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化石吟》簡案
一. 由電影《侏羅紀公園》匯入
二. 放映一組關於蟲魚鳥獸的化石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三. 研讀課文
1. 教師範讀 ,請學生思考詩中提出的問題
(情境設計:假設你現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館的門口,老師馬上就要帶你進去,你準備好了嗎?看到這些奇異的生物化石,你會想到什麼?)
2. 由學生自由提問,老師歸納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全班討論
如:1,沉睡億年的石頭怎樣說話?
2,科學家透過研究,得出什麼觀點?
3,皺紋和化石有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
3. 教師總結
(情境設計:當你參觀完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有什麼感想?)
四. 反覆朗讀,體會詩的音樂美
五. 作業
自己收集一些關於生物化石的圖片、資料,全班辦一個圖片展。
七年級上冊《化石吟》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其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特點;
2、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領會重要詩句的含義。
3、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匯入語:課前方框內小字部分。
二、字詞學習
屏顯
三、朗讀詩歌
師範讀一節,其他的由生自由讀,齊讀,抽讀。(屏顯朗讀要求)然後,抽生讀。
四、理讀
結構
化石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課後習題一)
重點句段的理解。(課後習題三)
末段與前兩段的關係?
五、科學精神
(課後習題四)
六、作業:作業本。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朗誦詩歌,體會情感,能找出讚美化石的詞語或詩句。
2. 積累字詞。
3. 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能正確劃分詩句的朗讀停頓,標識押韻的字詞。
一.體驗學習
1. 快速閱讀詩歌,自主完成下面的內容。
(1) 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潛行( ) 檔案( ) 軀殼( ) 卓越( ) 骸骨( ) 猛獁( )
蔥蘢( )奇幻( )思緒( ) 裹藏( ) 幽雅( )逝去( )
(2) 理解並積累下列詞語。
骸骨: 不惜: 奇幻: 蔥蘢:
化為無有: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 填空
(1)《化石吟》是一首讚頌 的抒情詩,詩中蘊含的感情是
(2)化石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是 ,詩人讚頌化石是“生命的 ,生命的 ,生命的 ”。(用原文填空)
(3)詩的最後一節與開頭一、二節 ,使全詩有放有收,有問有答。詩的主體部分是 節。
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下面的`內容。
(1)詩歌的題目是《化石吟》,哪一個詞是關鍵詞?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3).為什麼說“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4)“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有什麼含義?
三.學海拾貝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押韻,又叫做壓韻,是指在文學作品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後,故稱“韻腳”。如“枯藤老樹昏鴉(ya)/小橋流水人家(jia)/古道西風瘦馬(ma)/夕陽西下(xia)斷腸人在天崖(ya)”,可以看到這首詩每句詩最後一個字都有韻母“a”,這就是韻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
2、學習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一.體驗學習
1.自主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完成下面的任務。
(1)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 雖 早已腐朽 化為烏有,生之靈火 卻 悄然潛行 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 裹藏著 生命的 資訊,為歷史 留下 一串 珍貴的密碼。
(2)個人或小組朗讀詩歌,品味朗讀的優劣。
(3)找出詩歌中讚美化石的詩句並作具體分析。
(4)你認為詩人的感情在詩歌的哪一節達到了高潮?說說你的認識。
二.小組合作探究
(1)詩歌的第一節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連用四個問句有什麼作用?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3)詩中稱化石為“你”有什麼好處?
(4)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三.自主檢測
1.“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 ”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 ”。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其修辭手法為( )
4.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其修辭手法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