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直線和線段》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1

  一、設計理念

  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

  ”的教學改革思路,並且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93—99頁的直線和線段的認識。在本學段中,學生將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進一步學習圖形變換和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而直線和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的起始概念,也是進一步學平面圖形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在這一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應注重透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特徵,初步學會畫直線和線段。

  2、使學生學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難點是理解直線的特徵。

  (三)關於教學流程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出示學生生活的校園環境的一角的簡筆畫,組織學生給簡筆畫中的線條歸類,引出課題“直線”。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強調學生建立空間感、符號感、數學感及鑑別結構和規律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透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線和線段的特徵及兩者的異同,並透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畫直線和線段、量線段的方法。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線段,分辨出某一物體由哪些線段組成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問題。

  4、交流評價:學生透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透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設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1、多媒體出示描繪校園一角的畫面,有假山、流水,還有太陽、小鳥、教學樓以及小樹、各種花。

  2、引導學生欣賞圖畫,感受校園美景,激發熱愛學校的情感。然後去掉顏色,成為一幅線描畫。

  3、引導學生透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幅畫是由什麼構成的?這些線有什麼區別?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討論完成)

  4、彙報:以一株花為例,請學生給線分類。多媒體顯示花變大,各線條間稍分開。指名分類,隨著學生的指點,線跳入相應的框中,框下分別注有直的線、曲的線。

  5、引出課題:像這樣筆直的線,是直線(板書),今天的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直的線。

  (二)引導探索

  1、認識直線:

  (1)認識直線的特徵:

  課件出示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問:它是什麼形狀?老師把它這樣(用手把線拉直)(變直了),這種線你能給它取個名稱嗎?(板書:直線)。這是一條直線,它有什麼特徵?教師把毛線一點一點拉長問:”還可以拉長嗎”(可以)現在老師一個人不能把它拉長,誰來幫老師拉一拉?請兩位同學上來拉。教師問:”還可以拉長嗎?如果它不斷地拉長,請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兒?”從中引出直線的一個特徵:無限延長(板書:無限延長),那它有盡頭嗎?引出直線的另一個特徵:沒有端點(板書:沒有端點)

  (2)畫直線:既然直線那麼長,我們能把它全部畫下來嗎?學生回答:“不能。”所以我們畫的只是直線的一部分。請同學們試著畫一條直線。

  (3)學生彙報交流畫直線的工具、方法。教師總結。

  (4)判斷直線(課件出示):請你認真觀察哪條是直線?哪條不是直線?

  (5)在生活中你見過直線嗎?

  2、認識線段:

  (1)認識線段的特徵:

  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物體的邊是直的,但它有端點,那它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楊浦大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的照片(有的說是線段,那麼板書:線段。如果沒有人回答,那麼教師說)

  請看大螢幕:這是一條直線,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一段叫線段(板書:線段)。教師畫一條線段。

  (2)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線段和直線比較有什麼相同點?(直)它們又有什麼不同點?得出線段的特點:有限長、有兩個端點。

  (3)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3、量線段

  (過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畫了線段,知道線段有長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來測量。

  (1)請你量一量數學書有多少長?先別忙著量,你先估計一下這本書有多長,把它寫在旁邊。(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說估計的長度)那麼它到底是幾釐米呢?我們就動手量一量吧。

  (2)請一位學生到上面邊量邊說一說你是怎麼量的?教師:老師這兒有一把斷尺(實物投影)要量數學書,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師總結:你覺得哪種量法比較快?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見了實際問題:如尺子斷了,我們也可以用其它刻度來量。

  (3)量桌子的長度。

  4、畫線段

  (過渡)剛才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線段,那麼你能畫線段嗎?

  (1)畫一條長7釐米的線段。畫好後同桌之間相互量一量。

  (2)請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畫的

  (3)畫一條長3釐米6毫米的線段。(實物投影校對)

  (三)應用提高

  1、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

  2、(課件出示)判斷哪條是直線?哪條不是直線?

  判斷哪條是線段?哪條不是線段?(為什麼)

  3、書本練習:用直尺在兩點間畫一條線段。

  4、數一數,下面每個圖形中各有幾條線段?(見課件)

  (四)交流評價: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2

  教案設計流程:

  A。知識流程 B。思維程式設計。 C。學生可接受性D。與時俱進的課堂

  課堂知識點:

  (一)線段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距離是指的長度,而不是線段。線段的起點或終點稱為端點。

  (2)畫出3釐米長的線段。因為線段的長是3釐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直直的線,畫到3釐米的地方,最後在兩邊點上端點。

  (3)數線段。

  一條直線的N個點線段的端點,數以每兩個點為端點有幾條線段?n(n-1)2

  (二)直線

  (1)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限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直線無法測量長度,直線無法度量長度。直線是無限長的,量不出長度。只畫了這麼長的一條線,來代表在這個位置上,在宇宙空間裡無限穿梭的那條線。

  (2)判斷:6cm的直線比8cm的直線短2cm。( )一條直線長6cm。( )以直線上相隔6M的兩點為端點可以得到一條6M的線段。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的,它們一樣長。( )

  (3)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過兩點必然得到一條直線,但只能得到一條直線。過兩點,有幾條線段呢?有幾條射線呢?

  (4)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射線、線段。(5)N個點,過其中兩點,最多幾條直線?n(n-1)2

  (三)射線

  (1)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2)畫射線。確定端點。(虛線、省略號表示無限延長。)

  (3)射線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線段,射線的事物。(光線、子彈的路徑、直繩、物體的邊、物體的稜、紅外線瞄準器)

  (四)總結

  分辨直線、線段、射線。(關鍵看彎曲與否、端點。)

  邊算邊畫。畫一條比14釐米少9釐米的線段。

  射線延長成直線。過A點畫射線,再延長直線。

  數幾條射線,幾個角。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內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

  (二)學生分析:學生在此之前已經認識了線段,能區分線的曲、直,為本課教學奠定了知識基礎,但是由於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無限”到“有限”的概念,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認識射線、直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別和聯絡。

  (五)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副三角尺。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最佳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2、說學法: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讓學生透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透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三、說教學程式

  (一)評價欣賞線條美

  教師創設學生喜歡的線條情景圖,引出了直線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射線

  1、激趣引入手電筒,並出示。

  你用數學的眼光看它是一條什麼線?能把它畫下來嗎?

  介紹線段,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

  2、開啟手電筒,讓光線穿過窗戶、透過雲層、射向宇宙

  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這是一條什麼樣的線。

  指名畫學生自己想象的這樣的線,小組討論誰畫的比較合理,為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見到過這種線嗎?

  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線叫———————射線。

  (三)認識直線

  老師出示另一把手電筒,讓學生猜猜老師會怎麼玩這兩個手電筒?能玩出

  什麼來?

  1、拼、開啟成一直線,(兩端無限延長)

  2、讓學生畫出這這樣的直線。

  3、認識了三種線,讓學生用動作和語言相結合把他們表示出來。大家一起來做一做。

  4、在你看過的書或看過的電影中有沒有象直線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的情況?

  (四)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係

  1、看黑板上的圖說一說,射線、直線是怎樣得到的?

  2、線段和直線有什麼關係?(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3、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板書:

  4、兩點確定一條直線(課堂活動第一題)

  (1)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經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明: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2)學生動手操作。

  說明:過兩點只可以畫出一條直線。

  5、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1)學生獨立觀察圖並小組交流:哪條最短?你還能想像出連結兩點的其他線嗎?那些線與線段相比,長度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兩點中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五)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4

  教材分析:

  《線段、直線和射線》是空間與圖形認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從知識上講,它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是研究複雜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的必要基礎,可以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為以後的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從思想方法上講,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認識體現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學情分析:

  線段、直線和射線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圖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雖然學生在低年級時已初步接觸過線段,但當時只是感性的初步認識。這次是學生第一次同時接觸,要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藉助直觀和實際的例子加以說明,採用觀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三線的特徵及區別聯絡。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徵。知道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聯絡與區別。

  2、知道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畫線段,及數線段的方法。

  3、嘗試用數學的意識觀察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區別和聯絡。

  教學方法:

  採取觀察—探究—思考—發現—驗證的方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1、出示奧運場館圖片:找出隱藏在圖片中的線段?指著燈光發出的線問你知道這可以看成什麼線嗎?會有學生說出是射線。

  2、那麼,生活中除了線段、射線,還有各種各樣的線,你還知道哪些線?學生可能會說出折線,曲線、直線?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入線的世界,重點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板書課題)

  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結合今年北京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水立方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線抽象成數學中的線,不僅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而且引發學生對線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順利。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線段的認識

  (1)首先出示學生小隊活動時的照片:讓學生判斷哪個小隊正在拔河,說出理由。學生會很快發現左面小隊的繩子是彎的,還沒開始拔,右圖中小隊的繩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為只有雙方用力拉,繩子才會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兩位同學之間這段直直的繩子就可以看成線段,兩位同學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這條線段的兩頭,叫做這條線段的端點。並追問:這兩個點叫線段的什麼?線段有幾個端點?(2個端點)

  接著估計一下老師所畫線段的長度,得出線段的長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後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線段的特點:有兩個端點 長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圖:這樣設計是透過學生喜愛的活動使學生形成線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將活動中“兩手握住的地方”和“端點” 形象地聯絡起來,化解了對概念“端點”的理解難度。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點,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新知。

  (4)最後觀察自己周圍,哪些物體上也可以找到線段的形象,學生可能會說到書本的邊,門的邊,黑板的邊??再讓我們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也有線。如標誌牌上的人行橫道,這段橋樑??

  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特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線段。既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上都有線段,又促進了學生對線段的特徵有更清晰地瞭解。下面繼續引導學生認識射線

  2、射線的認識

  (1)首先課件出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延長,延伸到了螢幕的邊,還繼續延長,延長,這時得到的線就是射線。

  意圖:這一環節利用動態 演示由線段得到射線的變化,讓學生直觀感受它們的聯絡,在頭腦中形成對射線一端無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讓學生描述射線的特點:射線有一個端點 長度無限 不可度量 意圖:這樣做是為培養學生歸納、及語言表達結論的能力。

  (3)在認識射線特點後找出生活中哪些線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線,學生可能會說出手電筒發出的光,探照燈發出的光??這時教師及時出示圖片:你知道這裡是哪嗎?左圖是黑龍江的電視塔,右圖是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這些彩色的燈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線,沿著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

  意圖:聯絡生活舉例後再透過實物圖片強化射線一端無限延伸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3、接著回憶剛剛認識過的線段和射線的特點,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圖,讓學生找出藏在這幅圖中的線段和射線。樓頂發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線,這幢大樓的一些邊可以看成線段。

  意圖:這樣依託實物強化學生對線段、射線的認識,掌握線段與射線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意識。

  4、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沿兩個端點向兩邊無限延長,到螢幕邊了,繼續無限延長,延長,同學們閉眼想象一下吧,這條線還在向兩端延長、延長、再延長、再延長,你頭腦中出現這條線的形象了嗎?這條線就叫做直線。(教師板書“直線”) 意圖:到此,射線、直線都是依託於線段引出,加強了三線之間的聯絡。其中直線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選擇透過想象感知直線,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緊接著讓學生總結直線的特點:沒有端點 長度無限 不可度量

  5、 在對三線進行歸納整理時安排了兩個小環節,一是你能在一條線上分別表示出直線、射線和線段嗎?試著畫一畫。本題具有挑戰性,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點之間是線段,第一個點向左,第二個點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線。

  三、然後出示表格,透過表格形式歸納整理三線的特徵,進一步理解三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明確線段、射線都是直線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長的線段向兩端各延長70米,得到的是一條( 線段 )。

  (2)線段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是一條( 射線 )。

  (3)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得到的是一條( 直線 )。

  其中第一題當中的第一小題學生可能會出現分歧,有的填成直線,有的填成線段,教師不要急於評價,要讓學生再審題,在交流當中統一認識,這條線段是向兩端各延長70米,並不是無限延長,所以得到的應該是線段。

  2、判斷

  (1)一條直線長12釐米。 ( × )

  (2)直線比射線長。 ( × )

  (3)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 √ )

  (4)直線的長度是無限的。 ( √ )

  意圖:在這裡,透過判斷、填空的練習,鞏固學生對三線特徵的記憶,並靈活運用所學概念靈活做題。

  3、創設情境,這隻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餓了一天了,忽然它發現遠處有兩根骨頭,真想快點吃到它呀!同學們,有幾條路能通道骨頭那裡?你能幫助小狗選擇一條最近的路嗎?在書上描出來,學生會立刻想到是中間這條路,及時追問學生為什麼不選另外兩條路呢?學生會說出另外兩條路繞遠,如果將它們拉直,長度超過了中間這條路。

  意圖: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透過實際操作感悟兩點間所有的連線中線段最短,並知道連線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就是這兩點的距離。

  4、畫一條6釐米長的線段。讓學生自主嘗試選擇不同的方法畫線段,可能會出現先畫線,再畫端點,或者先畫端點再畫線,也可能先畫一個端點,然後畫線,再畫另一個斷電,在交流中互相啟發、補充,進一步強化了對線段特徵的理解和把握,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5、數一數有幾條線段。

  +1=3

  可以線段的端點為順序,第1個點形成2條,第二個點形成1條。

  可以基本線段的條數為順序,基本線段有2條,線段上有一個分點的線段有1條。 得出:第1個點形成2條,總條數就是(2+1=3)條,第1個點形成3條總條數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線段,有2條基本線段的就是(2+1=3)條,有3條基本線段的就是(3+2+1=6)條。

  追問:如果一條線段上有5個點,6個點,可以形成多少條線段?

  意圖:透過此類練習促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同時也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有序性。

  6、為防止學生的學習疲勞,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比比看,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過一點畫出的射線多,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過一點可畫無數條射線,再去猜想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呢?有了動手操作的基礎,學生會很快想到同樣能畫出無數條。

  四、欣賞圖片,感受數學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給我們以線段、直線、射線的形象。像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撥浪鼓),廚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顯的線段形象,世界公園中各國的建築上也可以找到線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橋,鐳射發射器。從這些常見的事物入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接著引出利用線段還能創造出精美的圖案,一起欣賞一下,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科的整合,使得單調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五、自主總結,興趣延伸

  1、總結時學生可能說到透過這節課學習到了哪些知識,還可能會說透過這節課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線的形象,還會感嘆於線帶給我們的數學之美。透過學生的自主總結,既使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內化,又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教師及時瞭解教學效果。最後安排這樣一個環節,

  2、挑戰一: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嗎?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創作。

  挑戰二:先判斷下面各組中兩條線的名稱,再判斷它們是否相交。

  此環節力求將數學課堂變成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活動場所,也體現了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5

  教學內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第102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並能區分直線和線段,會量、會畫線段

  2.提高學生的實際繪圖能力。

  3.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區分直線和線段,會量、會畫線段。

  教具準備:

  投影儀和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小靈通和小機靈帶我們去漫遊數學王國(投影圖畫),你們願意去嗎?數學王國裡有許多數學知識等著你們來學習。看,今天學什麼?

  1.新課

  (1)直線的認識:

  ①兩組線對比:(投影)

  左、右兩組線有什麼不同?

  左邊的線不是直的,右邊的線是直直的。這四條直直的線是直線,我們先來認識直線。

  ②直線是怎麼來的?

  小靈通和小機靈給你們變一個小魔術:(投影)

  (先出示一個亮點)這是一個點,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有多長呢?誰也不知道,因為它可以無限延伸。

  ③畫直線:

  用鉛筆尖沿著直尺邊或三角板的一邊在紙上能畫出直線。

  教師畫直線:____________

  這條直線有多長,你知道嗎?

  (2)線段的認識:

  ①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一段,叫做線段。

  (板書:_)

  誰來指一指,哪部分是直線,哪部分是線段?線段和直線有什麼關係呢?(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下面哪條是直線,哪條是線段?(板書如下)

  直線:────────────

  線段:_

  直線和線段有什麼不同?(直線沒有端點,不能測量出它有多長。線段有兩個端點,能測量出有多長。)

  直線和線段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直線和線段都是直的線)

  直線和線段有什麼關係?(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②判斷:(投影)

  指出下圖中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直線,哪些不是線段?

  ③桌子邊、黑板邊、書的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邊都是直線。你舉例說說哪些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④量線段:

  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一個端點,把直尺的邊與線段重合,另一個端點對準尺子的哪一個刻度,就知道線段長多少了。

  教師示範:_

  把書上第103頁的三條線段量一量,註明是多少釐米。

  拿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條線段,量出有多長。用這張紙,折出一條最長的線段(對角線),量出有多長。

  ⑤畫線段:

  示範:畫一條60釐米長的線段。

  _

  對準零刻度點一個點,對準60釐米刻度點一個點,沿直尺邊,把兩點之間用線連起來,線段上註明60釐米。

  在練習本上按要求畫線段:

  畫一條長2釐米的線段;

  畫一條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畫一條比5釐米長2釐米的線段;

  畫一條比2釐米長2釐米的線段。

  (3)小結:

  小靈通問:今天你們的收穫大嗎?學了什麼?

  (板書課題:直線和線段。)直線有端點嗎?線段呢?有幾個端點?

  直線能量出有多長嗎?線段呢?

  直線和線段有什麼關係?

  2.動腦筋:(投影)

  小機靈說:我出幾道題考考你們。

  ①_有幾條線段?怎麼數?

  ②_有幾條線段?怎麼數?

  ③_有幾條線段?怎麼數?

  3.結束語

  小靈通和小機靈十分高興地說:小朋友們,今天你們初步認識了直線和線段,學得很好,數學王國裡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學呢,歡迎你們再來。

  4.板書安排

  直線和線段

《直線和線段》說課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中學數學教師XXX,我說課的題目是《線段、射線和直線》內容選自新教材浙教版七年級(上)第七章7。2、

  一、設計理念:

  貫徹落實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實施課程教學民主化,促進開放式教學的深入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經歷一個“再發現”的學習過程。向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間,緊緊抓住“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這條主線,鼓勵學生大膽聯想、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主動探索並獲取知識,將面向全體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線段、射線和直線》是圖形認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從知識上講,直線、射線、線段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等的基礎。從本節開始出現的幾何圖形的表示法、幾何語言等,也是今後系統學習幾何所必需的知識。本節課的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重點訓練學生動手操作及學會用規範的幾何語言邊實踐邊敘述的能力,逐步適應幾何的學習及研究方法,從思想方法上講,直線的得出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同時線段、射線的表示法是由直線類比得到,滲透了類比的數學思想。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和表示法。

  難點:射線的表示法以及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實際應用。

  突破難點的關鍵: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和討論交流。

  3、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徵,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瞭解線段、射線、直線等簡單的平面圖形。

  (2)透過操作活動,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等事實,積累操作活動經驗。

  2、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討論、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化、符號化的數學思維能力,建立從數學中欣賞美,用數學創造美的思想觀念。

  (2)能用直尺畫經過兩個已知點的直線。

  3、情感目標:

  (1)在探究操作中得出結論,獲取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熱情,建立自信心。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採用“實驗──探究──發現”的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透過一系列的探究問題組織好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思維受阻或感到困惑時,教師給與必要的引導,做到“引而不灌”。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得出結論。

  3、充分體現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提供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教學設計

  (一)認識圖形

  活動內容和步驟:

  看一看,觀察美麗的圖片,從數學角度闡述你觀察到的與數學有關的事實,儘可能用數學詞彙來表達(電腦動畫展示)

  給出火車鐵軌、極光、輸油管道三幅圖片,學生會發現筆直的鐵軌可以抽象成直線,極光可以抽象成射線,輸油管道可以抽象呈線段,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想一想,交流小學學過的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有關知識。(利用兩個鐳射筆燈演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不同)

  3、找一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可以近似做線段、射線和直線?(讓同學們積極發言,儘量讓他們舉出儘可能多的例子。)

  之後教師板書課題《7。2線段、射線和直線》

  4、連一連,請你把左邊對圖形的描述和右邊相應的圖形用線連起來:

  以A為端點,經過點B的射線

  連結A,B兩點的線段

  經過A,B兩點的直線

  (二)表示圖形

  活動內容和步驟:(教師畫出兩條長短不一的線段)

  1、如何表示2條不同的線段呢?

  (根據線段的特徵,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徵集各類結果最後適當加以補充引導說明表示方法)

  2、如何表示射線呢?

  3、直線又該怎樣表示?

  4、做一做、比一比

  ⑴用兩種方式分別表示圖中的兩條直線。

  ⑴ ⑵

  ⑵已知點O、P、Q(如圖),畫線段PQ,射線OP,和直線OQ。

  ⑶圖中的幾何體有多少條稜?請寫出這些表示稜的線段。

  ⑷請寫出圖中以O為端點的各條射線。

  ⑶ ⑷

  (三)合作學習(四人一組)

  活動內容和步驟:

  1、畫一畫

  ⑴經過一個已知點畫直線,可以畫多少條?

  ⑵經過兩個已知點畫直線,可以畫多少條?

  2、做一做

  如果你想將一根細木條固定在牆上,至少需要幾枚釘子?

  3、想一想:由此得出什麼結論?

  (小組討論完成三個問題,透過操作使學生髮現直線的一些性質,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思考歸納總結出結論:“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

  4、做一做

  經過刨平的木板上的兩個點,能彈出一條筆直的墨線,而且只能彈出一條這樣的墨線,請說出其理由。

  5、比一比

  各組試再舉一個在日常生活中,能反映“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例項?

  (四)學生小結後教師整理成表

  1、圖形名稱圖形表示法端點個數

  直線

  直線AB(BA)

  或直線m沒有

  射線

  射線AB一個

  線段

  線段AB(BA)

  或線段a兩個

  2、直線的基本性質: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五)圖片欣賞

  構成這兩幅美麗圖案的是曲線嗎?

  (六)佈置作業

  課本167頁作業題A組,B組。C組為選做題。

  (七)教學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在數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題的多樣化。課堂中採用口答、課堂觀察、課後作業等評價方式,多層面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獨立思考的習慣,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教師以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生基本能瞭解直線、射線、線段的性質、表示法,能根據幾何語言畫出圖形,逐步加深對幾何語言的認識與運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八)板書設計:

  課題

  直線的基本性質:例1、例2、

  下載完整WORD文件含有圖形、公式、符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