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精選5篇)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精選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1

  新學期、新起點,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國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材的選擇。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學習《弟子規》,該文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學應遵循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實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比較適合一年級的學生,透過學習他們可以認識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礎知識,若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將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本學期二年級學生學習《增廣賢文》,它是一部極有影響的蒙學讀本,這部只有數千字的著作,內容大致講述的是人和人際關係、命運、處世以及對讀書的看法,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錯,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是對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總結,含有深刻的哲理,讀來發人深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年級學生學習《幼學瓊林》。《幼學瓊林》內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蟲魚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書,也是一部兒童啟蒙教材。全書易讀易誦易記,是文學、歷史及自然科學的經典蒙學讀本。它在清代曾風靡全國,成為當時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知識性啟蒙力作。古有“學好《瓊林》走天下”之說。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 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 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火眼金睛、接龍、藏寶、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 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進度。

  每週每班一節課,每節課上學習10——12句字句,大部分學生達到初步理解、會背誦的目的;五節課中會有一節複習課。

  五、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評比活動,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經過多年的國學教學,我探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這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恆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2

  一、原則和方法

  1、國學經典的學習原則:全家共學、每日閱讀、長期堅持、重質輕量、積少成多、由簡入繁、誦解結合、定期反覆、身體力行。

  2、閱讀方法:參照“育心經典”累積式教育法,即每週閱讀同一段內容,每天保證半小時閱讀時間,以七天為一週期,週末複習閱讀,下週閱讀下一段新內容。每天可讀2-3本書。全書讀完後,換新書繼續迴圈閱讀。對讀過的書要按累積式閱讀法定期複習閱讀。

  3、步驟:先以讀、背經典原文為主,而後透過講解《千字文》《幼學瓊林》等基礎語義常識,引導孩子閱讀簡單古文,逐步提高其領會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小學階段結束時,能夠自己閱讀《三言》《東周列國志》之類的書籍,基本能夠閱讀簡單的文言文。

  二、孩子閱讀書目

  計劃小學前,閱讀以下國學書目:

  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大學、孝經、道德經、

  易經、古今詩詞選、聲律啟蒙、二十四孝、心經、

  三字經、增廣賢文集、格言聯壁、幼學瓊林、

  論語、中庸、孟子、莊子、古文觀止、東周列國志

  如有餘力可增加閱讀以下書目:

  爾雅、四書集註、黃帝內經、詩經、警世通言、龍文鞭影

  另外,配合國學的學習,可閱讀歷史演義類連環畫,如《東周列

  國志》《西漢演義》等。

  三、孩子讀書計劃安排

  (一)現階段讀經時間安排:

  每天早6點半起床,誦讀易經兩章、《心經》各三遍。

  每晚練毛筆字期間,抽出10分鐘來讀一段《笠翁對韻》。

  每週與孩子共同閱讀、細講《千字文》《東周列國志連環畫》。 孩子隨時利用業餘時間閱讀各類課外書,如童話書、作文選、科普書等。這類閱讀由孩子興趣作主,不作硬性規定。

  (二)小學階段閱讀計劃安排:

  1、二年級上學期之前已讀經典: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大學、道德經、孝經、心經。易經讀至十二章。

  2、二年級下學期,按照累積式閱讀法,課外時間完成《聲律啟蒙》的閱讀。每日晨讀《易經》。每週細講《千字文》。複習重點:《弟子規》《大學》《道德經》。

  3、暑假期間:閱讀《三字經》《二十四孝》《古今詩詞選》。細講《三字經》。複習《弟子規》《大學》《道德經》。

  4、三年級閱讀書目:《論語》、《易經?繫辭傳、說卦、序卦、雜卦》、《增廣賢文集》。

  5、四年級閱讀書目:《孟子》《幼學瓊林》《格言聯壁》,嘗試讀《東周列國志》《三言》等。

  6、五年級閱讀書目:《中庸》《古文觀止》《龍文鞭影》《爾雅》《四書集註》

  以上計劃均為課外閱讀,除現階段的二年級計劃比較詳細外,三年級以上均為概略書目。課外安排要與學校經典閱讀內容配合,相應增減閱讀。各階段進行時,應注意及時複習讀過的經典書目,反覆熟悉,減少遺忘。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針對學生的現狀和社會形勢,明確國學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強對學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古老文化,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歸屬感,從而自覺抵制浮躁文化的影響,不忘本,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學情分析

  同學們平時多愛讀讀誦誦,雖然其中的字他們可能大多不認識,雖然詩句的意思弄不明白。不過,興趣是最大的老師,相信孩子們能夠完成本學期對國學的學習任務。若能形成立身處世、謹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好習慣,那就令人欣慰了。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豐富,涉及待人處事、孝順愛子、尊師重教、讀書求學、惜時如金、擇友之道等等方面。彙集了古代為人處世方面的格言、諺語之大成,是論理道德規範教育的蒙學教材。

  本書對原著的內容進行節選時,精選了其中的文華精華。設定了“註釋”、“譯文”、“連結鳳凰號”、“拾貝珍珠灘”、“學館啟示錄”、“相約百草園”等欄目。

  四、教學目

  1、熟讀、背誦經典名句;

  2、大概理解名篇名段的意思;

  3、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古代對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五、主要方法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採用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多種形式教學。

  2、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評比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

  3、每週一節國學課,會背所學內容。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增強學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接觸過國學經典的內容,能背誦一些關於《三字經》《弟子規》的內容,但僅限於誦背,沒有品嚐,感悟的過程,本學期《國學啟蒙》的學習就是要學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二年級學生為教學物件,內容涉及廣泛,節選的都是接近學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經典詩句,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篇目涉及到《笠翁對韻》《小兒語》《治家格言》等,還有部分繞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學目標:

  1、懂得做事說話要從容、鎮靜,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寬容。

  2、愛惜糧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處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從小處做起。

  4、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5、感悟民族語言的魅力,學會做人。

  五、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三字經、《山海經》,《孔子》,《孟子》,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六、主要教學措施:

  1、誦讀、熟背、品嚐、感悟。

  2、進行朗讀、背誦比賽。

  3、結合生活實際,談處理方法。

  4、蒐集優美詞句。

  二年級國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指導計劃為基礎,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復興中華民族。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群體價值、協調社會秩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二、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大聲地朗讀。能理解個別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蘊含的簡單道理,為學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讓孩子們更系統的接受國學薰陶,強化素質,加強對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啟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象、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三、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小學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

  四、課程開設的教學時間:

  每週開設1節課;其他利用學校課前準備、早讀等課餘時間開展活動鞏固。

  五、課程開設的教學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背誦,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5、不拘泥形式,教無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師,處處可以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學,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援和配合。

  六、經典詩文教學方法:

  1、誦讀法。其法只有一句話:“同學們,跟我念。”只是讓兒童多聽多念。帶念一遍,再一遍,然後鼓勵全班齊念、分組念、個別念、默唸採用多種形式,

  讓學生讀出聲、形、情、味、神。想方法多聽多念。教學中可以加強範讀,以便讓學生讀時有榜樣、有興趣、有信心。

  2、多媒體網路學習法。利用多媒體聲、光等刺激,利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

  3、活動學習法。把經典的誦讀與學生的文藝表演、體育遊戲等結合起來。如集體演唱《弟子規》,配樂背誦,邊誦經邊做操等。

  七、保障措施:

  1、提高師生對開設“經典誦讀”校本課程意義的認識。要充分利用書籍、報刊、電視、網路、會議等途徑、方式,學習有關知識,情感體驗,激發對中華經典的認同感、親近感。

  2、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3、定期在班內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到收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