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範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生態自然”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接班人更要具有這種意識。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文章運用對比的手法,展示了過去羅布泊的美麗景象和今天羅布泊的荒涼現狀,在追溯羅布泊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揭示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並指出了類似現象的普遍性。文章在敘述事實的過程中,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貪得無厭的人,造成羅布泊的消逝。呼籲人類要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作者用極富震撼力的語言,抒發著自己的痛心和憂慮。優美的語言和鮮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兩大亮點,也正是閱讀欣賞中要抓住的兩大美點。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

  二、設計思想

  本文淺顯易懂,飽含感情,適合學生自讀,但課文較長,一節課就要學完,應採取長文短教。高效課堂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是教師、學生、文字間的對話、交流,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己看書,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為真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字中走出,以人為本。本設計的主體教學流

  程分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四大板塊,前兩個板塊旨在給學生一個角色,在閱讀過程中提煉學生自己所需要的資訊。第三個板塊是在前面閱讀的進一步深入。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後發散鞏固,“環保”意識也將在活動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於學生的腦中,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作出潛移默化的貢獻。

  三、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2、瞭解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字的'方法和作用。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確報告文學真實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特點;體會課文運用對比、擬人、排比、引用等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引導學生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課前準備】

  1、學生根據老師編寫的導學案進行預習。

  2、上課前各小組檢查本組同學根據導學案的預習情況,並提交本組的疑難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課前播放歌曲騰格爾的《天堂》)

  聽著騰格爾那深情又粗獷的歌聲,看著這一張張圖片,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碧綠的湖水,郁郁青青的胡揚樹,魚鷗歌唱,野鴨玩耍,鳥語花香,賣浪如金我們不由的會讚歎,這分明就是一處人間“天堂”,今天我們走近這人間天堂羅布泊(板書)

  再引導學生從關注課題入手,捕捉關鍵資訊,啟用閱讀思維,醞釀閱讀情感(抓住“泊”、“仙湖”、“消逝”三個關鍵詞引導)

  要求:請同學們仔細揣摩課文題目,你從這個題目能夠獲得哪些資訊?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檢測預習,掃清閱讀障礙

  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詞,抽查,檢測小組互查情況,對小組自主互助學習進行評價

  1、指名、齊讀下列生字詞。

  蕭瑟(sè) 和煦(xù) 乾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四、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羅布泊今昔變化

  先展示昔日和今日羅布泊的圖片,讓學生找出文中句子作解說

  詞,並選其中一段指導用愉悅的或用蒼涼、痛惜、恐怖的語氣朗讀。

  要求:從課文中勾畫出相關的句子和關鍵詞,把描寫羅布泊的句子整合成一段現在(過去)羅布泊景象的段落,用你所體會出的感情讀給小組內同學聽。

  教師點評並板書:

  昔日:綠洲、仙湖——嚮往 對比

  今日:沙漠、神秘——痛惜

  (學生朗讀時,教師要跟上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體會對比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至14段,小組合作從文中概括出造成羅布泊變化的原因。

  要求:閱讀揭示羅布泊消逝原因的段落,勾畫關鍵資訊,歸納出羅布泊消失的原因,小組交流彙總後展示。

  小組展示後教師概括並板書:

  人為改變河道

  變化原因 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長

  “四盲”吸水河抽乾

  五、合作探究,感悟作者情感

  1、引導學生體會最後三段的作用,探究造成環境悲劇的深層原因,增強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

  要求:閱讀課文最後三段,思考:①文章題目寫羅布泊,但文章最後三段卻撇開羅布泊不寫,去寫青海湖和月牙泉,這是為什麼?②讀完全文以後,你認為造成悲劇的深層原因什麼?面對這仍在繼續的悲劇,你想說些什麼?(小組交流後展示)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抒情部分,體會作者的強烈的地憂患意識和深深地痛惜之情,

  要求:課文的字裡行間滲透了作者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有的

  直抒胸臆,有的引用資料,你能感受得到嗎?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用飽含深情的語句讀出來,看看能否感動你的同學,然後告訴同學們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同時讓學生體會報告文學抒情性的特點。

  七、品味賞析,揣摩文章寫法

  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特點,結合具體語句體會報告文學真實性、形象性的特點。

  要求:

  簡單介紹報告文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文字體會這種文體的特點。 本文的文體是報告文學,其特點是在體現新聞題材真實性的同時、又具有文學作品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點。請再一次回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報告文學這種文體以下兩個特點的語句並加以品味賞析,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班內展示。

  溫馨提示:

  體味真實性:文章敘述事實、列舉資料真實可靠。

  如:課文引用《漢書,西域傳》的記載,說明了??

  感受形象性:具體表現在對比、擬人、排比手法的運用以及具體的形象描繪。

  八、質疑問難,總結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對照目標總結收穫;對照預習時寫下的問題,看看那個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九、課後拓展,豐富語文實踐

  佈置課外拓展作業: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旱的例子,意在告訴我們羅布泊的悲劇並不是個例,同樣的悲劇還在其他地方上演,而這才是更大的悲劇!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我們義不容辭!課後請調查當地類似的例子,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增強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