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模板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並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時間]三課時。預習。按要求預習:讀順課文、掌握生字、理解有關詞語(彌留之際、悲憤欲絕、疾馳等)、寫出對課文的總體的初步感受、寫出對課文中自己感觸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與體會、提出一二個有價值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出示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一句,齊讀,思考:想想這是誰說的?是什麼時候說的?從這句話中,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含著什麼樣的感情說的?怎樣才能讀好?你瞭解他嗎?(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肖邦)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他的故事的課文。(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昨天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什麼疑問嗎?(整合學生的問題)整合後的問題:(1)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3)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導書寫邦:左右基本等寬。 瓦:末筆是點。馳:左窄而長,右寬而扁。 亡:橫要長。催:範寫。指出注意點。 逝:注意筆順。燭:筆畫安排要勻稱。 肺:右邊末筆是 。描紅抄寫本練習書寫詞語。

   (3)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瞭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三、再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互糾。

  四、默讀課文,思考整合時大家遺留的問。

       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記號。又有新問題產生做好記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經過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幾個問題?誰來說說。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出示:

  (1)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3)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二、解疑。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討這三個問題。(預設:按以上三個問題的順序進行按部就班地解決,比較符合課文的順序,但還可能有學生為了說明肖邦離開祖國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鬥爭,會同後文進行聯絡。如果這樣,就把第三個問題提前解決。)

  (一) 探討研究(1)

  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學習文章第一節。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淵滿懷悲憤不得不等重點詞句。進行研究,肖邦離開祖國的真正原因。突出地讓學生重點理解感受肖邦的熱愛祖國。集體朗讀本整節。

  (二) 探討研究(2)

  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此段的學習就按照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會、感悟。

  ①肖邦對於老師來說,是得意門生(相機滲透肖邦的音樂天才資料)

  ②老師和同學都十分地依戀肖邦

  ③老師和同學都不希望肖邦出國後忘記自己的祖國。

  ④肖邦內心是不太想離開牌子祖國的。而第三、四點是需要學生重點體會的。本段學習重點透過朗讀來深入體會感受。過渡: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上路了。他有沒有忘記自己親愛的教師和同學的囑託呢?(沒有)為什麼?

  (三)研究探討(3)

  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重點理解:悲憤欲絕徹夜等詞。朗讀並展開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這時,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說說你從肖邦的舉動中感受到了什麼?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並展開想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朗讀。結合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著琴聲從他的作品裡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背誦

  2、完成練習冊第三教時

  一、複習導人

  1、昨天我們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個問題,透過研究與探討,你有什麼感受?

  2、讀讀你最受感動的.句段,說說為什麼感動你。

  二、鞏固背誦第二段,交流記憶方法三、繼續精讀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指名讀。

  2、(1)理解彌留之際、緊緊握著。

        (2)朗讀肖邦的話,看看錶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

  4、引讀第6自然段。(1)出示理解與世長辭①,解釋辭。(告別)②說說它的意思。(永遠離開人世)(2)讀一讀,比比,說說有什麼不同。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39歲。當時他才39歲。交流,小結: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5.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齊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

  朗讀全文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指課題)把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至極的表現。播放肖邦的《革命進行曲》,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

  (1)設計思路:本課我採用了好久沒用了的質疑教學法。初衷是一位網友(至於哪位我忘記了)在集體備課時提醒了我。是啊,這篇課文我們老師在集體備課時也有問不完的問題,何況是我們的那些好問的孩子們呢!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路。用兩三個切入文章主題的問題進行探究、研究,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去體悟。應該不錯!

  (2)在第二教時探究三個問題時,正如我預設的。學生果然聯絡到後面的句子來加以說明肖邦出國後並沒有忘記老師的囑託,忘記自己的祖國,而是深深地懷念著自己親愛的祖國。我在實際教學中,就先研究解決第三個問題,再回頭解決第二個問題。

  (3)至少在集體備課中研究的肖邦為什麼要離開祖國我明確告訴孩子:肖邦是愛國的,但他同樣也十分熱愛藝術。我發現我的學生並沒有因為我告訴他們這一點,而使他們對於肖邦的愛國有所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