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春天的色彩》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美術《春天的色彩》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美術《春天的色彩》教學反思1
《春天的色彩》一課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春天,但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單純的以色彩作畫的形式很難理解,當然也難以下手。於是我主要透過欣賞一首兒歌《滴哩滴哩》,讓學生不斷地回憶找春天的色彩,並不斷地引發不同的色彩特徵。在整課教學中我以找春天中的色彩為線索貫穿全課,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動腦、學會觀察並學會表現,如同一朵花的紅也是不一樣的,同一片葉子的綠是不一樣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並從中嘗試總結繪畫方法。觀察與表現是本課的中心環節,有觀察才有發現:季節的魅力;有感悟才有激情:色彩的美麗;有激情才會有表現:美的創造。
以往給一年級上這節課時,都是讓孩子們用春天的色彩再來表現春天的景物,而且一再強調春天的主色調就是淺綠色(因為上學的時候學習色相時老師就是這麼教我們的)。但我仔細研究教材後,我覺得我以往的教學是存在知識性錯誤的,至少是老師的認識錯誤。人與人對事物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怎麼能強求所有的孩子必須用綠色來表現春天呢,這完全是抹殺了孩子的獨特性!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只是引導學生說出了春天中出現的色彩,強調了初生的“嫩嫩的”色彩,而沒有限制學生對色調的運用。
透過聽歌曲《春天在哪裡》初步感受春天,說一說春天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引出課題。然後欣賞春天的影片讓學生在春天中繼續找尋春天的色彩,學生找,我出示相應的色卡。再讓學生說一說這些顏色象徵著春天的什麼事物,能否用這些春天的'色彩來表現春天?
我為學生的創作設定了三種方案:表現春天的色彩表現景色、用彩色的線條、色塊表現春天的感覺、用彩紙剪貼表現春天的感覺。學生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春天。我先後領學生欣賞了比較具象的春天,吳冠中、康定斯基的比較抽象的春天,以及我用線條、剪貼表現春天。
我覺得這次作業的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從學生的作業就能充分體現出來,有個性、有特色!
一年級美術《春天的色彩》教學反思2
一.體現問題性:
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如在匯入新課時,利用好朋友“春姑娘”與學生問好,然後我創設了舞會情景,問題緊扣課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接著情境教學:
①啟思:春天主要有哪些顏色呢?誰來說說?②課件討論:她們是如何裝扮自己的?在什麼部位進行裝飾?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三、體現體驗性:
體驗使學生學習進入生命領域,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本節課激發了學生,讓學生體驗到了自己設計創作的樂趣,也有利於想象力和創作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集體創作思考,體驗美術活動充滿著活動與創造。
四、體現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值得探討的問題:
1.課堂上有一些學生思維敏捷,搶著發言,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不可能經常提問這些學生,這些學生幾次沒被提問到就不舉手了,怎麼辦?
2.本課我是以學生創作為主,一些折、疊、搓、捏的方法還不夠。但教會學生將有助於孩子們在課後中的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