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說課稿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說課稿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編排: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節的內容。《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從基因變化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發生變異的原因,是基因表達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6章和7章的基礎。本節從例項入手,透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在講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時,先大致歸納了引起基因突變的三類原因,然後緊扣原因分析特點。在闡述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時,教材用例項說明在一個足夠大的群體中,即使基因突變頻率很低,突變個體仍然會佔有一定的數量。這個例項體現了生物在進化教程中“變”與“不變”的平衡,有助於學生理解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組部分,教材設定了“思考與討論”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利用數學方法,透過計算,體會基因重組機制提供的極其多樣的基因組合方式。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以及教材內容的分析可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1.基因突變的概念及特點。

  2.基因突變的原因。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二.目標分析: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確立如下: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舉例說明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

  (2)舉例說出基因重組。

  (3)說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採用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例項,從現象開始,追根溯源,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變化。

  (2)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型別。

  (3)透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歸納哪些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

  (4)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對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作科學的瞭解,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三.教法與學法的分析:

  1.學情分析

  生物的變異現象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透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首先與遺傳物質有關,其次與環境有關。本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遺傳物質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變異的。

  2.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定問題情境﹑透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為基礎,以多媒體的運用為手段,以層層深入的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體現出生物新課程的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點,運用建構主義模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教材不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從例項分析入手,再歸納總結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這種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呈現方式,從現象到概念,從宏觀到微觀來開展教學活動。關於基因突變,教材選用了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例項,從現象開始,追根溯源,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限於篇幅,教材沒有過多地介紹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發現過程。教學中,給學生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材料,並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探究。透過討論學生能夠認識到基因突變的本質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改變,並且能夠進一步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透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這一基本的生物學原理。

  2、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型別。

  怎樣全面理解DNA分子鹼基對的改變可能導致的結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改變就一定會導致生物性狀的變化?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先引導學生觀察P80圖片,討論英文句子中個別字母發生改變後,對於全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影響情況。透過分析可以看出,英語句子中一個字母的改變,可能導致句子的意思不變、變化不大和完全改變這三種情況。然後,再透過聯想和類比的方法,結合不同的密碼子可以對應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識,引導學生推測基因突變與生物性狀改變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所以,基因突變對於生物體來說,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無害也無利。

  3、透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學習基因突變的原因時,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紹癌症的形成是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的結果,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歸納哪些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例如,射線(X射線、紫外線、γ射線等)容易引發癌症,在強烈的日光下暴曬,容易導致皮膚癌;據報道,在醫院放射室工作的醫生容易患癌症;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洩漏時,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得癌症的機率大大增加。

  4、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理解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嗎?這些新的基因產生的新性狀對生物的生存有什麼意義(有利還是有害)?自然環境會選擇哪些個體生存下來?透過這些設問,使學生理解基因突變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的基因,原來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達的性狀為自然環境提供了選擇的材料。基因重組儘管不能產生新的基因,但可以產生不同的生物性狀組合,產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說,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比和總結。

  在教學結束時,將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進行列表總結,其中的總結內容可由學生討論回答。

  附:板書設計

  (一)、基因突變

  1、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DNA的鹼基對發生變化 rnRNA分子中的鹼基對發生變化 氨基酸改變 蛋白質改變 性狀改變

  2、基因突變的概念和本質

  3、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原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2)特點:

  ①普遍性:

  ②隨機性:

  ③低頻性:

  ④有害性:

  ⑤不定向性:

  4、基因突變的意義

  (二)、基因重組

  1、概念:

  2、型別:

  3、意義:

  五.評價分析:

  課堂教學,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有權參與“知識的生長過程”。 由於《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從基因變化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發生變異的原因,是基因表達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6章和7章的基礎。因些教師的課堂組織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我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透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型別﹑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並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積極參與探索討論,使教學中的“雙邊互動”得到充分的保證,以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