動手解決圖形或物體的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問題。

  2、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物體的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 華容道遊戲棋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硬紙 牙籤 竹蜻蜓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同學非常喜歡玩遊戲棋,能告訴老師你們都喜歡玩什麼遊戲棋嗎?

  生:中國象棋、中國圍棋、跳棋。

  投影出示華容道遊戲棋,問:知道這是什麼棋嗎?

  生:華容道。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 玩一玩——華容道遊戲。

  1、老師簡單介紹“華容道”的遊戲由來及基本的遊戲規則。

  師:“華容道”遊戲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棋,據說發明的人受到三國故事“華容道”的影響才發明的這個遊戲棋。

  師播放“華容道”故事影片。

  師:真正的“華容道”遊戲比較複雜,我們把它簡化一下,變成了現在這樣——棋盤上有20個格子,上面只有4顆棋子,分別代表曹操、關羽、趙雲和士兵。曹操想從這個出口逃出去,卻被趙雲、關羽和士兵擋住了。今天,我們就通過幾個遊戲,在玩一玩,做一做當中一起來研究物體的運動。(板書課題:玩一玩,做一做)

  師:在玩遊戲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游戲規則。(投影出示遊戲規則:4個人物只能橫向或縱向移動,全班齊讀遊戲規則。)

  師:怎麼移動?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可以動作演示。)

  請一學生帶著大家用動作表示。

  (師板書:左右 上下)

  (1)學生分組輪流玩遊戲棋。

  先請會玩的同學到黑板上演示一下,另一同學當解說員。

  同桌兩人合作,邊玩邊說每一步都是怎樣走的。

  (要突破重點:誰向哪個方向移動了幾格。)

  (2)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師:回憶一下剛才我們玩的過程,想一想這些棋子是怎麼移動的?能用動作表示一下嗎?

  2、練一練:超級小司機。

  師:同學們,咱們再來玩一個類似的遊戲吧。誰來說一說是什麼意思?請你動筆標一標,怎樣才能讓黃色汽車開出來?

  (學習成果預設:學生在課本上畫一畫,標一標,請一學生在投影上演示,並用前進、後退描述清楚汽車的移動。)

  3、列舉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師: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物體平移的現象呢?

  生:擦黑板、開、關窗戶、用橡皮擦。

  師:像這樣的運動生活中還有很多,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請大家看圖片,並猜一猜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4、小結。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在玩一玩的同時,發現了物體可以上、下、左、右,前進、後退這樣運動,這就是物體的平移。(板書:平移)

  過渡:同學們,大家認識這種玩具嗎?是什麼?今天我們就利用學過的圖形制作一個陀螺。

  活動二 做一做——製作陀螺。

  1、學生任選一個喜歡的圖形,製作陀螺。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的好朋友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請你們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利用學具袋中的火柴和硬紙製作一個陀螺。

  (投影出示活動要求:(1)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圖形制作一個陀螺。

  (2)想一想:火材棍紮在什麼地方,陀螺旋轉得最穩?那種形狀的陀螺轉得最穩?)

  2、學生彙報。

  師:我來採訪一下,你們都做的是什麼形狀的陀螺?

  (請做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陀螺的學生分別舉手。)

  師:火材棍紮在什麼地方,陀螺旋轉得最穩?那種形狀的陀螺轉得最穩?

  (教學成果預設:火柴棍紮在中間時陀螺轉得最穩,圓形的陀螺轉得最穩。)

  3、列舉生活中物體旋轉的例子。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還見到過那些物體的運動跟陀螺一樣能轉動?

  你能用動作表示一下嗎?

  生:摩天輪、旋轉木馬、電風扇、風車、竹蜻蜓。(板書:旋轉)

  4、對比、小結。

  師:想一想這些物體的運動和我們剛才看到的棋子的運動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用手勢做一做剛才的兩種運動。

  教師小結:剛才在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有的物體是上下左右移動的,而有的物體是可以旋轉的,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和智慧。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隻可愛的貓嗎?(哆啦A夢)那你們知道它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嗎?

  活動三 做一做——竹蜻蜓

  1、介紹並製作竹蜻蜓。

  這就是竹蜻蜓,你們知道它的神奇之處嗎?(會飛)真的會飛嗎?誰來演示一下?

  請一生到講臺前來演示。

  師:大家知道嗎?小小的'竹蜻蜓身上還隱藏著巨大的秘密呢?據說,從對蜻蜓飛翔的觀察中受到啟示,公元前500年中國人制成了會飛的竹蜻蜓。西方人稱它為“中國螺旋”,據說直升飛機螺旋槳的發明就是受到了它的啟發。

  2、聽音樂,全班同學放飛竹蜻蜓。

  (學習成果預設:全班同學伴著音樂放飛竹蜻蜓,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充分感受放飛竹蜻蜓的樂趣,並充分地感受物體旋轉的美。)

  3、介紹書中的竹蜻蜓的製作方法。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玩一玩、做一做中一起感受了物體的運動,希望你們能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發現玩中的數學,玩中的樂趣,玩中的美。

  (四)作業

  再仔細觀察生活,看看自己身邊有什麼物體是平移或者旋轉的?

  六、板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

  華容道、超級小司機——平移

  製作陀螺、竹蜻蜓——旋轉

  七、教學反思:

  1、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玩華容道遊戲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平移的特點,能用語言、動作說出自己的感受。活動二:製作陀螺。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旋轉的特點,能用語言、動作說出自己的感受。活動三:放飛“紙蜻蜓”。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體驗旋轉。三個活動重在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

  2、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重在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真正感受到玩中有數學、玩中有樂趣、玩中有美。

  3、第一次磨課時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不到位,時間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華容道遊戲設計的環節太多,有一些重複的部分,佔用了時間,應去掉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上臺演示並解說。而最後一個活放飛竹蜻蜓幾乎沒有時間了。應去掉華容道遊戲的最後一個環節,勻給放飛“竹蜻蜓”幾分鐘時間,可以配上音樂,讓學生充分地在玩中感悟物體的運動——旋轉。

  4、透過兩次磨課,我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已經相當到位,時間分配比較合理,三個活動的設計也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玩一玩,做一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遊戲活動,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數學教學課件:玩一玩做一做。

  2、能夠自己動手解決圖形或評議或旋轉的運動問題。

  3、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具準備:

  課件、圓形、正方形硬紙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喜歡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嗎?(喜歡)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一位小朋友在玩什麼?你知道他們是怎麼玩的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 玩一玩,華容道

  1、 教師介紹華容道遊戲的由來。

  師:華容道是個非常有趣的遊戲,發明的人受到三國故事華容道的啟發,製作了這個遊戲棋。瞭解故事。

  華容道的玩法介紹。遊戲規則:4個人物只能橫向或縱向移動。 誰來演示?(板書:左右、上下)

  (1)分組活動。

  (2)教師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問題。

  2、練一練:超級小司機

  誰知道是什麼意思?(前進、後退)

  3、列舉生活中的平移現象,資料《數學教學課件:玩一玩做一做》。升國旗、纜車。

  你還知道哪些?

  4、玩一玩的臺式,發現了物體可以上下、左右、前進、後退,真有數學的眼光。

  活動二、做一做,製作陀螺

  1、任選一個喜歡的圖形,製作陀螺

  2、自己選擇圖形,製作。

  3、反饋。轉一轉,發現了什麼?

  4、列舉生活中物體旋轉的樣子。

  5、對比。這些運動和棋子運動一樣嗎?用手勢做一做。

  三、課堂:

  這節課,我們在玩中學習,在完整感受了物體的運動,希望你們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發現玩中的數學,玩中的樂趣,玩中的美。

  四、教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

  左右、上下

  前進、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