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1

  本節課預設了這樣幾個目標:複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雖然教學環節進展的比較順利,但是回顧整個過程,總感覺有不少遺憾在其中,現反思如下:

  1、在出示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請馬上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後面感覺到當學生第一次讀完後,還需要再強調找出相關的句子,感覺應該做如下的修改,會使學生更清楚的明白要做些什麼,同時也避免了教師的囉嗦和嘮叨,提高了課堂效率,即1、請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2、在品讀“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裡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這一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雖然我在四人小組內讓學生進行圈動詞,同時進行表演的學習活動,但是學生在表演得不到位的時候,我沒有進行更多地指導,所以孩子們後面能夠講出的東西比較單一和膚淺,如果進行幾個小的問題設定效果應該會好很多:為什麼這麼用力呢?為什麼這麼慢呢?就可以體會出用心和盡心盡力的善良、愛護小動物和珍惜小生命的令人敬佩的少年的形象。

  3、分角色進行朗讀:2個旁白,一個演“小男孩”,一個演“我”,就發現孩子們的角色分工沒有分好,吵吵嚷嚷的,在這方面還需要協調;另外,在全班面前展示,不夠自信和大膽。

  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童心的可愛和珍貴,孩子們也積極踴躍的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可是感覺到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大,有一部分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有點不注意守紀律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新問題,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傾聽習慣。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麼怎麼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

  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麼跑到淺水窪裡的?淺水窪裡的小魚怎麼了?所以自然地就引著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麼在理解時引著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麼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麼呢?是看著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瞭解到了什麼,接著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

  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角色讀,接著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能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最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說說自己怎麼保護他,在這裡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說以後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還有呀,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麼處理呢?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3

  我所教授的內容是《淺水窪裡的小魚》前兩小節,在一節課35分鐘的教學時間裡,我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字、詞的掌握,到句、段的朗讀,到段的理解和感悟。

  上課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詩歌朗讀和觀看錄象的環節,圖文相繼出現,符合二年級學生學習心理的特點。但沒想到學生所激起的學習興趣沒有我預設的濃,所以當我提出問題“看了這段錄象後,你想說點什麼”時,只有個別學生能說到點子上。

  接著我透過一句話,自然地過渡到題目的出示:“……可是有一天,無憂無慮的小魚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繼而透過看圖解釋課題“淺水窪”,讀課題等,順利進入課文的學習。

  在學習第一小節中,我透過提出幾個簡單明確的問題來串聯,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理解了第一自然段內容,並能很好地讀出來。“這些小魚,正遭遇著怎麼樣的困境呢?”“還有什麼困難?”“這些小魚有多少呢?”“如果你是那些小魚,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我扶著學生感受“魚生存環境的危險”,體驗“魚的想法”。其中在適時的時間和內容上嘗試了各種學習方法,自己讀劃句子;對關鍵字詞的理解感悟;說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文字從文字中解決問題;投入角色想象說話等。但其中也有因預設不充分而造成的教學失誤。原本設計的一個教學亮點:對“困”字的感受。我自己感悟出很多層意思,但沒想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一時的課堂冷場。所以說預設很重要,但也要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加於學生。

  第二節的學習是個轉折,我也用了轉折性的過渡語進行匯入,“……終於,它們迎來了生的希望,是什麼呢?”這一節的學習我主要放在讓學生讀後感悟上,在學生充分讀和自學後,讓學生“找出動詞”、“演讀段落”、“說說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這個環節中,也因預設太高,造成過課堂的一時冷清。當我讓學生說感受最深的詞語時,預設和生成又出現了脫節,學生一直處於盤來盤去說表面的狀態,於是我拋開教案,進行了示範:示範讀,示範演,示範說,終於很快有了效果,學生有了“模本”,有了依照,開始有感受、說感受了,並且說得很好。所以說,有些知識一定要是直接給的,不要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設陷阱”、“假為難”。

  這個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學生讀得還不夠多,導致感受感悟需要花更更長的時間去引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不是假的。另外,我上了這課後,還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學生的課堂習慣養成很重要,養成在老師的指導和引導下能鑽研文字,感受文字,感悟文字。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4

  《淺水窪裡的小魚》是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文中小男孩保護動物、關愛生命的舉動讀來很令人感動。作為第一課時,我將重點還是確立在識字寫字與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上。整體來說,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有以下成功之處:

  一、創設情景,匯入課題

  在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出了家的概念,“藍天是白雲的家,大樹是小鳥的家”,並配之以圖片,鮮明的色彩讓學生們感受到有家的快樂。“那小魚的家在哪兒呢?”自然引出魚兒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場景。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浪卻將小魚兒衝上了沙灘,困在淺水窪裡不能動彈,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小魚兒會怎麼樣呢?由此自然匯入課文,讓好奇心驅使孩子們主動對課文進行閱讀。

  二、隨文識字,掃清障礙

  在讀文之前,我先把“扔”這個字出示了出來,因為這是前一課的生字,學生們還沒學呢!認讀正音之後再出示了“撿”,讓孩子們做做動作,進一步加深對字義的瞭解,從而發現它們是一對反義詞。接下來就要對課文進行初讀了,我提出了具體要求,讓孩子們自由讀兩遍,自讀完後,我想知道學生們到底讀得怎樣,所以就開始指名分段讀了。在學生讀文的過程中,相機正音,對於段中出現的要會認的生字逐個想辦法讓同學們分清生字的音、形、意,將生字教學寓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識記。因為這一課當中有幾個生字字形較複雜,不好識記,比如:蒸、死、繼等等,而且讀音需要特別的注意,如果集中認讀,估計學生一口氣要記住這麼多的字有點兒困難,可能會出現認了這個忘了那個的`情況,分散識字能夠有效化解難點,在讀文的同時認字,認字的同時學文,而不感到困難重重。

  初讀完後,此時學生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大致瞭解,而且將文中難讀的字、詞、句都一一弄通讀順了,這就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在生字的教學上,我注意到了逐層深入,步步落實,比較有效地落實了這一教學任務。

  三、讀中感悟,回顧生字

  當然,課文讀一兩遍是遠遠不夠的,接著,我再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進行第三遍讀,目的一是為了與生字多次碰面加深印象,二是為了引發出學生的情感加深感悟。在這一遍遍地朗讀中,我有意出示了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句子及詞語,為了不至於單調,我設定了一系列的情景,採用了不同的方式,比如:看圖理解讀,想象感悟讀,配樂朗讀,自讀自悟,個別展示讀等,在讀中自然引發出學生的情感,加深他們對文章的感悟。慢慢地,孩子們都走進了文字,似乎與文中的小魚兒同呼吸,共命運,所以在朗讀時可以聽出來每一遍都有所不同,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迴歸整體,指導寫字

  課文讀完了,我便出示了文中的幾個重點句,將這些句子串聯起來,構成文章的脈絡。句子中有四個本節課要會寫的字(“被”、“至”、“撿”、“乎”),由此,便又自然引入了寫字環節中了。寫字前,先整體認讀了一遍,再讓孩子們仔細觀察每個字的特點,有沒有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讓孩子們學會自主觀察。讓後我進行了範寫,寫的過程中提出生字的重點筆畫,提醒大家注意。

  回想本節課,卻也有很多的不足及遺憾之處,比如因時間關係我最後沒有讓孩子們再整體地將課文讀一遍,如果能夠從頭至尾地再讀一遍,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這個只能放在第二課時再進行了;缺乏足夠的教學機智,比如有個詞“甚至”,學生特別容易讀成後鼻音,以至於我越強調學生越容易出錯,其實在這時我可以考慮發動同學之間的力量,讓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糾一糾,這樣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留給學生寫字的時間太少,因為時間不充分了,所以我最後只讓他們將生字在書上進行了描紅,而《語文課程標準》中卻提出每節課至少要留十分鐘的寫字時間,這一點兒,我還有待加強改進,注意在時間上的把握。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有變化的動態生成系統,是一個不斷前進發展的環境,隨著教學程序的深入、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怎樣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抓住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還有待我探索。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能夠逐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地進行學習,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努力使之變成孩子們學習的天堂!

  《淺水窪裡的小魚》教學反思5

  匆忙的選課,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一次又一次地看課堂實錄,細細地琢磨文中的每一句話,似乎到處都是訓練點,當第一次把所有的閃光點聚在一堂課時,如自己所料一堂課40分鐘根本就不夠用,於是又進行了精挑細選。在其他班試了三次課,教案、課件修改了三四次,每一次都要忍痛割愛,最後終於在劉憲華老師發的課件和教案的指導下確立了本次的教學過程,又在薛娟老師的幫助下梳理了教學流程,特別是過渡語的設計。當講課的前一天晚上,我對著孩子和她爸完整地試講了一遍後,看看時間還有5分鐘的空餘時,我懸著的心終於放鬆了一點點。如果每一堂課都像講公開課一樣精心的備課,課堂效率一定會提高的很快,但這需要更充裕的備課時間。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以文帶文。我重點抓住小男孩救魚的動作描寫,讓學生讀、圈、悟,以體會小男孩的在乎以及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情感。然後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帶文學習,以加深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想法固然好,但是課堂上卻狀況連連,聽寫念詞和課件不對照,中間的預設“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句話,想著學生找不到,最後我補充給學生,結果課堂上學生說了出來,但和我設計的順序不一樣,於是只能進行臨時的課件放映調整,使我的心情又緊張了幾分。接下來的補充填空,“這條__________,

  這條也__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_______。”學生被我的緊張所感染,也沒有發揮好,有點冷場了,看著時間所剩無幾,我心急如焚,卻無所適從。結果課堂上我變得語無倫次,囉嗦繁雜,造成了嚴重的拖堂。下課了我的心情仍然久久無法平復。所以我在微信中感慨:課前緊張,課中口乾,課後忐忑。

  經歷了這次課堂的歷練,優點有:

  1、對學生進行了閱讀方法的引導,畫句子、圈詞語、感情讀句子,並把方法及時在以文帶文中進行運用。

  2、加強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我覺得用重讀詞語、去詞師生對讀的方法,學生讀書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3、學生能以詩的形式談感受是我沒有想到的,可見只要學生能深刻體悟文字的情感,便能自然而然出人意料的流露出來。

  但更多地暴露了缺點:

  1、缺乏課堂機制。心理素質太差,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足,這一切,究其原因是因為囊中羞澀,需要加強學習,而讀書、博覽群書是最好的學習。

  2、在課堂設計上還不夠大刀闊斧,比如課堂上的“一邊……一邊……”在本課可以不用練習,因為學生基本上都已掌握。今後要緊扣教學重難點,對教學過程刪繁就簡,一課學生有一得就行了。

  3、在備課時要充分備學情,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之,我覺得每個人的課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活動中學習,去領悟知識的真諦,這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一句話,讓語文煥發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