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新課改中教學行為反思範文

新課改中教學行為反思

新課改中教學行為反思範文

  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即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如何提問、如何講解、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結合新課改背景下有些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如下:

  一、教師的提問技能

  ①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引導學生思考;②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絡,有針對性,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思考;③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便於學生操作,有層次性,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面廣;④教師提出的“問題”能提供知識獲得的科學途徑和策略,有助於學生促進知識間的遷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各層次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教師“講”的藝術

  “講”就是“滿堂灌”,“講”就是“填鴨式”?就是“學生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不!他們之間不是等號。新課程需要老師講。新課程需要老師怎樣“講”呢?首先我們要將功夫放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上,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講什麼”和“怎麼講”這三個問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的精要的“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見,葉老並不是一概的反對老師講,相反,倒主張“精要的講”,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的講。

  我們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沒有挖掘體會,該掌握的沒有掌握,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缺少課堂教學應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

  三、有效的合作學習

  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是“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凸現了,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也舉起來了,話也多起來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學生是“動”起來了,但稍作注意,問題很多,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每次只用二、三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的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於失控,教師缺乏組織教學的策略;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思維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如何提高對合作有效性的指導;有的不管問題是否適合採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不論問題大小、深淺一律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