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在烈日與暴雨下》教學設計

《在烈日與暴雨下》教學設計

《在烈日與暴雨下》教學設計

  總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咀嚼、品味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艱難掙扎的語段,感受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

  2.理解、明確本文運用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主題的作用;

  3.體會舊社會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及造成這種生活的根源,認識到新社會的優越性。

  教學重點:

  咀嚼、品味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艱難掙扎的語段,理解、明確本文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明確本文自然環境對錶現人物形象、揭示主題的作用。

  1.教學準備

  教師印發《駱駝祥子》內容簡介,學生閱讀。

  學生預習本文,拒絕品味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艱難掙扎的語段。重點分析修辭手法的作用。思考:

  ①最簡潔地給本文劃分層次並概括層意。

  ②寫烈日從人感覺的哪幾個角度寫的,寫出了烈日的什麼特點?寫暴雨呢?

  ③祥子與第四段中其它拉車的比,有什麼不同?

  ④你能從本文中找找祥子這麼拼命的原因嗎?

  ⑤能試著概括祥子的處境嗎?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的選段。老舍,是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原名什麼?字什麼?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以上與學生一起回答)。老舍創作的車伕祥子的形象第一次以平民的眼光去看待舊社會人力車伕的悲慘生活,一起領略現代作家老舍的作品魅力。

  (板書課題)大家請看課題,這是一個短語,誰能根據課文的主要人物和情節,把這個標題擴充成為一個能概括本文內容的`句子。(包括時間、人物事件)

  提示:祥子六月十五這天,在烈日和暴雨下艱難掙扎著拉車的情形。

  二、整體感知

  根據剛才給課文的概括,本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下面給它一個最簡便的層次劃分。

  提示:

  第一部分(1-10)寫祥子在烈日下艱難地拉車。

  第二部分(11-21段)寫祥子在暴雨下苦苦掙扎拉車。

  三、選點讀析

  根據同學們的分段,我們先來經受烈日還是先來感受暴雨呢?

  若學生選擇烈日,則圍繞如下問題展開(若選擇暴雨,則拓展遷移處的暴雨分析移到此處):

  1.烈日到底有多烈?請結合相關語句品讀,談談作者是怎樣描寫烈日下的街景的。(可以從手法、角度、表達效果等來分析)

  提示:可從第3、4、5、7景物描寫的比喻句、排比句、誇張句、擬人句中及對祥子心理動作的描寫中讀出來。透過聽覺、嗅覺、觸覺的角度真切、形象地寫出了烈日下祥子拉車的艱難。

  如第四段處,對柳條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氣奇熱,一絲風也沒有。排比句寫出了動物和人都承受不了這種高溫天氣等等。在品讀過程中,伺機引導學生朗讀第4段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讀出自然環境描寫能點明故事背景的作用

  2.這樣的烈日,給祥子的心理帶來了哪些變化?

  提示:第1、5、6、7、9、10段,透過分析祥子的心理變化,體會他要強、特別能吃苦但在精神上又沒有指望,只能以命相拼的悽慘生活與命運。

  如第一段的如意算盤在虎妞的催促下無可奈何地走向烈日下。

  第五段的膽怯。第六段的猶豫不決等等。自然而然地體會環境描寫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師小結:烈日的描寫突現了祥子好強、能吃苦耐勞但只能過以命相拼的悽慘生活的形象特點。

  四、拓展遷移

  運用分析環境描寫的方法,品讀祥子在暴雨下拉車的語段,思考:

  作者是怎樣描寫暴雨之“暴”的?

  品讀關於風、雨的描寫,藉機分析社會環境的描寫,可以體會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形象、揭示主題的作用。

  這裡描寫坐車人與祥子的對話有什麼作用?

  透過品讀拉車人的冷漠,揭示祥子生活的艱難、悲慘及其根源。

  五、歸納主旨

  1.結合以上分析,能不能把題目擴充為一句更完整、更醒目的話?

  提示:要強、勤勞、能吃苦、在惡劣的大自然的威逼和冷漠的社會中掙命而活。在環境描寫的分析到位的基礎上,理解人物形象,為歸納主旨打下基礎。

  2.歸納一下本文的主旨。

  模式:透過描寫……揭示了……揭露了……

  作業:1.抄寫文中出現的疊詞並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2.試結合你的某種心情寫一段景物描寫。

  板書:

  在烈日與暴雨下

  烈日:憋氣—燙—閃眼——昏沉狂風、暴雨(雨星—雨點—雨道—瀑布—河流)

  ↓↓

  膽怯—不服輸—犯了錯—懶—害怕哆嗦—掙命—哆嗦

  ↓

  要強、勤勞、可憐的祥子在惡劣的環境威逼下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