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範文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1

  《鴨子騎車記》是美國作者大衛夏農的作品,講述農場裡的一隻鴨子有了一個瘋狂的念頭——騎單車。它果真騎上了單車,一路上遇到了農場裡八種不同的小動物,他們各自腹誹鴨子騎車這件事,儘管如此鴨子依然堅持,並且越騎越熟練。最後,一群人來農場把自己的單車停在那裡,而所有的動物有機會一起騎車狂歡。繪本文字簡單,圖畫以鮮亮的暖色調為主色,鴨子朝著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對學生很有教育意義,可謂圖文並茂,思想豐富,很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閱讀,幫助他們開啟閱讀之門。

  本堂課的設計,是想透過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享受繪本帶來的閱讀的快樂,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圖畫,發現畫面表達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以“潤物細無聲處”滲透閱讀的方法;在欣賞繪本那惟妙惟肖的圖畫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眼神,並展開了合理的猜想。猜想,引發了興趣,訓練了思維,激發了想象。課堂上,他們的答案那麼精彩,他們根據圖畫想象的動物們的語言,有的幾乎與原著一模一樣,我不得不信服“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他們真的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們的表現完全地闡釋了:“一本繪本至少有三種故事:文字講述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圖文結合產生的故事。”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沒有讓學生獨立閱讀的環節,對於各個小動物的想象缺少層次。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2

  《鴨子騎車記》是一本特別好玩的繪本,繪本中每一隻動物的神情和動作都值得我們細細去讀和品味。在設計這個繪本教案的時候,我著重選取個別的動物讓學生去觀察和想象,讓他們自由地想象,大膽地猜測。

  然而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現將問題和改進方法總結如下:

  1。將繪本分割得太細,重點不夠突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整體觀念

  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每隻動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我都一一講述,其中選取了“貓”和“馬”作為本次課重點講解的動物。先讓學生猜一猜貓會想什麼,再提問你是怎麼猜到貓會這麼想的。引導學生想象和觀察,學會抓住動作和神情;在講到馬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觀察馬的表情和動作,透過馬的動作和神情,猜猜看這是一匹怎麼樣的馬,再透過馬的性格特徵,才猜測馬當時在想什麼。

  然而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時間其實很多,所以我把原來想簡單帶過的動物,都讓學生讀一讀對話,於是導致了重點不夠突出、把繪本分割得太細的問題,學生聽故事的時候總是被打斷。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我想有兩個:一是我在貓和馬這兩頁ppt中挖得不夠深入,如果設計小組討論,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猜想,在指名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多一些孩子上來分享,可能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會更高,而且更能深入瞭解小動物的想法;二是我的應變能力不足,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我不能立即想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於是導致了這種情況出現。

  2。拓展部分,難度太大

  整個繪本講完還有五分鐘,於是我讓學生將帶來的寫話本開啟,當堂課完成本來作為課後作業佈置的“繪本創編”。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於是學生聽到任務的時候,一個兩個都坐著乾瞪眼。

  後來聽了聽課老師們的.建議,修改如下:如果時間多出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對繪本進行昇華:

  將繪本故事從頭到尾完整地再讀一次,一是讓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欣賞繪本故事,二是學生可以體會鴨子的自信勇敢以及動物們從不屑不理解到支援和參與的轉變;

  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生活中,是否遇到過跟鴨子類似的經歷,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當別人都否定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最後的繪本故事創編,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現場說一說,創編故事,老師可以在ppt上做一些簡單的引導,對於學生來說,說總比寫和畫要來得簡單多了!

  經過這次的繪本課,我總結學習了很多,希望自己下次課可以有更加成熟的教學技巧,更好地掌握課堂。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3

  《鴨子騎車記》這節課我重在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圖畫,發現畫面表達的意思然後鼓勵他們進行猜想;並在欣賞繪本惟妙惟肖的圖畫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表情、動作從而來想象角色的內心活動。開始時我在講述鴨子遇到的動物這部分時,是不出現文字的。因為圖畫遠比這些淺顯的文字有趣得多。這樣孩子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畫面上,從而去捕捉到更多隱含的資訊。孩子們都能從馬的眼神和半咧的嘴看出馬的高傲和不屑,也能抓住狗追著跑的動作來推測出狗對鴨子騎車的嚮往。出示完這兩幅有代表性的圖畫後,我及時歸納了學習繪本的方法。即:抓住表情和動作來猜想角色的內心活動。隨後,我讓孩子以小組為單位,並給他們分發沒有文字的其他動物圖片,讓他們用習得的方法來進行猜想。並透過演一演的形式來深化孩子對繪本的理解。

  這節課中,我選擇把更多時間交給孩子去說,讓孩子擺脫傳統語文教學中寫背的壓力。這樣更能解放他們的天性,使學生在自由、大膽表達的過程中提高觀察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

  繪本是一種趣味性很濃的文字,因此,如果老師缺乏上課的熱情,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也難以得到提高。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儘可能地透過豐富的語音語調和表情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繪本教學的趣味。但是畢竟是第一次接觸繪本教學,準備的時間也比較緊張,我的這節嘗試課仍有非常多不足、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有很多新的教學思路。繪本探索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我還需多多向優秀教師們學習,不斷摸索,不斷提升自己。

  《鴨子騎車記》的教學反思4

  “繪本閱讀”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圖畫版面大而精彩,繪本中飛揚著的圖畫給予孩子想象的空間,繪本中的圖畫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著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蘊與感覺,引導著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看到那麼多好看有趣的繪本,我一直想嘗試一下繪本教學,於是在本次的雙高課執教活動中我就選擇了繪本《鴨子騎車記》,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講了一隻快樂的鴨子,它的快樂來自於它的執著與好奇、瘋狂與探險!故事中的鴨子不甘心自己一個人快樂,它想把騎車快樂的感覺告訴身邊的每一個夥伴,把自己的熱情傳遞給大家。

  在執教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敢想、敢說,每出示一張圖片就讓學生從細節處觀察,從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如出示鴨子碰到母牛這張圖片時,便引導幼兒觀察母牛的表情,鴨子騎車的動作等,再啟發幼兒想母牛看到鴨子騎車心裡的想法,這樣一步步引導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延伸活動出示一張鴨子看著拖拉機的圖片,更進一步激發起幼兒再次跟著鴨子冒險的歷程,為孩子再次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做好鋪墊。

  繪本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非常低段的孩子閱讀的。它對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嘗試上了這一節繪本閱讀課,但我依然很迷茫彷徨,課後留給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和追求:繪本閱讀活動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怎樣才能上出繪本閱讀所獨具的魅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探索,與大家共同交流,集思廣益,真正有效地上好繪本閱讀課,讓兒童在經典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