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教學設計及反思範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教學設計及反思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教學設計及反思範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材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課時。

  研究的問題和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研究《思想品德》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初一學生處於青春初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衝動,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自覺接受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增強法律意識。在初一的《思想品德》課中,活動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道德意識的載體,所以研究活動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本堂課用“美好回憶、自我評價、學生課本劇之故事新編、實踐體驗、凡人小語”六個活動有機串聯,環環緊扣。設計的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好象就發生在他們身邊,他們就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自立的含義,知道自立不侷限與自我服務勞動;瞭解自立的表現,基本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徑。

  2、能力目標:提高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定的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在活動中體驗自立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瞭解同學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方面的優秀事蹟,反思自己在這方面的行為。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重點:自立的重要性、過於依賴產生的危害。

  六、教學方法:教師講課、點撥、引導、啟發學生看書、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相結合,努力做到教法與學法相統一。

  七、教學過程:

  話題匯入並展示春遊圖:2分鐘

  教師:大家喜歡春遊嗎?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終於可以脫下厚重的冬裝去野外郊遊了,想去的學生請舉手示意,“如果你去野外郊遊,會帶上什麼?”

  學生:(2-3人)大包零食、遊戲機、野外用品、MP3、照相機、衣服……

  教師:那就要背一個又大又重的包了,你會怎麼辦?

  學生:自己背、找老爸老媽幫著背……

  教師:看來大家都有不少辦法?下面我們看看我們的同齡人盟盟和小曦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贊成誰的做法?為什麼不贊成盟盟的做法?

  學生:小曦體貼父母,關心老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而盟盟就不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也不懂得關心和體貼老人, 奶奶幫她背者那麼大的包,他就不知道問問奶奶累不累,渴不渴啊!她做事情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

  教師:(教師適當讚賞學生精彩的回答)看似一件小小的事情,卻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發展,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討論一下為什麼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一)、<板書>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3分鐘)

  1、美好回憶:看到這個題目,我們會想到些什麼?想想自己曾經在家裡、在學校有哪些值得你回憶的事情?(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已知,引導到說出自立的表現。學生可以回憶反思家庭生活中讓父母為自己洗衣做飯而發生的爭執,讓父母陪做作業,在學校抄作業的故事;也可以回憶父母的諄諄教誨,甚至是一個曾經聽過的童話故事。教師注重引導鼓勵學生)

  學生:思考,交流。

  2、自測:究竟會做多少事?(2分鐘)

  (學生開啟課文35頁,做自測題,在會的專案上打星。自己還有什麼的表現補在下面空白處;並判斷哪些屬於個人生活的範圍,哪些屬於家庭、集體、社會生活的範圍)

  (目的在於自我評價,這個練習設計力圖讓學生了解,現在的“自立”“自己的事”已經擴大了範圍,它的意義更深了。)

  教師:(隨機提問):你能做到哪幾條?哪幾條不容易做到?你還能做到哪些?

  (學生交流時教師儘量鼓勵和引導,發現閃光點並及時點給予讚賞。)

  下面我們看看盟盟後來的生活中又遇到了什麼問題?

  3、學生課本劇《盟盟的幸福生活》(學生表演)(5分鐘)

  (故事梗概:(解說):盟盟每天都過著衣來生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今天仍同往常一樣每天都由媽媽再三催促才能起床。“盟盟啊!起床了,到時間了。” 盟盟打者呼嚕,沒動勁……“盟盟快起床了,不然又要遲到了”媽媽再一次催促.“哎呀,再讓我睡會嘛!煩死了。”又過了一會兒,媽媽見盟盟還沒有任何動靜,放下手中的活連哄帶拖的把盟盟懶洋洋的從床上拉了起來。盟盟起床後,眯著眼第一句話:“媽,我的衣服呢?”媽媽拿過來了。“襪子”“鞋子”“頭花”……媽媽都應著聲無奈的一一拿了過來、盟盟穿戴好衣服後,媽媽也到上班時間了,對盟盟說:“寶貝,牙膏擠好了,早餐在桌子上,吃完快點上學啊!盟盟應了聲,突然轉過身追上已經出門的媽媽:“媽,我上學來不及了,給我點錢我在路上吃”媽媽回頭說:“抽屜裡有十元錢省著點花啊。” 盟盟迫不及待的來開抽屜:“哇,有二十,可以美美花一頓了.”之後拿著錢高高興興的走了。

  ( 解說:中午放學回家後盟盟一進門便喊):“媽,衣服髒了,給我洗洗,”說完,隨手仍給了正在做飯的媽媽。媽媽說:“你這麼大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誰讓你是我媽呢?肚子好餓,中午吃什麼啊!”“湯飯”“又是湯飯,我最討厭吃了,給我錢,我出去吃”“早上的錢呢”“花完了”“我和你爸都下崗了,找個工作多不容易……”還沒等媽媽說完盟盟就生氣地說:“不給就算,真羅嗦”說完摔上門走了,“這孩子……”媽媽欲言又止.無奈的搖搖頭.

  ( 解說:下午放學後,盟盟在街上逛了一陣後,覺得肚子餓了才回家,一進門發現父母都不在,於是撥手機,可是爸爸不在服務區,媽媽手機關機。等了一會餓極了,無奈的去冰箱找吃的,卻發現冰箱裡只有生菜,於是就開始邊抱怨邊試著自己做飯)……接下來請大家猜一猜盟盟做飯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4、學生續編故事:(5分鐘)

  (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盡情發揮,大膽猜測,在笑聲中得到進一步的啟示。)

  學生:切菜時切破了手指,油鍋起火了,哭了,飯做糊了……

  教師:盟盟為什麼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呢?

  學生:”(積極思考並踴躍回答)因為她缺乏自立能力,不懂得自立,是過分依賴父母所造成的.

  教師:看來不懂得自立會給我們的成長帶來一些不利的因素.那麼不懂得自立, 過分依賴他人會給我們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呢?

  學生:難以生存和適應社會,不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在以後的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他自己無法去解決……(學生回答可能並不全面,這一設計主要是為後面告別依賴走向自立做鋪墊)

  教師:是啊!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就慢慢的應證了這一切,經過幾年的努力後, 盟盟考上了外地一所高中,她就要離開父母獨自料理自己的生活了,她又會碰到哪些困難呢?他又該如何面對和處理呢?

  (展示投影:)幾年後,盟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櫃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盟盟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她要去洗澡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進錯了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被洗澡水燙了,還忘記帶乾淨衣物,乾淨衣服掉水裡了,(學生興致勃勃,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教師:盟盟再次遇到困難會怎樣?(生:給父母打電話。)父母放心不下就和父親大老遠跑來看她,安頓好一切,可是到了晚上又發現什麼呢?

  4、圖片:《新生集體宿舍》(3分鐘)

  教師:1.是什麼原因讓盟盟的父母為什麼還不走?

  2、你對這件事情如何看待?後來他會怎樣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不改正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

  學生:因為父母擔心盟盟不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盟盟的行為即苦了自己也苦了父母,盟盟應該學會自立,不能在事事依賴父母了,同時父母也不應該過分溺愛孩子,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設計這個活動,讓學生盡情發揮,大膽猜測,在反思中得到進一步的啟示。從教學效果看,非常棒!從而得出第二個結論)

  (二)、人生需自立:(4分鐘)

  1、說一說:

  教師:.請大家結合盟盟身上發生的故事,說一說過於依賴他人對自己的成長會帶來哪些危害?自立給人的成長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注意調動和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和分析,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結論.並幫助學生在教材P38上找到相關知識點)答案略。

  教師:既然大家已得出結論,那我們應該怎樣做?用一句話總結概括就是(根據回答展示投影)學會自立,告別依賴

  教師:和大家一樣,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出示投影並跟學生一起大聲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教師:我們應該告別依賴,走向自立.可是這時有些同學會說:我們現在年齡還小,也沒有社會經驗,無法脫離父母完全獨立的生活.所以就有了以下的爭論.

  2、辯一辯: 正方:父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3分鐘)

  反方: 父母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 這一活動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感悟和運用所學知識點.學生的精彩辯論中有閃光點,拓展和延伸了本課的內容,對此教師及時給以掌聲鼓勵和讚賞,同時,這一活動增強了大家的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投影):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時有責任支付子女上學的費用,但如今有些成年子女上大學、找工作,甚至結婚、買房子、都要父母來操辦,這說明什麼問題?

  你能合理的分析一下這些現象嗎?(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這些現象說明中國的小朋友從小就缺乏自立能力和意識,長大後仍舊習慣性的依賴父母,而中國的父母們也比較缺乏從小對子女自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那麼國外的父母和國外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呢?

  3、看一看:國外的自立教育

  ( 投影展示材料) (4分鐘)

  (1)、美國:自謀生路

  (2)、日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3)、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營中的對比和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曾經引起全國範圍的大討論。當時,這107名兒童在內蒙古舉行草原探險夏令營。上路時,日本孩子揹包鼓鼓囊囊,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中國孩子只是裝裝樣子,揹包幾乎是零食、玩具、甚至有的是空的。探險之路才走一半,中國兒童因將水喝光、乾糧吃盡而向日本孩子求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長乘車而去,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

  教師:結合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外國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1)日本的少年有飯吃,而中國的孩子餓肚子?

  (2).你認為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

  教師:剛才大家說的非常好,可是現在我看見大部分同學的桌子上、抽屜裡卻亂七八糟,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做一做看誰整理的物品又快又好。

  4、比一比。(板書:實踐體驗)(3分鐘)

  投影:(1)、自查課桌椅內物品整理整潔情況,給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學生上臺介紹整理物品的小訣竅。

  (透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動手學會寄宿生活中關鍵的一個本領——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讓他們體驗到勞動後的心情是輕鬆的。從效果看,大部分學生能按照分類整理的方法嘗試改變自己的習慣,也體會到了那種勞動後的快感。)

  八、總結(3分鐘)

  教師:勞動是快樂的,自立是自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證明自己“我能行!”透過這堂課,你對自立有哪些認識呢?說說你的凡人小語。(板書:凡人小語)

  學生:思考後交流。以下是幾位學生的大作:

  自立乃人生之根本也。 ——林夕雅

  自強的人生需要自立。 ——馬躍

  學會自立,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毛文軍

  附板書: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美好回憶、自我評價、故事續編、實踐體驗、凡人小語

  九、作業:《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我想說……》政治小論文

  十、教後反思

  這一堂課我分別在初一1、2、3、4班上過,整體感覺極佳。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同學生融為一體的感覺。值得總結的是:

  1、我充分了解學生,瞭解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內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在小學一年級就有一堂思想品德課,但主要著力點在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意識,減少對父母長輩的依賴。所以當學生們回憶到小學老師教的歌《勞動最光榮》時,我帶頭唱了起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聽著聽著,他們居然鼓起掌來,課堂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我彷彿是學生的一員,感受著童年的快樂。

  2、這次設計的活動內容不落俗套,饒有興趣,和學生們的生活非常貼近。最精彩和有價值的活動有兩個:一是故事新編,二是凡人小語。第一個活動讓學生在笑聲中接受教育,透過小品反思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以提高認識;第二個活動也符合初一學生具有

  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點,透過活動,說說啟發。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3、這次設計學案時,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現狀,每一個環節能考慮學生可能會說些什麼,自己該引導什麼。所以,整節課,教師沒有大段的發言,只是精練的幾句點撥,效果很好。在活動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同學生同樂同憂。教師感受到課堂也是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成長是教師快樂的源泉,教師也向學生學習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