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體積的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實際問題。

  2、透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猜想、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推匯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3、透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絡,滲透轉化思想,感受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參加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圓柱削成最大圓錐)。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指名學生回答)

  2、圓錐有什麼特徵?

  同學們,圓柱的體積我們已經知道怎麼求,那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同學們知道怎麼求嗎?讓我們一同走進圓錐的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有什麼關係的知識課堂吧!(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1、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它們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認為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

  (2)、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2、學生動手操作實驗

  (1)、用圓錐裝滿水(要裝滿但不能溢位來)往圓柱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2)、透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透過實驗我們發現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也可以說成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裡都是空的。看看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用圓錐裝滿水往圓柱裡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於什麼?

  生:等於“底面積×高”。

  師:那麼,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V=1/3sh)

  師:在這個公式裡你覺得哪裡最應該注意?

  三、教學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積是170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

  1、計算圓錐的體積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六、板書:

  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1/3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透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透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並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採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並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於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試驗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舊知識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透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激發激情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定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試驗探究合作學習(探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麼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後記錄結果;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彙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等高

  【設計意圖】透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為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透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麼關係?邊試驗邊記錄試驗資料(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彙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

  (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

  (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透過學生彙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學生反覆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係。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2、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還有三分之一的關係嗎?

  3、學生透過觀看試驗彙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實踐運用提升技能

  1、判斷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說明理由———師生評議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學生評議

  3、拓展運用:【課本例題3】學生分析題意———小組合作解答———學生解答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透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談談收穫: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呢?

  六、課堂作業: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第3題

  【課後反思】

  【板書設計】

  附後

  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範文篇3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11~13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使學生探索並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使學生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思維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目標:

  ◆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四、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共六套,沙、米,實驗報告單;帶有刻度的直尺,繩子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故事情景引發猜想

  電腦呈現出動畫情境(伴圖配音)。

  炎熱的夏天,小明和小強去“廣場超市”的冷飲專櫃買冰淇淋,圓錐形的冰淇淋標價是0、8元,圓柱形的標價2元。於是,他們兩個為買哪一種形狀的冰淇淋爭執起來。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解決到底買哪種形狀的冰淇淋更合算嗎?(圖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學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說買圓錐形的,有說買圓柱形的)

  教師:學完今天的內容後,同學們就能正確解決了!

  2、圓錐實物揭示課題

  ①教師出示一筒沙,師:將這筒沙倒在桌上,會變成什麼形狀?

  (學生猜想後教師演示)

  ②師:在這堂課上,你希望學到哪些知識呢?

  (生自主回答,確立學習目標)

  ③揭題:圓錐的體積

  師:好,我們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觀引入直覺猜想

  (1)教師演示刨鉛筆:把一支圓柱形鉛筆的筆頭刨成圓錐形。

  (2)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你覺得圓錐的體積與相應的圓柱體積之間有聯絡嗎?你認為有什麼聯絡?

  ①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生說可能的情況)

  ②師:你們是怎樣理解“相應的”一詞的?說說你的看法。

  生說後,師總結:“相應的”,即圓錐與圓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實物演示給生看)

  2、實驗探索發現規律

  (1)小組討論填寫材料單,有順序地領取材料

  學生分6組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其中4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另外2個小組的`實驗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各一個)

  (2)小組合作實驗,並填寫實驗報告單。

  實驗方法

  發現結果

  第一次實驗

  第二次實驗

  第三次實驗

  結論:

  (3)彙報結果,實物投影展示實驗報告單。

  (4)組際交流,得出結論:

  結論1:圓錐的體積v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結論2:等底不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二分之一。

  結論3: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四分之一。

  結論4:圓柱的體積正好是圓錐體積的3倍。

  結論5: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

  師:同學們實驗的結論各不相同,到底哪組的結論對呢?

  (各小組紛紛敘述自己小組的實驗過程、結論;說明自己小組的準確性,學生的思維處於高度集中狀態)。

  (5)參與處理資訊。

  圍繞三分之一或3倍關係的情況討論:

  師:我們先來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關係的這幾個小組;請小組代表說說他們是怎樣透過實驗得出這一結論的?

  (請他們拿出實驗用的器材,自己比劃、驗證這個結論。突出他們小組的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

  師:其他小組得出的結論不同,是不是由於實驗過程或結論有錯誤呢?我們也請小組代表說說你們的看法。

  (生說明他們的過程和結論都是對的,只是他們的圓錐和圓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師:總結以上各個小組的看法,我們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生1: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生2: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生3:我認為第一種說法較合理,強調了圓錐體積的求法。

  ……

  師總結並板書:

  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3、啟發引導推導公式

  師:對於同學們得出的結論,你能否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呢?

  生:因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所以我們可以用1/3sh表示圓錐的體積。

  師:其他同學呢?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我們就用1/3sh表示圓錐的體積。

  計算公式:v=1/3sh

  師:(1)這裡sh表示什麼?為什麼要乘1/3?

  (2)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生回答,師做總結

  4、簡單應用嘗試解答

  例1:(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小麥堆的體積嗎?

  (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運用拓展

  1、試一試

  一個圓錐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徑是10釐米,高是3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練一練

  計算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3、實踐性練習

  師:請你們將做實驗時裝在圓柱容器裡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個圓錐形沙(米)堆,小組合作測量計算它的體積。

  4、開放性練習

  一段圓柱形鋼材,底面直徑10釐米,高是15釐米,把它加工成一個圓錐零件。根據以上條件資訊,你想提出什麼問題?能得出哪些數學結論?(可小組討論)

  (四)整理歸納,回顧體驗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麼收穫?(互說中系統整理)

  2、用什麼方法獲取的?你認為哪組表現最棒?

  3、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想法?還有什麼問題?

  (五)問題解決。(電腦呈現出動畫情境)

  小明和小強到底買哪種形狀的冰淇淋更合算呢?

  師:誰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說出買圓柱形的冰淇淋更合算的理由。)

  六、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七、設計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圓錐體積計算時,一改以前教師演示或在教師指令下實驗的做法;採取提供學生材料和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表現在: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富有兒童情趣。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引入,為新知識作好鋪墊和準備。又從刨鉛筆直觀引入,引發學生大膽猜想,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得到培養。最後的問題解決迴歸於生活,實現了叢生活中來,又服務於生活的指導思想。

  (2)在經歷“錯誤”之中歷煉思維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很多錯誤性的東西,比如:錯誤的認識、錯誤的過程、錯誤的結論等。很多老師不是“遇錯即糾”,就是“遇錯即批”,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錯誤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寶貴資源。“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習數學不僅要學會題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來龍去脈。我們要利用“錯誤”這一資源讓學生思考問題,經歷碰壁,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思考的實際過程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思維的碰撞,真正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思維和方法。

  為了使學生對“等底等高”這一條件能牢固掌握並深刻理解,在分發學具時,我有意將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三組不同的圓錐形和圓柱形容器分發給各小組,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後,得出的結論大不相同,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意見發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結論的各小組都堅持自己的結論準確無誤,認知出現了激烈的衝突,此時,我並沒有給出評判,而是要求學生認真去觀察、比較、發現各自小組的圓錐和圓柱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透過觀察、比較,最後終於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圓錐的體積才等於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做既圓滿地推匯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又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批判意識的發展。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完全是利用“錯誤”這一資源產生的效果

  (3)學習過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學的研究方法:

  提出問題——直覺猜想——實驗探索——合作交流——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運用。這為以後的探究學習提供了一個基本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識,同時獲得了最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思想和方法,更發展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組自我評價意識。課堂中,啟發學生提問,猜想,動手測量,注重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縱觀本節課的設計,運用現代教學理論,以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較好的處理了主導和主體、知識和能力、過程和結論的關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