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畫中游》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將採用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和同伴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詞語。
2、遊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遊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讚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鬆的氣氛中學習。
4、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教師活動
一、談話激趣,指導看圖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都到過哪些地方,快給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課老師也想帶你們去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看看,你們願意嗎?課件演示江南水鄉圖。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不想對同學說點什麼嗎?看看誰觀察得認真仔細而且說話完整,試一試吧!
4、同學們看得很細,說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觀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小竹排順水飄流,兩岸是鬱鬱蔥蔥的樹木、綠油油的禾苗,鳥兒在盡情歡唱,魚兒歡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
5、同學們聽得都陶醉了,有首詩歌僅僅用了琅琅上口的幾句話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想讀讀嗎?趕快開啟書讀讀第3課。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你能試著讀好嗎?先把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藉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麼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大螢幕出示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情況,及時正音並介紹3個偏旁山、木、。教師適時出現帶有山木
的字,啟示學生關注其偏旁與本字的區別。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呢?
5、遊戲:拼飛機
同學們願意做遊戲嗎?小組每位同學都讀對詞才能拼好飛機,飛機輪廓內有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本、樹葉、竹排、木排、兩岸、兩天、綠色、綠地等詞。(螢幕出示沒有注音的兒歌)
6、在詩歌中再認生字。
這些淘氣的`生字又跳回了詩歌中,在沒有拼音提示的情況下你能把詩歌讀準嗎?
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1、認識句號。數一數,這首詩歌有幾句話?
2、讀中感悟:
⑴自由練讀:
這首詩每句都描寫了江南的美麗,柳對確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
⑵選句朗讀:
你最喜歡哪一句,然後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你怎麼讀,才能讓人家一聽就知道你喜歡這句呢?(有感情,帶表情,加動作)
你認為這個同學讀得怎麼樣?誰來簡單地評價評價。教師隨著學生的思路,相機進行指導點撥。
例:第一句遊
和流
押韻,讀出韻腳。你怎麼讀才能讀出鳥和魚自由自在可愛的樣子呢?板貼:竹排、鳥、魚
第二句密
是什麼意思?綠油油
是什麼樣?要把綠綠的感覺讀出來。油要讀成you。你還會說類似綠油油這樣的詞嗎?板貼:樹木、禾苗
第三句:藉助保件演示漁民捕魚、收割等場面,理解江南魚米鄉。板書:小小竹排畫中游
⑶迴歸整體,熟讀成誦:
除了熟悉之外,你還有哪些好的背誦方法,不妨介紹給大家。
四、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1、質疑問難:
你有哪些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想辦法幫你解決。
教師從江南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等特點給予提示講解,並鼓勵學生查閱資料。適時語言鼓勵學生是愛提問題的好孩子等。
2、紮實積累:
介紹描寫江南風光的詩詞。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讓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筆讚美江南。你會背哪些描寫江南的詩詞?
描寫江南的詩詞很多,不妨在課下蒐集。
3、課外作業江南確實很美,我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情,有興趣的同學蒐集東北的圖片或資料,記在(知識小寶庫》裡。
〖學生活動
1、學生興致勃勃地回憶並說出旅遊的地名或景點名稱:
生可能概括這個地方的景色真美太美了
或其他獨特感受。
2、生觀察至竹好鳥樹禾苗等並把看到的景物用帶有個性風格的語言加以試述:
生仔細傾聽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迫不及待地讀書。
3、學生選擇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小組長組織學習,每名同學讀生字,其它組員仔細聽,糾正讀音。
學生正確讀準字音,認識3個偏旁,並相機點撥岸排
的字義和南的反義詞。可能還會說出許多帶有三個偏旁的字。
4、生可組詞造句,或說出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字:
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並回答相關的問題,同學們齊心協力合作愉快。生試讀後再指名讀。
5、學生可能會各抒己見,但經過點撥後會正確數出有三句話:
學生自由練讀,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內心的情感。
讓學生讀後點撥,感悟一些重點詞,然後再透過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豐富感受。生把自己當成蕩著竹排的孩子,順水飄遊,把自己當成鳥兒和魚兒,讀出歡快的語氣。
6、學生說出紅彤彤白花花亮晶晶光閃閃等同語,相機積累語言:
生通過錄相片瞭解江南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和老師帶動作、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背誦。
學生可能會提出江南怎麼會有竹排呢?江南和東北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江南有江北嗎?等等。
學生可能會背《憶江南》《採蓮曲》等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