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摘抄> 語文精彩片段摘抄

語文精彩片段摘抄

語文精彩片段摘抄

  1、董橋《字緣》片段

  臺靜農的字是臺靜農,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許多地方回執得可愛,卻永遠去不掉那幾分寂寞的神態。這樣的人和字,確是很深情的,不隨隨便便出去開書展是對的。他的字裡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滿滿掛在展覽廳裡畢竟有點唐突。臺先生一定會說:"似可不必。"

  沈尹默的字有亭臺樓閣的氣息;魯迅的字完全適合攤在文人紀念館裡;郭沫若的字是宮廷長廊上南書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臺先生的字則只能跟有緣的人對坐窗前談心。我天天夜半回來,走進書齋,總看到他獨自兀坐,像有話說,又不想說。臺先生一直在那裡。

  2、陳國華《初冬月》片段

  感謝生活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囂、汙染和擁擠,泊進了這一汪月色,際遇了這處明麗如夢的風景。陶醉在月華天籟中,我甚至忘記了我是什麼時候是怎樣進入這月色的,也沒有想到要走出這月色,走出這個恬靜和悅的夢境。

  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僅有屬於自己的那一縷月光,稍不珍惜,就會去日苦多,萬事成蹉跎。君不見,此月方從遠古來,歷滄桑,經興衰,送千古風流,看花開花落……大王月,霜晨月,關山月,紅縷月,俱往矣!山河沉寂無言,酣然入夢;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輩該如何把握這一縷月光?初冬月高懸不語,娟然如洗。

  3、蘇雪林《青春》片段

  不陰不晴的天氣,乍寒乍暖的時令,一會兒是襲襲和風,一會兒是鎊鎊細雨,春是時哭時笑的,春是善於撒嬌的。樹枝間新透出葉芽,稀疏瑣碎地點綴著,地上黃一塊,黑一塊,又淺淺的綠一塊,看去很不順眼,但幾天後,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綠雲,一條綴滿星星野花的繡氈了。壓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雲,自然不免教你氣悶,可是他轉瞬間會化為如紗的輕煙,如酥的小雨。新婚紫燕,屢次雙雙來拜訪我的矮椽,軟語呢喃,商量不定,我知道他們準是看中了我的屋樑,果然數日後,便銜泥運草開始築巢了。遠處,不知是畫眉,還是百靈,或是黃鶯,在試著新吭呢。強澀地,不自然地,一聲一聲變換著,像苦吟詩人在推敲他的詩句似的。綠葉叢中紫羅蘭的囁嚅,芳草裡鈴蘭的耳語,流泉邊迎春花的低笑,你聽不見麼?我是聽得很清楚的。她們打扮整齊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繡幕,便要一個一個出場演奏。現在它們有點浮動,有點不耐煩。春是準備的。春是等待的。

  幾天沒有出門,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換了一個新鮮的世界。到處怒綻著紅紫,到處隱現著虹光,到處悠揚著悅耳的鳥聲,到處飄蕩著迷人的香氣,蔚藍天上,桃色的雲,徐徐伸著懶腰,似乎春眠未足,還帶著惺忪的睡態。流水卻瞧不過這小姐腔,它泛著瀲灩的霓彩,唱著響亮的新歌,頭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海……春是爛漫的,春是永遠的`向著充實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當。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飽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與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預備夏的壯盛,秋的豐饒,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麼辦?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遊戲,春是快樂的。

  春不像夏的沉鬱,秋的肅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潑,一味熱狂,一味生長與發展,春是年青的。

  4、胡蘭成《陌上桑》片段

  及蠶上簇,城裡人就來胡村開秤收繭,行家水客即借住在村人家裡。他們戴的金戒指,用的香皂與雪白的洗臉毛巾,許多外洋碼頭來的新鮮物事兒,婦女們見了都有好意。而且也有是從城裡來的少年郎,不免要調笑溪邊洗衣洗菜的婦女,但她們對於外客皆有敬重,一敬重就主客的心思都靜了,有調笑的話亦只像溪水的陽光淺浪,用不著羞旁人。繭客年年來,我小時卻不聽見說有過羅曼史。

  這時家家開簇拆繭,皎潔如雪色,都是婦女與小孩拆了,由男人挑到繭行去賣,繭行在各鄉及三界鎮上都有開著,路上都是挑繭的人,互相問答,評較各家的價錢,賣繭得來的是新鑄的銀元,照得人眼裡心裡明明亮。有價錢不合,亦不等錢用的,則自己繅絲再拿到城裡去賣,但各家婦女亦多少都要留下一些繭,繅絲收藏著,為應急或私房積蓄,總總是人世之事。

  5、周澤雄《讀與寫的變遷》片段

  古人寫得慢,讀得也慢;今人寫得快,讀得也快。我知道有些行業,是需要培養速讀技巧的,美國大律師李·貝利的名著中,就有專章討論速讀技巧。舉個世俗的例子,如果閣下花了錢去按摩房,你肯定不願意對方用過於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發。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減少享受的時間。再以圍棋為例,那些每手棋能夠用半小時而不是一分鐘來思考的人,棋力總是更高一些。馬克思每年都會讀一遍,毛姆也會定期閱讀莎士比亞,難道我們可以嘲笑他們的閱讀效率低下?正是這種享受日光浴似的閱讀,恰到好處地成全了他們的優秀。面對美妙的文學作品,讀得快不是本事,讀得慢才是能耐。

  這是一個資訊時代,資訊強權派生出一種風捲殘雲的閱讀傾向,結果,越來越多的讀者,竟至越來越習以為常地用對待資訊的態度面對文學。這種態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種“關鍵詞”狂潮。我說的不是學術論文中的關鍵詞——雖然我對這類通常抹在文首的“關鍵詞”從無好感——而是比喻性地暗指一種尋覓文字關鍵詞的閱讀傾向,類似律師從卷宗中找到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