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課文《竊讀記》說課稿

課文《竊讀記》說課稿

課文《竊讀記》說課稿

  《竊讀記》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竊讀記》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方法、過程及板書等方面做具體闡述。

  一、 教材

  《竊讀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是作家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及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的兩個場景,細膩生動的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結合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為落實本課教學目標,我將第一課時重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二、方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透過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同時,利用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1.扣題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新授課,匯入設計至關重要。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感受,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字,然後抓住題眼竊字,讓學生仔細觀察,有什麼方法能夠記住他?從而也把自主識字、重點指導落實到教學中。

  2.整體感知

  在題眼竊字的匯入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查字典的環節,瞭解竊字有幾種解釋?你覺得課題中應該用哪一種?”這個問題。用以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使學生興致勃勃的進入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在竊讀一詞旁標註自己的理解”這一內容的學習。

  識字教學上,我設計了“剛才讀課文時,你發現了哪些生字、詞語或是句段不好讀,提醒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的環節,既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和能力。

  3.品讀課文

  (1)抓中心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句話是本文的中心句,不僅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因此,我設計了“我躲在書店裡竊讀是一種什麼滋味?”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並由此切入對課文的品讀。

  (2)品詞句

  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作者透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用動作描寫表達自己的感情,為此,我設計了讓學生“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裡活動的語句用不同的線畫下來,多讀一讀,並結合所畫語句說說這種滋味好受嗎?”這一環節,在學生的彙報中,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兩個句子

  “我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這句話中把誰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從而使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渴望。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是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中,我的動作表達著怎樣的意思?我的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心裡想的和做的不一樣,可以用那個詞來形容?

  (3)讀課文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感悟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因此,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同時,我引導學生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細細品讀,體會作者書內世界的吸引,書外世界的擔憂,使快樂和懼怕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情感。並引出作業,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並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板書設計

  為使教材中的知識點具有一目瞭然、突出重點的特徵,我將竊讀的滋味作為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竊讀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竊讀》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透過描述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竊讀”的心路歷程。這一組都是關於讀書的課文,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營造讀書的氛圍,體驗讀書的樂趣。編者將這篇文章排在本冊第一組第一篇與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善用內心獨白描繪心境,如“就像在屋簷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裡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透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理解並且學習主人公不怕困難、勤於讀書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透過看圖、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寫人記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

  4、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作者在兩次“竊讀”過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竊讀的滋味。

  5、教學難點:比較兩次“竊讀”不同的'經歷,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

  二、說學情

  我所任教的這個班今年是周邊幾個村小合併而成,情況比較複雜,還好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形式。但由於他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幾乎沒有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的體驗,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閱讀快樂,感受到書本的魅力,提高閱讀的興趣就可以了。

  三、說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熟課文,查清生字生詞,把握文章脈絡。

  (二)匯入新課:(5分鐘)

  1、電腦播放一些人們在閱讀知識的圖片,以學生為主。(設計意圖:讓同學直觀我們生活當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讓學生對讀書有一種新的認識)

  2、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作者、課題)

  是的,書不僅是一樣工具,更是一種超脫凡俗的心靈寄託,一種開發人類智慧的滿腔熱忱,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書,滋養著我們的血脈和骨肉,滋養著我們的靈魂和精神,滋養著我們的氣質和品格,沒有書的生活將黯然失色,沒有書的人生將會孤苦寂寞,那麼,生活中真的沒有書,或者書不能滿足於我們的慾望,該怎麼辦?我們今天來體驗林海音的竊讀經歷。(設計意圖: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字。)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全體朗讀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著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

  (過渡語:好的,下面請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樣竊讀的呢?並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四人小組交流。學生找出經典語句,教師用課件播放出來)(設計意圖:透過課件更能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更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透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更能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如:

  ①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第3段)

  ②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第4段)

  ③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第5段)

  ④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第6段)

  ⑤以雨天避雨為藉口(第7段)

  ⑥飢腸轆轆(第8段)

  ⑦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第9段)

  總結:作者童年時代真是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地去閱讀那些名著。

  (四)、品讀賞析(15分鐘)

  (過渡:透過剛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圈劃出描寫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你的體會。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請大家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兩方面入手圈劃出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指導朗讀。(在學生比較準確的說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速讀課文,思考:(1)“竊”的含義——偷偷的;(2)“讀”的心理——懼怕;(3)“記”的內容;怎麼記的?“我”竊讀時候的各種經歷;採用了倒敘的手法,遊山者為之賞心悅目的是峰巒起伏,為之驚心動魄的是懸崖飛瀑,賞文者喜歡的是盤繞於作者筆下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曲徑通幽的文章。運用倒敘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懸念迭起、波瀾起伏的妙處。(思考用課件顯示,這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著重講解。利用課件是為了更凸出、詳細地讓學生加深理解)

  2、在你們的眼睛裡、在你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學生呢?(小組交流)

  答:“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求知慾望強烈、卻因為生活的貧窮而買不起書,只能無可奈何地到書店裡“竊讀”。

  小結:出於對知識的渴望,作者渴望讀書,由於家境的貧寒,作者無力購書,所以只好——竊讀。(生齊答)

  (五)自主體驗、品析課文

  1、自讀課文,圈劃出心理描寫的字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2、我們看書都是在窗明几淨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軟舒適的沙發上,這讓我們覺得很愜意愉悅,但是,作者讀書時的這種“懼怕”的心理恐怕是我們沒有體會過的,那麼,我們再次深入文字,快速的閱讀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後一句話。

  (課件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指導讀這句話,要求讀得堅定有力。並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糧食哺育的是人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指揮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作者的快樂源於能夠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於同偉人對話,源於感受著書香氣,源於從書本中吸取各種營養。——讀書長大。

  (六)總結拓展

  1、請同學說說學完本課後的感受(或者瞭解林海音竊讀經歷後的感受);

  2、拓展(1)請舉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這樣熱愛讀書的例子;

  (2)指出:我們應該珍惜、充分利用並積極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

  (七)佈置作業

  這篇文章對你觸動最大的是什麼?請聯絡自己的實際,寫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提綱挈領

  板書是直觀教學的組成部分,我把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放學回家時到書店看書的經過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概括,使板書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也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