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識字的小秘密》教學反思範文

《識字的小秘密》教學反思

《識字的小秘密》教學反思範文

  新課程強調:識字教學我們不能侷限在教科書上規定的那些生字,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所以,我們要準確地把握住識字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並掌握識字方法。《識字的小秘密》這一課為學生揭示了形聲字的秘密,讓學生學會使用形聲字的規律去識記生字。

  我們知道,中華漢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它形象優美,極富魅力。識字教學的難點在於識記字形,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漢字字形,而是要經過一個精細辨認漢字各組成部分的階段。儘管一年級學生在知識量的掌握上少而又少,但如果我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充分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在觀察中尋找識字的樂趣,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將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的習慣,使學生不斷形成自主識字、獨立識字的能力,是有可能讓他們的知識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的。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於形聲字總是容易搞混,有的是音近、形近替代錯誤,有的是缺少或增添筆畫,有的是同音替代。針對這些現象,我鼓勵學生結合字的意思認識字的形旁,讀準字的讀音掌握字的聲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形旁”與“聲旁”的'異同,理解區分同樣聲旁形聲字意義上的不同以及相同聲旁形聲字讀音上的不同。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自主發現形聲字的規律,感悟藉助形聲字的規律來識字的方法。例如在教本課生字“澆、燒、饒、撓、翹、曉”時,我採用歸類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形聲字進行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側重從字音、字形和字義上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髮現它們都有“堯”字,拼音中都有“ao”,另外,用水就是“澆”,用火就是“燒”,用手就是“撓”。 這樣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規律就自然而然揭示出來了。接著,我再讓學生讀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什麼是識字的小秘密,對形聲字的特點進行歸類總結。掌握這一規律後,學生運用學法,就可以很快地辨認 “悶、問、聞”這三個相近的字和其他一些字了。如此一來在使用這些字時就不會相互混淆,寫錯用錯了。這樣獲得的知識,學生掌握得較為牢固,對於自己探索發現的這一形聲字的規律,學生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也會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

  識字教學是一項艱鉅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地總結、積累和探索識字教學的經驗方法,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識字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基本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個由“學會”變成“會學”,二個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