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勤於觀察的達爾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勤於觀察的達爾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勤於觀察的達爾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解題〕

  這篇課文記敘了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並喜歡觀察自然界中的生物,最後成為科學家的事。“科學的大門”是達爾文說的,達爾文說“它使我走進了科學的大門”,“它”就是走進科學大門的鑰匙,這鑰匙就是達爾文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對大自然的潛心研究。達爾文的故事給了我們啟示:興趣是成功的前提,勤奮是成功的鑰匙。

  〔結構分析〕

  這篇文章共有兩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達爾文從小就喜愛大自然,並積極觀察研究大自然中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達爾文說正是這種觀察研究把他帶進了科學的大門。

  可以說第一段屬於敘事,第二段透過朋友和達爾文自己的話進行議論。

  議論以敘事為前提,又是敘事的昇華。

  〔語意理解〕

  “英國有個著名的科學家叫達爾文。”

  交代達爾文的國籍、身份、地位。

  “他從小就喜歡觀察植物、動物。”

  這句概括他的特點“喜歡觀察”,這句也是下文內容的總起。以下作者從幾個方面描述他喜歡觀察的種種表現。

  “地上的樹,天上的鳥,水裡的魚,他都喜歡。”

  這是他喜歡觀察的第一層表現,這句說明他喜歡各種生物。“地上……天上……水裡”,用表示空間的詞來表現他愛好之廣泛。並且這也是個倒裝句,將賓語提前表示強調。

  “他常到野外的樹林裡去玩兒,叫得出很多樹的名字。”

  這是他勤於觀察的第二層表現,說明他有很豐富的生物方面的知識。

  “他有時爬到樹上,看母鳥怎樣孵小鳥。有時到河邊去釣魚,把釣到的魚養起來觀察。”

  這是他勤於觀察的第三層表現,說明他善於觀察。

  “他還喜歡各種昆蟲,蝴蝶啊,蜻蜓啊,他都找來做標本。”

  這是他勤於觀察的第四層表現,說明他善於蒐集和研究自然生物。

  “達爾文的一個同學曾經對他說:‘你把時間都浪費在沒有用的玩意兒上了。’”

  這句用同學的話對達爾文進行側面描寫,這句話也代表著大多數人的觀點。“浪費”指對人力、財物、時間等用得不當或沒有節制,“沒有用”是對達爾文所做的事的否定。這個材料說明達爾文在研究過程中遇到過來自各方面的阻力,但他沒放棄,這也正說明他對這件“沒有用”的事的執著與堅定。

  “我覺得那不是沒有用的玩意兒,在大自然中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它使我走進了科學的大門。”

  這是達爾文自己的觀點,既表明達爾文堅定的信念,也說明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觀察、研究、刻苦堅持就能拿到通往成功之門的'鑰匙。達爾文的這句議論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告訴了年輕人一個成功的道理。

  〔寫作特點〕

  1選取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概括敘述,不僅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使人物性格特徵鮮明突出。

  2行為描寫與語言描寫相結合,敘述與議論相結合,使人物形象生動,文章主題深刻。

  教學建議

  建議採取“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快樂閱讀。

  (一)激趣朗讀

  初讀課文時,先由學生自己選擇習慣的方式自讀,包括“閱讀提示”在內。

  初讀之後,教師可以激趣。例如:大家初讀課文之後,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老師要問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家猜猜是什麼。

  這時,學生可以自由猜想,發言。

  如果猜中,教師要表揚,及時肯定;如果猜不中,教師可以說:老師想問的問題是,誰願意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

  這樣,學生容易被教師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問題激起興趣,進入朗讀境界。

  (二)感悟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第二自然段中人物語言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師只注意提示學生去注意一下不易讀出感情的句子,而如何讀出感情的問題,要完全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可在方法上適當引導。如:第二自然段最容易讀出感情的地方是什麼?怎樣才能讀好,大家可以用互讀、互聽、互悟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三)延伸昇華

  引導學生想象:過去許多年以後,達爾文成了英國著名的科學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小時說他“把時間都浪費在沒有用的玩意兒上”的那個同學。你知道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嗎?請把故事接著往下編,看誰編得最精彩。

  此時,教師的任務是提供情境,而不要去限制學生怎樣展示,學生想說則說,想寫則寫,想演則演,提倡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

  這樣,在課尾掀起一個小高潮,讓學生在讀與說、讀與演、讀與寫的結合和在情與理的交融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昇華情感。

  (四)檢查識字

  (五)推薦作業

  課後上圖書館或閱覽室,或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查閱,或向家長請教,瞭解達爾文的有關情況。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資料

  〔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實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化、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不斷髮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