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通用5篇)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

  教材簡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絡、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透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透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透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透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透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透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改進教學思路: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透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透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教學進度安排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2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所帶班級共有學生XX人,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瞭解,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課後能文明遊戲,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多彩的校外活動

  本活動主要透過故事鼕鼕的星期天,讓學生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說一說活動,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自己校外活動的樂趣和收穫,加深學生對校外活動好處的理解;瞭解校外活動場所活動,使學生知道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到有益的場所參加校外活動。最後,透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第二單元遇到問題想辦法

  本課主要先透過小強和小麗同是丟鑰匙,採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結果的正反事例比較,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應積極想辦法解決;然後又以問題1:和家人走散了怎麼辦?和問題2:球打到房頂上怎麼辦?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結組想辦法,想出辦法進行獎勵的方式,鍛鍊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的能力;在由‘司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動內容的學習中,透過故事進而討論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遇到問題想辦法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第三單元誠實孩子人人誇

  本課活動主要透過誠實的孩子作為引導,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透過狼來了的故事,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到說謊的害處,從反面說明不說謊話誠實品質的重要;然後再透過說一說和討論活動,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他們的行為,激發他們願意做誠實孩子的願望;最後透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第四單元可愛的家鄉

  本課主要透過讓同學們蒐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透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透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影片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第五單元變廢為寶

  本課主要透過提前一週,給同學們佈置調查一個星期內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並大致估計一週內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並做簡單記錄的調查活動,然後和同學進行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切實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繼而在透過讓學生們進行說一說活動和老師介紹相結合的方式,使同學們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後,主要透過教材資料和多媒體影片,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透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透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影片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鼓勵學生多觀察,勤思考,並注意整理自己的收穫。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

  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話,做誠實的孩子。讓學生知道為什麼不說謊,知道說謊的害處。

  2.知道家鄉的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兒童已經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學生已經學會了一些知識,培養了能力,並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掌握了兒童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基礎知識和某些技能。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能及時的整理反思提高。

  潛能生滯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體驗生活,領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學要體現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本冊教學內容分5個單元主題:自己拿主意、獻出我們的愛、我們去發現、你好,祖國媽媽、愉快的收穫。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活動主題,有的二級主題下又分設了***活動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絡,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

  各個單元的目標主要體現如下:

  能初步分辯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

  體驗幫助他人、給他人提供方便的快樂,有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

  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2、樂於幫助他人。

  3、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4、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1、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2、自信、誠實、求上進。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實質。

  2、樹立開放的、綜合的課程觀。

  3、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4、確立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服務於學習方式。

  5、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

  6、創造性的使用教科書,開拓性地尋找和使用教學資源。

  四、教學進度安排

  每週一部分內容,均為3課時

  五、教研小課題

  1、新課程科學評價方式的探索與研究。

  2、新課型的探索與嘗試。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低年級課程在形態、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法等方面,構建符合本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精神的課程。

  二、基本情況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他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等基本特性。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二年級的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膚淺,要求教師利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1、“自己拿主意”這個單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要求學生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3、“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4、“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要求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5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須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教學內容不斷改革,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人們終學身習的觀念不斷形成,新知識不斷積累才能不被社會沃淘汰。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透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二、學情分析

  本級兩個班已經打交道一個學期,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瞭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透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善於發現、熱愛生活。

  教學中一切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實現生命最最佳化教學。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呈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學生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為主要呈現形式,力爭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四、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4.初步掌握獨立的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認識新事物的脅作能力。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透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六、教學進度表(課時安排)