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3篇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1

  這一堂課,我堅持以兒童生活為起點和歸宿,實現了生活的再現、提取、整理、指導、迴歸過程。在此過程中,閃現了許多真切、純真的情感。

  1、創造性地開發並使用教材

  人教版的教材是開放的。本節課中,我在活動設計上依據教材,但是教學活動又不拘泥於教材,教學中特別注意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啟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實現了資源整合,促進了學生髮展。

  2、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

  體現課堂的“生活性”成了我這堂課的努力方向。

  ①“太陽還有什麼本領?在我們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嗎?

  ②在我們生活中都哪些地方用到了水……

  這些討論主題的設計緊扣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切切實實地圍繞“生活資源”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再現中又有了更真的體驗、更深的認識,可謂惟有“生活”,才是真諦。

  3、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徵

  為使我們的教學活動發揮其最大的效應,關鍵在於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主動體驗、輕鬆感悟。這一篇教材也正是準確把握了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了擬人的方式傳達著資訊。得益於這個提示,我在教學活動中用到的稱呼都十分貼近孩子的心。播放的“大地媽媽的自述”,“大地媽媽的三件寶貝”的動畫片,就很好地做到了從學生現實的體驗和童真的世界出發,引領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促進學生在快樂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生活中發展,帶領學生入情入境、悟情悟理。

  4、注重活動、遊戲中的感悟和體驗

  活動和遊戲、感悟和體驗是德育教學有效的重要途徑。看動畫、談感受、小遊戲等等……本堂課,始終引導學生在活動、遊戲中學,在感悟和體驗中提高。內容的呈現中,不斷的以活動和遊戲貫穿始終。透過活動使學生明白了一些生活道理,學生在“小遊戲”“小實驗”“假設想象”……中體驗感悟。學生雖然經歷了40分鐘的學習,但是下課時,仍然表現出異常活躍的狀態,學生帶著快樂與期盼離開教室。這是因為在孩子們看來,他們是在做自己喜歡的遊戲,參與自己喜歡參與的活動,所以體驗是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講,更重無意注意,寓教育於無痕之中。

  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深切體會到:如若教師期盼學生能在課堂上做到道德體驗入情,道德認識入心,那麼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學生。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2

  在教學思品與生活中《我們的大地媽媽》一課中,我運用了創設情境一環節,帶領學生到室外體驗感受,用眼、耳、鼻、皮膚等去接觸大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回到室內。首先讓每位學生進行彙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出大自然的美在哪裡。

  2、提出問題。在小組進行討論,外邊的空氣怎樣?陽光怎樣?空氣不在清新,我們

  生活又會怎樣?使學生能把問題解決課堂中。

  3、進行展示作品,觀看大自然的美,說出每幅圖展的景物。

  4、讓家園更美麗,談自己的設想,未來的家園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怎樣能實現。

  5、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人人表決,使學生體會到陽光、空氣、水是我們生命中重要三元素,我們的生活一刻也離不開它們。

  透過這節課,教師能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關注學生終生學習願望和能力,關注學生的智力生活,學習方式的發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學生的內心和表情看,學生樂學、愛學,體驗了學習生活,只有良好的學習心境,才能便被動的學習局面下走出來。

《我們的`大地媽媽》教學反思3

  這一堂課,我堅持以兒童生活為起點和歸宿,實現了生活的再現、提取、整理、指導、迴歸過程。在此過程中,閃現了許多真切、純真的情感。

  1、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

  體現課堂的“生活性”成了我這堂課的努力方向。其中①想象小朋友一天的生活;②介紹自己曾去過的地方;③說說自己周圍的汙染現象;④最近為大地媽媽做過什麼?……這些討論主題的設計緊扣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切切實實地圍繞“生活資源”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再現中又有了更真的體驗、更深的認識,可謂惟有“生活”,才是真諦。

  2、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徵

  為使我們的教學活動發揮其最大的效應,關鍵在於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主動體驗、輕鬆感悟。這一篇教材也正是準確把握了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了擬人的方式傳達著資訊。得益於這個提示,我在教學活動中用到的稱呼都十分貼近孩子的心。如“地球媽媽”、“大地的孩子”、“植物、動物朋友”等,還引用了一個深入淺出的童話故事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事半功倍地帶領學生入情入境、悟情悟理。

  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深切體會到:如若教師期盼學生能在課堂上做到道德體驗入情,道德認識入心,那麼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學生。在此基礎上,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孩子擁有一顆熱愛地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