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1
分數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各種數量關係比較難分析、判斷,選擇一個合適的解答方法,透過我近年來的教學,對這部分知識有以下體會。
1、分數應用題的基礎題型是簡單的分數乘法應用題,要抓住的就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單位“1”×分率=對應量,包括分數除法應用題,仍然使用的是分數乘法的意義來進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這個關係式吃透,從中總結出“一找,二看,三判斷”的解答步驟。找:找單位“1”;看:看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判斷: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簡單的分數乘法除法應用題中,反覆使用這個解答步驟以達到熟練程度,對後面的較複雜分數應用題教學將有相當大的幫助。
2、教學到教複雜的分數應用題時,要抓住例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難的兩種題型加強訓練,就是“已知對應量、對應分率、求單位‘1’”和“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這兩種題型,對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線段圖的優勢,讓學生從意義上明白單位“1”×對應分率=對應量,所以單位“1”=對應量÷對應分率。在訓練中牢固掌握這種解題方式,會熟練尋找題中一個已知量也就是“對應量”的對應分率。對於後者,要加強轉化訓練,要熟練轉化“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變成“甲是乙的1+(或-)幾分之幾”,對這種轉化加強訓練後學生就能輕鬆地從“多(少)幾分之幾”的關鍵句中得出“是幾分之幾”的關鍵句,從而把較複雜應用題轉變成前面所學過的簡單應用題。
3、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1)畫線段圖進行分析。對於一些簡單的分數應用題,教師要教會學生畫線段圖,然後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如果單位“1”對應的數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數量對應的分率;如果單位“1”對應的數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數量對應的分率。
(2)找等量關係進行分析。有許多的分數應用題,題目中都有一句關鍵分率句,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一句話翻譯成一個等量關係,然後根據這一個等量關係,即可求出題目中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進行分析。有部分分數應用題,可以把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轉化為比,然後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進行解答。
總之,分數應用題的學習的確有難度,但並非難以理解和接受,我將其以上三點用了六句話進行總結了一下,做分數應用題時,“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則加,比1少則減”。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瞭解知識結構中前後知識點的關係,這部分的教學會變得比較輕鬆。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2
分數應用題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本節課在各個方面我都小心謹慎,為學生透過各個方面幫助他們來理解。
本節課,一是讓學生對分數除法應用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二是便於學生溝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之間的聯絡,進一步明確分數應用題的分析方法。透過教學,也達到了這個要求。 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由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轉化為其他數量關係解分數除法應用題,或直接根據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式解此類應用題的過程,透過分析、比較、歸納,溝通分數應用題之間的聯絡,切實讓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從中體會轉化、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答案不惟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智力較好、反應較快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掌握了較多的方法,但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講,很可能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好。由於學生間存在差異,方法也是五花八門,能不能有一種基本方法或較易的方法,讓學生都能掌握?這讓一線的教師感到困惑。在這堂課中,很好地處理了兩者的關係。當在解決例1時,學生提出各種方法後,教師讓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討論,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基本方法,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當然有責任推薦一種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這裡,與以往不同的是,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是在自己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式地接受。
其實,教育的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學的過程中,而不是體現在具體的結果上。讓每一個學生有選擇適合自己方式的空間,這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實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許多課本上無法展示的知識,並逐步確立自己的個性,提高判斷能力,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得到全面發展。
在教複雜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教學時,我能夠由一步題匯入,透過一步應用題和較複雜對比進行教學,先從已知和已知條件關係比較,再從已知和問題的關係比較,使學生明確較複雜應用題條件和問題是間接的,要兩步計算,對結構有明確的理解,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我重視培養學生審題、畫批、畫圖、分析綜合能力,讓學生人人過,這樣學生在解題能力上有了和大提高。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3
分數應用題教學即將結束,我認為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如何實現“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相互聯絡,同時培養他們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 分數應用題是以分數的意義為基礎,是分數乘、除法的應用。
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是分析分數應用題的依據。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乘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是相當重要的。
二 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絡
(一)分數應用題與整數中的倍數應用題本質上是相同的。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是比較兩個數的倍數關係。習慣上把大於1的“倍數”說成“幾倍”;而小於1的“倍數”說成“幾分之幾“。所以,教學過程中以整數的倍數應用題為基礎,將兩類應用題統一起來,並且要求學生分清“幾倍”和“幾分之幾“。
這樣,學生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學會了新知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同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的幾倍”、“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與“已知一個數的倍是多少,求這個數”也是相同的。
當然存在個別同學由於基礎差,不能緊跟老師課堂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我採取了在班內個別輔導的方法,並且效果不錯。
(二)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絡。
分數應用題中都在單位“1”,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解題時應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單位“1”之間存在怎樣的等量關係試,從而正確求解。
(三)分數應用題與比的應用題也可以相互轉換。
分數應用題和比的應用題都可以轉換為整數的分數應用題。例如:
1. 一次考試,六年級有45人達到優秀,達到優秀的人數和未達到優秀的人數比是5:3。六年級共有多少人?
2. 一次考試,六年級有45人達到優秀,達到優秀的人數和未達到優秀的人數比是5/3。六年級共有多少人?
這兩道題中的5:3和5/3都可以理解為“達到優秀的人數”是5份,“未達到優秀的人數”是3份。列式:45÷5×(5+3)=72(人).
要求學生會將比例應用題轉化為分數應用題來正確求解。當然對於基礎較差一些的同學,我只鼓勵記住、弄懂一種解題方法。
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絡,溝通了前後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學好分數應用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4
分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對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學好分數應用題,將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既能熟悉和掌握各種型別分數應用題的內容、特點、數量關係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類複雜分數應用題的應變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覺得要學會分數應用題必須紮實地打好兩個基礎。
一、分數乘法的意義
傳統的分數應用題的教法,在找標準量時,讓學生死記“是、佔、比、相當於”後的量來找單位“1”。題目若求比較量(即所謂“知一求幾”),就用乘法來計算;題目若求標準量(即所謂“知幾求一”),就用除法來解答。這種機械模仿的呆板教法,不利於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算理,會嚴重束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要克服這種弊端,就要加強分數乘法意義的教學。
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時,要注意溝通與整數乘法意義的聯絡。現行教材100×3就是求100的3倍,100×1.5就是求100的1.5倍,引出100×個數的幾倍,實質是一樣的。這樣使學生感到新知不新,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加強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性練習
分數乘法應用題是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基礎,分數除法應用題是由分數乘法應用題演變而來的,兩者緊密聯絡易於混淆。因此,在教學時要加強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求新、求異、求同、求實;要靈活多變,使學生在多變中思辨、糾錯、探討、溝通,以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1.透過對比,加深理解。
如教學例題“小營村有棉田64.8公頃,佔全村耕學生用以下方法加以對比:
(1)直觀線段圖對比。
(2)已知數量的內在聯絡與解法對比。
全村耕地面積有多少公頃?
全村有耕地64.8公頃。
2.透過多變溝通聯絡。
如教完分數應用題後,可以組織學生作這樣的練習:“甲倉庫存糧120噸。乙倉庫存糧多少噸?”要求學生分別根據以下各條件列式解答:
數乘法應用題融於一題多變之中。
在教學實踐中採用上述方法教學分數乘、除法的意義,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正確地運用概念分析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反思5
分數除法簡單應用題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學嘗試: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學。
一開始,我就改變由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做法,直接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班級的人數引出題目,再讓學生介紹本班的情況,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透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髮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絡,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並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透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複習時要注意三種分數應用題,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以及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三者之間的聯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是以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這樣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輕鬆,教師教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