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9篇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9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1

  本期總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奠定基礎。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到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2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奠定基礎。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到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話說社群”,“生我養我的地方”,“東西南北中”,“人類共同的家園”。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群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群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社群的組織機構及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小家和“大家”的互動關係。初步懂得人們的生活規則、國家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知道環境的變化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5名,其中女生18人,男生17人,此班由於家庭教育的缺乏,學生思想素質比較低,上進心不足,一般的學生還熱愛班集體,有為班集體爭光添彩的思想。但少數的學習勁頭不足,互助精神只是平平,差生較多,學風和學習習慣待整頓,成績提升不快。此班幹部責任心還算強,能為大家服務。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慢曼養成。總之優差懸殊較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生活事例、有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4

  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在於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紮實的基礎。

  全冊教材共有三個單元,分別是《在集體中成長》、《我們生活的地方》、《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在集體中成長》這個單元包括三個小主題,分別是:《我們是一個集體》、《快樂的集體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第二單元包括二個小主題,分別是:《歡迎到我家鄉來》、《家鄉的故事》。第三單元有三個小主題,分別是:《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

  學生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38人,這些學生主要來源於棋盤小區,在家中多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龍女”,到校之後將一些不好的習氣帶到學校,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取心。經過上學期的教育,學生都改變了這些不好的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這與老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懂得誠信的重要性,要為大造一個誠信社會而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2.體驗民主的生活、學習氛圍。懂得參與集體的民主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

  3.要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要有自己的信心。

  4.瞭解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諦。

  5.學會獨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6.感受祖國壯麗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風情,古老的中華文明和今日的輝煌。

  7.瞭解近代中國的屈辱與抗爭,使學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驕傲和責任。

  8.走向世界,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感受和探討人類文化的異彩及共同面臨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本冊重點:《在集體中成長》、《愛護我們的環境》是本冊重點,也是本冊難點。

  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9課時

  第二單元6課時

  第三單元9課時

  綜合評價2課時

  機動2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為家鄉建設和發展服務的志向。

  知識與技能:

  1.在家鄉地圖上查詢本地、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2.瞭解識圖常識,能辨認簡單的圖例、方向、比例尺,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如調查、訪問、蒐集與整理、分析資料等進行探究活動。

  重難點:

  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瞭解地圖知識,用不同的方法蒐集資料等是本單元重點,也是本單元難點。

  採取的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

  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安排9課時。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在於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紮實的基礎。

  全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是《我的家》、《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126人,這些學生在家中多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龍女”,到校之後將一些不好的習氣帶到學校,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取心。經過上學期的教育,學生都改變了這些不好的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這與老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懂得誠信的重要性,要為大造一個誠信社會而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2.體驗民主的生活、學習氛圍。懂得參與集體的民主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

  3.要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要有自己的信心。

  4.瞭解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諦。

  5.學會獨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6.感受祖國壯麗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風情,古老的中華文明和今日的輝煌。

  7.瞭解近代中國的屈辱與抗爭,使學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驕傲和責任。

  8.走向世界,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感受和探討人類文化的異彩及共同面臨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重點:《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是本冊重點,也是本冊難點。

  五、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9課時

  第二單元6課時

  第三單元9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機動2課時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在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後,在升入三年級以後開始使用《品德與社會》,對教材內容懷有一種新鮮感。

  二、對《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認識: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三、對《品德與社會》教材特點的認識:

  最大特點:迴歸生活。教材內容的選擇與呈現,都力求透過兒童的視角,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透過活生生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體驗、感悟。教材還具有綜合性、主題呈現、活動設計、北京特色、資源分享等特點。

  四、本冊教材的內容框架:

  本冊教材共三個單元,十一個課題。第一單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長”,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我的家庭,第二課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課是我成長的故事,第四課是我會做的事情。第二單元是“可愛的學校”,有三個課題。第一課是熟悉的學校,第二課是在學校工作的人們,第三課是學校周圍探秘。第三單元是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在郵局工作的人,第二課時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第三課時是我能為大家做什麼。第四課時一次買報的體驗。本冊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讓道德教育存在與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迴歸生活;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展中生活;選取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兒童生活;追求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本冊教材體現《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生活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本冊教材透過使驗和經驗並初步運用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社兒童獲得豐富的、連續的、不斷深入和擴充套件的社會生活的體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有關社會生活的基礎知識和繼續深入探究社會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五、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幸福的家庭伴我成長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導學生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瞭解父母撫育自己的故事,懂得孝敬父母和長輩,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

  我在家能做什麼

  引導學生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少給父母添麻煩,願意分擔家務,懂得關心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一家人說說心裡話

  引導學生懂得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相互平等,願意與家人說說心裡話,得到家人的理解與幫助。

  我們都是好鄰居

  引導學生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懂得愛護家庭周邊的環境和設施。

  第二單元可愛的學校

  我和同學

  引導學生了解同學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同學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以及同學之間遇到問題時友善的處理等,引導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以誠信為重,這是同學之間交往的重要準則。

  愛我們的老師

  引導學生學會向老師表達愛,懂得尊重老師們的工作。

  我愛班集體

  引導學生做班級的小主人,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努力為班集體作貢獻。同時感受到集體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我為學校自豪

  引導學生了解學校近年來的發展變化,讓學生髮現學校變化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學生調查、訪問的基礎上懂得學校裡有很多讓學生感到自豪的故事。以自己的學校為榮,為自己生活學習在學校自豪。

  第四單元為我們服務的人

  看看我們的社群

  引導學生透過採訪、調查等方式,瞭解自己周圍生活的環境和各種設施,初步形成對社群的感性認識,懂得生活環境和設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訪訪社群裡服務的人

  引導學生透過採訪、調查等方式瞭解身邊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從而尊重並感謝他們。

  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

  引導學生透過對社群活動的瞭解和參與,初步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我也來關心社群的事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發現社群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社群建設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公民責任感。<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7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主題,即:“我的家”,“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群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群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三、 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 班級情況分析:

  本級有170人, 學生思想素質比較高,上進心比較強,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能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差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成績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幹部責任心強,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已經養成。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優差懸殊較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 第7頁 第二週 第13頁

  第三週 18頁 第四周 22頁

  第五週 26頁 第七週 33頁

  第八週 37頁 第九周 42頁

  第十週 47頁 十一週 54頁

  十二週 58頁 十三週 63頁

  十四周 69頁 十五週 74頁

  十六週 78頁 十七週 83頁

  十八週 期末複習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很強,學生上課興趣較濃,發言較積極,但上課聽得不夠專心和認真,喜歡做自己的事。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第1—3課)社群是我們的大家庭

  第二單元:(第4—6課)愛心溫暖你我他

  第三單元:(第7—19課)感謝為大家服務的人

  第四單元:(第10—12課)我是聰明的消費者

  三、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和從內心對客人有好的情感與態度。

  2、透過創設情景、表演活動,誘發兒童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他們了與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態度。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舉止文明,關愛他人的情感和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態度。

  1、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併為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願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2、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1、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2、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3、用於給自己提出新目標,並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的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城市、不說謊的好習慣。

  4、養成良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瞭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蹟、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製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境的重要性。

  3、能出不分辨是非,知道怎樣才能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4、瞭解下一按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與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係,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瞭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溫、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思。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參與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思與參與能力,鍛鍊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逐步掌握蒐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2、透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瞭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3、在玩遊戲情境表演、行為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4、透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的科學知識,了與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四、重點難點:

  1、透過活動培養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別人愉快相處的習慣。

  2、言行一致,落實到位。

  五、教學措施:

  1、透過表演,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生活體驗和智慧。

  2、透過談論交流,讓兒童獲得體驗,分享交流,鍛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透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處,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資訊。

  4、在談論中讓學生學會表情達意,學會解決問題。

  5、通討論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6、透過展示自己的成長過程,看到自己的成長比賽,認識周圍的人事,學會感激,學會取長補短,學會和同學共同進步。

  7、引導學生在成長中善於學習,樂於思索,嘗試不同的方法實現探究活動,努力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六、進度表:(36課時)

  2、25—3、18第一單元社群是我們的大家庭

  1、我生活的社群……………………3課時

  2、身邊的“朋友”……………………3課時

  3、不一樣的社群………………………3課時

  3、19—4、15第二單元愛心溫暖你我他

  4、遠親不如近鄰………………………3課時

  5、心裡想著他們………………………3課時

  6、都有一份愛…………………………2課時

  4、16—4、22複習期中考試………2課時

  4、23—5、20第三單元感謝為大家服務的人

  7、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4課時

  8、行行出狀元…………………………2課時

  9、讓我說聲謝謝你……………………2課時

  5、21—6、17第四單元我是聰明的消費者

  10、到哪兒去買…………………………3課時

  11、購物小竅門…………………………2課時

  1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3課時

三年級思品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的鄰里生活”“我的成長與學校”“我的成長與他人”“家鄉哺育了我”。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群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群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8名,其中女生15人,男生13人,此班學生思想素質比較高,上進心比較強,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能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差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成績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幹部責任心強,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衛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衛生習慣已經養成。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優差懸殊較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