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平凡者的創造》教學設計

《平凡者的創造》教學設計

《平凡者的創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隸書的形成過程及審美特徵,掌握隸書用筆的基本技巧與方法。

  2.透過對教材上文字與圖片材料的研究性學習、教師示範、實踐練習等方式,較為準確地掌握隸書的筆畫特徵和結構特徵,培養創造性思維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3.激發對書法藝術的探究興趣,培養熱愛中國文化藝術之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書法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隸書的審美特徵。

  難點:用筆技法和結構規律的學習。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示範指導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毛筆、宣紙等。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書法現場創作影片片段,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氛圍,師生一起感受書法創作過程的藝術美。影片結束,提問學生:有誰能看出影片中書法家創作的是哪一種書體?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曉答案——隸書。教師提問:為何隸書又有漢隸之稱?隸書是在哪個朝代出現,又是如何發展的呢?進而引出課題《平凡者的創造—隸書》。

  活動二:新課講授

  (一)交流分享,瞭解形成過程

  小組代表分享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隸書形成過程,看哪個小組瞭解的最正確最全面。交流結束後教師總結:隸書最開始只在民間和非正式場合中使用,輔佐篆書來承擔記錄和傳達功能,在秦代,隸書獨立成為一種字型,但仍為篆書的輔助書體,直到漢代,隸書才成為正式的主要字型,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並在東漢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藝術高峰,故又有漢隸之說。

  (二)篆隸對比,思考不同

  教師PPT展示篆隸書法圖片,引導學生從字形的寬窄高矮取勢、線條和筆畫、筆鋒的.變化、提按輕重等多方面觀察兩者之間的不同。師生一起總結:在結構上,隸書已經徹底拋棄了小篆以前的象形原則,變小篆的弧線為直線,改弧線連筆為數筆直畫,變瘦長為寬匾,並有了橫、豎、點、撇、捺、鉤等基本筆畫,漢字自此基本定型。在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篆書筆法技巧和線形單一,隸書線形的粗細、方圓、曲直、長短以及筆鋒的藏、露、轉、提、按和運筆的快慢呈現出更豐富的變化。隸書更加註重筆畫字形的裝飾美化,重結構空間的分隔佈置。

  展示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曹全碑》,感受其秀逸多姿風格和勻稱的結體,感受隸書的藝術美。

  (三)示範筆畫技法,總結結構規律

  以《曹全碑》為例,教師對其用筆方法做簡單敘述及示範。

  首先介紹用筆的基本技法:隸書的用筆,起筆時講究藏鋒逆入,即逆鋒入筆,並將鋒尖藏在點畫之中。收筆時或藏鋒倒收,或出鋒順勢提收。最典型的筆畫是蠶頭燕尾的橫與捺,以及撇畫。但這種裝飾性很強的筆畫在一字之中往往不易重複出現,即所謂“蠶無二設,雁不雙飛”。

  教師示範橫豎撇捺的用筆技法,學生觀察,橫:橫畫有兩種:不帶雁尾的橫,起筆時藏鋒逆入,頓筆鋪毫,調整蓄勢後向右行筆。收筆或回鋒倒出,或藏鋒頓收。帶有雁尾的橫畫收筆時先漸漸按筆,再頓筆,然後逐漸提筆順勢出鋒收筆。豎:隸書的豎畫,起筆時藏鋒逆入,稍頓鋪毫,調峰蓄勢後向下力行,收筆或藏鋒頓收,或稍稍出鋒。

  示範後,教師總結隸書的結構規律:一、因字立形,扁方取勢。二、左撇又磔,兩旁舒展。三、上緊下疏,有收有放。四、分佈勻稱,勻中求變。

  活動三:實踐練習,展示評價

  按照老師的講解與示範,根據教材提示,選取《曹全碑》部分臨摹練習教師巡視指導並提示注意事項。

  臨摹完成後,學生展示,教師評價。

  活動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一起總結本課重點知識,再次梳理隸書結構特點及審美規律,加深印象。

  作業:出示圖片,嘗試將圖中小篆轉換成隸書,寫完後與《曹全碑》對比,下節課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