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9+幾》教學反思範文

《9+幾》教學反思

《9+幾》教學反思範文

  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透過比較,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教學重點是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口算,難點是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幾個環節進行反思分析:

  複習準備環節是複習數的組成,指名或開小火車口答:幾可以分成幾和幾。成功之處在於讓學生觀察出“都分出了‘1’”,為學習“湊十法”做了較好的鋪墊。不足之處在於設計的習題是按順序填空,易使學生直接按規律報出答案,而沒有一個數的分解的思考過程,應該打亂題目順序,將學生的思考重點放到“幾”可以分成1和幾”上。另外提議:重點處“都分出了‘1’”要多請幾個學生說說。最後教師說出的“10加幾就等於十幾” 這句總結性的話很重要,可為後面學習新知做下很好的鋪墊。

  學習新課環節,在例2擺一擺,算一算中,首先,學生提出的新方法:移動2根小棒,和9湊成11,11再加上5得16,應該給予肯定,充分體現出演算法的多樣化。其次,不要讓學生單獨擺小棒,應該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有幾種擺法,認為哪種方法最好,再彙報。這樣就同時培養了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例3算一算中,是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說計算過程,有學生提出另種方法:例如:先想到10+7=17,再想到9比10小1,所以答案也小1,得16。不應僅僅侷限於“湊十法”,其它的好方法應該給予肯定,充分體現出演算法的多樣化。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許多東西是教師難於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

  在引出新方法環節中,我先提問:透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加幾了?學生每說一個算式,我就寫下一個算式,並讓學生說出得數,說完整後,板書顯示為: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找規律,得出更好的計算方法:

  師:看看所有算式的第一個加數,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個加數都是9,沒有變。

  師:那麼第二個加數呢?

  生:第二個加數不變化了,是逐個增一。

  師:真不錯,那麼和呢?

  生:和也隨著變化,也是逐個增一。

  師:我要問一問你們,“1”這個小朋友跑到哪裡去了?

  生:“1”到9裡去了。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仔細,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和的十位與個位,你又能發現什麼?

  生:十位上的數都是1,個位上的數是逐個增一

  師:對了,而且和的個位上的數還都比第二個加數少1,你們發現了嗎?

  4、總結新方法:因此,我們在做9加幾的計算時,得數的十位就是1,個位就是第二個加數減1。

  分析此環節:設問時要細、要多,並且要多請幾個學生說說,不要只請一個

  學生,透過反覆來逐步引導學生去發現規律,記住規律,並學會如何一步一步自己去找規律。“‘1’到哪裡去了”是一句重要的話,不可漏掉,多讓學生說說,使學生能真正瞭解“‘1’到9裡去了”的實質。

  遊戲環節是“摘桃子”,全體搶答,搶答的方式能使全班人人參與,但前面的練習不提倡一起回答,而要逐個回答,防止一些學生不動腦筋隨便跟著報個答案。

  最後的`課堂小結,我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其中,我們學會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我們還學會了一種更新、更快的演算法,就是:得數的十位都是1,個位等於第二個加數減一。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9加幾的問題。其實教師的小結應點到為止,不要給學生過多的結論性的東西,不應限制學生的演算法。

  總之,在教學新方法的時候,從學生的反映情況來看,掌握得不是很好,從中看出許多學生還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常規教育進行得不夠。應該將獎懲措施落實下去。還要多進行小組討論。新課部分上得太快,應該充分展開。應該肯定和鼓勵學生提出的新方法,並抓住課堂上的這些機會,對方法進行擴充套件。在演算法多樣化上:可讓小組互相說一說,找出各種好的方法。在演算法最佳化上:再讓小組比一比,選出認為最好的方法。先讓學生討論,彙報,再出示結果,最後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