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一課是一篇文言文,我覺得指導學生理解這類文章,必須重視方法指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1

  《鄭人買履》是初中生學得第一篇文言文,而文言文裡又有許多語法知識需要學生來掌握,如:一詞多義、實詞、虛詞的用法等。我認為這些知識不能單靠教師的一位灌輸,而應該讓學生在對文章有所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建構起文言語感。

  上課之前,我先和學生一起討論什麼是寓言,介紹《鄭人買履》的作者和寫作背景,讓學生先從一個大的整體來接觸文言文。透過交流預習感受,探討總結文言文四步學法::讀準、讀通、讀懂、背誦。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原文、探究寓意和背誦積累

  課前交流預習感受,既可瞭解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利於拉近教師和學生間的感情,使課堂一開始就洋溢著自主學習的氣氛。

  掌握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讓學生終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異音字,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如《鄭人買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讀“dù”而應讀“duó”。“寧信度”一句中的“度”應讀“dù”。因此,在初讀文言文時,我讓學生先仔細聽教師範讀,在課文上標記易錯字,接著自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為止。這樣就能引導學生解決了讀通、讀順文言文的問題。

  蘇教版的《鄭人買履》文言文有比較清晰移動的註釋。因此細讀課文時,學生對文章內容也比較好理解。教師要做的就是對一些比較特別疑難字詞提供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鼓勵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聯絡上下文,去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說清楚,以達到讀懂文言故事的目的。當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內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後,這時再進行個性化的誦讀,學生定會讀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但是,由於課前學生預習沒有做充分,這節課我的教學程序亦未沒有把握好,誦讀不紮實以至於沒有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個做容易出彩的環節。

  之所以說學文言文難,是因為文章裡經常會出現實詞、虛詞的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我們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鄭人買履》中的“度”前後意思不同,一個解釋為“量好的尺碼”,另一個解釋為“量長短”,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瞭然。還有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在《鄭人買履》這則寓言小故事出現五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何不試之以足”?但幾個“之”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有動詞“到~去”的意思,有名詞“尺碼、腳”的意思,情況比較複雜,教學時學生先找出所有帶“之”的.句子,然後弄清楚分別是什麼意思,最後透過分類彙總,在全班進行交流,得出“之”有兩種用法:1、代詞,代表某種事物;2、動詞,到~去。同時還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綜合比較、觸類旁通,才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之目的。

  俗話說讀書志在明理。《鄭人買履》以淺顯易懂的小故事表達深刻哲理。學生在讀熟課文,讀懂故事內容之後,教師要鼓勵他們聯絡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談一談學完課文之後的體會,說說故事中告訴人們的道理,並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受到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閱讀質量。

  這則文言文寓言內容精煉、生動,節奏明快,有豐富的哲理內涵。在教學之後,要求學生熟讀背誦,對理解寓言寓意以及為今後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對於語言的積累和接受文化薰陶都大有裨益。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後,依據故事文言文故事以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但由於學生的知識程度有限,因此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此次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讓學生合作探究鄭人形象,透過學生的評價,使學生對鄭人,對課文的寓意更加理解。另外課文中實詞、虛詞、通假字等字詞的意思要求學生要深知熟記,並在課後複習積累,為以後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

  初一的文言文更應遵循多“讀”的教學原則,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悟;讀、背;細細品位,進而積累,日後再細作研究。可是考試時卻考得相當精準,那麼如何設計文言文教學?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這還需要教師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把握。

  總之,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現代文閱讀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同時又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以有效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反思2

  1.關於誦讀

  《鄭人買履》是一篇文言文,新課標對小學階段文言文的要求只是“誦讀優秀詩文,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來體味作品的情感與內容”,所以教學設計中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誦讀文章。這樣的誦讀,在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身上,是適用的。但是對第二次碰到文言文的學生,則應當減少誦讀的時間,創新誦讀的方式,才能夠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2.關於寓意

  本課的寓意理解是難點,學生的思維,需要從“用度是對的”這一個層次,上升到“時間不夠時還堅持用度就不對了”這一個層次,從而體會到“變通”的真正含義“隨條件變化而改變應對方法”。如果不把學生的思維的口子撕開,學生永遠停留在書面的“變通”二字,卻沒有真正的理解。

  要讓學生認識到“用度是對的”,必須讓他們知道“度”的作用是幫助鄭人買到長短合適的鞋子。這樣,用“度”順理成章。然後對比文中鄭人用“度”卻不對這麼一個事實,從而打開了他們的思路。

  3.關於考點

  雖然課標的要求異常簡單,但是一線的老師們都會考慮到考試的現實問題。在本課中,考點有三:其一,“履”字的字音、字義。其二,“度”字的字音、字義。其三,準確說出寓意。所以在教學中,還需要浸潤這二字的字義,也必須出示完整的表述寓意的句子,加深學生的記憶。

  4.關於教材解讀

  本課,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有另外一個思路。從課文第一句,作者就在樹立鄭人呆板的形象:別人“且置履”,直接上店裡用腳試,他“且置履”,卻“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課文中間寫他買鞋又丟三落四忘了帶尺寸,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都這樣了,還想著“反歸取之”,最後“不得履”,還一本正經給人說自己“寧信度,無自信”,到此,鄭人呆板不知變通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了出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解讀文字,學生對於韓非子謀篇佈局的功力也能感悟一二,立意就會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