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3篇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3篇

  《爺爺和小樹》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體現了人和樹之間密切、和諧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

  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體現了人和樹之間密切、和諧的關係。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從小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

  2、認識“刂、冫、人、灬”四個偏旁。

  3、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4、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準備:

  1、字卡

  2、畫有冬天和夏天小樹的黑板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們喜歡小樹嗎?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可愛的小樹的課文。

  板書課題:爺爺和小樹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嗎?

  (利用親切的對話,引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下面的學習做好情感上的鋪墊,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尋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讀讀課文,拿也鉛筆劃一劃不認識的字。

  (在自讀時,要求應具體、到位,另外,引導自讀時語言應儘量帶有鼓勵性。在學生讀課文時,培養學生讀讀劃劃的習慣。)

  教師指導:

  你有哪些字不認識?從字卡里找出來,貼到黑板上。

  (讓學生找不認識的字,利用這種生字呈現方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導學生學習,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組詞辨義。

  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剩餘生字,交流識字的方法。

  彙報,反饋:

  (識字的教學我採取先在教師指導下全班學習,再分組學習的方法是為了讓學生先明確感受一定的識字方法,再交流。)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二)

  一、檢查生字: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爺爺和小樹》的生字,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好不好?(請出咱們的生字寶寶,齊讀,開火車比賽!你們這麼棒呀!老師相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回更出色!給自己鼓鼓勁

  二、質疑導課

  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完課題以後你想知道什麼呢?(生答)那麼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爺爺和小樹》。

  三、課文學習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兩人對讀,可以表演讀)?

  2、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出示圖片)

  3、生邊講故事老師邊問:課文當中是怎樣寫的呢?(圖片出示出現字幕)

  4、理解第一幅圖

  (1)數數共幾句話?讀第一句:你知道小樹的衣裳是什麼嗎?(包紮在樹幹上的`稻草或草簾)看到這裡,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又要提問題了?(邊提邊找學生回答)

  (2)教師點撥:小樹為什麼要穿衣裳?(冬天;若不穿小樹會被凍死)

  (3)出示。課件:寒雪中的小樹風聲)

  (4)看著這紛飛的雪花,聽著這呼呼的風聲你的感覺會怎麼樣——冷,小樹和你一樣也會感覺很冷,它在寒風裡會說些什麼呢?誰能表演給大家看呢!

  (5)老爺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為了不讓小樹受凍,給小樹穿上了所以小樹就可見老爺爺對小樹是多麼的愛護呀!

  板書:愛護

  (6)誰能有感情的讀出爺爺對小樹的細心愛護(重點放在“冬天、暖和、不冷”)再找學生讀。

  引入:如果你是小樹老爺爺這麼照顧自己你會怎麼說?小樹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它卻認真地做了,我們看小樹又是怎樣感謝爺爺的呢?

  5、(展示第二幅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先讀課文,再互相提問題。看哪個組提的問題多,回答的好。

  6、小組回答教師點撥:

  (1)、:“綠色的小傘”在這指什麼?枝葉茂盛的樹冠)

  (2)、爺爺為什麼不熱了?

  延伸:可見人和樹之間應當互愛互助(板書)

  如果你是爺爺,在樹陰下乘涼時,你的心情會怎麼樣?(喜悅)

  請把小樹對爺爺的報答之情及爺爺那種滿足、喜悅讀出來!

  (3)、聽錄音,感受人和樹之間的那種友愛互助的感情

  四、想象練習

  (爺爺和小樹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它們之間永遠那麼友愛,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開的時候,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又在幹什麼嗎?(出示。課件:編故事——)

  五、拓展天地

  1、孩子們,你們看,不管是新春,還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還是嚴冬,爺爺和小樹都在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此時此刻,你要說些什麼嗎?(保護樹木)

  2、當然了,在我們周圍也有好多熱愛環境,保護樹木的人,在他們的努力下,樹木長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嗎?(展示樹木圖片),這些樹長得這麼高大、這麼茂盛,這麼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課件:滾動的字幕:愛護樹木,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因為樹木無時無刻不在回報我們。(伴有歌聲)

  歌聲中,齊讀字幕內容

  老師結語:(略)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三)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5課。

  【教學理念】

  《爺爺和小樹》一課是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結構清晰,著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的含義。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著重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吸納的學習過程,瞭解爺爺是怎樣為小樹禦寒,小樹又怎樣為爺爺遮陽。讓學生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並感悟人與樹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學生朗讀表演《輕輕地》。

  讓學生們回憶小兔、小狗是怎樣愛護小草的再讓學生朗讀表演《輕輕地》。

  2、出示課題。

  大家那麼愛護小草,又是怎麼對待樹木的呢?我們來學習第5課。(板書:爺爺和小樹)請學生把課題讀兩遍。

  3、啟發學生質疑。師問: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從以前學的兒歌匯入,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

  (1)指名讀生字,再開“火車”讀。(電腦顯示生字)

  (2)去掉拼音讀字:爺、棵、到、給、冷、穿、暖、開、傘、熱。

  (3)想辦法怎麼記住它們。

  3。檢查朗讀。

  (1)認識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指導。

  (3)男女生分段賽讀。

  (4)小組彙報朗讀,評出“朗讀小能手”。

  4、齊讀課文。

  【給予充足的時間,運用自讀、互讀、賽讀、議讀、評選等手段,既做到“開篇須讀”,又體現“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讀懂課文,入境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讓學生看看課文插圖,再讀讀課文,交流“讀懂了什麼”。(課件出示“一棵小樹”。)

  (2)指導朗讀。

  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掉光葉子的小樹”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話。

  (2)課件出示“爺爺為小樹穿衣服”圖,指導學生朗讀第二段,找出寫爺爺保護小樹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麼,為什麼稱為“暖和的衣裳”?

  (3)啟發想象:如果小樹會說話,會對爺爺說什麼。

  (4)指導朗讀,讀時要強調突出“暖和的”與“不冷了”兩詞。師範讀,生模仿。

  【這一環節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從中也感受到老爺爺美好的心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件出示“枝葉繁茂的小樹”圖,讓學生看圖說話。(提示:這是什麼季節?小樹有什麼變化?)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綠色的小傘”。思考:小樹怎樣幫助爺爺呢?

  (3)四人小組自讀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說說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

  (4)指導學生看圖理解“綠色的小傘”。

  (5)指名分段朗讀,分男、女生讀。

  (6)朗讀全文,體會心情。

  【讓學生以自讀為主,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手段,強調自讀自悟,感悟人與樹互相關心的溫馨之情。】

  四、迴歸整體,小結全文

  想一想為什麼冬天小樹不冷,夏天爺爺不熱呢?

  1、學生通讀課文。

  2、回答上述問題。

  3、不明白的地方小組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這一節課的內容有所回顧,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不、開、四、五”四個字。

  2、重點指導“不、開、四、五”四個字書寫。

  3、老師板書:指導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認識筆畫“乚”,寫時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鞏固先裡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

  4、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師巡視指導。

  5、口頭組詞。

  六、拓展活動

  課本劇:指導學生加上爺爺和小樹的動作、對話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七、作業

  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樹木又為人們做了哪些事。

  【注重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