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草原上》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草原上》教學設計

《草原上》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上》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透過學習歌曲,能夠了解蒙古族的風土熱情,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技能目標:能夠用高興地心情、輕柔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認識並掌握3 5 6的音高,能夠邊做科爾文手勢邊視唱本歌曲普。

  情感目標:透過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等實踐創編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少數名族的情感。

  教學重點:能夠用高興的心情演唱歌曲,體會歌曲優美舒展的情緒。

  教學難點:認識並掌握歌曲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時值以及歌曲的創編環節。

  教具:電子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邊做科爾文手勢邊唱C自然大調音階,A自然小調音階。

  二、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下面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

  開心列車 快樂列車 幸福列車 嗚- 轟 隆 咔嚓 咔嚓

  2、旅客朋友們,內蒙火車站到了。讓我們一起騎馬揚鞭去到草原逛一逛。律動《草原就是我的家》。

  3、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播放多媒體課件)

  三、學習歌曲

  蒙古族人這樣熱情好客,他們為我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1、聆聽歌曲範唱,初步感受歌曲。生談感受。

  2、再次聆聽歌曲,說說有沒有相同的樂句。

  3、邊劃拍邊輕聲按節奏朗讀歌詞。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並掌握其時值。

  4、閉口微笑哼唱歌曲旋律。

  5、用lu來演唱歌曲旋律。

  6、先讀一遍曲譜,然後在視唱曲譜。

  7、邊做科爾文手勢邊讀曲譜,然後在邊做手勢邊視唱曲譜。

  8、隨琴輕聲填唱第一段歌詞,熟練後填唱第二段歌詞。

  9、隨琴完整演唱歌曲。

  10、師生接龍、生生接龍演唱歌曲。

  11、用高興的心情演唱歌曲,唱出蒙古族熱情豪放的情感。

  12、找同學演唱歌曲。

  四、創造表現

  1、同學們唱的真好,老師也被你們的歌聲感染了,老師都想翩翩起舞了。(學習蒙古族舞的基本動作)學生為歌曲創編動作,然後分組表演。

  2、同學們的舞姿真優美,為了讓草原上的歌舞更精彩,我們一起來為它伴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時候不早了,我們今天的旅行就要結束了,我們一起領略了大草原的美麗風光,瞭解了蒙古族人的風土人情,使我們更加熱愛蒙古這片遼闊的土地。就讓我們在優美的歌聲中離開這戀戀不捨的旅行吧!

  《草原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能用豪放、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透過集體編創舞蹈、編配打擊樂器,培養學生良好的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教學難點:

  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笑臉”小獎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進教室,律動《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音畫匯入

  媒體放映電視臺正在熱播的《射鵰英雄傳》草原上歡慶場面的的片段,問學生:你們知道剛才看到的是什麼電視劇嗎?

  生:《射鵰英雄傳》。

  師:那你們知道剛才看到的事情發生什麼地方嗎?

  生:大草原上。大草原給你的感覺怎樣?

  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跟著小導遊一起去遊覽一下大草原,學一首《草原上》的歌。[設計意圖]匯入和現時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相結合,極大地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視聽結合,演唱歌曲

  點選媒體,出現美麗的草原風光,[背景音樂《草原上》]請一位去過內蒙大草原的學生或熟知大草原的學生上臺來為大家作介紹。

  師:看了這麼美的風光,聽了這麼動聽的介紹,我們來把這草原美景用歌聲唱出來吧?展示歌曲畫面,教師示範唱《草原上》,學生打拍或跺腳。學生用“lu”唱歌曲,師鋼琴伴奏。在悠揚的琴聲中請學生朗讀歌詞。學生輕聲唱,放歌曲動畫,學生查詢自己歌唱中的缺點,同桌互相唱給對方聽。讓學生說出這首歌曲中你認為最難唱的一句。

  生:略。

  師:注意一字四拍處的拖音。音準不要由於延長而發生偏差。反覆練習。歌曲處理:引導學生用稍快、甜美地聲音演唱歌曲。放歌曲伴奏,讓學生跟伴奏唱。師把學生優美的歌聲錄入磁帶,回放給學生們聽。[設計意圖]音響及畫面從視覺和聽覺上衝擊著學生,有助於讓他們獲得直接地感受經驗,初步感受《草原上》寬廣遼闊的風格,為本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激發興趣,創編舞蹈

  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聽,你們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們的歌聲吸引了,都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師點選多媒體,出現蒙古舞蹈。師:我們也來學一下吧。師示範蒙古舞基本動作,學生跟著學。分小組請學生用剛學習的動作自己為歌曲《草原上》編排舞蹈。集體在歌曲的音樂中翩翩起舞。[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配合能力。看似簡單的舞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慾望。

  五、加入打擊樂

  師:同學們的`舞姿真優美,現在啊,老師這裡有幾件打擊樂器,為了讓草原上的舞蹈更美麗,我們一起來給它配上打擊樂。媒體出示碰鈴、雙響筒、沙球、手鈴。師逐一介紹它們的名稱、敲擊法。讓學生從他們的凳子底下取出打擊樂,自己敲敲打打,試一試。師糾正錯誤的方法。師彈琴,學生為歌曲用打擊樂伴奏。{先由單一的樂器伴奏,再逐漸加入其它樂器。}放歌曲帶,學生邊唱邊敲擊樂器,師在歌曲聲中翩翩起舞。[設計意圖]瞭解打擊樂的敲擊方法,鍛鍊各種能力,再一次激起學生的興趣。

  六、音樂遊戲——草原賽歌賽舞大會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古時候蒙古草原上的首領被稱為什麼嗎?

  生:大汗。

  師:對了,這節課的開頭我們看的那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中就有一個有名的首領,說到這裡大家肯定已經猜出來了。

  生:成吉思汗。

  師:對了,他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我們請班上的小小歷史學家來告訴大家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小小歷史學家:略。

  師:好,現在草原上的大汗宣佈了,要舉行一個賽歌賽舞大會,邀請大家參加。(學生分成四小組,比賽)。媒體出現草原上的大汗,現在宣佈:草原賽歌賽舞大會現在開始。師彈琴,各小組按次序表演。(必需是描繪大草原的歌舞)用“笑臉 ”獎勵優勝組。評委組根據各組的笑臉數進行評分。老師點評。再次播放《草原上》音樂,大家隨音樂跳舞歌唱。

  [設計意圖]:全面參與,激發競爭思想,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體現了複習鞏固的原則。

  小結,下課。

  《草原上》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樂知識:四分、二分音符

  4、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草原上》,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並進行表演。

  三、引導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匯入:(談話、多媒體出示內蒙古大草原和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並配以《草原上》伴奏音樂)

  教師介紹: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們以放牧為生……老師唱一首給你們聽吧。

  教師範唱,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聽後回答,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

  2、再聽音樂,學生自由隨音樂表演,教師可稍做指點。

  3、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聽歌曲錄音《草原上》(也可選看光碟影片內容);

  2)教師範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著範唱錄音唱。唱出優美抒情的情緒。

  3)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4)多媒體出示大草原,學生用中速、悠揚的歌聲演唱,注意唱出對草原的讚美之情,開展聯想與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並進行編配為歌曲伴奏。

  三、音樂知識

  1、學生跟著琴邊看譜邊唱唱名。

  2、師:歌譜裡出現最多的是哪三個音?mi sol la

  看老師用柯爾文手勢邊唱表示著“3 、5 、6”三個音。(學生唱)

  教師彈琴,開火車遊戲,教師彈一組,學生按節奏唱一組,一個接著一個。

  (唱音高時結合柯爾文手勢進行訓練,讓學生從立體的直覺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時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認識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節奏入)

  Ⅹ Ⅹ Ⅹ ―讀一讀 唱一唱 邊拍手邊讀

  4、節奏遊戲找媽媽

  將《草原上》的歌譜分割成卡片,將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別貼在黑板上歸類,邊聽音樂邊貼,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一組貼得快,貼得最正確。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