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年級《要下雨了》的教學設計

一年級《要下雨了》的教學設計

一年級《要下雨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瞭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係,特別是瞭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頭飾、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

  烏雲密佈、狂風驟起、雷電交加的情景。

  2、學生說一說聽到的聲音。

  3、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4、除了這些現象,還有哪些現象也能預示天要下雨呢?

  二、學生初步整件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錄影)

  提問:看了錄影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⑴ 認讀生字詞語。

  ⑵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⑶ 開火車的形式朗讀課文。

  ⑷ 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細讀課文,學習課文內容

  1、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小白兔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⑴ 說說這一段講了什麼?

  ⑵ 板書幫助學生理解。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 說說第二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⑵ 學習句子:

  (演示)燕子,燕子,你為什麼飛得這麼低呢?

  (評讀)

  ⑶ 板書:

  燕子低飛。

  ⑷ 為什麼燕子低子呢?

  (過渡第三自然段)

  ⑸ 伴演角色讀燕子和小白兔的對話。

  ⑹ 聽了小燕子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

  3、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⑴ 演示句子:

  是要下雨了嗎?

  (板書:小魚游到水面)

  ⑵ 小魚告訴小白兔什麼?

  (水裡悶,要下雨了,快回家,小心淋著雨)

  ⑶ 過渡:

  小白兔相信小魚的話嗎?從哪句話知道的?

  4、學習第七自然段:

  ⑴ 學習句子:

  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

  (動作演示:挎)

  ⑵ 回家路上看見了誰?

  ⑶ 小螞蟻告訴小白兔什麼呢?

  演示句子:

  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找出和前面哪句話相似,並口頭造句)

  ⑷ 板書:

  螞蟻搬東西。

  ⑸ 過渡:

  這時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

  5、學習第八、九自然段:

  啟發學生思考:

  ⑴ 聽了小動物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

  ⑵ 天真的下雨了嗎?

  ⑶ 指導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五、創設情境,伴演角色

  讓學生伴演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進行對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1、小白兔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

  (學生指著板書說)

  2、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下雨前有什麼現象呢?

  【板書設計】

  16、要下雨了

  天氣、很悶

  燕子低飛

  小魚游到水面

  螞蟻搬東西

  要下雨了

  【教學反思】

  我以教材目標為核心,激發學生思維和想像力為出發點,以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為指導思想,抓住文字解讀和延伸拓展兩大版塊。在教學流程中,我將識字、藉助拼音、讀句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透過課件出示的情景讓學生形象的認識到下雨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以及播放錄影和朗讀相結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採用讀、導、表演等的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透過環環相扣的流程,進行探究性學習,以訓練學習的語言和思維及想像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得法與課內,課內寶貴的時間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掌握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和開啟門鎖的方法。透過本課學習,不僅懂得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係和了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還懂得學習的方法及方法的運用。

  總之,學生看作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閱讀教學課堂的主人。因此,我常常地體會到教師必須真正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條件去自主探索,去讀書研究,真正實現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