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通用14篇)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通用14篇)

  光陰如水,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透過前一年的學習,五年級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多數孩子學習紀律好,善於團結協作,對綜合實踐這門課程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的研究能力還停留在網上查詢資料的層面,缺乏動手實驗探究的興趣和方法。因此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儘量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解脫出來,多留給學生自由實踐鍛鍊的時間和空間,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是:“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具有生成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經歷及積極實踐,體現參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學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教學工作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學會與人合作,搜尋整理資料。

  四、主要教學任務安排:

  一、有趣的紙世界

  1、查閱紙的歷史,瞭解紙的變化。

  2、瞭解紙文化的簡單知識,並學會剪摺紙品。

  3、瞭解造紙的流程,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二、錢幣、歷史、生活

  1、瞭解錢幣的歷史及知識。

  2、認識中外各種錢幣。

  3、具有理財意識,懂得節約用錢。

  三、校園裡的浪費現象

  1、學會觀察校園裡的各種浪費現象。

  2、調查並統計學校的水資源浪費情況。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四、生活中的藝術

  1、瞭解花語。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識並學會欣賞。

  3、懂得水果拼盤的製作方法並實踐。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我是社群小主人

  1、調查和統計社群的文化與服務設施。

  2、能為社群的服務提出有效的建議。

  3、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我為交通繪藍圖

  1、附近交通情況大調查。

  2、學會設計交通安全的藍圖。

  3、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七、小導遊

  1、熟悉本地區的旅遊景點。

  2、學會設計旅遊景點的廣告宣傳。

  3、學做小導遊。

  4、培養學生熱愛旅遊景點的意識。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1人,大多是農村孩子,活動性較強,但是,交往能力較差,部分同學聰明而且積極性高,各方面較優秀,有些同學對各項活動不能很積極的參加,希望透過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活動內容

  五年級有如下備選課題(分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勞動實踐),我班可選擇其中兩個課題,也可自行選擇制定好相應的活動方案。

  1、競選班幹部;

  2、我們身邊的飲料;

  3、中國傳統節日及風俗的調查與研究;

  4、中秋知識知多少;

  5、小小水果學問大;

  6、對零花錢支配情況的、調查;

  7、家校聯絡本的使用效果的調查研究;

  8、我們身邊的鉛筆盒;

  9、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10、我為環保做什麼;

  11、小製作等。

  本學期研究兩個課題

  1、中秋知識知多少;

  2、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四、活動實踐

  1、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

  2、定期帶領學生進行參觀、採訪、調查一些工廠和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

  3、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4、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踐,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五、活動注意事項

  1、確定課題以後教師認真指導小組成員制定研究方案,提醒應該注意的地方,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2、指導學生按方案進行活動,並認真評價。

  3、社群服務時,最好徵得街道有關人員的支援,更要注意安全。

  4、搞小製作時,注意正確使用工具,以免受傷。

  5、每次活動後,都要進行總結討論,寫出總結報告。

  六、活動安排

  九月份 中秋知識知多少

  十月份至十一月份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滲透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變化規律,透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實施措施: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引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幫助小學生確定體驗的活動和探究的方向。

  2、審視小學生預期的探究方法與實踐途徑的可行性,並對學生的方案進行相應的指導。

  3、督促和激勵小學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同時拓寬小學生的思維,將體驗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4、指導學生合作方式與技術,保持有效的小組合作與分工,並指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適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