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認識一位小數》的數學教學設計

《認識一位小數》的數學教學設計

《認識一位小數》的數學教學設計

  一、對教學本課的整體構想

  1.教學過程確定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匯入——力求新穎有趣,在整個活動中起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複習——與新課緊密聯絡,為新課教學起鋪墊、溝通的作用。

  第二階段:新授階段——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關鍵。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了3個層次。

  第一層次:教學例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發現知識,領會知識。

  第二層次:教學例2,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後得出結果,教師起點撥引導作用。

  第三層次:反饋練習,在學生的“找朋友”遊戲中擊破本課的難點。

  第三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設計練習時做到:a.目的`明確、精心設計、科學安排;b.體現層次性、有坡度。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第二層次:實踐性練習。

  第四階段:課堂總結階段——納入已有知識結構,使知識形成完整體系。形式:發散性總結。

  第五階段:延伸階段——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所學知識。

  2.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四個方面。

  (1)以活動為主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將匯入、新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串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思維。整堂課的活動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觀摩活動、分組討論、同桌交流;再一個層次——藉助直觀圖形、生活常識、模擬現實。

  (2)溝通知識內在的聯絡,為理解小數的意義確立基礎。

  (3)“啟、扶、放”有機結合,靈活應用。以“啟”(啟發、點撥)為指導,又扶又放,扶放結合。其中例1以扶為主又適當放,例2以放為主又適當扶。

  二、教學設計:

  (一)匯入

  1、老師向學生介紹客人——“小貓咪咪”

  2、咪咪問好,並說明要帶領大家去“文具超市”逛一逛。

  3、要求學生帶好自備的1元3角錢,搭上“客車”出發。(音樂響起)

  (二)活動過程

  1、過關遊戲。(電腦顯示來到文具店門口,門上顯示解“密碼”)

  這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決定進或退。在學生決定破解“密碼”後,電腦顯示三道複習題。分數是小數的基本,新課伊始,抓住新知的生長點,既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溫習了舊知,同時也為新知作鋪墊,更為學生的思維作了導向。

  2、主要活動。(學生答對後,電腦顯示門開了,出現許多文具和它們的標價)

  (1)師要求生每人挑選一件文具。這時,由咪咪發出疑問“這些都是什麼數呀?”引導生思考回答本課的教學內容“小數”或“一位小數”。

  (2)學生分小組活動——挑選文具。然後交流。

  (3)教學0.1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橡皮是0.1元”,引導學生回答:“1元有幾角?”“1角佔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學生回答後,教師藉機告訴學生“還可以寫成小數0.1元。”

  b.讓學生跟讀兩遍。

  c.說明0.1元表示十分之一元,0.1元的小圓點叫小數點,寫在0的右下角。

  (4)教學0.2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鉛筆芯0.2元”,引導生回答:”應付多少錢?”

  “2角佔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還可以寫成小數是多少?”

  b.齊讀一遍。

  c.讓學生說一說理由和0.2元表示什麼。

  (5)數學1.3元。

  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帶的1元3角用元作單位的小數來表示,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6)思考:“你還可買什麼?最多可買幾件?”

  3.過關遊戲.(買完文具後,電腦顯示門打不開)

  (1).電腦顯示思考題。

  a:1米有幾分米?

  b:1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c:3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d:猜一猜小女孩的身高是幾米幾分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要求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和獲得的知識,大家分組討論,作好記錄,然後派代表回答。

  (2)顯示門開啟(學生歡呼)

  (3)“乘車”回校。(音樂響起)同時教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1、2,填書上,評講時演示,抽一兩題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2、P119/1、2,填在書上,然後互批,同時顯示標準答案。

  3、補充練習(顯示過關遊戲中的三道題,要求小數來表示)。

  (四)總結.

  回憶今天你認識了什麼?(揭題)有些什麼收穫?

  (五)實踐活動

  1.要求學生課後統計本組“立定跳遠”成績,彙總時用一為小數來表示,並排出前三名。

  2.要求學生在雙休日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