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是順應作者寫作順序,從整篇詞入手再回歸詞本身。設計的教學包含了整首詞,教學時以激趣為主,部分點撥,部分點到即止。希望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瞭解詩詞作品不是僅僅明白詞中幾句話的含義。“哪裡會十全十美呢!”教學預設如此,課堂教學也如此,可是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即使沒有十全十美,我們也在努力讓它變得更加美好!

  在教學最關鍵的轉折處,“世上本來就是……哪裡會十全十美呢”,請同學們自讀後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大多數談的是月亮與人生的相似,沒有提到“十全十美”。什麼是“十全十美?”在蘇軾眼中應該是沒有分離,沒有悲傷,在這中秋之夜與親人團圓!如果從這個詞語出發去談理解,再出示“哪裡會十全十美呢”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必然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才能為下文理解殘月的美,理解人生的耐人尋味作好鋪墊。

  可見,在備課時思路狹隘,站得不夠高,就詞本身理解詞義,自然學生的領悟只停留在了表面。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2

  《但願人長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教學本文,我注重紮實訓練:

  一、以詞引意

  本文的一個重點就是理解詞的意思,而這個意思就是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詞意,從而加快背出呢?我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意,接著再瀏覽全文,從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內容。用小黑板出示內容,讓學生比較,比較的過程就是學生快速動腦記憶的過程,學生髮現其實意思很好記,多讀幾遍,多比較幾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詞意記住了。再花點時間背誦一下,就熟練了。

  二、想象說話

  本文可供訓練說話表達的地方頗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會說些什麼?會想些什麼?比如蘇軾還會埋怨些什麼?比如創編詞,等等。有的採用填空式激發,有的採用語言情境激發,有的採用回憶討論式激發。學生們在王菲的《水調歌頭》的音樂中,靈感得到激發,情感得到昇華,表達也自然順暢許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學中,教學到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蘇軾的心緒不寧,我和學生們一起回憶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講了許多開心的往事,以此鋪墊,用自己快樂的心境和蘇軾的孤獨情緒相比較,從而深切感受蘇軾的惆悵。適當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學生的理解。

  學完本文,我們一起吟誦了《水調歌頭》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調歌頭》,在音樂中,又一起吟誦了蘇軾的其它詩詞。那種氛圍,我也似乎來到了蘇軾的那個年代,來到了蘇軾的心境,感覺飄渺但很愉快。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3

  我在教學《但願人長久》一課時,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景,透過播放音樂,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蘇軾當時的心情。由於他和他弟弟分別7年了,特別想念弟弟,看到天上的圓月,他埋怨起來,為什麼在別人的分離時月亮變的這麼圓,這麼亮創設這樣的情景,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透過讓學生在感情品讀中體會親情,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意境。隨後,我又問學生你在中秋節這一天有沒有和親人分離的場面,你又有什麼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姐姐在遠處上學,去年中秋節這天她沒有回家來,我們吃月餅的時候很想念姐姐,我想此時此刻,姐姐要是能和我們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那該有多好啊。有的同學還說在過中秋節的這一天。爸爸打工在外,遠離家鄉,一家人都很想爸爸,接著我問,你此時此刻的心情也和詩人蘇軾的心情是一樣的,用哪一句話來表達,學生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明白了他們確實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用這樣的方法理解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一、抓點悟情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於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為埋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透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複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字的體驗。

  最後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透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牽線品讀

  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家、詩人喜歡借月亮抒發內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時,以月亮為線索,引導品讀感悟《但願人長久》,教學開始以中秋節匯入,說到中秋節,班上多數學生並不清楚,很多學生將他與重陽節混淆,我向學生介紹了一下中秋節,重點突出了它是閤家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人們常常望月思鄉,懷念親人,盼望親人團聚。匯入課題後我和學生共同欣賞了王菲的一曲《但願人長久》,優美的旋律將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調了上來。接下來,圍繞月亮讓學生背誦了一些經典詩句。

  第二自然段“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一句,學生讀到這兒自然想到這正是親人團聚的時候,蘇軾也正是由這明月激發起思念親人的痛楚,觸景生情。所以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腦海裡彷彿浮現出與弟弟一起生活時的快樂情景。

  三、合作探究

  在本課教學中結合需要我多次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節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我讓學生在小組中也進行了交流,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讓小組長作了簡要記錄。下課後我將小組交流的結果收了上來,有的個小組長記錄很好,有的還不會記,後面我將進行指導。小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學習收穫,有的小組也發現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後來又進行了組際交流。

  蘇軾的情感變化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思念、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最後我讓學生結合本文的學習畫了思維導圖,課上畫了一會兒,回家讓學生進行了完善。

  雖然整堂課還算比較流暢,但是遺憾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4

  此課的教學,我認為以詩文對照理解古詩文為重點,亦是難點。

  古詩文特別是經典詩文的意思在老師們的眼裡可能已經爛熟於心了,可是對於才剛剛接觸古詩文的孩子來說,還沒那麼容易。特別是本文中出現的那幾句經典語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句詩要配合前面的第五自然段內容來理解: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裡會十全十美呢!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因為有些孩子有與親人分離的經驗與體驗,所以他們能夠體會一些分離的痛苦與難受,但是他們談不上有多深的情感,因而難以體會詞中的美好祝願與深遠意境,但意思必須懂得,經典必須記得。

  先背誦下來,再慢慢體會,在本課的學習中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5

  在上這課之前早已備好了課,開學初,就把蘇軾幾首有名的詩詞列印給學生,利用早讀課間帶領學生讀一讀,背一背。

  上課時以歌曲《但願人長久》匯入,因為以前中秋聯歡會時學生就學唱過這首歌,所以學生都會唱,學生的情緒很高漲,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然後以這首詞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創作這首詞引導學生著問題讀課文,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給課文分段落時,教參的提示是分為3個段落,而學生自然地把第一小節分為第一自然段,我覺得這樣分也可以,甚至比教參上的更科學,因為第一小節只是介紹了蘇軾的身份,並沒有涉及到創作原因(思念弟弟)。課堂上,教師起著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我個人認為自己這一點做的還是不錯的。嘿嘿嘿……

  第二課時讓學生找出蘇軾感情變化的詞語,原以為學生不能很快找到,真是低估了學生,原本最怕動腦筋的學生,竟然第一個說出來,我狠狠地表揚了一頓,結果他精神了一節課!

  不過在引導學生理解蘇軾是個怎樣的人時,很失敗,很吃力。後來索性不講了,越講越亂,還不如不講。學生無法理解什麼胸襟開闊,我想學生會背《水調歌頭》以後應該會漸漸明白的。

  但願人長久的教學反思6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喜歡他豁達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更愛他人生十六樂事的超然之姿。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也愛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快意灑脫……讀蘇東坡,詞句翩然間仿似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們走來。

  《但願人長久》這篇課文便透過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詞中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課文情節生動,語言通俗精練,意蘊深遠。作為一篇“文包詞”,文中的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蘇軾透過詩詞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的祝願,而課文正是透過故事把詞中的情感表達出來,轉化為對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

  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回去查詢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教學時,我首先透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引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回憶佳節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繼而,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後,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欣賞配樂的《水調歌頭》全詞,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